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学习笔记——Handler机制

参考 :

  https://www.jianshu.com/p/1c79fb5296b6

  https://blog.csdn.net/mr_dsw/article/details/51064225

 

  Handler是 android 为了完成异步执行任务并在主线程中更新UI 而创造的。

    在多线程中并发更改UI 可能会造成UI状态不可预期,而上锁会导致更新UI效率低下,并且结构也更复杂

    

  四个部分:

      Handler : 处理者。  负责 发送消息,和处理消息

    Message : 消息。  最终被Handler处理

    MessageQueue :   消息队列。 存储Handler发来的Message,内部是链表结构,等待Looper轮询提取Message

    Looper :  通过Looper.loop(),无限循环,不停去消息队列中查看是否有需要执行的任务,如果有Message就拿给Handler处理 

    

  特点:

    一个线程只能有一个Looper, 但可以有多个Handler,

    Looper中有一个MessageQueue, 可以接受不同Handler发来的消息,在Message中有 target字段存储了对应的handler对象,

      所以可以在指定的handler中处理消息自己。

    

 

  工作流程:

    Looper 的创建  (在主线程中自动完成了创建,如果是子线程,需要手动创建)

      Looper.prepare();  //  主线程中语句是 Looper.prepareMainLooper();

      Looper.loop();

    Looper 创建的同时 内部创建了一个MessageQueue, 通过  enqueueMessage(Message msg, long when) 添加消息

    通过loop()方法开启轮询, 用 queue.next() 循环判断队列中是否有待处理消息,没有消息,则继续循环

      如果有消息,通过msg.target.dispatchMessage(msg) 将 message 分发给该处理它 的handler处理

      停止Looper  的工作:

        (1)quit() 方法   调用此方法,会清空MessageQueue中的所有信息,并令Looper不再向MessageQueue中添加信息,

            Looper停止工作。

        (2)quitSafely() 方法   与quit()方法的区别,是此方法只清空MessageQueue中的延迟信息,非延迟信息会继续执行

            不再接受新任务,直到MessageQueue中任务全部完成。

 

    Handler部分。有两种使用方式

    

      (1)send方式

     这种方式,需要在创建handler实例时重写handleMessage方法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如UI操作
                
            }
        };
     发送Message 需要该handler 在构建好消息之后,通过以下常用方法发送
       
        sendEmptyMessage();           //发送空消息
        sendEmptyMessageAtTime();     //发送按照指定时间处理的空消息
        sendEmptyMessageDelayed();    //发送延迟指定时间处理的空消息         sendMessage(); //发送一条消息         sendMessageAtTime(); //发送按照指定时间处理的消息         sendMessageDelayed(); //发送延迟指定时间处理的消息         sendMessageAtFrontOfQueue(); //将消息发送到消息队头

    这些方法最终会调用 sendMessageAtTime(Message msg, long uptimeMills)
      在这个方法中,先判断handler对象绑定的队列是否为空,
        不为空,则先设置 msg.target = this; 将message 与该handler绑定
        最后压入 MessageQueue。


    (2)post 
      这种方式直接空参完成构造 Handler handler
= new Handler();   一般使用以下常用方法:
      
      post(Runnable r)
      postAtFrontOfQueue(Runnable r)
      postAtTime(Runnable r, Object token, long uptimeMillis)
      postAtTime(Runnable r, long uptimeMillis)
      postDelayed(Runnable r, long delayMillis)
 

   

  

                                    图 :  《第一行代码》

 

-    Handler有可能会导致所在的Activity内存泄漏

      原因: handler持有外部类的匿名引用,导致外部Activity无法释放

      解决途径

        让handler 持有Activity的 弱引用

        在Activity 的onDestroy()方法,调用handler.removeCallback() 强行终止handler

        将Handler声明为static

 

-    是否在非UI线程一定不能更i新UI?    

      View类通过 ViewRootImpl 的 invalidateChild()方法更新UI,在invalidateChild()方法中调用 invalidateChildInParent方法,

          在此处通过 checkThread()方法检查当前线程是否为主线程,

      而 ViewRootImpl  是在Activity 的 onResume() 方法中创建的,如果在onResume() 之前在子线程 中更新UI,则有可能成功执行 而抛出异常。

 

 

 

 

 

    Message 有一个无参构造函数,但系统更建议我们用 obtain()方法构造一个消息对象。

 public static Message obtain() {
        synchronized (sPoolSync) {
            if (sPool != null) {
                Message m = sPool;
                sPool = m.next;
                m.next = null;
                m.flags = 0; // clear in-use flag
                sPoolSize--;
                return m;
            }
        }
        return new Message();
    }
--------------------- 
作者:钝悟、顿悟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mr_dsw/article/details/51064225 

 

    在obtain() 方法中,先判断是否有缓存的Message对象,如果有就复用,并将sPoolSize -1;如果没有,就用无参方法创建一个新对象。

      这样优先复用已经创建的消息对象,提高了使用率,减少了反复新建对象的开销

 

-  MessageQueue 添加消息 的流程

    判断 messsage 的target (即该处理它的Handler)是否为null

    判断该Message 是否正在使用 

    通过 mQuitting 变量 判断对应handler的线程是否还存活,

    以上检查都通过的情况下,用 “”位运算给Message对象添加 正在使用的标记 :  flags | = FLAG_IN_USE;

      并设置 message对象的 when 参数,表示可以等待多长时间

    在插入链表时,会根据when 参数,与各个message对象比较,最终插入到合适的位置

 

 

    

-   在创建handler实例前一定要初始化Looper ,不然会有异常

    原因:  在Handler 内部有 mLooper  mQueue 两个成员,都是通过与Looper绑定后,从Looper对象获得,之后执行任务也是通过这两个成员变量完成。

       如果没有初始化Looper, Handler 两个成员就无法初始化,所以无法完成任务。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fdmyghdx/p/10629353.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信号处理领域,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是一项关键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多个信号源到达接收阵列的方向。本文将详细探讨三种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算法在DOA估计中的实现,以及它们在MATLAB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ESPRIT算法是由Paul Kailath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阵列数据的旋转不变性来估计信号源的角度。这种算法相比传统的 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且无需进行特征值分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颇具优势。 1. 普通ESPRIT算法 普通ESPRIT算法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构造等效旋转不变系统和估计角度。通过空间平移(如延时)构建两个子阵列,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旋转不变性。然后,通过对子阵列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可以得到信号源的角频率估计,进一步转换为DOA估计。 2. 常规ESPRIT算法实现 在描述中提到的`common_esprit_method1.m`和`common_esprit_method2.m`是两种不同的普通ESPRIT算法实现。它们可能在实现细节上略有差异,比如选择子阵列的方式、参数估计的策略等。MATLAB代码通常会包含预处理步骤(如数据归一化)、子阵列构造、旋转不变性矩阵的建立、最小二乘估计等部分。通过运行这两个文件,可以比较它们在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异同。 3. TLS_ESPRIT算法 TLS(Total Least Squares)ESPRIT是对普通ESPRIT的优化,它考虑了数据噪声的影响,提高了估计的稳健性。在TLS_ESPRIT算法中,不假设数据噪声是高斯白噪声,而是采用总最小二乘准则来拟合数据。这使得算法在噪声环境下表现更优。`TLS_esprit.m`文件应该包含了TLS_ESPRIT算法的完整实现,包括TLS估计的步骤和旋转不变性矩阵的改进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ESPRIT变体取决于系统条件,例如噪声水平、信号质量以及计算资源。通过MATLAB实现,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算法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这些代码也为教学和学习DOA估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平台,有助于深入理解ESPRIT算法的工作原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