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ASCII码
我们知道,在计算机内部,所有的信息最终都表示为一个二进制的字符串。每一个二进制位(bit)有0和1两种状态,因此八个二进制位就可以组合出256种状态,这被称为一个字节(byte)。也就是说,一个字节一共可以用来表示256种不同的状态,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符号,就是256个符号,从00000000到11111111。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了一套字符编码,对英语字符与二进制位之间的关系,做了统一规定。这被称为ASCII码,一直沿用至今。ASCII码一共规定了128个字符的编码,比如空格“SPACE”是32(二进制00100000),大写的字母A是65(二进制01000001)。这128个符号(包括32个不能打印出来的控制符号),只占用了一个字节的后面7位,最前面的1位统一规定为0。
在C#中如果你想看看某个字母的ASCII码是多少,可以使用表示字符编码的类Encoding ,代码如下:
string s = "a";
byte[] ascii = Encoding.ASCII.GetBytes(s);
我们通过调试器可以看到ascii中为97,也就是说a的ASCII码为97(1100001)
二、非ASCII编码
英语用128个符号编码就够了,但是用来表示其他语言,128个符号是不够的。比如,在法语中,字母上方有注音符号,它就无法用ASCII码表示。于是,一些欧洲国家就决定,利用字节中闲置的最高位编入新的符号。比如,法语中的é的编码为130(二进制10000010)。这样一来,这些欧洲国家使用的编码体系,可以表示最多256个符号。
但是,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字母,因此,哪怕它们都使用256个符号的编码方式,代表的字母却不一样。比如,130在法语编码中代表了é,在希伯来语编码中却代表了字母Gimel ,在俄语编码中又会代表另一个符号。但是不管怎样,所有这些编码方式中,0—127表示的符号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128—255的这一段。
至于亚洲国家的文字,使用的符号就更多了,汉字就多达10万左右。一个字节只能表示256种符号,肯定是不够的,就必须使用多个字节表达一个符号。比如,简体中文常见的编码方式是GB2312,使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所以理论上最多可以表示256x256=65536个符号。在C#中如果你想看看某个汉字的GB2312编码可以使用如下代码:
string s = "梁";
System.Text.Encoding GB2312 = System.Text.Encoding.GetEncoding("GB2312");
byte[] gb = GB2312.GetBytes(s);
这时gb中有两个数字193(11000001),186(10111010)
三、Unicode
正如上边所说,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编码方式,同一个二进制数字可以被解释成不同的符号。因此,要想打开一个文本文件,就必须知道它的编码方式,否则用错误的编码方式解读,就会出现乱码。为什么电子邮件常常出现乱码?就是因为发信人和收信人使用的编码方式不一样。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种编码,将世界上所有的符号都纳入其中。每一个符号都给予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那么乱码问题就会消失。这就是Unicode,就像它的名字都表示的,这是一种所有符号的编码。
Unicode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集合,现在的规模可以容纳100多万个符号。每个符号的编码都不一样。C#中如果你想看看某个汉字的Unicode编码可以使用如下代码:
string s = "梁";
byte[] unicode = Encoding.Unicode.GetBytes(s);
这时unicode中有两个数字129(10000001),104(1101000)
四、Unicode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Unicode只是一个符号集,它只规定了符号的二进制代码,却没有规定这个二进制代码应该如何存储。
比如,汉字“梁”的unicode是(110100010000001),也就是说这个符号的表示至少需要2个字节。表示其他更大的符号,可能需要3个字节或者4个字节,甚至更多。
这里就有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区别unicode和ascii?计算机怎么知道三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而不是分别表示三个符号呢?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已经知道,英文字母只用一个字节表示就够了,如果unicode统一规定,每个符号用三个或四个字节表示,那么每个英文字母前都必然有二到三个字节是0,这对于存储来说是极大的浪费,文本文件的大小会因此大出二三倍,这是无法接受的。
它们造成的结果是:1)出现了unicode的多种存储方式,也就是说有许多种不同的二进制格式,可以用来表示unicode。2)unicod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推广,直到互联网的出现。
五、UTF-8
互联网的普及,强烈要求出现一种统一的编码方式。UTF-8就是在互联网上使用最广的一种unicode的实现方式。其他实现方式还包括UTF-16和UTF-32,不过在互联网上基本不用。重复一遍,这里的关系是,UTF-8是Unicode的实现方式之一。
UTF-8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式。它可以使用1~4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根据不同的符号而变化字节长度。
UTF-8的编码规则很简单,只有二条:
1)对于单字节的符号,字节的第一位设为0,后面7位为这个符号的unicode码。因此对于英语字母,UTF-8编码和ASCII码是相同的。
2)对于n字节的符号(n>1),第一个字节的前n位都设为1,第n+1位设为0,后面字节的前两位一律设为10。剩下的没有提及的二进制位,全部为这个符号的unicode码。
UCS-2编码 UTF-8字节流
U-00000000 – U-0000007F: 0xxxxxxx
U-00000080 – U-000007FF: 110xxxxx 10xxxxxx
U-00000800 – U-0000FFFF: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U-00010000 – U-001FFFFF: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U-00200000 – U-03FFFFFF: 111110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U-04000000 – U-7FFFFFFF: 1111110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举一个例子
我们使用代码
string s = "梁";
byte[] unicode = Encoding.Unicode.GetBytes(s);
byte[] utf8 =Encoding.UTF8.GetBytes(s);
用调试器可以看到
这里在内存中的数据是由高到低排列的,104十六进制为68,129十六进制为81,也就是说"梁"的unicode是十六进制为6881,二进制为110100010000001,我们从上边的表中可以查到,6881应该属于地三行(800-FFFF),因此"梁"的UTF-8编码需要三个字节即格式是“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然后,从“梁”的最后一个二进制位开始,依次从后向前填入格式中的x,多出的位补0。这样就得到了,“梁”的UTF-8编码是“111001101010001010000001”,按没8位转换成十进制就是230,162,129。正好和上图中utf8中的值一样。
六、C# UTF-8 转 GB2312
NET中内存中的字符串都是Unicode,所以测试程序在控制台应用程序下不好写,请大家根据如下代码自己来写吧:
public string UTF8ToGB2312(string str)
{
try
{
Encoding utf8 = Encoding.GetEncoding(65001);
Encoding gb2312 = Encoding.GetEncoding("gb2312");//Encoding.Default ,936
byte[] temp = utf8.GetBytes(str);
byte[] temp1 = Encoding.Convert(utf8, gb2312, temp);
string result = gb2312.GetString(temp1);
return result;
}
catch (Exception ex)//(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x)
{
Response.Write(ex.ToString());
return null;
}
}
七、UTF8优点
UTF-8是世界通用的语言编码,如果在其他语言的操作系统下访问gb2312编码的网站,需要下载语言包,所以为了网站的通用性起见,用UTF8编码是更好的选择,但是相比较而言gb2312要比UTF-8得到的数据量少一些。
八、乱码问题:
如果在内存、文件或电子邮件中有一个字符串,那么应该知道它是使用什么编码方案,否则就不能将它正确的解释或显示给用户。如果在试图使用的编码方案中没有相应的编码值得等价内容,那么通常会显示一个小问号“?”,或者显示一个方框。NET中内存中的字符串都是Unicode,而asp.net程序默认是UTF-8编码,我们在使用某些字符串时出现了乱码,我们首先要判断是不是我们解释用的编码方式出错了。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2639172/viewspace-545256/,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2639172/viewspace-5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