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要知道的前端那些事儿---入门级必读

  作为一个入门级的前端小白,前端的发展历史,是你必须要了解的。 因为这可以让你更好 的理解前端、理解整个前端的行业状态




  原始社会  





早期的前端可以说是原始社会。  


long time ago~~


1990 年,Tim Berners-Lee 以超文本语言 HTML 为基础在 NeXT 电脑上发明了最原始的 Web 浏览器。


1994 年 11 月,Mosaic 浏览器的开发人员创建了网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并发布了 Mosaic Netscape 1.0 beta 浏览器,后改名为 Navigator。 但是它只有少数的幸运儿才能使用,因为它此时,只是为了方便科学家们查看文档,传阅论文用的。

所以你可以把1994年看做是前端的起点。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NCSAMosaic 浏览器1-1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NCSAMosaic 浏览器 1- 2


此时的网页还是很笨拙的!

你的页面如果有新的内容要刷新展示,那它会重新加载一个新的网页。 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你如果提交了一个数据请求,那你可能要白屏等待很久,最后返回给你个数据请求错误。


如果此时,你想做一个电商网站,那体验的酸爽,可想而知~


此时的互联网,它的开发者统称为程序猿。

因为前后端开发是一体的,前端代码是后台代码的一部分: 后台收到浏览器的请求 ===> 发送静态页面 ===> 发送到浏览器。 (这跟我们现在的前后端分离开发方式,完全不一样) 


此时的网页以 HTML 为主,是纯静态的网页,网页是“只读”的,信息流只能通过服务器到客户端单向流通,由此世界进入了 Web 1.0 时代。     





  石器时期




1995 年,网景工程师 Brendan Eich 花了10几天时间设计了 JavaScript 语言。 起初这种脚本语言叫做 LiveScript,后来为了借助 Java 语言创造良好的营销效果最终改名为 JavaScript。 网景公司把这种脚本语言嵌入到了 Navigator 2.0 之中,使其能在浏览器中运行。


1996 年,微软发布了 VBScript 和 JScript。 JScript 是对 JavaScript 进行逆向工程的实现,并内置于 Internet Explorer 3 中。 但是 JavaScript 与 JScript 两种语言的实现存在差别,这导致了程序员开发的网页不能同时兼容 Navigator 和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 开始抢夺 Netscape 的市场份额,这导致了第一次浏览器战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度娘哦~)。


JavaScript 诞生之后,可以用来更改前端 DOM 的样式,


(ps:  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 ,我们说了,前端最早出现,是科学家为了方便查阅文档用的,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也把前端页面称之为文档[document],而DOM 提供了我们可以操作文档的方法)

实现一些类似于页面内容显示隐藏的小功能。那时候的JavaScript 仅限于此,大部分的前端界面还很简单,显示的都是纯静态的文本和图片。这种静态页面不能读取后台数据库中的数据,为了使得 Web 更加充满活力,以 PHP、JSP、ASP.NET 为代表的动态页面技术相继诞生。

PHP 直接将数据内嵌到 HTML 中。

ASP 的 ASPX,在 HTML 中嵌入 C# 代码。

Java 的 JSP 直接将数据嵌入到网页中。



在这里小编建了一个前端学习交流扣扣群:132667127,我自己整理的最新的前端资料和高级开发教程,如果有想需要的,可以加群一起学习交流



  铁器时期  



1995 年,网景推出了 Java,形成了前端的雏形:HTML 为骨架, CSS 为外貌,Java 为交互。


1998 年,Ajax(Asynchronous Java And XML:异步的 Java 和 XML)横空出世。此时的前端,已不在是后台的模板。而是可以独立获取各种数据,而ajax也被用在各种页面上(目前还在使用中)。

从而促进了 Web 从 1.0 迈向2.0 。

从静态网页、纯内容展示向动态网页, 多 交互、前后端逐步分离的模式发展。


640?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HTML5新时代  




在迎来HTML5新时期之前,前端经历了浏览器世界第二次大战,激烈程度不亚于第四次忍者世界大战。

IE 在第一次浏览器大战中击败 Netscape 赢得胜利,垄断了浏览器市场。但是,IE 并不遵循 W3C 的标准,IE 成了事实标准。


1998 年 Netscape 被 收购前创建了 Mozilla 社区,Firefox 于 2004 年 11 月首次发布,并且 9 个月内下载量超过 6000 万,获取了巨大的成功,IE 的主导地位首次受到了挑战, Firefox 被认为是 Netscape 的精神续作。


之后 Firefox 浏览器一路奋起直追,逐渐蚕食 IE 市场份额,这引发了第二次浏览器战争。在 2008 年底时,Firefox 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25% 以上,IE 则跌至 65% 以下。


第二次浏览器战争中,随着以 Firefox 和 Opera 为首的 W3C 阵营与 IE 对抗程度的加剧,浏览器碎片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同的浏览器执行不同的标准,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这是一个恶梦。


2008 年 1 月 22 日,HTML5第一份正式草案发布。

同年12月,Google发布Chrome浏览器,加入第二次浏览器世界大战,并研制出高效的javascript V8 引擎。

但是!HTML5 成为话题王,确是因为已故的乔布斯姥爷发表的一篇文章“对 Flash 的思考”指出随着 HTML5 的发展,观看视频或其它内容时,Adobe Flash 将不再是必须的。这引发了开发人员间的争论,其主要问题还是浏览器对HTML5新增功能的兼容问题。


在第二次浏览器世界大战中,Chrome 攻城略地,抢夺 IE 市场份额。

2016 年,Chrome 占据了浏览器市场的半壁江山。


2008 年以来,浏览器中不断支持的 HTML5 新特性让开发者颇为心动:WebWorker 可以让 JavaScript 实现多线程

WebSocket 可以实现前后端的双工通信,做即时通讯溜的起飞

WebGL 可以让你搞3D 网页游戏

用于绘画的 canvas 元素

用于媒介回放的 video 和 audio 元素

对本地离线存储的更好的支持

新的特殊内容元素,比如 article、footer、header、nav、section

新的表单控件,比如 calendar、date、time、email、url、search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前端已不在是无知的少年。

我们有node.js ,可以实现后台代码的编写,前后端语言统一,node.js催生的衍生框架,可以使用JavaScript开发跨平台桌面应用。

我们有webpack、guip 等构建工具,高效实现前端工程化。

我们有vue/react/angule等mvc、mvvm 框架,能够让你高效实现复杂大型项目

我们有ES6、webApp

我们有....... 

我们有数不清的框架、插件、技术栈、不 再 说明。 (怕你看完这个就还没入门就放弃了)

总之,前端已是近几年最火爆的技术。有一统天下之趋势!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69940844/viewspace-2650654/,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69940844/viewspace-265065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