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生活在悲哀的晚唐时代,生途多舛,命运偃蹇,他用忧郁和感伤的笔调,喟叹世运的衰贫和身世的飘零,把心灵的创伤、生活的磨难和痛苦的经历,浓缩在一首首抒情诗中,委婉曲折地展示了一个幽咽凄迷的内心世界,一幅哀感顽艳的心灵图画,为悲剧的时代唱出了一曲曲凄清的挽歌。悲美,几乎涵盖了诗人所有的饱和着浓挚悱恻的哀国忧民、伤时自悲感情的诗篇。忧时叹己之作,怨意万叠;赠别伤悼之篇,哀情满怀;镂骨铭心之恋,愁肠千结。他的诗作,无不"寄托深而措词婉",饮泣幽咽,凄苦欲绝,"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姚培谦《李义山笺注》)。他的悲美具有深沉而宽广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人当中,李商隐的诗大概算不上正声。但是,他就像《红楼梦》中的晴雯一样,虽然入不了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却一直很得到后人的偏爱。《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也喜欢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雪芹先生记错了,写作“留得残荷听雨声”,残字虽然雅些,终不如“枯荷”音响效果好。

    这首诗作于文宗大和九年,时义山二十三岁,也是少年失亲,寄人篱下,颇多离合坎坷,又忍不住感慨世事难料,人心易老。深秋之夜,诗人旅宿在骆姓人家,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这首诗意境深远,耐人咀嚼。头两句描写了一个幽静清寥的境界:那里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丛生的竹子青翠欲滴,远离了闹市的车马人喧,将骆氏友人的园亭衬托得更为清静和洁雅。诗人触景生情,临水倚栏,心中当然忘不了长安的友人。一种怀念远方重叠的城池,寄语故友的思绪涌上心头来。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阴霾欲雨的天气却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霜来晚的季节给人感觉万物即将进入空寂,意境格外地低沉。而最后一句乃神来之笔:连绵的秋雨敲击在凋衰的荷叶上,鞭笞着这残留的生命。低远的情调和羁旅漂泊的韵味,枯荷与雨声,难免使人想到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无疑渗透出作者悲酸凄苦的人生感受,发人深思。

    “竹坞”与“枯荷”,一荣一枯;“水清”与“雨声”,一静一动;“隔重城”与“霜飞晚”,一远一近,景色的搭配也颇具匠心。秋霜来晚,昏暗欲雨的天气把人带入诗歌的背景,让人也去体会一下作者身世的艰辛。“留得枯荷听雨声”一句画龙点睛,表现了诗歌的主题。诗歌的魅力,也就体现在“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隽永情味里——

    残荷枯叶,萧瑟秋雨,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观赏之处,诗人却意外地发现,雨洒枯荷,声韵有致,别具一种美的情趣。对于一个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想思,稍解寂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听雨也是一种雅趣,同样可陶冶人的心灵。当雨声响起时,兀然独坐,静听天籁,不由得就“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了。所以李商隐对干枯的荷叶仍恋恋不舍,说是要“留得枯荷听雨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