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科技新闻2

科学家调查用无人机为作物喷粉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与雅马哈公司合作,正在测试用无人机为农作物喷粉,目的是将日本的无人机喷粉技术引进美国。但技术问题并不是无人机喷粉面临的唯一障碍。利用飞机喷撒农药和播种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它并不万能。

  低空为农田喷撒农药最适合的地理位置是北美大平原,因为这里地势平坦,而且没有树木和电力线等障碍。而在楼宇密集和地势崎岖的地方,飞机或直升机喷粉并不可行。即时在理想情况下,低空飞行也具有危险性。日本地形变化多端,本来不适合用飞机喷撒农药和播种,但这个老龄化社会有强烈的动机拥抱自动化技术,日本利用无人机喷粉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今天该国五分之二的水稻面积使用无人机喷粉。


硅的日子屈指可数

 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胡正明确信硅的日子屈指可数,下一代或下下一代人将不会再使用硅,将会有更好的材料去取代硅

  硅基晶体管无法一直缩小下去,芯片公司已经考虑用其它材料取代硅,其中的热门替代材料包括锗和半导体化合物 III-V。这些材料可能制造出更快耗电更少的晶体管,创造出更致密、更快散热更好的芯片。行业专家估计,转变最早将从 2017 年开始。新一代的晶体管架构将可以让摩尔定律顺利进入下一个十年。


码农自白:这样成为谷歌工程师

  编者按:谷歌多年盘踞“全球最佳雇主榜”前几位并且曾经数次蝉联榜首,而它选拔聘用人才的标准也是出了名的高,其中相当出名的一条是“名校情结”——无论在哪个国家,谷歌都异常青睐毕业于顶尖学府的精英,并且会参考他们大学阶段的成绩单。

  如果小编说,谷歌也曾经录用过一位没受过正规大学教育、连本科文凭都没有、基本全靠自学成才的草根码农,大家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事儿真的可以有——曾就职于谷歌、Square、DoubleHelix 等公司的资深软件工程师及创业者大卫·比托(DavidByttow)日前撰文介绍了他从一介草根到被谷歌录用的经历,故事绝对励志!

  文章摘要:

  第一,鼓起勇气挑战很牛的事情,做着做着自己也就变牛了。

  第二,与业界“大拿”为友,能改变解决问题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第三,勤能补拙,在大量实践中弥补基础知识方面的差距。

  第四,抹去简历中的教育背景,意外得到面试机会;做足准备,谷歌面试也能变得乐趣十足。事实证明,谷歌对优秀的人才并不完全拘泥于学历。

  以下为文章全文:

  发表《编码不息——如何成为软件工程师》(ABC:AlwaysBeCoding–HowtoLandanEngineeringJob)一文之后,很多人都来问我一个问题:我为何连大学学位都没有也能被谷歌录用为工程师?以下就是我的故事,不过大家的经历也是因人而异的。

  其实,我当年非常非常想上大学。我选择申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但是很不幸,我在高中的平均绩点(GPA)只有可怜巴巴的 2.45,所以我也就没法被大学录取了。然后,我在普渡大学盖莱默校区(PurdueUniversityCalumet)进修计算机课程,同时盼望自己有朝一日能顺利转学或者另谋出路。过了将近两个学期之后,出路来了——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录用通知。

  第一步:假装自己很牛,直到真的变牛

  上大学时,我曾经给印第安纳州格里菲斯市的一家小公司打工,工作内容是帮助本地公司建网站,时薪 12 美元。这份工作与我所梦想的未来职业相去甚远,但也不算太糟糕。

  我埋头苦干、不说大话,把好几个项目做得超乎预期。这为我建立了很好的声誉,也让那家公司获利颇丰。与此同时,我还在并不充裕的业余时间里尝试游戏开发。后来我孤注一掷,请求公司管理层给我三个月时间和一点点钱来开发一款能在网上销售的游戏。我做出了漂亮的电子表格和丰富多彩的图表,向他们展示了共享软件模式的原理和游戏的光明“钱途”。当时我也不大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他们还是买了我的账,可能是因为我做的东西颜色很漂亮吧。

  开发了两个多月之后,我在网上发布了一段演示,引起了加州初创企业 CodeFire 的注意,因为他们做的也是一模一样的太空射击游戏,类似于非 3D 的 SubSpace。但引起关注未必就是好事——很不幸,他们向我发出了勒令停止通知函。于是我也只能回复曰:“没问题,我会到此为止——前提是你们得雇我开发你们的游戏。”他们回以一份录用通知,而我笑纳了它。

  注意:这家公司持有这款游戏的原始版权,而我在离职前也按照规定提前三周通知了老东家。

  第二步:与“大拿”交朋友

  这或许是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找到你们行业中的大拿,让他们做你的导师,切记学无止境。在 DoubleHelix 工作时,我遇到的大拿是内森·亨特(NathanHunt),他是我见过的最聪明、最谦逊的牛人之一,而且他对我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极具耐心,无论这些问题有多么初级。我成百上千次走进他的办公室,随意提出诸如“我如何才能把一个旋转矩阵顺利插入另一个?”之类的问题。多年之后,他比我晚一个月加入了谷歌。

  我的每一位导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解决问题或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第三步:弥补差距

  我没有正式的计算机学位,因此我明白自己缺乏很多基本知识,例如我曾经用物理引擎解决一个动态编程问题,结果总也不成功。为了弥补这些差距,我实践过我所听闻或读到过的几乎所有最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你肯定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通过观察“知其然”与通过实践“知其所以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需要做到以下事情:

  1. 精通C、C++、Objective-C、Java、PHP、Python 或 Ruby 当中至少一门编程语言,熟练使用至少一种其他语言,并且熟悉 Scala、Haskell 或 Lisp。

  2. 学习数据结构,实践大多数常用数据结构,了解它们的复杂性。

  3. 解决编程问题,多看多练多思考。

  4. 构建自己的已完成(未完成)项目作品集(例如编程框架、移动或 Web 应用、小游戏,等等)

  第四步:找到自信

  离开印第安纳六年后,我已经在多个平台上推出了大约 6 款游戏。我开始感到无聊,需要寻求新的挑战。我申请了谷歌的职位,觉得被谷歌雇佣能让我成为“真正的工程师”——对于我这个没有一纸文凭的人来说,这就是我为之奋斗已久的理想。但是,我一直没有收到谷歌的回音,而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一年之后,我重新提交了自己的简历,但是这一次索性把“教育背景”一栏整个儿去掉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名招聘人员居然打来了电话并为我安排了一次技术方面的电话面试。我问她能否把电话面试安排在两周之后,她同意了。我需要那段时间——我分秒必争地临时抱佛脚,最大限度地向自己的脑袋里填装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每天编程 12 到 14 个小时,解了数百道编程题目。我如痴如醉地投入其中,直到我对谷歌面试的恐惧感变成了自信和兴奋。

  我依然记得在谷歌面试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与他们打交道实在是一种乐趣。面试官们说起话来风趣幽默,而我相信他们一定看到了我的兴奋和对面试问题的期待。

  以下是我遇到的一些面试题目:

  1)给出一组二维点,计算出它们的 skyline。此题很简单,解法有好几种,而我使用了一种叫做“最大堆”(maxheap)的常用数据结构。

  2)设计微软的“画图”软件。这是我目前为止遇到过的最好玩的问题,我先是画出了界面和类图(classdiagram),然后重点讲了一个“颜料桶”功能。面试官当场让我实现这一功能,所幸我闭上眼睛也知道该如何实现宽度优先的迭代遍历——多谢 TopCoder 网站。

  3)讲一讲你最看重的软件优点。这是一次“开放性”讨论面试,我讲到了各种测试以及它们发挥价值的时候(例如单元、整合、验收),还讲到了利于代码可维护性的一致风格,等等。这些内容能在《CodeComplete》和《EffectiveJava》等图书中找到。

  我真的非常享受每一轮面试和解答各种题目的过程。如果我不是有备而来,情况肯定就会大不相同。面试之后,我自我感觉很好,但是我听说即便招聘委员会最终决定发放录用通知,也需要 CEO 拉里·佩奇亲自签字才有效。我很担心他一看到我在教育背景方面的不足,我就立马完蛋了。

  但是,这样的悲剧终究没有发生——一天中午,我在圣克拉拉市(SantaClara)吃寿司时接到了电话,然后欣喜若狂地接受了录用通知。从那天起,我终于可以确信我再也不用回学校念书了。

  正如孙子曰:“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注:我在谷歌度过了精彩非凡的五年,作为一名工程师不断学习和成长,但是现在我已经不在谷歌工作了。


七位创业家希望自己年轻时能领悟的道理


 1. 勇敢尝试想法,莫因未曾实践而后悔

  没什么比“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更让人难以释怀。Pandora 创始人 Tim Westergren 说,如果他有机会能为年轻的自己提供指导,他会告诉自己:新想法出现时就勇敢地去实践。

  2. 智慧地花钱,为自由追逐梦想打下基础

  维基百科创始人 Jimmy Wales 说,他最深的体会是只在最值得的地方花钱,例如教育,而非享乐。现在开销减少一分,未来实现梦想的难度也会减少一分。

  3. 与优秀者为伍,不惮追逐改变游戏规则的想法

  移动支付平台 Braintree 创始人 Bill Ready 说,年轻人应该融入优秀的人群中,并重视他们的想法。此外,他建议年轻人大胆地追求革命性的想法,别被强大的竞争对手呵退。

  4. 了解简约的力量

  音频共享社区 SoundCloud 创始人 Alexander Ljung 希望与年轻人分享简约的力量:“我的建议是多花时间和精力为复杂的事物寻找简单的解决方案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5. 尽最大努力工作,然后更努力

  KPCB 创投基金合伙人 Bing Gordon 认为年轻人应该卖力工作。一位资深的导师会为你的努力提供方向,努力工作和一位良师是能带你走向成功的组合。

  6. 花时间倾听

  设计咨询公司 IDEO 首席创意总监 Paul Bennett 觉得年轻人应该学会关注别人的想法,而不是匆忙提出没有新意的答复。“我曾天真地以为,这个世界对我的兴趣远大于我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其实我总在重复一些老套的说法”。

  7. 近距离接触行业中的领导者

  Scott Weiss 是投资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合伙人,他认为不管从事哪种职业,都需要走近行业中最优秀的人,观察并向他们学习。


两个前雅虎员工打造出了WhatsApp 2.5亿用户 拒绝广告


前雅虎工程师 Brian Acton 和 JanKoum 每年的收入达到了数百万美元。他们本可以赚的更多,让自己的收入达到 10-20 亿美元左右: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准备一些合同、签字、再和对方握个手而已。

  但是至今为止,这两个创业者并没有这样做。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他们并不喜欢广告。

  Acton 和 Koum 正是大名鼎鼎的即时通信应用 WhatsApp 的缔造者。WhatsApp 的盈利方式为,向 iPhone 用户收取一次性 0.99 美元的使用费;向安卓用户收取每年 0.99 美元的使用费。WhatsApp 的用户数量非常多,据《华尔街日报》报道,WhatsApp 每个月的使用者达到了 2.5 亿人。

  2. 5 亿用户,每个用户付费 0.99 美元,这可是一大笔钱。这些钱的一大部分都直接进入了 Acton 和 Koum 的口袋中。WhatsApp 几乎没有接受过外部投资。一年以前,Acton 和 Koum 告诉媒体,他们只有 30 个员工,他们的所有开发工作都在俄罗斯进行,因为那里的人力成本较低。

  每年数百万美元的收入当然能够满足他们的生活用度,但是如果他们想要赚的更多,他们也有其他手段。

  例如:他们可以进行融资,将公司的规模扩大。鉴于 WhatsApp 高达数十亿美元的估值,很多投资者都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投资。

  另外,一些报道称,Acton 和 Koum 可以立刻将 WhatsApp 出售给谷歌或是 Facebook,他们将能够获得海量的回报。

  但是目前为止,Acton 和 Koum 并没有选择这两种做法,而他们也没有给出原因。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选择接受外部投资,还是将应用卖给谷歌或 Facebook,这些投资方肯定都会为了利益而让 WhatsApp 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应用中添加广告。

  而 Acton 和 Koum 讨厌广告。

  几年以前,Koum 在 WhatsApp 的官方博客中添加了一篇文章,解释了他们为何不在应用中销售广告位:

“广告让我们不断的追求更好的汽车、更昂贵的衣服。我们会被广告延误,所以我们选择远离它。”(引用自 TylerDurden 的《Flight Club》)

Brian 和我在雅虎工作的时间,加起来有 20 年。为了让网页能够顺利运行,我们一直在努力工作。是的,我们那时候一直在销售网页广告。这就是雅虎的工作方式:收集数据、编写网页,然后销售广告。

我们目睹了雅虎被谷歌赶超的全部过程,谷歌是一个更加有效的广告销售工具。它知道你正在寻找的东西,因为它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向用户投递他们更感兴趣的广告。

如今,企业几乎对消费者了如指掌,他们知道你的一起,知道你的朋友是谁,知道你的兴趣,他们会利用这些数据对用户进行广告投递。

3 年以前,当我们开始自己创业时,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没有广告的产品。我们希望能够将精力用在产品和服务开发上,为用户开发一个能让他们省钱、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产品。我们意识到,如果能够开发出这样一个产品,用户就会乐于对它进行付费使用。因此,我们就能够打造一个没有广告的应用,这也是用户十分看重的。

没有人希望在早上刚一睁开眼睛就面临着广告的狂轰滥炸,也没有人希望在广告的陪伴下就寝。我们知道用户更希望能够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与好友聊天。我们希望 WhatsApp 就是这样一个产品。

广告不仅会破坏产品的美学设计,它还会破坏用户的隐私。那些在应用中销售广告的公司,其工程团队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收集用户的数据,以便对用户进行更准确的广告投递。

请记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就成为了一种产品。

而在 WhatsApp,我们的工程师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完善产品上,我们不断修补产品的漏洞、添加新功能等。由于没有广告,你的隐私数据并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我们对它毫无兴趣。”

  Acton 和 Koum 似乎并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他们不在乎硅谷的其他企业是否将 WahtsApp 视为伟大的企业。他们已经通过 WahtsApp 获得了每年数百万美元的收益,他们的用户也已经达到了几亿人,这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最能说明他们不在乎硅谷其他人的看法的,就是 Jan Koum 的 Twitter 账户。

  大多数硅谷创业的头像都是自己在专业摄影棚拍的大头照,而 Koum 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普通的生活照。

  他的个人介绍中也没有刻意炫耀自己的创业经历,而是引用了著名歌手 Kanye West 的一句歌词:

  We on a galaxy the haters cannot visit (我们身处在一个敌视者找不到我们的星系中)。

  他的粉丝只用 4000 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粉丝数量可谓巨大。而对于硅谷的创业明星来说,这个数量实在算不上什么。而他在 Twitter 上只关注了一个用户,@jesus94306,这是 Jesus Christ Silicon Valley 的帐号, 是一个关于科技企业的讽刺博客。

  他最近发表的一个信息引用了歌手 Kanye West 的歌词:

  “You Think you free but you a slave to the funds, baby (宝贝,你觉得自己很自由,实际上你是金钱的奴隶)。


窃听技术进化史:从收音机到激光和网络


窃听器这只“bug”(窃听器的英文为 bug,与臭虫为一个单词)的历史并不算长。初级窃听装置早在一战时就已经出现,并在二战期间才开始逐渐成为间谍们获取情报的选择之一,但它真正成为间谍情报领域的常备工具,还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随着晶体管和微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才开始。目前,除有线、无线窃听技术外,一些最新技术,如微波、红外、激光、网络等也都在窃听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战时期窃听装置: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由长导线天线加上选择信号频率的调谐器和检波器组成。因为检波器可以使用晶体矿石,所以称为矿石收音机。据说矿石收音机至今可能依然被间谍使用,因为它没有振荡器,不需要电池和电能,因此反间谍组织不能侦测到被监听的频率。

  1914 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法国北部一座幽静花园里,停着一辆毫不起眼的马拉大篷车。这辆车里安装着当时英国军事情报局最先进的矿石无线电收报窃听器,用它来窃听邻近德国军队的无线电联系讯号。

窃听技术进化史:从收音机到激光和网络

窃听技术进化史:从收音机到激光和网络

窃听技术进化史:从收音机到激光和网络

  二战时期窃听装置:无线电监听/有线窃听

  将无线电监听纳入窃听似乎有些勉强,因为破解无线电密码显然才是这项情报工作的重点,不过这些技术现在很多都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比如Wi-Fi 的 802.11b 标准所采用的直接序列扩谱技术原本就是二战时期的军用技术,本身具有防窃听功能。

  用金属导线连接传声器和接收机的窃听装置称为有线窃听器,传声器收集声音,金属导线传输声波信号,接收器放大声音。有线窃听器一般都是在新建或改建房屋时就埋设在建筑物内,只要不被发现,就可以长期使用。苏美情报机构常常利用为外国修建或改建大使馆的机会,把这种窃听装置埋设在使馆内。

  1985 年,美国在对其驻苏大使馆的新馆舍进行安全检查时,在混凝土构件中查出了一大堆麦克风。里根 1987 年说:“美国除了全部拆除驻苏新使馆大楼外,别无选择。整幢大楼窃听器密布。”

  有线窃听的第二种方式就是在电话等有线通讯的设备和线路上添加信号拦截装置,这种窃听手法也沿用至今,“水门事件”就属于典型的有线窃听。

窃听技术进化史:从收音机到激光和网络

窃听技术进化史:从收音机到激光和网络

窃听技术进化史:从收音机到激光和网络

窃听技术进化史:从收音机到激光和网络

  冷战时期窃听装置:无线窃听

  之前无线窃听显得笨拙无比,比如“金脣事件”里苏联为了接收美国大使馆里窃听器的信号,就要在大使馆对面偷偷建一个大型微波接收器。

  但 1950 年代,无线窃听技术开始大步发展。远程无线窃听设备主要由微型拾音器(即话筒)、微型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池组成。“虫戚”是这个时代窃听器的代表作。它是克格勃在 1950 年代中期广泛应用的一种微型无线电窃听器,体积只有火柴盒大小,可以用汽枪弹射到窃听目标外墙上,用超短波将所收到的声音发射到直径为 5 英里的范围之内,用一个灵敏度很高的接收机就能收到。

  美国中央情报局不久后利用微型电子集成线路研制出一种直径 0.25 厘米、可以连续工作 4 小时,能够向 20 米以外的地方发出信号的无线电传送器。

  到了 1970 年代,无线窃听技术有了新的进步:一是频率提高,超出了普通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二是射频输出功率减小到1~10 毫瓦之间,对方难接收到它的信号;三是普遍采用无线电波加密技术和无线遥控工作方式。

  目前,无线电远程无线窃听设备的已经日臻完善。如美国 CCS 公司的 STG4003 微型远程无线监听设备,体积仅有 10×10×4mm,重量仅有 3 克,使用一节 1.5 伏的纽扣式电池供电,发射距离达 200 米,可连续工作 48 小时,远程无线监听设备话筒拾音范围为 20 米。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窃听装置:数据窃听装置/激光窃听/手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政府部门、机要保密部门、企事业部门都配备有电子打字机、计算机、译码电信机、电传机、保密机等电子设备。1983 年 1 月,法国驻莫斯科使馆在修理电传打字机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打字机的电容器里有个复杂的电子窃听器,它可使电文在未被译成密码之前就被截收。西德驻苏使馆还在一架译码电讯机上查出一种特别精巧的电子仪器,可把使馆发向国内的密电码收录下来。

  诞生于 1960 年代的激光因为可以探测到物体表面极微弱的振动,也被窃听技术专家利用制作出激光窃听器。它的工作原理和微波窃听的工作原理极为相似:室内谈话的声音引起窗户上的玻璃发生轻微振动,然后用激光来对准窗玻璃发射,再用一个激光接收器接收由窗户玻璃反射回来的激光,还原成声音。

  而随着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窃听也与手机紧密相连。利用手机窃听在理论上毫无难度,手机的通信过程就是使用手机把语言信号传输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再由移动通信网络将其变成电磁频谱,通过通信卫星辐射漫游传送到受话人的电信网络中。手机使用的无线信道的开放性,让第三者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

  十大窃听案

  “金唇行动”

  1943 年,斯大林下令对美国大使阿维列拉·卡里曼进行窃听。

  1945 年 2 月雅尔塔会议期间,四名苏联少先队员抬着一枚由各种名贵木料拼装而成美国国徽走到卡里曼面前。这枚内藏“金唇”(它不需要电池和外来电流,就可以接收到 300 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的美国国徽被悬挂在卡里曼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克格勃窃听美国大使的“自白”的行动便开始启动,持续了 8 年,送走了 4 任美国大使。

  “常春藤之铃”

  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苏联谍报部门在鄂霍次克海的海底深处铺设了一条海底通信电缆。因为海水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而且大洋深处又是“蛙人”下潜窃听的“禁区”,所以苏联谍报部门肆无忌惮直接进行对话。

  1970 年代初,美军“哈利伯特”潜艇上的潜水员在电缆套上了一个 6 米长“项圈”,记录下所有经过电缆的通信信号。

  1981 年,美国国家安全局雇员罗伯特·拜尔顿以 3.5 万美元的代价向苏联出卖了这个执行长达 10 年之久的秘密行动。

  “皮鞋窃听案”

  1969 年春,美国驻罗马尼亚大使被监听,保安军官最后在大使皮鞋左脚的鞋后跟里发现了一只大功率苏制 K9R 窃听器,这只皮鞋曾由大使馆里的一个“女佣”拿去修理过。在“修理”过程中,鞋后跟被人剜开,装进了这个重量不到 5.7 克的窃听器,鞋跟上还挖了一个小孔,使窃听器的麦克风头露出来,在另一个小洞里插着一根钢针。这样,只要“女佣”在夜里把针拔出来就关闭了窃听器,而早上在大使起床前把钢针一踩进去,就又开启了窃听器。

  “水门事件”

  1972 年 6 月 17 日凌晨,有 5 个人企图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美国民主党总部时被警方抓获。他们潜入水门大厦是为了更换此前被安放在民主党总部但已失效的窃听设备,不料当场被擒。

  经过两年的调查,“水门事件”终于暴露了尼克松在 1972 年利用非法手段赢得总统连任的政治丑闻,尼克松的两名竞选顾问和其他近 30 名政府官员先后遭到起诉,尼克松也在强大的压力下于 1974 年 8 月 9 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辞职的总统。

  名古屋事件

  1976 年 5 月,日本一家生产家具帖面的大公司“名古屋维尼公司”宣告破产,留下了 15 亿日元的债务,并把约 1300 家公司拖进了破产的边缘。

  破产之前,这家公司的董事会曾掩盖自己账本上的真实数据,并且一再试图向银行借钱。由于这家公司的全部领导人员被置于经常的监督之下,在一段间里,似乎不可能了解公司财务秘密。

  直到有一天,公司的总会计师石田德川牙痛,银行雇佣的工业间谍化装成一名牙科大夫进入牙科医院,在他的牙根里安装了一台微型无线电发信机,这台发报机在几天内让银行知道了真相。

  密特朗窃听门

  法国前任总统密特朗为了阻止他的婚外情和私生女事件泄密,从 1983 年 1 月到 1986 年 3 月,“爱丽舍宫电话监听系统”对至少 150 多名法国名人的电话进行了窃听,电话记录高达 3000 多个,许多政要、记者和律师都成为受害者。

  此事在 1993 年被法国《世界报》率先曝光,经过数年调查,目前已有 12 名密特朗的前助手成为了被告,而密特朗于 1996 年 1 月去世,躲过了司法追究。

  苏联解体导火索

  1991 年 7 月底,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同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机密电话被窃听。

  当时 3 人谈到克格勃首脑克留奇科夫和国防部长亚佐夫的去留,戈尔巴乔夫认为“那些达到退休年龄和构成负担的人应该被替换”。谈话被克格勃秘密偷听并录音,克留奇科夫很利用录音要挟亚佐夫共同发难。

  1991 年 8 月 19 日,以克留奇科夫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政变终因人民反对、军队倒戈而流产,苏联也在政变中宣告解体。

  联合国遭窃听事件

  2004 年 2 月 26 日,英国前国际开发事务大臣克莱尔肖特对媒体披露称,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英国负责海外情报事务的军情六处曾经在政府的授权下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办公室进行窃听,她本人就翻阅过安南私人讲话的监听记录文件副本。

  “米林小组”

  2005 年 7 月 26 日,58 岁的韩国前安全企划部(韩国情报机构)负责窃听的“米林小组”组长孔云英在家里自杀未遂。

  “米林小组”成立于 1992 年,1993 年韩国总统金泳三上台后一度“休眠”,1994 年重新开始窃听活动。政坛和商界实力派人物常去的酒店、餐馆,都有“米林小组”的线人,也到处被安装了窃听器。“米林小组”的窃听报告直送安企部长官。小组对韩国要人进行了大约 1170 次窃听,窃听对象达 5400 多人,还自行研制生产了 20 台手机窃听设备。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

  2011 年,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记者克莱夫·古德曼被曝于 2006 年始雇用私家侦探窃听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手机信息。

  2002 年 3 月,英国一位名叫米莉道勒的 13 岁女孩在放学路上失踪,当时《世界新闻报》雇佣私人侦探窃听道勒的手机语音信箱,并删除了部分留言,这干扰了警方的侦破工作。6 个月之后,道勒的遗体在一片树林里被找到。

  这次窃听激起了公愤。迫于压力,《世界新闻报》在 2011 年 7 月 9 日发行最后一版后关闭。


日本公司在中国建设世界最大机器人工厂


 日本 NHK 网站的报道称,由于中国劳务费飞速上涨,制造业开始在工作现场引进产业用机器人,日本大型产业用机器人公司安川电机就正在中国江苏省建造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工厂。

  该工厂将成为产业用机器人领域中的顶级公司安川电机在海外的首个机器人工厂。安川电机投资约 4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3 亿元),在中国江苏省常州市建设该工厂。22 日,当地政府相关人员到工厂参加开业典礼。

  该工厂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生产规模,并用最新的设备生产用于汽车相关制造的溶解用机器人,到 2015 年将达到每月 1000 台的生产规模。

  在中国,劳务费飞速上涨,急需能够代替人力的机器人,因此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用机器人市场。

  为此,安川电机将中国定为在与日本相同的机器人制造工厂,扩充其生产销售体制。津田纯嗣社长表示:“我们想在世界最有发展潜质的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日本的产业用机器人生产与欧洲公司齐名,享誉世界。其他日本公司也于上个月开始在江苏省建设工厂。


Tesla电动车试驾:如同第一次使用iPhone


乘着电动汽车 Tesla 在美国极客云集的硅谷刮起的“销售旋风”,我这个汽车小白用户也 hold 不住,找了一个周末,过了把试驾的瘾。Tesla 试驾的整个过程非常愉悦,前后的用户体验都超赞。简单的预约和接待流程、人性化的陪驾服务,再加上超级驾驶体验,即使对于一个挑剔的汽车老用户来说,也会毫不吝啬,给它打满“五颗星”。

Tesla 电动车试驾:如同第一次使用 iPhone

  Tesla 位于 Menlo Park 的销售店,门口停着 TeslaRoadster 跑车和 Model S 轿车

  试驾的预约可以通过网站或电话进行,试驾者只需告知希望试驾的地点、车型(目前仅提供 Model S 试驾),类型(标准/性能版)和联系方式即可,五分钟搞定!然后会收到一封 Tesla 试驾预约确认的邮件。

Tesla 电动车试驾:如同第一次使用 iPhone

  试驾当天,待陪驾人员验明身份后,给了我一把超级可爱和极具质感的 Tesla 车钥匙(如图),我开始了时长半小时的 TeslaModel S 标准版的试驾之旅。

Tesla 电动车试驾:如同第一次使用 iPhone

  Tesla 的车门把手是触摸式感应,需要用时轻轻一摸,即刻伸出,不用时自动收回,时尚而又人性化。车门打开的瞬间,我不仅有感概进入了“智能汽车(Smart Car)”的新时代,还有一种“苹果版”汽车的全新用户体验。车内约两个 iPad 大小的超大数码显示屏代替了大部分传统的按钮和设置。传统笨重的控制档杆“化身”为雨刮器控制杆大小的档杆,嵌入在方向盘右侧。同时,雨刮器之类的控制杆也相应消失,浓缩成数码显示屏上的一个小按钮。数码显示屏如同一个超大号的 iPhone,具备各种搜索、娱乐等功能,并自带 3G(Tesla 和美国电信运营商正在商谈合作,以后会针对用户的使用每月收取一定的费用),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操控均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具体细节如图所示:

Tesla 电动车试驾:如同第一次使用 iPhone

Tesla 电动车试驾:如同第一次使用 iPhone

Tesla 的仪表盘也完全数字化,还标有电池能量的消耗图。

Tesla 电动车试驾:如同第一次使用 iPhone

  驾驶 Tesla 的整个过程极易操控和流畅。启动汽车的时候,没有传统的点火、踩刹车、踩油门的过程,也没有发动机启动时的轰鸣声和踩油门时动力传输加速的间隙,Tesla 的瞬间加速,极其平滑,驾驶过程也极其轻盈,让驾驶者有一种“人车合一”的融合性。

  在驾驶过程中,除了大赞 Tesla 的卓越性能和驾驶体验,我和陪驾的 Tesla 员工也大话了一下 Tesla 的“销售经”。

Tesla 电动车试驾:如同第一次使用 iPhone

  对于普通汽车用户,“购车价格”,“日常电费”和“充电站的便利性”都是其考虑是否购买电动汽车的关键因素。目前看来,Telsa 为这三大问题提供了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一、关于“购车价格”,政策支持和消费贷款并行。Tesla Model S 轿车从 62,500 美金起售,再加上约 8.75% 的加州消费税,的确价格不菲。然而,目前针对加州居民购买 Tesla 电动汽车,购买者可享受约一万美金左右的退税。所以,对于普通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价格也还算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Tesla 也联合美国两大银行(U.S. Bank andWells Fargo )为消费者提供了首付 15%,每月最低至 916 美金,为期三年的贷款。当然,Tesla 要实现“进入千家万户”的宏图壮志,还需等三年以后第三代电池技术突破后大幅度降低成本后,售价才能低至 30,000 美金的平民价格。

  二、关于“日常电费”:Tesla 公司承诺,Tesla 超级充电站(Supercharger)针对 Tesla 的电动汽车用户提供终身免费的充电服务。理论上来讲,假设你购买一辆 Tesla Model S 的最低配置电动汽车(62,500 美金),你现在每月的汽油花销是 400 美金,再加上每年X%的油费上涨率,那么大约十年左右,你的油费开销即可收回你的汽车购买成本。

  三、关于“充电的便利性”,Tesla 在它的超级充电站(Supercharger)为车主提供了两种可选方案。第一种:免费充电。Tesla 的全球最先进的超级充电站,一次充电 20 分钟即可完成一半的充电量。30 分钟的充电量可以跑 200 公里。到今年秋天,美国大部分的大城市都会安装这种超级充电站。如此一来,开车长途旅行也不是问题。第二种:有偿更换电池。在本周 Tesla 召开的产品展示会上,CEO Elon Musk 展示了 Tesla 如何完成 90 秒内自动更换电池的过程。相比之下,普通的汽车要花大约 3 分钟完成加满一箱油。而在这短短的 3 分钟,Tesla 已经更换了 2 辆车的电池。这不能不让人拍手称奇!

  我不是一名汽车发烧友,但当我驾驶 Tesla 电动汽车的时候,我很享受整个驾驶过程,甚至伴随着“第一次使用 iPhone”时的惊喜。我坚定地相信,好的产品热销,用户口碑相传是绝对的动力,而非铺天盖地的市场营销。至少在这个阶段,Tesla 做到了!

  试驾完毕,我不禁感慨提前进入了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的时代。试想如果把谷歌的无人驾驶技术和 Tesla 电动汽车结合起来,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纸牌屋》的大数据力量:巫术一般的精准营销

大数据的“微”能量:因果巫术精准营销

  一部《纸牌屋》,让全世界的文化产业界都意识到了大数据的力量。《纸牌屋》的出品方兼播放平台 Netflix 在一季度新增超 300 万流媒体用户,第一季财报公布后股价狂飙 26%,达到每股 217 美元,较去年 8 月的低谷价格累计涨幅超三倍。这一切,都源于《纸牌屋》的诞生是从 3000 万付费用户的数据中总结收视习惯,并根据对用户喜好的精准分析进行创作。

  《纸牌屋》的数据库包含了 3000 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 万条评论、300 万次主题搜索。最终,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都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从受众洞察、受众定位、受众接触到受众转化,每一步都由精准细致高效经济的数据引导,从而实现大众创造的 C2B,即由用户需求决定生产。

  如今,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越来越多,海量数据再通过多维度的信息重组使得企业都正在谋求各平台间的内容、用户、广告投放的全面打通,以期通过用户关系链的融合,网络媒体的社会化重构,为广告用户带来更好的精准社会化营销效果。

  因果巫术

  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对未来事态的预测和对未知事物的预态。但与占卜不同的是,大数据技术使用的方法是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发掘某种预后的迹象,而占卜使用的方法是基于原始生化思维的预测和想象。

  大数据的占卜预判属性让人们相信在一行行的代码和庞大数据库的背后存在着有关人类行为模式的客观、普遍的有价值的见解,不管是消费者的支出规律、犯罪或恐怖主义行动、健康习惯,还是雇员的生产效率。

  作为大数据分析的直接受益者,梦芭莎集团董事长佘晓成在前段时间在广州举办的“2013 年腾讯智慧峰会”上,提出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数据库,形成有价值的第一方数据。“大数据的导航作用使得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就能够及时的调整,我们做了以后库存每季售罄率从 80% 提升到 95%,实行 30 天缺货销售,能把 30 天缺货控制在每天订单的 10% 左右,比以前有 3 倍的提升。”佘晓成说。

  不过,对于腾讯来说,数据的抓取及分析,其难度在于数据太过复杂多样。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广告平台部总经理郑靖伟表示,所谓大数据平台里面有太多复杂多样的数据,光是 QQ 就是不同类型的人在使用,如何将这些人的数据分类归纳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对此,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微博事业部总经理邢宏宇对此认为,未来智能化媒体的核心技术驱动,应该是大数据的技术。社交媒体的公开数据,可以通过信息交叉验证,以及内容之间的关联等方式,产生更大价值。

  “微博上有一个体验叫‘微热点’,当看到某一条微博讲香港大黄鸭的时候,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会有一个热点,点过去之后是通过我们挖掘的力量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呈现出来,这样就减少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邢宏宇说。据其介绍,新版腾讯微博利用后台大数据技术,将用户的微博信息进行整合、重组,将具有相同、相近信息的微博配以热门“标签”,用户通过进入标签,可浏览到一个清晰完整的关于此热门事件的发展脉络以及走向,对于后期参与到事件的讨论和互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精准营销

  大数据技术的占卜预判功能,意味着一个拥有亿级用户的社交网络平台若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解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广告推送和服务推广服务,则意味着企业可以抢占更大的商业空间。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消费者对广告行为的依赖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传统的广告和营销手法其实更难奏效。“这个年代在做市场营销的如果不了解移动化的概念,很难去理解消费者,碎片化的消费场景已经让实体店发生变化了。”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如是表示。

  对此,星巴克中国市场推广部副总裁韩梅蕊认为,社交媒体可以帮助企业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互动,也使得整个营销变得更加精准,在韩梅蕊看来,星巴克没有可口可乐那么广泛的渠道,因此广告必须更加富有针对性,而社交媒体对大数据的解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星巴克在线下已经有大量用户的情况下,并没有以增加新顾客为第一出发点来进行社会化营销,而是为维护老顾客为主,通过老顾客的口碑称颂来实现新顾客的增长。因为在消费者决策链中,由消费者自己驱动的营销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今,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已经大大增加。他们已经不再听任企业的摆布,而是追求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根据搜集来的各种信息做出判断、随时分享,将个人体验的影响扩大到更大范围的群体之中。

  在社交媒体时代,大数据还是发动机,是让用户不断转化的平台。相应的,营销由独立转为系统性工程,而数据在营销全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必然要由参考工具转向驱动发动机。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引擎,将颠覆传统的营销决策模式及营销执行过程,给网络营销行业乃至传统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每一次营销,都将形成循环效果。通过定位用户群、分析用户内容偏好、分析用户行为偏好、建立受众分群模型、制定渠道和创意策略、试投放并收集数据、优化确定渠道和创意、正式投放并收集数据、实时调整投放策略、完成投放评估效果等,完整的数据应用过程不断把控营销质量与效果,实现从效果监测转向效果预测。

  “尽管社交媒体让整个广告营销更加精准化,但也要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特性来决定是否采取精准化营销。”郑靖伟向记者表示,一些快速消费品并不太适合精准化营销,户外、电视以及报刊等传统媒介对于快速消费品依旧有很强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对于大数据的解构不可避免地带来隐私问题,当用户在使用电子邮件、社交网络的时候,大概也会知道自己的信息将被记录下来,当用户发表的言论或者分享的照片、视频等,都决定着互联网运营商将向你推荐什么样的资源和广告;当用户拿着智能手机满世界跑的时候,手机厂商们早已通过定位系统把你的全部信息收罗在自己的数据库里,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地图和交通信息等。

  以前,这些记录几乎不会对普通人造成影响,因为它的数量如此巨大,除非刻意寻找,人们不会注意其中的某些信息。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状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这也是“数”变时代下,企业和消费者都面临的挑战。


看看雅虎员工如何嘲讽梅耶尔


看看雅虎员工如何嘲讽梅耶尔

  北京时间 6 月 24 日消息,据美国科技资讯网站 SAI 报道,一位雅虎员工近日向 SAI 提供了一封充满嘲讽语句的信件,信件内容是对雅虎 CEO 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所制定各项政策极尽讽刺之能事。

  SAI 称,这封信件寄件人为雅虎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杰基·里斯(Jackie Reese),收件人为博客平台服务商 Tumblr 首席执行官戴维·卡普(David Karp)。上月期间,卡普将 Tumblr 出售给雅虎,交易价格为 11 亿美元。

  一位不愿透露真实身份的雅虎员工向 SAI 提供了这封信件的内容。SAI 随后了解到,这名报料人曾收到过仅供雅虎员工阅读的内部备忘录。

  以下为这封讽刺信的全文。在信件之后,SAI 还对信件中涉及的一些背景知识进行了注解。

  给 Tumblr 首席执行官卡普的职位录用信:

  尊敬的卡普:

  欢迎来到不断扩大的雅虎大家庭(注1)。

  1、当你加盟雅虎后,你的薪酬标准为:你最近一段时间在 Tumblr 所拿基本工资基础上增加 10%。(你也知道,对于雅虎招聘的任何外来员工,梅耶尔此前已经表示工资增长不得超过一定标准。对此表示遗憾啊。通常情况下,我们采取“收购-招聘”方式会支付超过正常限度的报酬标准,并将其作为优化我们资产平衡表以及不伤及我们短期每股收益(EPS)的有效方式,而我们股东一直对每股收益事宜怨声载道。我觉得通过雅虎收购 Tumblr 交易你所获得的收入,应该使你感到欣喜。)(注2)

  2、你将被授予年度奖金(MIP),额度为你基础工资的 50%。按照以前惯例,该年度奖金为固定额度且人人有份。自梅耶尔担任雅虎 CEO 后,就变成了由她来决定谁有资格拿年度奖金,且我们心情高兴时才会支付这笔费用。

  为了让事情看上去更为公平,我们有一个协作程序,名为“季度表现评估”(QPR)。所有雅虎经理级别的高管用于评估 QPR 的时间,超过了他们用于做好本职工具的时间,估计你今后同样也得这么做。通常情况下,季度结束时,我们是刚刚做完这种令人厌烦的 QPR 工作,而新季度的 QPR 评估任务又再次开启。我也很讨厌这种事情,只是梅耶尔要求我这样做。(注3)

  3、你将被任命为一名主管。但请不要弄混在雅虎家庭中主管的职责范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产品部门中的每个人都是主管。好事啊!

  4、你的办公室位于梅耶尔为其儿子所设立育婴室的旁边。(注4)。当然了,除了做好你的常规工作外,我们也希望你能够抽出时间替梅耶尔照看一下她的孩子。

  5、现在就谈到了在雅虎工作最令人感到鼓舞的地方,我真是太激动了。你将会被发给一部苹果 iPhone 5 手机。(注5)太好了,对不对?请扔掉你手中那部难看的摩托罗拉手机,然后用上发给你的 iPhone。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触摸屏功能并需要我们 IT 团队的帮助,请告诉我们,我们会安排一个培训时间。

  6、在 Tumblr 工作时你看上去一直吃不饱。从现在开始,你的午餐完全免费!!!你可以在办公室放开肚子大吃(价值 4.99 美元的自助餐),但你不能将这些食物带回家作为晚餐。我们已经注意到,一些雅虎员工曾这样做。(注6)

  7、你已经同意每周在办公室工作 5 天(我们会查看你的出勤记录、VPN 网络登录日志(注7)甚至有时我们会查看你的邮件箱)。你必须改变你在 Tumblr 的工作习惯,原因是你不能以远程工作方式在家办公(除了 1 小时用于接待有线电视公司维护员的时间)。我们更希望你能够长时间呆在办公室,从而让我们记着我们曾向你支付了 10 亿美元。顺便说一下,不允许在家办公的禁令其实是我的意见以及出自我的备忘录,但悲摧的是,这一创意都归到了梅耶尔名下。

  8、我们 IT 规定严格禁止员工访问任何成人网站,如 PornHub、YouPorn、Dailymotion 以及 Tumblr 等。任何违反该规定的员工,其结果可能是被终止工作合同。(注8、注9)

  9、任何一方都能够终止该协议,并应提前一个月发出通知。在你即将卷铺盖走人的前一周,我将在一个酒吧与你一起喝杯咖啡,然后如实告诉你迈克尔·卡兹(Michael Katz)的遭遇。(注 10)

  真 XX 的太好了!(注 11)

  (所有类型“研发”)执行副总裁

  里斯

  SAI 对这封信件背景知识的注解:

  注1、雅虎员工量约为 1.4 万,合同工约为 2000 人。包括知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内的大量业界人士认为,雅虎应该将其员工总量在当前基础上裁员一半或以上。自梅耶尔一年前担任雅虎 CEO 以来,她已裁减了约 1000 名员工。

  注2、过去半年当中,梅耶尔已经收购了 12 家小型、市场业绩不佳的创业公司。这些收购被视为“收购-招聘”活动,即收购目的仅仅是为了挖来具有创业精神的工程师以及产品经理。这些收购,使招聘每位工程师的费用为 100 万美元。绝大部分业界人士认为,梅耶尔采取这种收购方式可谓聪明之极。但也有一些人持质疑态度,称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雅虎员工的士气。

  注3:据路透社记者亚历克谢·奥莱斯科维奇(Alexei Oreskovic)称,梅耶尔在确定哪些人被裁员过程中,所使用标准为“员工正常退休和绩效管理混合方式,并将原有员工年度绩效评估改为季度评估”。

  注4:梅耶尔在她雅虎办公室当中设置了一个育婴室。雅虎宣布禁止员工远程在家办公的规定后,梅耶尔设置育婴室这件事引发了诸多议论。一些雅虎员工称,该育婴室的建立,正表明孤立无援的梅耶尔,也体会到了较少得到特殊待遇“工作妈妈”的真正需求。后来梅耶尔将新生儿母亲员工在上班时间可哺乳时间增加了一倍。

  注5:梅耶尔去年 5 月担任雅虎 CEO 以后,首先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员工们放弃他们的黑莓(BlackBerry)手机,而代之以 Android、Windows Phone 或 iPhone 手机。文章此处所开玩笑,是指诸如卡普这样的员工,此前使用高级智能手机肯定已有一段时间。

  注6:梅耶尔入主雅虎后所做的另一件事情,是宣布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品。过去数年中,提供免费食品已成为绝大部分富有硅谷公司的通行方式,并借此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但一些人士却认为,诸如谷歌、Facebook 以及雅虎等公司提供免费食品应该是别有用心:让员工们在办公室呆上更长时间。

  注7:梅耶尔首先查看了雅虎的 VPN(虚拟个人网络),以了解那些远程办公的雅虎员工是否在该网络当中。但结果是发现没有多少远程办公员工在线。在这种情况下,梅耶尔发出了雅虎员工不得在家办公的禁令。

  注8:这无疑是一个很睿智的玩笑:大量成人网站利用 Tumblr 平台来发布信息,Tumblr 流量以及使用量因此而大增。雅虎以 11 亿美元收购 Tumblr 时,梅耶尔也谈及 Tumblr 网站上的成人信息问题。梅耶尔说:“我觉得 Tumblr 上的信息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虽然这些信息的安全性达不到雅虎网站的高度——这同样令人感到欣慰,并使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用户。”

  注9:Dailymotion 之所以也被“点名”,原因是该网站不但充斥大量成人内容,且雅虎也曾试图收购该网站。

  注 10:去年 12 月期间的一个周日晚上,雅虎人力资源部门主管里斯邀请雅虎广告技术高管迈克尔·卡兹出去喝酒。刚喝完第一杯,里斯便向卡兹发出了解雇令。该解雇令发出之时,离卡兹可拿上数百万美元留任奖金(retention bonus)仅有两周时间。卡兹于是对雅虎提出起诉。

  注 11:卡普宣布 Tumblr 被雅虎收购消息时,就说出了“真 XX 的太好了”的语句。其意思是,Tumblr 仍然是原来的 Tumblr。


Google开发Mine网络服务,你愿意分享东西吗?


  传言 Google 正在开发一款名为 Google Mine 的网络服务以及应用。它将记录你现实中所喜欢的东西,包括全套星际迷航、超人公仔或是富春山居图等等,并分享给 Google+ 的好友,允许别人对你的分享发表评论,搜索同样喜欢该东西的人,查看最近的热门分享以及将自己分享东西归集到一个列表里。

  这是一个与豆瓣“东西”非常相似的产品,不过也有所不同,Google Mine 能够让人标记该东西的状态,到底是“借出去”、“不见了”、“还回来了”、“曾经拥有”等等。

  “东西”增加了豆友“分享”的对象外,令豆瓣 UGC 的内容更加丰富——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或许豆瓣能继续现在书评、影评、音评的生意模式。反观 Google Mine,如果它真实存在,它对 Google 的意义是什么呢?

  以前 Google+ 更像是所有 Google 用户行为数据的汇集地,从 Google 不同服务上发生的行为,都能够分享到 Google+ 中去,记录起来。分享给他人的同时,也分享给 Google。

  而 Google Mine 的直接影响,自然是令 Google+ 上的内容更加丰富,人们除了分享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外,还能分享自己买来的东西。而间接影响则是,让 Google 更加了解人的癖好——买了什么买过什么,评价怎样;它也为 Google 的搜索结果提供更多的内容;此外,与购物账号相连,则让 Google Mine 有着电子商务的影子。

  不过,UGC 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诱发用户的分享行为,产生内容。Pandodaily 和 GigaOM 都对此抱有一定的怀疑。前者认为,用户不会乖乖地将自己的数据交出去,另外它也怀疑 Google+ 是否拥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后者则认为,“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是新兴的潮流,但在不同地域,这股潮流的影响力有强有弱,像硅谷所在的旧金山,“分享”是常见的行为,但其它地区则未必。

  2010 年,瑞秋·波特斯曼在 TED 上讲解《何谓协作消费》。她认为,构成人们协作消费的基础在于信任制度的产生以及分享行为的常态化。也许市场经过长期的教育,人们已经习惯将内容放在线上,但到底会有多少人喜欢分享东西呢?想一想“二八定律”吧。


“棱镜门”之后,再思考360隐私问题的大数据边界


  “棱镜门”让全世界为之震惊,斯诺登的爆料产生蝴蝶效应,这股互联网隐私飓风刮到中国,却成为了国内舆论对 360 是否窃取用户隐私的再思考。在美国包括苹果、谷哥、微软、雅虎、Facebook 等九大科技企业参均与了棱镜计划,尽管各大科技企业极力想摆脱与这件事的关系,但均已深陷其中,这也引发国内网民对国内各大科技公司的怀疑,尤其是一直处在窃取用户隐私风口浪尖的奇虎 360。

  小白用户的无所谓 让 360 如鱼得水

  360 通过免费迅速占领安全软件市场,然后再通过各种手段推广绑定 360 安全浏览器,这其中的种种“黑恶”手段就不在累述了。360 的崛起就是锁定的国内亿计的小白用户,这些小白用户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互联网的个人隐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隐私需要保护的,当好意提醒这些用户时,会得到“反正我也没什么隐私,随便盗”的回击,听到这一句话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这类用户就算你再说一百句他们也懒得换其他安全软件,何况 360 的安全产品也比较好用,已经养成的用户习惯也很难改变。正是国内存在大量的此类用户,让 360 不断被曝负面下仍有亿计用户对其不离不弃,也因为此类用户 360 才能在国内互联网界如鱼得水。

  360 挟用户以令诸侯

  所以说,在中国谈互联网隐私问题太难了,大批的小白用户只默默的用,不说话,外界对 360 的批判再多他们也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两耳不闻网络事,就算他们心里有过更换掉 360 的苗头,也会因为过于麻烦或者不会换而放弃,所以拥有如此众多在明知可能会被窃取隐私而仍坚持使用 360 的网民的支持,360 拥有了挟用户以令诸侯能力。

  敢于与百度、腾讯硬拼肉搏的企业不多,360 是极少数中的一个,原因其拥有近 4 亿用户做后盾,360 浏览器 +360 导航更是掌握了大量的流量入口,360 有足够的实力与腾讯、百度叫板。不过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实力与 360 硬碰硬,因对 360 的破坏力有担忧,很多企业内部都规定员工必须卸载掉 360 的所有产品,但都对这么做保持沉默,尽量不被媒体报道,以免 360 报复,就算有企业不慎走漏消息,也会通过官方否定。这其中体现了 360 的霸道威力,也表现了众多企业对 360 的不信任。

  让人无可奈何的 360 黑匣子

  今年年初,每经的一篇《360 黑匣子之谜:奇虎 360“癌”性基因大揭秘》,让 360 颇为恼怒,这篇文章介绍了大量关于 360 安全软件的实验检测研究,证实了 360 产品确实存在不停工作的黑匣子,但苦于无法攻破这个黑匣子,一时还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 360 在窃取用户隐私,文中含沙射影的职责 360 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再结合之前媒体报道过的一些事件和其他信息,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开始相信 360 存在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而选择背离 360,有消息称奇虎 360 在被爆出有网络后门等问题后,卸载量增加了 20%-30%。

  其实,最让 360 有口难辨的是同类的浏览器产品平时在后台都很安静,而 360 浏览器则非常繁忙的工作着,向 360 究其原因,解释是在保护用户上网安全,而安全领域的专家、高手们拿不到 360 窃取用户隐私的切实证据,这个解释也就无从考证了。不过不能因为 360 浏览器叫安全浏览器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在后台不停的工作,其究竟是在保护用户上网安全,还是在窃取用户隐私?很难说清楚。

  窃取用户隐私是否违法 ,大数据的边界何在

  通过各种方式绑定浏览器,篡改主页的行为虽然难以忍受,但是可以理解,安全软件也不是慈善公司,也需要养活自己的员工,虽然擅自或诱导篡改用户浏览器主页的行为很可耻,但这与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比起来就显得可以原谅了。很多互联网企业是依靠网络广告赚钱,若企业严格要求自己,肯定被饿死。

  但你可以篡改我的主页,诱导我下载其他软件,收集我的操作行为,但不能窃取我的隐私,不能以安全的名义明目张胆的获取我不想给你的内容,这是“违法”,不能理解也不能原谅。国内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还相对落后,这一需要加紧制定网络规则。另外,安全软件也不能以大数据为幌子,无底线无节操的蹂躏用户的电脑,大数据也要有规则有边界。

  结语

  以保护用户电脑安全的名义,举着大数据的旗帜,做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纯属耍流氓,当然此话不针对 360,还包括那些没事就要各种权限的智能手机应用和其他电脑软件等。关于用户隐私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国家立法来限制这种现象,依靠企业的道德观自我约束已不现实,为了自身发展很多企业已经无下限了,更何谈道德观。


PrimeSense:与 Kinect 结缘的故事


primesense

  当年 Kinect 推出之后,大家看到肢体语言也能转化为控制电脑的指令,兴奋地为这种方式命名为“体感操作”。不过,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被 Kinect 光环所遮盖住的 PrimeSense。后者于 2006 年研发了 3D 传感器,后来内置到 Kinect 当中,成功掀起了“体感”大潮。

  不过,微软在开发新一代 Kinect 的时候,并不打算再次依赖 PrimeSense,它经过长时间的封闭开发,成功地开发出属于自己的 3D 传感器。 PrimeSense 于是重新回归独立芯片制造商的身份,并在一年前打造新产品,名为 Carpri。这是一块价格更低、体型更小的 3D 芯片,可以嵌入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显示器中。

  在接受 Engadget 的采访时,PrimeSense 的创始人 Aviad Maizels 忘不了 7 年前的 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游戏开发者大会)。当时,他从以色列飞到美国,第一次对外展示 3D 传感器,希望找到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也许是运气使然,当年的 E3 大展时,他得到一个与微软碰面的机会。也正是这一次碰面,催化出后来的代号为 Project Natal 的神秘项目,相信关注 Kinect 的朋友,不会觉得这个名字陌生。最终,2009 年的 E3 大展上,微软发布了 Kinect,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产品。

  故事看上去很简单,但中间的经历却很复杂。

  原本 Maizels 和其他几名联合创始人为以色列军方服务,他们都有很强的科研背景,拥有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数学学位。当时他们在思考,通往下一场变革的道路在何方。通过不断地讨论,他们觉得似乎游戏产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一个游戏通关后,再玩另一个游戏,会遇到相似的情节,以及相似的动作。”于是他们继续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变革游戏产业,如何让人能够拿起游戏中的长剑,怎么样才能让电脑看到人的动作。很快,他们找到答案:摄像头。紧接着,公司的名字也敲定了下来“PrimeSense”。

  这家年轻的公司受到了关注,迅速地解决了第一笔资金的问题——PrimeSense 梦想远大,要做的事情很多,没有一笔启动资金可不行。最初的投资者包括 Gemini Israel Ventures 以及 Genesis Partners,都位于以色列的荷兹利亚。这两家机构曾经成功投资后来被 IBM 收购的 Diligent,以及被微软所收购的 Kidaro。

  不过,有所投资即要求有所回报,丰厚的资金允诺之下,是确定的产品开发期限。PrimeSense 需要尽快将自己的产品开发出来,并让投资者们看到时时刻刻的进步。为此,每当投资者们来访时,PrimeSense 都会向他们展示进度。

  经过一个月的尝试,他们终于打算在一颗芯片上完成 3D 传感器的设计。他们需要对“光编码”(light code)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让产品具备“可供性”。“这项技术必须变得便宜,而且足够好。这听上去不像是打算征服世界的初创团队所说的话,但我们觉得广泛的适用性是关键。”

  2005 年 9 月,距离公司成立一个月,PrimeSense 拿出了第一个硬件原型。很快他们了解到自己产品的性能,在几英尺的距离外,3D 传感器能够追踪整个人体的动作。然后,他们利用基于 OpenGL 3D 的云端三维建模可视化软件开发了几款 DEMO。

  在不断地改进之下,PrimeSense 的最终产品终于出来,白色的塑料外壳之下有着 RGB 相机、一个红外探测器、一个光源以及 PrimeSense 3D 传感器。公司的动作要比微软快上几个月。

  紧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增加了公司的规模,不断与微软开会,共同努力开发软硬件产品。但让人措手不及的是,2006 年 11 月任天堂公布了 Wii。

  Maizel 说,“Wii 和我们所做的很接近。我们感到很紧张,如果它的体验很糟糕,人们将对我们所做的产品丧失兴趣,最终不会有人打算知道我们的产品。不过如果 Wii 很棒,也许它会好到别人不打算知道我们的产品。”不管怎样,Wii 最终还没到令 PrimeSense 濒临绝境。“我们的技术,能够让玩家感受到,但不会被看到……游戏产业也在寻找 Wii 出现之后足够独特的技术。”

  而当 Kinect 发售之后,根据 Guinness World Record 的记录,它是世界上销售速度最快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从 2011 年 3 月停止发售以来,一共销售了 1000 万套。微软每天销售 133333 套。Kinect 震动了世界。

  而 2010 年年底,PrimeSense 打算寻找除了微软以外的合作伙伴,与华硕合作开发了 Xtion Pro——和 Kinect 采用了同样的 3D 传感器,不过只能在 PC 上使用。另外一个合作伙伴则是北京的联合绿动(eedoo),这是联想控股的成员企业,正在研发一款内置了 PrimeSense 3D 传感器的游戏机。

  2011 年,公司与 Willow Garage 合作,创立了非营利性的机构,名为 OpenNI。这个组织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低水平的硬件支持以及视觉追踪软件,推动以及支持 3D 应用的开源软件社区的发展。Prime Sense 开放 NiTE Middleware 下载,方便开发者开发 3D 应用。

  后来法国的 CRIIF 机构在 SAMI 机器人原型上安装了 Prime Sense 的芯片,一家零售店的解决方案 Shopperception 用芯片来分析顾客的行为等等。

  不过,经历了早年的成功,2012 年的 PrimeSense 似乎遭遇到困难,公司当时解雇了 50 名员工。Maizels 的解释是,当时公司改变发展的路线图,重新发明自己。看上去,这是一个明智的行为,微软很快开始着手开发下一代 Kinect。尽管如此,PrimeSense 的市场副总裁 Tal Dagan 并没有抱怨以前的合作伙伴,“事实上,微软选择继续投入 3D 的研发,并带来了通用的解决方案,并确保了 3D 以及 Kinect 今日的成功。我们仍然相信 PrimeSense 在市面上拥有最好、最先进的 3D 解决方案。”

  很快,公司发布了世界上体积最小的 3D 传感器 Carpri,它的分辨率是前代产品的 3 倍,而体型是前代的十分之一,环境光的检测性能是前代的 50 倍,可以在日光下工作。PrimeSense 希望 Carpri 能够被广泛采用,但阻力来自 OEM 厂商。

  Maizels 拿起自己的 Lumia 920 比划着说,“世界渴望看到‘隐形的科技’。现在人们仍然需要将自己手指放在手机屏幕上。我们则有能力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忘记科技的存在。”

  而这就是 PrimeSense 与 Kinect 结缘,后来又独立发展的故事。


程序员如何成功的假装在很努力的工作


work hard busy

  英文原文:How to Successfully Pretend to Work Hard as Software Developer?

  这篇文章要讲的是程序员如何假装在很努力的工作。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动机会促使一个程序员做这种假装:

  第一种,你是个懒货——想不劳而获。如果你是这种人,我和你同事都会鄙视你。你不需要看下面的内容了。这篇文章完全不是为你写的!

图1:适当的带一个眼镜,你可以在会议中闭上眼

图1:适当的带一个眼镜,你可以在会议中闭上眼

  第二种,你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你需要抽出时间去思考和学习。大多数的公司里,经理们或负责人资管理的人都忽略了程序员是脑力工作者、不是做苦力的。

  他们通常会有这样的观点,程序员应该全部上班时间都在努力工作。但是,我们是要思考的人,我们需要时间整理思路,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程序员。

  如果你是属于这类人,你需要阅读下面的技巧,它们能帮助你从繁重的工作中偷出思考和学习的时间。

  努力工作,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这个听起来似乎是让人不解。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是第一印象。假设你新加入到一个团队,你的老板和你的同事将会对你第一天或第一周的表现有个评价,大概感觉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序员。

  你给人的这种主观印象越好,往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里你就会有更多的自由。一开始就努力工作,显示你的优秀技术水平,这绝对是会获得丰厚回报的付出。如果能在你的蠢老板或同事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出手相救,那是再好不过了。

  在团队中不要太冒尖

  要小心,不要在团队中显得太优异,适当低调。你可以显示出开发速度很快,但不能太快。老板会很快的习惯你的工作效率,会给你安排越来越多的工作。

  这种做法看起来和你的初衷背道而驰,你希望能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做更重要的事,但事与愿违,所以要有策略。而且这样做也避免了让你的同事显得太蠢、太慢。所以,不要干的太快,但要干好,要按时完成。

  让代码很好维护

  你应该写出最优秀的代码,让代码维护起来很容易。在一项工作上你干的时间越长,代码可维护性将越严重的影响你的个人工作效率。

  不要忘了,“任何花在调试 bug 上时间都是浪费掉的时间!”代码中的 bug 会让你实现新功能的速度变得越来越慢,你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好的设计和写一些简单文档都会日后节省你的时间。自动化你的日常重复工作。写自动化测试。

  创造良好的人际网络

  善于从别人那吸取知识。你的人际关系越好,你遇到问题时解决方法就越多。公司常规的工作流程只是为普通问题准备的。

  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你需要有人来帮助你。如果别人不喜欢跟你一起工作,他们就不会帮助你。所以,平时多取悦一下周围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

  还有很多其它十分有用的技巧能让你从繁忙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自由。但最重要的一条是:一旦工作,那就要努力的干,聪明的干,快速的干——用省下来的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记住,你的知识越丰富,你就能越好的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我们是脑力劳动者。我们提高个人的能力,公司也会因此受益。


SpaceX宣布将发射土库曼斯坦首颗人造卫星


北京时间 6 月 22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私人航天公司 SpaceX 宣布,将负责发射土库曼斯坦首颗人造卫星。该卫星原定使用由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但由于一些原因,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最终选择与 SpaceX 签署发射服务合同。

  据悉,这颗卫星在发射升空后,将负责土库曼斯坦的国家通信系统。早在 2011 年 11 月,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就与土库曼斯坦方面签订合同——该卫星将采用其 Spacebus 4000 平台,设计使用寿命达 15 年。

  这科卫星将于 2014 年末或 2015 年初,搭载 SpaceX 公司的猎鹰 9 号火箭(Falcon 9)火箭升空,并进入对地静止轨道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该卫星原定使用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不过根据 SpaceNews.com 报道,卫星的部分组件可能受到了美国国务院出口管制的限制。

  近日,奥巴马政府签署法案,将放宽部分商品的出口管制,具体实施仍在进行之中。为此,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只能放弃原本的选择,从中国以外地区寻找发射合作伙伴。根据 SpaceNews.com,最终的两个候选者被确定为 SpaceX 的猎鹰 9 号,以及欧洲航天局(ESA)的阿丽亚娜5-ECA(Ariane 5 ECA)。

  SpaceX 总裁兼 COO 格温·肖特维尔(Gwynne Shotwell)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中表示:“我们有能力将土库曼斯坦的首颗卫星安全送入轨道,感谢泰雷兹集团对此的信任。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随着新厂商的加入,这一市场正在扩张。SpaceX 期待为全球客户,提供世界上最可靠也最先进的火箭。”


Web Cookie将死,指纹识别崛起


  NSA 棱镜门事件令人对自己的隐私有可能被侵犯而愤怒,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有营销人员关心自己日常的网上生活。考虑到数十亿美元的生意未在旦夕,各大公司都在不断地求助于越来越复杂的技术,以便识别出潜在客户,定向投放广告。

  许多互联网营销人员都要靠 cookies 来做到这一点。Cookies 是指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身份、进行会话跟踪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通常经过加密)。有些网站在用户访问时会发出多个 cookies 给用户,以便随后能够跟踪用户的活动(Ghostery、Abine 的“DoNotTrackMe”以及 Disconnect 均可反跟踪)。

  这种办法的问题是有些用户会设置浏览器拒绝接收 cookie,或者很快就清理 cookie。此外,使用量逐步上升的移动手机上网并不使用 cookie。

  为了克服 cookie 的缺陷,广告商和出版商正在逐步调整方向,转而使用一种名为指印识别的技术。该技术允许网站归纳计算机的特征(如安装了什么插件、软件、屏幕大小、时区、字体等),从而形成类似指纹那样独一无二的签名。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电子前沿基金会)发现使用 Flash 或 Java 的浏览器中 94% 者均有独特标识。

  就跟踪性而言,指纹识别技术要比 cookies 更加健壮,因为无论删不删 cookie 都能识别用户身份。而且软件的变化只会令计算机的身份变得更加可识别。比方说,EFF 几年前的一项研究发现,某人更改了档案(如进行软件更新)之后反而更容易跟踪。通过访问这个网站你可以查到自己计算机发送了什么东西出去。

  有一家名为 TapAd 的公司由于指纹技术销售火爆而迅速发展。但是那些采用了指纹技术的营销人员却不愿意谈论该技术的效果,以免引起公众对这项技术的警觉。AdStack 的做法透明性更强些。他们的电子邮件营销技术让企业给用户发电子邮件,只有用户打开电子邮件时才提供内容。这种电子邮件有点类似于相框,内容以类似于网页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分发。其目标是在适当的时机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比方说,如果你早上打开饭店的促销,它可能会提供午餐或晚餐的优惠信息给你。可能对方还知道你喜欢更寿司而不是牛排。用户打开邮件时花店则会根据自己的存货情况推出相应的广告。

  通过帮助客户决定电子邮件的广告内容,AdStack 还跟 Rapleaf 一起合作利用电子邮件掌握更多用户的信息。Rapleaf 拥有庞大的用户信息记录,掌握了 80% 的美国消费者除电子邮件地址以外至少一项额外信息(如性别、年龄、真实姓名等)。有了这些额外数据,广告主就可以利用 AdStack 的插件来插入代码到电子邮件中,从而针对用户定向投放最有针对性的广告。取决于投放电子邮件的数量,AdStack 的服务收费从 1000 美元到 5 万美元不等。

  软件工程师 Reiser 称,指纹识别技术可帮助识别 98% 的互联网用户。不过他也知道,某些用户会将这种做法视为是对隐私的侵犯,但是他自认为自己还算是好人。他说就跟踪技术而言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用来干什么。如果广告更具相关性,更像内容而非垃圾邮件的话就没问题。

  一家大公司在线广告的负责人说,cookie 的逐步衰落以及手机等便携设备的迅猛增长,还有苹果的默认设置都导致了指纹识别技术成为未来在线广告的关键。但是他也知道,公开欢迎指纹识别技术有可能损害自己公司的名声,所以要求不能透露自己公司的名称。

  但是他也说,如果你不希望任何人知道你在网上干了什么,那就别上网。如果你要当杀手,那就别在 Google 上研究武器。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