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考研已经接近了尾声,在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洗礼和焦虑不安,终于是走到了终点,但是终点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就是结束,虽然已经拟录取了,但是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做好!
01
给自己一周时间彻底放松一下
人是需要放松和紧张感互换的,就犹如弹簧一样,有张有弛才会使得自己的状态达到最好。如果在自己得到了拟录取通知之后还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的话会很容易出问题的。所以经历了考研的初试、复试以及等待录取结果的过程后,你整个人可能都是快要临近崩溃了,也不能这么说,算是身心俱疲吧!所以的话,小伙伴们借着刚录取后的这一段时间,好好让自己放松一下,比如和朋友一起去吃一顿大餐、和自己的好友们开黑玩游戏等等,让自己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会让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所以的话,在拟录取之后就什么都不要去想了,该吃吃,该睡睡,让自己处于绝对的放松状态。
02
给导师发一封邮件
考研拟录取以后,不出意外各个学校都会进行导师分配。要么是你联系导师,要么就是导师联系你,当然,有些学校可能是开学以后再分配导师。但如果你有心仪的导师,可以提前邮件联系。
1
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
导师的办公室、实验室、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相关院校网站、校园网、科学网、各大门户网站等院校招生办公室查询导师发表的论文,如果是通讯作者,一般会附有联系方式由导师所在院校的学生提供由学生所在院校的老师提供。
2
联系导师的注意事项
发给导师的第一封邮件,正如你们第一次见面,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对于邮件的的标题和内容一定要斟酌斟酌再斟酌。内容不用过于冗长,但一定要突出重点。正文内容主要介绍自己的情况,如本科阶段学过哪些专业课;本科阶段掌握了哪些专业技能;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是什么;将来有没有读博的算等。并且可以简单地谈谈你对专业的理解和选择该院校的原因,做到真实、不假大空,同时还深刻。
可适当地介绍个人科研经历,并表示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并有志于朝此方向发展,请导师给予相关指点。最后,可在正文末尾附一份简历,并将其PDF格式以附件形式附在邮件中。
邮件标题要简洁明了,以免被当成垃圾邮件而直接删掉。
不要对邮件做如下“设置”:
要求回执。一些学生担心导师没有收到自认为“特别重要”的邮件,就在邮件中特意添加了要求对方发送回执的设置。殊不知,这样的设置容易让导师感到不尊重。
自动回复。一些学生习惯对邮箱设置自动回复,便于对方确认邮件是否发送成功。但是在与导师联系的过程中,没有实际内容的自动回复可能会给本来就很忙碌的导师带来不愉快。
3
后续的邮件可围绕的内容
介绍自己的学术经历和今后的计划,突出个人特长(引起导师兴趣)。找到自身闪光点是关键,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对自己在邮件中提到的学术研究经历要非常熟悉;要给导师一种比较实在但又对学术科研充满热爱的感觉。
向导师汇报自己目前在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但是在专业上还有一些问题仍不清楚,希望导师给予指导。
其次,可以尽可能多地向导师提一些问题,这也是一个增进互相了解的过程。可以讨论自己读过的导师的论文。在与导师讨论时要做到态度谦逊,体现出自己好学的精神。也可以讨论你所关注领域的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想,如果导师能一一回复,绝对会让你的整个暑假都过得非常充实。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导师,可能会直接要求你提前进实验室(课题组)。个人认为,对小伙伴们来说并没有坏处。
03
对读研做一个详细的规划
读研,虽然说也有3年,看起来很长。但是,等你真正开始读研以后,你就会发现时间非常紧张。很多时候研一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研二开始做课题,发文章;研三就要准备毕业,找工作了。(当然有的研究生只需要读两年)总的就是说时间会非常紧张。所以大家最好能够提前规划一下自己的读研生活。
比如,研一期间要学哪些东西?什么时候发一篇文章出来?读研以后要不要转博(考博)?如果毕业后要就业的话,要不要实习?就业的话,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要不要考公务员(选调生)?哪怕是能够多往前看一步,都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04
一些建议
1
学习上的建议
关于细节。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没有做过真正难的事情,老师布置的作业、各科考试都不难。但是读研后发现,我们做的课题研究很难,你要考虑各种问题,方案设计、实验原理等你要考虑的很详细。所以做事情不用太着急,无论什么事情,做完后先认真检查一遍,想想是否还有没考虑到的,严谨的态度加冷静的分析可以大大降低粗心问题。
关于思考。
学习就是思考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读高中时,遇到不会做的难题,你会逼迫自己再想想,读研了也一样,在读了文献后,一旦你思考明白了,那么你就很难再忘记它,所以一定要多思考,把它转换成自己的知识,也只有这样,你在和导师讨论时,不至于一问三不知。
关于读文献。
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文献产出,但我们要学会选择性地阅读,要按照由粗到细的顺序一层层去了解。读论文要一整批一起读。
首先,筛选掉不需要的文献,精读需要的文献懂到某个层次,不要逐篇地整篇去读。这样读的好处是:第一轮粗读完后,可以筛选掉哪些论文与你的议题不想关,粗读只读摘要就可以啦不相关的就不需要再读下去了。这样做筛选出那些你真正想要的文献,节省时间和精力。
其次,之所以建议大家整批读,是因为有时候你会发现同一个问题,有的作者讲的比较简单,有的作者说的比较复杂,有时候你只读到一篇文献,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某些解释,而整批读的优点是:你读懂了甲文献,甲文献又帮你弄懂乙文献某个点,而乙论文中的一段落又搞懂丙论文的一个段落,所以这样读可以更全面的搞懂难点。整批阅读就像是玩「跳跳棋」,你可以规划出搞懂问题的最省力的路径。
2
生活上的建议
关于赚钱。
有的同学课题研究确实很忙根本没有这样的时间,那就好好投身学习。对于学习不是很忙的同学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刷剧、耍综艺和看电影了,想想能不能挣点零花钱吧!之所以建议大家学会赚钱,也是因为读研的各种补贴可能只能满足我们一般的需求,如果你想买个电脑、换个手机、或者出去旅行等等时,难免有些乏力。
关于实践。
待在校内,和外界接触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也就不知道将来找工作时可以往哪些方面去先。现在学校有个普遍现象,没有去实习,很多专业的同学都不清楚自己毕业后能做什么,但是又会经常念叨毕业之后能干啥,如果参加了实习,你肯定就会更加清楚将来要往哪个方向努力。对于那些毕业要找工作的同学,有实习经历,或者多一些实践经验,就会具有很大的优势,也会更加清楚自己的方向。所以读研要多去实习,多做实践,慢慢地你会发现眼界也越来越开阔。
即将成为准研究生的你,未来又将踏上新的征程,但路究竟要怎么走则需要你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定夺,冲冲冲!准研究生们!
来源于网络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