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优化一、缓冲

缓冲(Buffer)

缓冲区是一块特定的内存区域,开辟缓冲区的目的是通过缓解应用程序上下层之间的性能差异,提高系统性能。比如生活中漏斗的例子:
缓冲示意图
缓冲可以协调上层组件和下层组件的性能差,当上层组件优于下层组件时,可以有效的减少上层组件对下层组件的等待时间。
而缓冲类似漏斗的功能,不需要等待下层组件真实的接受全部数据,即可返回操作,加快了上层组件的处理速度,从而提升系统总体性能。
缓冲最常用的场景就是提高IO的速度,JDK内不少IO组件都提供了缓冲功能,比如当使用FileWriter时,进行文件写操作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path1="D:"+File.separator+"chars.txt";
		String path2="D:"+File.separator+"chars.txt";
		File file1=new File(path1);
		File file2=new File(path2);
		Writer w1=new FileWriter(file1);
		long start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i<1000;i++) {
			w1.write(i);
		}
		w1.close();
		System.out.println("无缓冲用时:"+(System.currentTimeMillis()-startTime));
		
		Writer w2=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file2));
		long begin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j=0;j<1000;j++) {
			w2.write(j);
		}
		w2.close();
		System.out.println("buffer缓冲用时:"+
		(System.currentTimeMillis()-beginTime));
	}
}
结果:
无缓冲用时:2
buffer缓冲用时:0

这么点数据就已经看出差距了。其实BufferWriter拥有两个构造函数
public BufferedWriter(Writer out)
public BufferedWriter(Writer out, int sz)
第二个构造函数允许在应用层指定构建缓冲区的大小,第一个构造函数将默认构造一个大小为8KB的缓冲区。
一般来说缓冲区不宜过小,过小的缓冲区无法起到真正的缓冲区作用,缓冲区也不宜过大,过大的缓冲区会浪费
系统内存,增加GC负担。

另一个缓冲组件是BufferOutputStream,使用BufferOutputStream可以包装所有的OutputStream,它也有两个构造函数:
public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public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int size)
和BufferWriter构造函数含义一样,第一个默认为8KB,第二个构造函数可以指定缓冲区大小。
由于IO操作很容易成为性能瓶颈,所以,尽可能在IO读写中加入缓冲组件,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