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武汉大学 2021 年招聘的辅导员以名校毕业博士生为主?
如图:武汉大学2021年招收的辅导员,基本全是重点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人才供应过剩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作者:华夏英灵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071889/answer/1690672356
辅导员24小时待命,对班级要负责,遇到个特殊学生有得你忙,并且通常要带2-3届以上学生。
行政处室955工作制,下班时间到了绝不会为你加班,教授见了都要和你搞好关系。
学工系统升级路线,从辅导员-系学工组/研工组长-院系分管副书记或者调入学工部,人多面广,绝大多数卡在学工组长这里,竞争激烈,分管副书记常常空降,并且通常由有教职的教授兼任。
行政处室就是正常处室规模,熬年份迭代。
同样的事业编制(近年来不一定随人了),同样的自带学区房属性。在武汉可能一般,如果在沪相当于省了多少金钱和精力,相亲市场上的王者。
建议这些博士应聘行政处室。
另外,早几年前就一堆名校硕博争抢专职辅导员或者行政处室位置了,和我一起面试的就有几个清华的本硕博(虽然我后来跑路了)。今天这个还能成新闻,也许大多数人还是后知后觉。
上周一个段子:
低情商:学区房涨疯了,快上车,要提前几年布局!
高情商:这周就约留校行政的单身小师妹/学长喝咖啡!
作者:大理想家
在我们研究生群体里面这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我对象的室友(博士生)也参加了武大的辅导员应聘,不过没应聘上。
不过想要提一嘴的是,建议大家去看看应聘者都是什么专业。学什么计算机金融的,能干这个?还不都是我们这些基础学科和劝退学科的硕博?
作者:温柔的不锈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071889/answer/169044
这不应该是常态吗?
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一共有过4任不同的辅导员,都是清华毕业的博士生。当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现在想想,他们就是我大学期间成长的带路人啊。
每一任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博士刚刚毕业,还有一个是马上就要毕业的,所以年龄和我们相仿,能玩到一块儿去,时不时一起去踢球,真的是打成一片。当年觉得就像身边的大哥哥一样。
当年的我们,一切都觉得好奇,有时候又觉得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学,去学什么。辅导员经常来我们宿舍串门,然后坐下来聊天,聊着聊着就能聊到最新的科研成果,给我们做讲解。真的,也只有博士才有这样的能力,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做科研,对各种技术都有研究,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讲出来,吸引我们的兴趣。
我现在都还记得辅导员坐在宿舍里,双手比划着,给我们讲解电子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重大意义,我们都带着敬仰的神情,默默听着。当时的感觉就是,做科研真的好酷,我要好好研究。
当年成长的过程里,也会走很多歪路,钻很多牛角尖,辅导员自己肯定也都经历过。我们会私下里去跟他们聊,然后听他们的分析,慢慢走出来。这对成长阶段的年轻人非常重要。
真的,名校毕业的博士生做辅导员不是浪费,这才应该是标配。
作者:江城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071889/answer/1687738517
自从换了现任校长,武大在招生和招聘政策上都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研究生招生政策向名校学生倾斜(主要针对清北华五),人才招聘要求提高,预聘制转固定编制难度变大。
先说辅导员,各大高校的辅导员岗位都是香饽饽,毕竟辅导员可是学校的储备干部呀。因此,名校博士应聘并不少见,并且以后将成为常态化,在学校管理上这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的主要措施。辅导员相对于其他岗位来说,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转编容易,如果聘期内不犯错误,基本上都可以转为固定编制。
与辅导员相比,实验技术类人才转编难度就大些,尽管实验技术岗今年已经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了。武大招聘公告里面其实就说清楚了,实验技术类人才聘期满后选择一定比例转固定编制。我看了今年转固定编制的一批人,也就是17年进入武大的实验技术人员,有一半转编成功。另外一半,如果下一个聘期还不能转编就不再续聘了。
最难转编的是教师岗,我前单位一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博士其实非常优秀,由于学部里面的转编名额太少,转编考核失败,结果人家去华科,履历成果一摆,立马给博导当。我们单位培养了多年的人才就这样拱手送给隔壁了,院里领导都非常痛心。
随着国内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未来想进入高校,博士会是标配,想上车的硕士抓紧了。
你怎么看名校硕士去做辅导员呢?
计算机考研QQ群,很多大学的计算机考研/软件考研资料(见群文件)
群号是 954288959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