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生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分析范围
问题描述
(1)利用Buffer工具生成分析范围;
(2)通过叠置分析形成分区单元(一级区、二级区、区外500米范围、区外500-1000m范围);
(3)通过merge、erase等操作处理重叠图斑及孔隙、细缝。
软件及数据
软件:
ArcGIS 10.8
案例数据:
操作步骤
首先,导入“饮用水源保护区.shp”
文件,提示地理参考坐标系不匹配,所以先进行投影转换,将投影坐标系统一为“CGCS2000_3_Degree_GK_Zone_40”
。
下面进行饮用水源保护区分析范围生成:
1) 缓冲区生成: 打开搜索工具栏,点击“多环缓冲区”
,将“饮用水源保护区_project”
作为输入要素,输入距离“500”“1000”,单位定为“米”,生成后修改缓冲区颜色与边框;
2) 一二级分区生成: 打开“饮用水源保护区_project”
文件属性表,在“符号系统”中选择按类别显示,调整一二级区颜色并生成;
3) 拓扑检验重叠、空隙: 找到默认地理数据库(一般名为“Default.gdb”),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然后创建要素数据集,导入要进行检验的要素。接着新建拓扑关系,按照要求建立规则,生成完毕后将拓扑文件拖入图层;
4) 重叠、空隙调整: 由拓扑检验结果显示可知,图层存在重叠与空隙问题。对拖入图层的拓扑文件进行编辑,从工具栏中选中“拓扑”工具,选择之前建立的拓扑检验关系,打开错误检查器,搜索显示出错误的个数及类型,右键点击所显示错误,以“创建要素”“合并”等方式对其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再次进行错误检查,错误数降为0。
(需注意的是,在进行拓扑检查时,可能由于设置容差过大等原因导致软件修正错误时出现问题,需要加以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