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道论坛发现一位同学写的对自己学校(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考研的分析,以及对其它学校的看法,我觉得比较详细,一些内容也有参考价值,因此推荐给大家看看。
文章转载于 王道论坛,作者:newsby
复习资料选择,市面上主要有王道和天勤两家,王道挺好的,可以用。
个人介绍:
本校毕业,考研两年(20和21),喜欢统计类,学习了很多相关知识,去年花费半个月时间,爬取研究了几十所高校近十年报考数据,走势等情况,自建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预测到了部分院校21的热度,并劝退准备考科软的邻居和准备报高瓴的学弟(去年建模分析科软21可能炸,21不炸的话22一定炸,结果21炸了,分析的高瓴是21基本会炸)邻居最终未听劝告,369卒。
同班同学成了学长,防熟人匿名
前两天终于出了录取,比好多双非学校都晚吧,人大的特点就是慢,以往没疫情时基本要复试结束后接近一个月出成绩,这之间的时间还是比较煎熬的,去年就有同学在出录取前两天才接到不录取的通知,导致错过了大部分调剂,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和学校多沟通,在你们这届取消这个弊端。
之前有上岸的学长狂奶考上的专业,说容易之类,让下一届形成竞争以提升自己专业的地位,最后炸了,遭到大家谩骂。本文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并坚持有理有据有节的原则客观分析。
学校水平:
国内排名高,国际上较低,其中最热的经管类专业仅次于清北复交的存在
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排行榜13
软科2021排名全国18
武书连2021排名全国18
泰晤士2021世界大学排名全球501-600,中国内地28
US News 2021世界大学排名全球599,中国内地49
QS2021世界大学排名全球581-590,中国内地31
与清北复交科浙南七校常年霸榜国内外排行榜前7相比,人大在国际上影响力稍弱,但国内还是可以的。
学科水平:
信息学院:
1计算机专业:
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硕士只招学硕(招生23-26人)
第四轮学科评估B+,25-49名
软科2020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38
2电子信息(软件工程专业):
只招非全,专硕(招生12-25人,奇数年招生20多人,偶数年招生10几人)
该专业所有学生全部周末上课,学费较高,非全无宿舍,只划非全复试线280-300附近
第四轮学科评估B,35-50名
软科2020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未上榜
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只招学硕 (招生6人左右)
第四轮学科评估与软科最好学科排名:未收录此专业,注:信院的管科是工科,代码是087100,不要与管理学科的混淆。
由此可见,信院的专业并不强,事实是信院在学校也是个小院,比较缺乏存在感。但信院的数据库还是可以的,有志于数据库的同学可以考虑,慕课mooc的数据库精品课大家也可以去看下,讲的不错。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专业(20年新建,招生15人附近):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硕士只招学硕。
由高瓴资本创始人&耶鲁大学校董&人大校友张磊出资筹建,在学校也是明星般的出场,在学校提到高瓴,大家想到的就是有钱,之前的高礼研究院也是学校明星。
事实上高瓴无论从资金方面,还是师资(师资真的很强,之前信院的强势师资,部分也转到了高瓴,后来新招的老师也是个顶个优秀,信院某老师之前亲自感叹高瓴师资也太强了吧),文老大身兼信院和高瓴两院院长,实际他的重心偏向高瓴,他本身也是AI领域的巨佬。
综合师资和科研方面的表现,我认为人工智能专业全国排名top5完全不过分
下面梳理下考研方面的问题,最后会给我用模型给出的22院校热度预测。
1.先要合理评估下自己的实力
大家都知道,考名校九成考生都是炮灰,二战三战的也很多,所以合理评估自己尤为重要。
本科学校如何?本科科研如何?编程能力如何?有没有打过ACM或其他大型比赛并取得成绩?本科成绩如何?六级成绩或者托福雅思如何?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如何?英语听力及口语如何?自己能否坚持每天学习?
2.学硕or专硕?
学硕的优势是路子广:如果读博的话学硕可以直接申请,而专硕基本就要考博了。专硕的话适合直接就业或者在职人员提升学历。但2020专硕改名电子信息,电子信息包括电子,通信,农业工程,集成电路,仪器仪表,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安全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十几个专业,因此考公可能会受影响,家里的姐姐当年毕业证写的是细分方向,而招考单位要求的是一级学科方向,其实是一个专业,但审核就是不过,这点可能不太友好,但去互联网公司是完全不受影响的,只要你编程能力过关。
3.一定要早准备
本校的同学也别大意,我去年也认为本校考研比较简单,只要过线就差不多稳了,实际上,如果过不了线,一切都是扯淡。而且今年题目一定是变很难,尤其408,提前一年复习也不为过,不要再幻想21的超简单模式。
4.能保研绝不考研
考研风险太大,万一你报的方向炸了,会很惨。我之前因为喜欢统计学,所以跑去听了很多统计的课,分散了太多精力导致专业排名不够保研,保研的时候一定要多投一些学校,尤其是直博要比直硕容易不少,今年即使是高瓴,直博的都没招够,所以,如果成绩不是很突出,不妨报考直博,今年信院和高瓴刷的直硕,有几人最后保到了清北,所以也要多尝试。
5.跨考需慎重评估自己
认识多位跨考同学包括本校的,其他成绩还好,然而专业不过,跨考真的不是很友好,而且人大的复试更是跨考同学的拦路虎。
6.现在大三的课程一定要好好学
复试会给本科学校和本科成绩评估,如果成绩单不好看的话,很影响老师的第一印象。
7.本校的同学不要觉得自己学校好
事实上是,去年考研群有中清北毕业的也有几个,毕竟互联网类专业的考试难度在那放着。今年复试群有人说复旦毕业的考生直接被老师联系了??不知真假。去年高瓴统计出了录取考生毕业来源,人大,复旦,哈工大,武大,东南,央财,西电,重大,青大。除了青岛大学全是985或者像央财,北邮,西电这种高考计算机录取分等同985的学校,对于青岛大学的计算机听说在山东也要600多分,信院的生源情况也差不多。去年刷的双非比较多,群里引起过骚动。其实我感觉学校应该是没歧视的,主要是自身能力要足够的强。这里说一下,双非院校的学弟学妹,一定要评估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否则复试很容易挂掉,去年被刷的一个双非,今年又被刷了,很可惜,每次初试都挺高。还有就是如果是普通学校有考上的,就容易鼓舞下一届的士气,导致很多人跟风,最后都很遗憾,因为你并不了解今年考上的这位学长的真实水平,不要看高考你们差不多,他可能天生适合学习这个专业。
8.关于是否扩招
我听老师的意思是保研可能会扩。如今年的AI,保研的扩了,考研的反而减了,毕竟招生总量基本不变。
9.今年学长的考研复习经验参考价值不大。
由于去年疫情,学长很多在家里玩到9月份,所以教育部出题很简单,我两年考研完全感觉得到,如果你看他们的经验,会产生考高分很容易的错觉。对于那种三个月上岸的经验一定要慎重对待,去年出录取前,和一老哥聊天,由于老哥初试成绩不高,他没把握录取,和我哭诉他都考了两年了,每年都很努力,诉说着他两年的辛酸奋斗史,后来老哥由于复试不错,被AI录取,不久后,我在群里发现他和学弟吹嘘自己只复习了三个月就上岸了。可能有的人喜欢打造学神人设吧。至于有没有两三个月上岸的,我觉得是有的,但一定是千里挑一的存在,根本落不到你我身上。其实任何胜利者的经验都仅供参考,毕竟是幸存者偏差。
10.关于复试
这个就不便透露细节了,毕竟今年学校取消了二三十个讨论复试同学的成绩,包括几个专业第一,人大几个学长建的群也因此给解散了。不过概况可以提一下。关于复试今年和去年同一些同学交流,高分的几个同学反映复试比较简单,去年被刷的同学则反映复试很难,很多东西根本没听过。我今年复试的感受,复试确实很难,基本囊括了和计算机结合的所有领域和一些当下前沿知识,只看几本专业课的书是完全不够的。复试确实值得重视,因为人大复试给分分差大,复试表现好了,初试被拉的五六十分能瞬间追上。明年应该是线下了,应该有机试,笔试,英语听说读写,专业面试等五六个版块,每一个版块不及格都会直接刷掉,所以平时也要不断扩充自己知识面,同时把GPA刷的好看些,把英语口语听力包括当下专业英语的词汇搞懂。
11.关于调剂
经历了20考研调剂发现计算机类专业真是难调,别说985了,去个强双非都难,而且心态容易崩,那种感觉真实太难受了。而且人大出结果太晚了,去年一老哥认为自己稳了,写了经验帖,结果出结果前天才通知他未被录取,导致无法调剂,特别可惜。
12.关于捡漏
对于咱校的学生,择校基本就清华,北大,中科院和人大。其中中科院大部分所都比人大好考些。清北的话,深圳研究院应该容易些,如果只是想要top2光环不再乎专业清北也很容易。其实我还是更建议本校,其实大部分人大学子也选择的本校,毕竟和老师们都很熟。
外校的同学如果想捡漏,可以考虑今年突然改考专业课的学校。当年人大20年改考专业课(当时官方已发布),但本校同学向学校反映没按408复习,因此又改了回去。因此21实际是人大改考第二年,但第一年改考专业课的学校,基本是会凉的,尤其是那些七八月份以后才官宣的,基本是铁凉。
13.关于校内专业选择
管理科学与工程:招生6人左右
性价比最高,一战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如果学的不好就报管科,然而基本没人听,当然我也没听,导致二战。大家都知道北京压分严重,却不知道管科专业课出题难度要远小于408,多得20分是没问题的。管科的学硕和计算机学硕是一批老师,学的东西做的项目都没大区别,如果目标是互联网的话,完全没什么区别。而且管科从不刷人,一般管科招不够,剩下的名额会给计算机学硕调剂。况且今年管科复试线360,招生以来最炸一次,明年肯定降温,是个机会。
预测:根据数学模型评测,管科明年基本不会炸
计算机学硕:招生23-26人
今年复试线360,也是最炸的一次,之前很少有超过330的时候(不过之前自命题要难于408)。之前都是按总分高低录取,而今年却按小方向录取的,感觉有点不公平,因为低分的都录取了,刷的反而是总成绩比较高的学生。今年计算机系统结构招了2人,计算机应用技术19人,大数据科学与工程招了3人,至于明年是总的录取还是小方向录取尚未可知。不过学硕的优点是刷人少,一般年份刷3-4人左右。
预测:根据数学模型评测,计算机学硕明年基本不会炸
电子信息(原软件工程专硕):招生12-25人,奇数年招生20多人,偶数年招生10几人,还是老师去年说的规律,今年也确实招了25人。
今年报电子信息的真是最大的赢家,前两年电子信息是信院最难考的,尤其19年,基本380才能录取,而今年直接爆降到了298。今年真是大赚特赚,让科憨哭晕在厕所。但同时也增大了22的学弟学妹的压力,电子信息只有非全画线 300附近,全部周末上课,只要过线全部进入复试(如19年70人进复试,今年只有27人)然后录取15人附近,推荐英语好的竞赛大神报考,因为复试很拉分,可能直接刷掉,高的比低的可能高100多分,所以,如果你是老师喜欢的优秀学生,初试即使不太高也能逆袭。
预测:根据数学模型评测,电子信息明年可能会炸的比较厉害,一定要考高分。
人工智能学硕:招生15人附近
今年可以说是王炸,380的复试线,19刷5,再加上北京压分挺厉害,今年可以说难度超越浙大,是408高校中难度最大的。可喜的是有一位400+大佬收到了美国名校录取,放弃了复试。398录取的同学要好好感谢他。
预测:根据数学模型评测,人工智能学硕明年难度低于今年,但难度基本会大于等于计算机学硕
此外我还用模型测了下科软,软微,北大机械(考4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
今年网上最火的学院,没有之一,连我刚上大一学数学的表弟都知道科软炸了,去年才320,今年飙到388,而且是全网所有老师机构劝退(369的邻居准备再战,透露今年死活不报科软了,可见其今年的震慑力),庞大的考生数量会有不少被稀释到其他高校,明年基本会降到冰点。
预测:根据数学模型评测,科软专硕明年基本无炸的可能。
北京大学软微学院:
预测:根据数学模型评测,软微的计算机类专业明年基本稳中有升,应加大复习力度
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专业:
北大机械考数二+408,自成立以来一直招调剂,历年复试线300(300-320分数段今年没人),调剂3人。对于向往top2光环的学生,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基本只是计算机类专业中下985或者强211的难度。优势就是top2光环,走选调不受专业限制,全国选调生不受限制的只有top2,而对于人大,一些一流选调会要求经管法等强势专业。考清北的好处就是只要你过了所报专业的复试线,可参与学校其他专业调剂,只要不挑专业,基本就有学上。缺点是如果以进互联网为目标的话,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学习几门机械类或者其他调剂专业的课程。
预测:根据数学模型评测,机械专业明年基本不会有大的起伏,由于受机械传统行业影响加之明年数学和408难度提升趋势的影响,明年大概率还会招收调剂。
至于预测的准不准,用我的模型,21年预测的七八所学校都基本中了,明年考完可以佐证今年预测的准确度。
原文地址:
http://www.cskaoyan.com/thread-662334-1-1.html
计算机与软件考研注:
这位同学的很多内容有参考价值,但我并非支持这位同学的所有观点。也希望大家在看往届学长考研经验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别人的经验也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