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人才年薪 80 万?这跟我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转载于知乎

点击原文链接,可进入原问题

有媒体报导:

【AI人才抢夺生猛:应届博士年薪涨到80万 一年涨了60%】记者从第二届人才高交会上了解到,一年前,AI领域的应届毕业生,硕士约能拿到30万元年薪,博士则高达50万。今年,行情仍在噌噌上涨。有企业给应届生的薪水拔高了10%~20%;也有企业上涨幅度更大,尤其是给博士生的年薪从去年的50万元倏地蹿到80万元。

兔子老大,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1.21晚更新---------

没想到今早随意写一写现在已经1300赞,谢谢大家的同时,简单的说几句吧。

以我周围的情况和评论区的反馈,AI博士的年薪均线在40w~60w,70w+比较少见并非没有。其次这个数字背后的复合元素很多,但那些所谓的加股权,年终奖,还有人才计划的补贴这种能不能算作是“工资”,这就见仁见智了。毕竟不给工资可是违反劳动法,但今年市场环境不好,没有年终奖,好像没啥大问题。某一年政策改变,减少或取消人才补贴计划,好像也没啥大问题,物联网的先例,放在那里呢。

这个答案本意是想引导大家去思考一下这个80W的年薪的普遍性有多大,结果却有人解读成“我认为AI博士不能达到年薪80W”,那我只能表示遗憾了。

有人私信或留言问,孩子考大学要不要选AI,我个人只能尊重孩子意愿了,我不太相信一个18岁的人会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真的没所谓,那还是去读计算机吧,A不AI,还是留待研究生再说吧,我个人还是不看好在本科设置AI课程。

评论太多,其余不能一一回复,见谅。

建议看看精选评论

----我叫分割线,以下是原答案-----

1.什么公司开的80万?有多少家?

2.这个统计数据来源是什么?

3.哪间学校的博士,要什么样的博士?

4.80W工资是哪个城市对应什么样的生活水平?

5.80W招进来干什么的?继续科学研究,还是工程实现,项目落地?还是复合型人才,一半技术一半管理?

6.这个80W的数字的构成是怎么样的?公司的其余福利怎么样?晚上平均加班到几点?休假怎么样?或者说24小时on call?

7.多看看自己手上的recurrent paper,或者转行来的,你能到80W吗?

8.企业不是慈善家。

9.部分人的G点也太低了点。

100offer :

「企业开价80万」和「应届博士年薪80万」是两回事吧?如果认真看过提问中的新闻全文,就该知道标题中的「80万」到底是怎么来的。

有企业给应届生的薪水拔高了10%~20%;也有企业上涨幅度更大,尤其是给博士生的年薪从去年的50万元倏地蹿到80万元;也有准备布局AI领域的新锐企业,虽然还没考虑好具体的价位,但是打算花高价从互联网巨头处抢夺人才。

文中的「有些企业」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似乎没有人去深究。而这些所谓的「准备布局AI」的新锐企业招聘,更值得玩味。「价位没考虑好,准备花高价去抢。」潜台词就是:啥都不需要准备,就用钱砸,看能不能砸得动你!

这些公司所谓的「AI布局」恐怕就是用高价招几个AI人才,再往后的所有事情,就全都落在这几个AI人才身上了。至于老板,也许连AI是干什么的都未必搞得清楚。

这样的企业别说80万,就是100万他们也敢开,关键是你敢去吗?

一、为什么企业都想往AI上靠?

因为能从投资人那里拿到钱。

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一个老板的公司遇到了资金困难,他请了几位投资界的大佬吃完饭,兴冲冲地回公司开会,宣布公司将要进军AI领域。有下属问他「老板,AI是做啥的?」老板大手一挥,「你别管它是做啥的,你只需要知道这个词能拉到钱。」

根据《2018中国人工智能AI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排在全球第二位,而在风险投资上,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占到了全球的60%,成为全球最「吸金」的国家。

谁都不能否认,AI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互联网+」将很快被「AI+」所取代,再加上2017年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AI技术对于经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国家层面得到正式认可,接下来有望成为政府重点扶持方向。

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公司都适合做AI,更不表示所有的公司能够做成。

成功的只会是少数,大多数的公司注定当「炮灰」。

二、做AI的公司都不差钱?

还真不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尤其是现阶段AI在中国的大部分领域还处于「稚嫩」阶段。

根据亿欧智库《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亏损。

8月腾讯研究院和创投数据平台IT 桔子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截止到6月份中美倒闭企业总数已超过50家,AI泡沫正在被挤出。

「投资好拉,钱难赚」是很多AI企业的发展困境,就连ALL in AI的百度,至今也未在AI上完全盈利,大部分还在依靠广告收入的贴补。其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等AI产品也被诟病为「成本太大,难以量化生产」。

除了国内的几大巨头,这两年涌入AI的初创公司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初创公司为了获取先发优势,圈住人才,出现了不少投机行为,他们不会对人才加以鉴别,哄抬了市场价格,但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死掉。

三、AI行业的应届生真能拿到80万的年薪?

能,但是只占很小的比例。

从100offer统计的2018年和2017年的校招薪酬表中,可以看出对于特别优秀的应届生,腾讯在2017年就已经开出了80W+的薪酬,阿里在2018年算法的SSP最高也可达72W。

但是能拿到这个价格的,注定只有极少数的「大神」。

腾讯2018年的80W+「图像识别算法研究」岗位的招聘要求中,「港系博士+顶级Paper」的要求足以让大多数毕业生望洋兴叹。

AI行业的校招,985的博士是普通款,清北博士是正常版,世界顶级名校博士恐怕才是标配。

2018年互联网秋招报告,来源:100offer
2017年互联网秋招报告,来源:100offer

中国这几年一直在AI的科研与教育上加大投入,但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在高校的招生规模上领先于欧美国家,但是杰出人才的占比却依旧远远落后。

在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数量高校排行中,中国最好的名次是清华大学,排名15。由此可见,在中国高校的AI招聘中,清华大学AI相关专业的博士生无疑是最吃香的。此外有个AI领域的大牛导师,做过有影响力的AI项目和在顶级AI专业杂志发表论文,也是能够拿高薪的重要条件。

如果这几项同时具备,那么80W+的校招年薪根本不是问题。

况且80W+年薪的「高」只能针对国内高校而言,对于斯坦福、麻省理工这些世界顶级高校的AI博士生,80W+恐怕只能算是「起薪」。

四、怎样正确对待AI行业的高薪?

1、AI人才虽然稀缺,但是真正宝贵的是「顶尖人才」。如果求职者只是因为AI行业的「高薪」而盲目进入,结果往往是处于AI人才金字塔的底层,虽能填补初级人才的不足,但非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核心人才,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2、什么样的AI公司值得加入?

(1)创始人有AI科研背景,最好是某个垂直领域的大牛或专家;

(2)公司有长远的AI产业发展规划,有长线的投资或自有资金流支持;

(3)公司的AI项目有明朗的商业应用场景和变现途径。

(4)公司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能够持续地进行人才引进;

(5)如果以上几点都不具备,那只能祝你好运;

3、看新闻永远不要只看一个标题,甚至只是一个数字。不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在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吃着十几块钱的外卖,过着一眼看不到头的苦逼生活。」

半佛仙人, 我看诸君皆装逼,料诸君看我应如是:

在我家乡山东,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某生产种子的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作物,但是种子价格比较贵,农民买账的人少,销量惨淡。

后来公司想到一种方法,在秋收的时候,大量收购这种作物,价格开的很高,那少数几个种了这个的农民发了一笔小财,街坊邻居都看到了,很羡慕。

然后第二年,种子被一抢而空,大家一窝蜂在种这个作物。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市场上充斥着这类作物,没人买,价格低到了泥土里,跟风的农民们赔得很惨,只有那个种子的赚了大钱。

现在科技发达了,种子公司学会了网上发真假难缠的文章煽动情绪了。

AvigdorZ, 华东师范大学 机器学习博士在读:

先明确一个观点

实际上,这个问题考量的是一个人的薪资应该由什么决定。

80万年薪的AI博士,是一个最值?还是一个中位数

显然应该是一个最值。

一个人的薪资构成多少应该由他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决定,当然,不仅仅是价值,他的技术壁垒、专营权、他在其他地方的溢价能力也决定了他在这家企业的薪资状况。

假设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搭建了一个推荐系统,这个推荐系统给公司带来了年10%的效益增长,那么这个10%的效益增长,就应该是这个软件开发工程师为团队带来的边际收入。也就是他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当然,如果这个技术,只有软件工程师会,运营不会,产品不会,测试不会,算法不会,那么这个专项技术的技术壁垒只属于该软件工程师。因为技术壁垒的抬高,如果老板把这个岗位向广大群众开放,我想大部分群众是做不了这个活的,该软件工程师面对的竞争,相应的就很少。那么收入的绝大部分,还是会还给这个拥有高技术壁垒的软件工程师。这就是该软件工程师的专营权。

工资决定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些人工作的绩效比较容易衡量,那他就会先拿收入,拿企业比较容易定量的收入,而另一部分人,绩效很难衡量,就会后拿收入,这部分就会是剩余索取者

所以,工资收入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老板的慷慨决定。

另外收入发放的时间也很重要,如果一个软件工程师,他每月提交多少个功能点,那就很好来衡量他的收入状况。每月支付就可以。但这类工作有可能是高重复性的,因为绩效越高,他获得的也越多,他只需要将原先的单位绩效不断复制就行。但这也会限制他对于创新性的尝试。

有些工作按照投入来支付,譬如公司的初试股东,拟投入的越多,年底分红也会越多。

但有种工作,需要很长时间的鉴别和评估、比较。人们才有可能评估他的工作。就譬如说很多科学家、教授。这类工作一定是创新性比较强的工作。

这些教授在顶会上发过的文章,很多时候也没法立刻兑现,而是需要,后来人的投资,企业的投入将他的成果不断工业化,扩大化。才可能给大众带来福利。企业不大可能会在一开始就盈利对他进行投资。这种情况下,企业很有可能会预估他未来的价值,从而给他定一个年薪,譬如根据他的论文数量来定价。

因此,一个博士算法工程师,他可能是来自美国前十高校的博士,哈佛、普林斯顿、UCLA、卡耐基梅隆等。他在美国习得的能力、见识、是国内博士不能企及得,那么这就构成了某种专营权以及壁垒。他就有可能拿得到比国内土博士更高的薪水。

当然,他在美国的溢价能力也有可能更高。那他随时都可以离开前往美国得到更多得酬薪。这是他得溢价能力,而且这个价值会不断增加。

如果这个博士算法工程师,能力十分出众,非常了解企业工作得机制,每年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得收益,那么他得到的边际收入就会相应更高,他该得到的薪酬也应该更多。并不是每个博士都有这样能力。

最后,如果一个博士,他的创新顶会论文有很多,但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实际是不会立刻得到回报的,那么企业就会与他妥协,以他的论文数量来决定他的年薪,赐予他更大的灵活空间。这个时候,论文数量又是衡量他未来给企业带来的薪资空间的标准。

这个新闻标题将所有最好的情况概括到了一起。好坏不用多说。

我也是做这行的,我敢打包票说,今年实验室毕业的硕士学弟们,最多也就30万以上,50万70万靠上的已经是老学长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很久。

并不是每个应届AI博士都能拿到80万的薪酬,

大部分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在付出着自己的劳动与汗水。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