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这是我从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的第四章节中看到的,特别符合目前我对沟通方面的一些想法。

因为曾经兼职做过记者,特别能够体会一些沟通不畅的情况下的采访工作如何的难以开展,尤其是目前企业内的人物专访。

对于每次采访,我们的记者都需要做一些资料调查,其涉及到了询问一些个人对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看法与见解。有时会就调查的对象发出一些邀请,希望能够给予正面回复或是什么意见。然而,事情并非如你想象的那么容易,通常来说发出的十几封EMAIL中,能有三四封回复的就算是万幸了。当然这得排除那些平常与你沟通比较好的,那一两个。但不管如何,采访的素材还是要收集,第二阶段的深入,就是到现场到相关部门直接找相关的同仁面对面的来了解目前的部门工作,以及活动等等。一份采访提纲的拟定,终于在有了一些资料后,可以下笔了。

采访提纲出来了,会经过一审二评。会被提出选题不够经典,问题过于笼统,能否再多找一些人问一问,或是再做一些全面的调查,另外整个采访提纲立意也不新颖,风格方面能否再创创新等等。

尽管调查不是很顺畅,采访提纲也不是很满意,但采访仍然得继续。毕竟采访是件需要他人配合的事情,急也急不得,只能慢慢地从实际的采访中再寻找一些闪光的点子或是更好的切入点,毕竟当事人讲的事情更为全面,当然也要看配合度,以及受访人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出彩的采访是双方面的,要不怎么说人物专访的版权,其实是记者与受访人两者的。

几期的人物专访,从最初的构思到与读者见面,再到第二、第三期,越来越发现后面的路如果再如此的走下去,会缺少新意、也会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我们的记者,对于目前的企业内的采访氛围也是颇有看法,同仁们也有着自己的见解。认为毕竟是企业内刊,不必很积极的看待这样的一种上下沟通的方式,有时只一种形式而矣!

尽管它的存在,那种影响只是微足不道的,但在一个企业内能够有这样一种面对面机会,与人物讨论公司时事、现象,并从中挖掘出更丰富的为人处事的方法,更理性的思辩方式,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我是这么认为的,难点在于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地提高,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无论他人如何怎样看待,如何评价,我们用继续坚持为答复!因为,只能是修正自己,而不是去修正他人!正如福克斯新闻频道创始人罗杰-艾尔斯所说的那样:“如果被误解,怪你自己,别怪听众,因为你才是传达信息的人。”

[@more@]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8994/viewspace-929350/,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28994/viewspace-92935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