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性能调整—PCTFREE、PCTUSED

oracle性能调整—PCTFREE、PCTUSED
本文来自联城技术网( http://tech.16c.cn/)转发请保留地址: http://tech.16c.cn/Sql/Oracle/20091125_13650.html
oracle性能调整—PCTFREE、PCTUSED
oracle性能调整—PCTFREE、PCTUSED 1)PCTFREE、PCTUSED使你能控制一个segment里所有数据块里free space的使用。
    PCTFREE:一个数据块保留的用于块里已有记录的可能更新的自由空间占block size的最小比例。
    PCTUSED:在新记录被插入block里之前这个block可以用于存储行数据和其他信息的空间所占的最小比率。
    2)这两个参数的使用
    如果创建表的时候指定pctfree=20%,oracle会在这个表的data segment的每个block都保留20%的空间用于已有记录的更新。Block的已使用空间上升到整个block size的80%时,这个block将移出free list;在提交了delete、update之后,oracle server处理这条语句并检查对应block的已使用空间是否低于PCTUSED,如果是,则这个block放进free list。
    3)PCTFREE、PCTUSED的设定
    ? PCTFREE
    – Default 10
    – Zero if no UPDATE activity
    – PCTFREE = 100 × upd / (average row length)
    ? PCTUSED
    – Default 40
    – Set if rows deleted
    – PCTUSED = 100 – PCTFREE – 100 × rows × (average row length) / blocksize
    其中,upd : the average amount added by updates, in bytes。This is determined by subtracting the average row length of intercurrent average row length;
    average row length:在运行了analyize命令之后,这个值可以从dba_tables中的avg_row_len列中获得。
    rows : the number of rows to be deleted before free list maintenance occurs。
    4)Delete、update可以增加block的自由空间,但是释放出来的空间有可能是不连续的,oracle在下列情况下会对碎片进行整理:一个block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容纳row piece,但是由于每个碎片都较小以至这个row piece不能存放在一个连续的section中。
    6、Migration和Chaining
    1)如果一行的数据太大以至一个单独的block容纳不下,会产生两种现象:
    A、Chaining:行数据太大以至一个空block容纳不下,oracle会将这一行的数据存放在一个或多个block 组成的block chain中,insert、update都可能导致这个问题,在某些情况下row chaining是不能避免的。
    B、Migration:一次update操作可能导致行数据增大,以至它所在的block容纳不下,oracle server会去寻找一个有足够自由空间容纳整行数据的block,如果这样的block存在,oracle server把整行移到新的block,在原位置保存一个指向新存放位置的镜像行,镜像行的rowid和原来的rowid一致。
本文来自联城技术网( http://tech.16c.cn/)转发请保留地址: http://tech.16c.cn/Sql/Oracle/20091125_13650.html
oracle性能调整—PCTFREE、PCTUSED(2)
    Chaining、Migration的弊端:insert、update的性能降低,索引查询增加了IO次数。
    2)检测migration和chaining:
    Analyize table table_name compute statistics;[Page]
    Select num_rows,chain_cnt from dba_tables where table_name=’...’;
    查询镜像行:
    Analyize table table_name list chained rows;
    Select owner_name,table_name,head_rowid from chained_rows where table_name=’...’;
    产生Migration的原因可能是由于PCTFREE设置的太低以至没有保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更新。
    可以通过增加PCTFREE的值避免行镜像产生。
    3)消除镜像行的步骤:
    运行analyize table ... list chained rows;
    复制镜像行到另一个表tmp;
    从源表中删除这些行;
    从tmp中将这些行插回到源表中。
    脚本:
    /* Get the name of the table with migrated rows */
    accept table_name prompt ’Enter the name of the table with migrated rows: ’
    /* Clean up from last execution */
    set echo off
    drop table migrated_rows;
    drop table chained_rows;
    /* Create the CHAINED_ROWS table */
    @?/rdbms/admin/utlchain
    set echo on
    spool fix_mig
    /* List the chained & migrated rows */
    analyze table &table_name list chained rows;
    /* Copy the chained/migrated rows to another table */
    create table migrated_rows as
    select orig.* from &table_name orig, chained_rows cr
    where orig.rowid = cr.head_rowid
    and cr.table_name = upper(’&table_name’);
    /* Delete the chained/migrated rows from the original table */
    delete from &table_name
    where rowid in ( select head_rowid from chained_rows );
    /* Copy the chained/migrated row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table */
    insert into &table_name select * from migrated_rows;
    spool off
本文来自联城技术网( http://tech.16c.cn/)转发请保留地址: http://tech.16c.cn/Sql/Oracle/20091125_13650_2.html
oracle性能调整—PCTFREE、PCTUSED(3)
    使用这个脚本时,必须将涉及到的外键约束去掉。
    7、索引重组
    在一个不稳定的表上建索引会影响性能,一个索引block只有完全空时才能进入free list,即使一个索引block里只含有一个条目,它也必须被维护,因此索引需要进行阶段性的重建。
1)检查索引是否需要重组
    A、收集一个index的使用统计
    ANALYZE INDEX acct_no_idx VALIDATE STRUCTURE;
    B、查看收集的统计数据
    SELECT NAME,(DEL_LF_ROWS_LEN/LF_ROWS_LEN) * 100 AS index_usage FROM index_stats;[Page]
    Column Description
    LF_ROWS Number of values currently in the index
    LF_ROWS_LEN Sum in bytes of the length of all values
    DEL_LF_ROWS Number of values deleted from the index
    DEL_LF_ROWS_LEN Length of all deleted values
    C、如果浪费超过20%则索引需要重建
    ALTER INDEX acct_no_idx REBUILD;
    D、或者对索引进行整理
    Alter index acct_no_idx coalesce;
    2)标记未使用的索引
    A、 开始监测索引的使用
    Alter index hr.emp_name_ix monitoring usage;
    B、 停止监测索引的使用
    Alter index hr.emp_name_ix nomonitoring usage;
    C、 查询索引的使用情况
    Select index_name,used from v$object_usage;
    删除未使用过的索引,可以降低DML操作的成本,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为了尽可能经济的利用block,应对存在较多空block、镜像行的表进行重建,对建立不稳定表上的索引应有规律的进行重建,并尽可能创建本地管理的表空间。

本文来自联城技术网( http://tech.16c.cn/)转发请保留地址: http://tech.16c.cn/Sql/Oracle/20091125_13650_3.html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6188260/viewspace-708630/,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26188260/viewspace-708630/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贺辞 序 前言 第1章 建立和配置数据库 1.1 数据库创建规划 1.1.1 规划以及提出正确的问题 1.1.2 怎样确定恰当的数据块尺寸 1.2 组织文件系统 1.2.1 怎样命名数据库文件 1.2.2 使用最佳灵活结构 1.2.3 怎样配置符合 OFA 的 Oracle 文件 系统 1.3 规划数据库文件布局 1.3.1 最大化可用性的规划 1.3.2 最小化磁盘争用的规划 1.4 建立参数文件 1.4.1 配置参数的一些注意事项 1.4.2 建立参数文件的连接 1.4.3 优化数据字典存储 1.5 理解 CREATE DATABASE 命令 1.6 创建数据库的技术 1.6.1 利用 Oracle 安装程序创建数据库 1.6.2 使用安装程序创建数据库的注意 事项 1.6.3 怎样建立自己的定制数据库创建 脚本 1.6.4 如何从已有数据库克隆数据库 1.6.5 怎样利用 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stant 创建数据库 1.7 完成数据库配置 1.7.1 创建表空间 1.7.2 执行数据字典配置脚本 1.7.3 建立另外的回退段 1.7.4 修改 SYSTEM 用户的缺省和临时 表空间 1.7.5 更改 SYS 和 SYSTEM 的缺省 口令 1.7.6 建立其他用户和模式对象 1.7.7 启用归档日志方式 1.7.8 进行数据库完全备份 1.7.9 配置数据库自动启动和关闭 1.7.10 在数据库投入使用之后对其进行 监控 1.7.11 怎样列出和描述初始化参数 1.7.12 怎样列出无记载参数 1.8 回顾 第2章 管理数据存储、对象和容量 2.1 配置数据存储 2.1.1 管理可用空间碎片 2.1.2 聚集可用空间的技术 2.1.3 管理区的碎片 2.1.4 查找接近 MAXEXTENTS 值的 对象 2.1.5 避免数据字典的碎片 2.1.6 本地管理区 2.1.7 进行全数据库重组 2.1.8 定义区大小和防止碎片的11个 技巧 2.1.9 避免区出超错误 2.1.10 避免空间出超错误 2.1.11 使行链接和行迁移最小化 2.1.12 怎样检测行链接/行迁移 2.1.13 利用脚本检查模式中的链接行 2.1.14 消除行链接 2.1.15 消除行迁移 2.1.16 行链接/行迁移的技巧 2.1.17 怎样定义表的大小 2.1.18 怎样确定 PCTFREE 的最佳值 2.1.19 怎样决定 PCTUSED 的最佳值 2.1.20 怎样查找每个数据块的可用数据 区域 2.2 管理程序对象 2.2.1 怎样检查无效对象 2.2.2 怎样重新编译无效对象 2.2.3 在不同表空间之间移动索引 2.2.4 怎样查找最高点 2.2.5 怎样释放未用空间 2.3 DBMS_SPACE 程序包 2.3.1 使用 DBMS_SPACE.UNUSED _SPACE 2.3.2 使用 DBMS_SPACE.FREE _BLOCK 2.4 管理锁争用 2.4.1 怎样查找产生锁的 SQL 语句 2.4.2 怎样释放锁 2.4.3 怎样删除用户会话 2.4.4 怎样从数据字典中提取视图创建 命令 2.4.5 怎样从数据字典中提取索引定义 2.5 回顾 第3章 导出和导入技术 3.1 导出/导入特性概述 3.1.1 使用导出和导入 3.1.2 导出/导入的一般使用 3.1.3 导出方式 3.1.4 导入方式 3.1.5 创建必需的数据字典视图 3.1.6 指定导出/导入参数 3.1.7 在磁带上直接导出和导入数据 3.1.8 估计导出文件的大小 3.1.9 直接导出压缩文件 3.1.10 从压缩导出文件中直接导入 3.1.11 创建一致的导出文件 3.1.12 检查导出/导入错误 3.1.13 用导出和导入管理区 3.1.14 组织和命名导出/导入文件 3.1.15 显示导出文件的内容 3.1.16 不能对恢复同时使用导出和归档 重做日志 3.1.17 增量、累积和完全的导出和导入 3.2 怎样优化导出性能 3.2.1 使用 DIRECT 路径导出 3.2.2 对传统的路径导出使用大的 BUFFER 值 3.2.3 对直接路径导出使用 RECORDL- ENGHT 参数 3.3 怎样优化导入参数 3.3.1 使用大的回退段 3.3.2 创建几个大的联机重做日志文件 3.3.3 导入过程中关闭归档方式 3.3.4 分开导出转储文件、数据表空间、 回退段和联机重做日志文件 3.3.5 最小化检查点 3.3.6 单独创建索引 3.3.7 设置大的初始化参数 SORT_AREA _SIZE 3.3.8 使用大的导入缓冲区 3.3.9 最小化数据库提交次数 3.4 Oracle8i 的新特性 3.4.1 子分区的导出和导入 3.4.2 导出/导入多个转储文件 3.4.3 为卸载表的导出过程的选择语句 指定一个查询 3.4.4 导出/导入预计算优化程序统计 数据 3.4.5 可移动表空间 3.5 回顾 第4章 设计高可用性数据库 4.1 如何发现和保护“致命的弱点” 4.2 复用数据库控制文件 4.3 在硬件级上镜像控制文件 4.4 镜像和复用的区别 4.5 为高可用性选择磁盘类型 4.6 常规的 RAID 技巧 4.7 给控制文件增长的空间 4.8 如何配置日志组 4.9 保护 SYSTEM 表空间的三种简单 方法 4.10 为什么必须保护 ORACLE_HOME 4.11 保护操作系统 4.12 如何保护回退段 4.13 分类和划分数据 4.14 划分表空间的优先次序 4.15 如何配置高可用性的 TEMP 表空间 4.16 确保在归档日志目标位置有足够的 可用空间 4.17 如何调整联机重做日志 4.18 通过优化归档速度避免 LGWR 等待 4.19 将联机重做日志和归档重做日志文件 分开 4.20 如何加速实例的恢复 4.21 回顾 第5章 使用热备用数据库 5.1 什么是失败切换 5.2 热备用数据库 5.2.1 热备用数据库的优点 5.2.2 热备用数据库的缺点 5.2.3 建立和配置热备用数据库 5.2.4 创建备用数据库作为主数据库的 一个子集 5.2.5 选择备用站点 5.2.6 选择备用节点 5.2.7 进行热备用的失败切换 5.2.8 关于备用激活要记住的三个要点 5.2.9 备用激活后的四项工作 5.2.10 将归档重做日志自动传送到备用 数据库 5.2.11 启动管理恢复 5.2.12 只读打开备用数据库 5.2.13 热备用数据库的维护 5.3 回顾 第6章 高级的失败切换方法 6.1 将 Oracle 并行服务器用于失败切换 6.2 并行服务器失败切换的优点 6.3 并行服务器失败切换的缺点 6.4 性能考虑 6.5 降低并行服务器失败切换的时间 6.6 透明的应用程序失败切换 6.7 客户机失败切换的说明 6.8 将客户机失败切换用于负载平衡 6.9 为预定的节点停机使用客户机失败 切换 6.10 用 Oracle 复制实现失败切换 6.10.1 基本复制 6.10.2 基本复制失败切换的优点 6.10.3 基本复制失败切换的缺点 6.11 将高级复制用于失败切换 6.11.1 高级复制失败切换的优点 6.11.2 高级复制失败切换的缺点 6.12 利用 Oracle Fail Safe 6.12.1 选择节点配置 6.12.2 Oracle Fail Safe 的优点 6.12.3 Oracle Fail Safe 的缺点 6.13 其他高可用性的选项 6.13.1 鞋带状预算的高可用性:传送备份 磁带 6.13.2 采用远程镜像 6.13.3 应用程序镜像 6.14 利用混合配置技术 6.14.1 利用并行服务器与远程热备用 数据库 6.14.2 利用 Oracle Fail Safe 与远程热 备用数据库(仅 Windows NT 平台有效) 6.14.3 利用热备用数据库与远程镜像 6.15 回顾 第7章 备份和恢复技术 7.1 备份选项 7.2 操作系统备份 7.2.1 冷备份 7.2.2 OFA 和备份 7.2.3 热备份 7.2.4 使备份方式的持续时间最小化 7.2.5 为什么不应备份联机重做日志 7.2.6 ARCHIVELOG 和 NOARCHIV- ELOG方式 7.2.7 为什么应使用 ARCHIVELOG 方式 7.2.8 为什么应该复用归档重做日志 7.3 服务器管理备份 7.4 逻辑备份 7.4.1 文本文件备份 7.4.2 逻辑控制文件备份 7.4.3 使用导出和导入 7.4.4 导入方式 7.4.5 增量、累积和完全的导出和导入 7.4.6 创建一致的导出文件 7.4.7 不能同时使用导出和归档重做日志 进行恢复 7.5 开发备份和恢复计划 7.5.1 常规的备份技巧 7.5.2 快速备份的技巧 7.6 恢复策略和情况 7.6.1 数据库恢复和涉及的数据库结构 组织 7.7 各种需要恢复的情形 7.8 恢复丢失的数据文件 7.8.1 SYSTEM 数据文件的丢失 7.8.2 包含活动回退段的数据文件的丢失 7.8.3 其他数据文件的丢失 7.8.4 执行表空间恢复 7.8.5 执行数据文件恢复 7.8.6 在没有数据文件备份时怎样进行 恢复 7.8.7 恢复丢失的临时表空间 7.8.8 只读表空间丢失 7.8.9 索引表空间丢失 7.9 恢复联机重做日志 7.9.1 联机重做日志组某个成员丢失 7.9.2 非活动的重做日志组丢失 7.9.3 活动重做日志组丢失 7.10 恢复丢失的控制文件 7.10.1 被复用的控制文件成员丢失 7.10.2 控制文件完全丢失 7.11 回顾 第8章 性能优化 8.1 优化系统全局区域的技术 8.1.1 怎样优化数据缓冲区高速缓存 8.1.2 度量和优化库高速缓存的性能 8.1.3 度量和优化字典高速缓存的性能 8.1.4 怎样估计应用程序的效能 8.2 固定应用程序代码 8.2.1 怎样确定应该固定的对象 8.2.2 怎样确定当前固定的程序对象 8.2.3 怎样固定应用程序代码 8.2.4 使用 DBMS_SHARED_POOL.KEEP 的技巧 8.2.5 怎样生成进行固定操作的脚本 8.2.6 使用 DBMS_SHARED_POOL .UNKEEP 的技巧 8.3 优化数据排序的技术 8.3.1 在内存中进行全部或大部分排序 8.3.2 最小化排序时的空间管理开销 8.3.3 使用多个 TEMP 表空间分布排序 8.4 优化数据存储的技术 8.4.1 使行链接和行迁移最小化 8.4.2 检测行链接/迁移 8.4.3 确定模式中的链接行 8.4.4 防止和纠正行链接/迁移 8.4.5 行链接/迁移的技巧 8.4.6 使可用空间碎片最小化 8.4.7 使区增长最小化 8.4.8 怎样确定代价最高的查询 8.5 跟踪 SQL 8.5.1 设置用户会话内的跟踪 8.5.2 使用 DBMS_SYSTEM 设置用户 会话外的跟踪 8.5.3 生成系统跟踪 8.5.4 使用 tkprof 解释跟踪文件 8.5.5 使用 AUTOTRACE 获得 SQL 语句 执行计划和统计数据 8.6 优化回退段 8.6.1 最小化回退段争用 8.6.2 使动态扩充最小化 8.6.3 分布回退段的 I/O 8.7 优化索引 8.7.1 怎样确定和重建产生碎片的索引 8.7.2 怎样确定表的索引 8.8 优化磁盘 I/O 8.8.1 怎样查找和避免 I/O 热点 8.8.2 使用原始文件系统 8.9 生成优化程序统计数据 8.9.1 使用 DBMS_UTILITY.ANALYZE _SCHEMA收集统计数据 8.9.2 使用 DBMS_UTILITY.ANALYZE _DATABASE 收集统计数据 8.9.3 使用 DBMS_STATS 收集性能统计 数据 8.10 优化环境 8.10.1 怎样优化 Net8/SQL*Net 8.10.2 监控并优化系统资源 8.11 回顾 第9章 Oracle8i 的新特性 9.1 新的性能优化特性 9.1.1 设计的稳定性和存储概要 9.1.2 排序改进 9.1.3 实体化视图 9.1.4 利用 DBMS_STATS 收集性能统计 数据 9.2 新索引类型 9.2.1 基于函数的索引 9.2.2 反向键索引 9.2.3 降序索引 9.2.4 索引编排表 9.2.5 管理索引的新特性 9.3 新备份和恢复特性 9.3.1 多目标归档 9.3.2 多归档日志进程 9.3.3 使用 LogMiner 9.3.4 快速启动恢复 9.4 新导出/导入特性 9.4.1 使用多个导出/导入转储文件 9.4.2 选择性的查询导出 9.4.3 预先计算优化程序统计数据的导出 /导入 9.4.4 可移动表空间 9.4.5 混合导出/导入特性 9.5 新备用数据库特性 9.5.1 归档重做日志的自动传送 9.5.2 启用管理恢复 9.5.3 以只读方式打开备用数据库 9.6 管理作业队列的新特性 9.7 管理存储和对象的新功能 9.7.1 重新定位和组织表 9.7.2 删除表中的列 9.7.3 将表列标记为不可用 9.7.4 本地管理的表空间 9.8 回顾 第10章 Internet DBA 10.1 Oracle8i — Internet 数据库 10.2 Oracle 与 Java 10.3 Oracle8i Java 虚拟机 10.4 Java VM 与 Oracle8i 服务器怎样通讯 10.5 Java 与 Oracle 应用程序服务器 10.6 Oracle Jdeveloper 10.7 与 Java 有关的初始化参数 10.8 Oracle Internet 文件系统 10.9 Oracle 应用服务器概览 10.10 OAS 组件 10.11 调整 OAS 内存请求 10.12 检查建议的最小硬件 10.13 设计 Oracle 应用服务器配置 10.14 Oracle 应用服务器的安装 10.15 使用 OAS 管理程序 10.16 怎样启动和停止 OAS 组件 10.17 OAS 怎样利用负载平衡 10.18 监控 CPU 的消耗情况 10.19 监控内存消耗 10.20 回顾 第11章 使用 Oracle 提供的程序包 11.1.1 程序包:它们是什么? 11.1 DBMS_JOB 和 DBMS_IJOB 程序包 11.1.1 Oracle 作业队列的概念 11.1.2 配置 SNP 进程的技巧 11.1.3 利用 DBMS_JOB 和 DBMS_IJOB 11.1.4 调度作业 11.1.5 更改作业 11.1.6 停止作业 11.1.7 其他作业队列过程 11.1.8 监控作业队列 11.1.9 管理属于其他用户的作业 11.1.10 利用作业队列定期分析模式 对象 11.2 DBMS_SYSTEM 程序包 11.2.1 使用 DBMS_SYSTEM.SET_SQL _TRACE_IN_SESSION 11.2.2 使用 DBMS_SYSTEM.SET_EV 11.2.3 使用 DBMS_SYSTEM.READ_EV 11.2.4 确定当前会话中设置的事件级别 11.2.5 其他 DBMS_SYSTEM 程序 11.3 DBMS_SPACE 程序包 11.3.1 使用 DBMS_SPACE.UNUSED _SPACE 11.3.2 使用 DBMS_SPACE.FREE _BLOCKS 11.4 DBMS_SHARED_POOL 程序包 11.4.1 使用 DBMS_SHARED_POOL.SIZES 过程 11.4.2 使用 DBMS_SHARED_POOL.SIZES 的技巧 11.4.3 使用 DBMS_SHARED_POOL.KEEP 过程 11.4.4 使用 DBMS_SHARED_POOL.KEEP 的技巧 11.4.5 使用 DBMS_SHARED_POOL.UNKEEP 过程 11.4.6 使用 DBMS_SHARED_POOL.UNKEEP 的技巧 11.4.7 使用 DBMS_SHARED_POOL .ABORTED_REQUEST_THRESHOLD 过程 11.4.8 使用 DBMS_SHARED_POOL .ABORTED_REQUEST_THRESHOLD 的技巧 11.5 DBMS_UTILITY 11.5.1 使用 DBMS_UTILITY.COMPILE _SCHEMA过程 11.5.2 使用 DBMS_UTILITY.COMPILE _SCHEMA 的技巧 11.5.3 使用 DBMS_UTILITY.ANALYZE _SCHEMA 11.5.4 使用 DBMS_UTILITY.ANALYZE _DATABASE 11.5.5 使用 DBMS_UTILITY.GET _PARAMETER_VALUE 11.5.6 使用 DBMS_UTILITY.PORT _STRING 11.5.7 使用 DBMS_UTILITY.DB _VERSION 11.5.8 使用 DBMS_UTILITY.MAKE_DATA _BLOCK_ADDRESS 11.5.9 使用 DBMS_UTILITY.DATA_BLOCK _ADDRESS_FILE 11.5.10 使用 DBMS_UTILITY.DATA_BLOCK _ADDRESS_BLOCK 11.5.11 使用 DBMS_UTILITY.IS_PARALLEL _SERVER 11.5.12 使用 DBMS_UTILITY.CURRENT _INSTANCE 11.5.13 使用 DBMS_UTILITY.ACTIVE _INSTANCES 11.6 DBMS_ROWID 11.6.1 使用 DBMS_ROWID.ROWID _BLOCK_NUMBER 11.6.2 使用 DBMS_ROWID.ROWID _CREATE 11.6.3 使用 DBMS_ROWID.ROWID _OBJECT 11.6.4 使用 DBMS_ROWID.ROWID _RELATIVE_FNO 11.6.5 使用 DBMS_ROWID.ROWID_ROW _NUMBER 11.6.6 使用 DBMS_ROWID.ROWID_TO _ABSOLUTE_FNO 11.6.7 使用 DBMS_ROWID.ROWID _TO_EXTENDED 11.6.8 使用 DBMS_ROWID.ROWID_TO _RESTRICTED 11.6.9 使用 DBMS_ROWID.ROWID _TYPE 11.6.10 使用 DBMS_ROWID.ROWID _VERIFY 11.6.11 使用 DBMS_ROWID.ROWID _INFO 11.7 回顾 第12章 Oracle 安装和升级 12.1 Oracle 软件 12.2 Oracle 数据库 12.3 配置 Oracle 文件系统 12.3.1 最佳灵活结构 12.3.2 怎样配置一个符合 OFA 的 Oracle 文件系统 12.3.3 怎样命名数据库文件 12.3.4 为什么应对参数文件使用链接 12.4 安装 Oracle 服务器软件 12.5 安装前阶段 12.5.1 规则1:确保软件产品版本的兼 容性 12.5.2 规则2:为 Oracle 配置操作系统 12.5.3 规则3:分配足够的磁盘空间 12.5.4 规则4:配置安装环境 12.6 安装阶段 12.6.1 步骤1:配置安装环境 12.6.2 步骤2:启动 Oracle 安装 12.6.3 步骤3:选择和安装软件产品 12.7 安装后阶段:坚持五点 12.7.1 步骤1:检查错误 12.7.2 步骤2:运行 root.sh 脚本 12.7.3 步骤3:验证文件的许可权 12.7.4 步骤4:测试 Oracle 安装 12.7.5 步骤5:配置环境 12.7.6 其他安装后的任务 12.8 快速进行 Oracle 安装的五个技巧 12.8.1 从硬盘的准备区域进行安装 12.8.2 不安装文档 12.8.3 不安装产品的文档 12.8.4 不选择重新连接可执行文件 12.8.5 设置环境变量 DEF_INSTALL = TRUE 和 NO_README = TRUE 12.9 在 Windows NT 上安装 Oracle 12.9.1 安装前阶段 12.9.2 安装阶段 12.9.3 安装后阶段 12.10 修补、升级和移植 Oracle 12.10.1 始终将 Oracle 软件安装到新 的 ORACLE_HOME 目录中 12.10.2 数据库升级前进行数据库冷备份 12.10.3 移植 Oracle 12.10.4 使用 Migration Utility 移植到 Oracle 8.0.x 12.10.5 用导出和导入移植 12.11 安装 UNIX 上的 Oracle 8 12.11.1 安装前阶段 12.11.2 安装阶段 12.11.3 安装后阶段 12.12 回顾 附录 A Oracle 服务器介绍 附录 B 动态性能(V$)视图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