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热搜#我爸不让25岁的我考研#
(图片来自微博)
从图片可以发现,父亲反对女儿考研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25岁的女孩子应该优先考虑就业和择偶,而不是考研;
2.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研究性工作还是为了研究生学历,或是一份更好的工作?
3.考研失败怎么办?是否选择二战?是否考虑到了时间成本?
而女儿认为,考研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上岸后可以自给自足,就业也会有更好的选择,至于择偶从来都不是她的人生目标,她只关注自己好不好。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很多人在备考期间,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26岁考研值不值?」
「我现在27,读完研都30了,是不是有点晚了?」
「我都30了,一直想考研却不知道值不值得折腾?」
「我25岁,考研二战又失败了,父母想让我找个工作,但我不甘心」
乍看好像在做任何事前,都要先看年龄的眼色,到了一定的年龄范围时,再去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好像是一种「罪过」。
但是,并没有什么年龄就适合做什么的规定,只是你自己想做什么,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的权利。一味的拿年龄当挡箭牌,只是我们不愿面对困难的借口。
看过很多上岸同学的经验贴,发现大家都会说一句话:「看你笑话的人总比支持你的人多。」这种现象不止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朋友、同学身上,也包括最亲近的父母。
之前有同学分享,自己当初考研,全家上下都反对,统一口径:“有那个精力考个公务员多好,考研没用!”
后来真的考上了研究生,全家所有人口径又一致了:“你看人家xx(我),考上了研究生,多厉害,你们要向他学习啊。”
庆幸的是这位同学靠努力成功上岸,成了父母口中逢人就夸的孩子,但也有太多因为考试失利被父母泼冷水的人,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我们没办法左右别人的思想,只是真正柳暗花明之后,才能听到期待的掌声。
考研这件事,本身就充满压力,复习备考的压力、身边人竞争的压力、父母朋友以及周围环境的压力,有人坚持不住,选择放弃,也有人逆风前行。
没有人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我们应该有接受失败的勇气。考研失败不代表人生就完了,我们可以收拾心情,选择二战重新出发,也可以投简历找工作、去旅行去看海去谈恋爱。
失败从来不是不去做一件事的借口,当我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研时,不论结果如何总会收获些什么,也许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也许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也许是并肩作战的搭子......
「写在最后」
行动没有早晚,只有何时启程。当你有考研这个念头的时候,就大胆去做,否则不论什么时候想起你都会心有不甘。
所以抛弃那些顾虑,也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影响,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全力以赴,未来,你会感谢现在这个拼尽全力的全力的自己。
来源于网络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