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模式是采用数据网格的技术来实现实时数据集成,它和第一种方式非常相似,数据的整合加工和发布都在中间件层上,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采用数据网格技术在中间层增加了一层对象缓存层,如下图示:
数据的整合加工和访问接入都发生在中间件层,当客户端访问数据时,所有的流程方式都和第一种模式没什么区别,但需要访问的数据都通过数据网格层缓存在了中间件层,因此减少了数据源访问和网络传输的时间,访问速度会大大加快,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第一种模式的不足,但数据处理仍然发生在中间件层,如果中间件处理能力有限,系统的效率还会受到局限。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网格并不是专门来做数据集成的,从上面的示意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数据集成只是数据网格的一个副产品而已,关于数据网格的定义及功能,我们会在其它文章中解释。
该模式的优势:
1. 系统扩展性好,数据网格层的扩展性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扩展性。
2. 当机器的处理能力不足时,通过集群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性能。
3. 真正实现了前台数据与后台数据源的松耦合。数据网格负责与各种后台数据源的交互。
问题
1. 中间件层数据的加工整理过程仍然存在。
2. 如果应用已经上线,需要针对数据网格提供的接口修改应用。
总结
以上四个模式各有自己的应用范围,从总体上看,数据的处理越靠近底层,效率越高,灵活性越差;越往上走,效率越低(网络传输和J2EE语言的擅长点不在数据处理),灵活性越好;其实各种数据集成模式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看业务需求,只要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就够了。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6312004/viewspace-481785/,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6312004/viewspace-48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