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一次地铁上,我听到两个年轻人聊天,一个说:咱们这代人,要么进大厂卷到35岁被优化,要么考编考到30岁还没上岸。另一个苦笑:可不嘛,现在连送外卖都要抢单了。
当时我正拿着刚被领导退回的方案,手心全是汗——这对话像根针一样扎进我耳朵里。
1. 为什么说打工是场必输的游戏?
马斯克有句话很实在:给别人的梦想打工,不如给自己的失败买单。你仔细想想,上班十年涨薪三次,每次涨幅够不够跑赢通胀?
更糟糕的是,有些公司给你的安全感根本只是海市蜃楼,我一亲戚毕业后就进了大厂,原本以为前途大好,谁料到,没几年,就被优化了。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在集体中寻找安全的人,终将成为集体的祭品。
认识个95后姑娘,白天在广告公司写PPT,晚上偷偷运营美妆账号。前年公司裁员她反而松了口气,现在靠接品牌推广月入五万。
她说得实在:给老板打工就像吃大锅饭,看着管饱,真到分肉的时候连骨头渣都抢不着。
2. 单干不是逞英雄,是算明白了经济账
单干不是让你去当鲁莽的孤狼。2018年认识个做跨境电商的姑娘,她白天是写字楼里的行政,晚上研究亚马逊选品。前三个月亏光积蓄,但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宠物智能用品蓝海,现在团队20多人,去年在深圳买了房。
这个过程藏着三个关键:发现窄门(寻找市场空缺)、跑通一个商业闭环(快速试错)、复利效应(滚雪球式积累)。
雷军当年在金山当CEO时,说过一句大实话:打工皇帝再风光,本质还是高级打工人。
打工,工资并非由你的价值决定,而是由老板能招到的、你这个岗位的最低工资决定。
打工相当于用时间换取劳酬,单干是用杠杆撬动指数增长。你每天加班到十点创造的价值,绝大部分都进了公司利润表。
一朋友开火锅店,前三个月生意惨淡。后来他做了三件事:第一,把菜单从68道砍到28道;第二,每天亲自在某音直播切羊肉;第三,给常客建了个“涮肉研究院”微信群,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开涮最好吃。现在他在某三线城市开了三家分店,秘诀就一句话:单干不是当独狼,是要把每个客户变成你的合伙人。
3. 普通人怎么迈出第一步?
关键不是天赋,是找到“最小闭环”:先建立一个最小的商业闭环,就比如,你找到一个价格差,从一个平台进货,卖到另一个平台。这个过程不需要你真的进货、发货,只需要做信息对接。
4. 单干者的终极武器是什么?
按照复利算法,每天进步1%,一年后你就是原来的37倍。这话听着鸡汤,但假以时日,你会有质的飞跃,就像“竹子定律”。
我认识个做私房蛋糕的姑娘,每天坚持在朋友圈、某书发制作蛋糕的过程和成品,三年积累八千精准客户。她笑着说,打工时总觉得怀才不遇,单干才发现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别人自然看得出来。
当然会有人说单干太苦。没错,凌晨三点的咖啡确实难喝,被客户拒绝的滋味也确实难受。但你想过没有?打工的苦是钝刀割肉——老板画的大饼、同事甩的锅、年年不涨的工资,这些慢性毒药才最致命。
现在低头看看你的手机,微信里躺着多少“僵尸好友”?收藏夹里存着多少再没打开过的课程?单干的核心从来不是形式,而是破除“等靠要”的弱者思维。就像健身教练不会替你举铁,人生教练也渡不了你的劫。那些教你靠人脉翻身的大咖,哪个不是先靠自己杀出血路?这不是冷血,是成年世界最温柔的真相:当你停止寻找救命稻草,才会发现自己就是整片森林。
这世界永远奖励制定规则的人,而不是遵守规则的人。试想,那些挤破头考编的年轻人,有多少是真心向往体制?不过是恐惧单干的风险,用集体的温床麻痹自己的野心。
站在天台上看城市霓虹,那些亮着灯的格子间里,有多少人正在为别人的梦想加班?《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台词: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鲜艳。当你真正尝过自己说了算的滋味,你会发现打工就像带着金手铐跳舞——再华丽,也终究不过是个囚徒。
以上。
原文:单干才是普通人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