【转】select查询原理

我并非专业DBA,但做为B/S架构的开发人员,总是离不开数据库,一般开发员只会应用SQL的四条经典语句:select ,insert,delete,update。但是我从来没有研究过它们的工作原理,这篇我想说一说select在数据库中的工作原理。B/S架构中最经 典的话题无非于三层架构,可以大概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而数据层的作用一般都是和数据库交互,例如查询 记录。
      我们经常是写好查询SQL,然后调用程序执行SQL。但是它内部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呢?先做哪一步,然后做哪一步等,我想还有大部分朋友和我一样都不一定清楚。 

     第一步:应用程序把查询SQL语句发给服务器端执行。

                我们在数据层执行SQL语句时,应用程序会连接到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把SQL语句发送给服务器处理。

     第二步:服务器解析请求的SQL语句。

                1:SQL计划缓存 ,经常用查询分析器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往往一个查询语句在第一次运行的时候需要执行特别长的时间,但是如果你马上或者在一定时间内运行同样的语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返回查询结果。   

 

                 原因:

                     1):服务器在接收到查询请求后,并不会马上去数据库查询,而是在数据库中的计划缓存中找是否有相对应的执行计划,如果存在,就直接调用已经编译好的执行计划,节省了执行计划的编译时间。

                     2):如果所查询的行已经存在于数据缓冲存储区 中,就不用查询物理文件了,而是从缓存中取数据,这样从内存中取数据就会比从硬盘上读取数据快很多,提高了查询效率.数据缓冲存储区会在后面提到。

               2: 如果在SQL计划缓存中没有对应的执行计划,服务器首先会对用户请求的SQL语句进行语法效验 ,如果有语法错误,服务器会结束查询操作,并用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给调用它的应用程序。

                 注意: 此时返回的错误信息中,只会包含基本的语法错误信息,例如select 写成selec等,错误信息中如果包含一列表中本没有的列,此时服务器是不会检查出来的,因为只是语法验证,语义是否正确放在下一步进行。

               3: 语法符合后,就开始验证它的语义是否正确 ,例如,表名,列名,存储过程等等数据库对象是否真正存在,如果发现有不存在的,就会报错给应用程序,同时结束查询。

               4: 接下来就是获得对象的解析锁 ,我们在查询一个表时,首先服务器会对这个对象加锁,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如果不加锁,此时有数据插入,但因为没有加锁的原因,查询已经将这条记录读入,而有的插入会因为事务的失败会回滚,就会形成脏读的现象。

                注: 这条总结经过园友周强,深蓝的 提示,上周末去书店查阅了<<SQL 2005技术内幕>>,对于服务器什么时候获得对象的解析锁,并没有太明显的说明,我只知道在做查询操作时,一般都会给访问对象加上共享锁。 如果大家在这方面的权威说明文章,可以指教。

                
               5: 接下来就是对数据库用户权限的验证 ,SQL 语句语法,语义都正确,此时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查询结果,如果数据库用户没有相应的访问权限,服务器会报出权限不足的错误给应用程序,在稍大的项目中,往往 一个项目里面会包含好几个数据库连接串,这些数据库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有的是只读权限,有的是只写权限,有的是可读可写,根据不同的操作选取不同的用户 来执行,稍微不注意,无论你的SQL语句写的多么完善,完美无缺都没用。

                 注: 此条结论同第4条下面的注。同样希望大家指教。


              6: 解析的最后一步,就是确定最终的执行计划 。当语法,语义,权限都验证后,服务器并不会马上给你返回结果,而是会针对你的SQL进行优化,选择不同的查询算法以最高效的形式返回给应用程序。例如在做表联合查询 时,服务器会根据开销成本来最终决定采用hash join,merge join ,还是loop join,采用哪一个索引会更高效等等,不过它的自动化优化是有限的,要想写出高效的查询SQL还是要优化自己的SQL查询语句。
             当确定好执行计划后,就会把这个执行计划保存到SQL计划缓存中,下次在有相同的执行请求时,就直接从计划缓存中取,避免重新编译执行计划。

 

               对园友周强观点的一点说明:

-----------------引用-------------------------

5.如果“Algebrizer”组件对第4步能够正确完成,则最终生成查询处理器树,用于查询优化。优化完成后,生成最终的执行计划。
6,上面这一大片过程,称为“编译”和“优化”。

----------------------------------------------

 

               通过上面的说明,很清楚的看得出,把优化当成执行计划之后的步骤,其实<<SQL 2005技术内幕>>一书中,把优化当成执行计划的最后一部分,即优化属于执行计划的一部分,而不是在执行计划之后。其它的观点基本同意。

  第三步:语句执行。

              服务器对SQL语句解析完成后,服务器才会知道这条语句到底表态了什么意思,接下来才会真正的执行SQL语句。
   些时分两种情况:

            1):如果查询语句所包含的数据行已经读取到数据缓冲存储区 的话,服务器会直接从数据缓冲存储区中读取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避免了从物理文件中读取,提高查询 速度。

            2):如果数据行没有在数据缓冲存储区中,则会从物理文件中读取记录返回给应用程序,同时把数据行写入数据缓冲存储区中,供下次使用。

            说明:SQL缓存分好几种,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有时因为缓存的存在,使得我们很难马上看出优化的结果,因为第二次执行因为有缓存的存在,会特别快速,所以一般都是先消除缓存,然后比较优化前后的性能表现,这里有几个常用的方法:

DBCC DROPCLEANBUFFERS

从缓冲池中删除所有清除缓冲区。

DBCC FREEPROCCACHE

从过程缓存中删除所有元素。

DBCC FREESYSTEMCACHE

  从所有缓存中释放所有未使用的缓存条目。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引擎会事先在后台清理未使用的缓存条目,以使内存可用于当前条目。但是,可以使用此命令从所有缓存中手动删除未使用的条目。

 

    这只能基本消除SQL缓存的影响,目前好像没有完全消除缓存的方案,如果大家有,请指教。

     结论: 只有知道了服务执行应用程序提交的SQL的操作流程才能很好的调试我们的应用程序。
            1:确保SQL语法正确;
            2:确保SQL语义上的正确性,即对象是否存在;
            3:数据库用户是否具有相应的访问权限。

注:

   本文引用:

http://database.ctocio.com.cn/tips/210/7791210.shtml
http://tech.it168.com/a2008/0805/199/000000199573.shtml

本文转自:http://blog.csdn.net/jiantailiang2003/archive/2008/11/29/3405981.aspx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