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J 1655 Balancing Act【树形DP】POJ 1655 Balancing Act Balancing Act POJ 1655

Description

Consider a tree T with N (1 <= N <= 20,000) nodes numbered 1...N. Deleting any node from the tree yields a forest: a collection of one or more trees. Define the balance of a node to be the size of the largest tree in the forest T created by deleting that node from T.
For example, consider the tree:

Deleting node 4 yields two trees whose member nodes are {5} and {1,2,3,6,7}. The larger of these two trees has five nodes, thus the balance of node 4 is five. Deleting node 1 yields a forest of three trees of equal size: {2,6}, {3,7}, and {4,5}. Each of these trees has two nodes, so the balance of node 1 is two.

For each input tree, calculate the node that has the minimum balance. If multiple nodes have equal balance, output the one with the lowest number.

Input

The first line of input contains a single integer t (1 <= t <= 20), the number of test cases. The first line of each test case contains an integer N (1 <= N <= 20,000), the number of congruence. The next N-1 lines each contains two space-separated node numbers that are the endpoints of an edge in the tree. No edge will be listed twice, and all edges will be listed.

Output

For each test case, print a line containing two integers, the number of the node with minimum balance and the balance of that node.

Sample Input

1
7
2 6
1 2
1 4
4 5
3 7
3 1

Sample Output

1 2

思路

题意大意:若断开某结点,求出它的分结点的和的最大值,再求出断开每个节点结界点的最小值。

思路:DFS,将每个节点遍历一遍,求出它的子树结点的最大值。用一数组记录每个节点子树的最大值。

(一直都怕深搜的题,勇敢,不要怕他)

源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include<algorithm>

#define INF 0xfffffff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int>v[20005];

int visit[20005];

int rem[20005];

int dp[20005], n;

void dfs(int tt)

{

       int i, len=v[tt].size();

       visit[1]=1;

       for(i=0; i<len; i++)

       {

              if(!visit[v[tt][i]])

              {

                     visit[v[tt][i]]=1;

                     dfs(v[tt][i]);

              }

       }

       for(i=0; i<v[tt].size(); i++)

              dp[tt]+=dp[v[tt][i]];

       dp[tt]++;

       int sum=0;

       rem[tt]=0;

       for(i=0; i<v[tt].size(); i++)

       {

              sum+=dp[v[tt][i]];

              rem[tt]=max(rem[tt], dp[v[tt][i]]);

       }

       rem[tt]=max(rem[tt], n-sum-1);

       return ;

}

int main()

{

       int i, j, T, a, b;

       scanf("%d", &T);

       while(T--)

       {

              scanf("%d", &n);

              for(i=0; i<=n; i++)

                     v[i].clear();

              for(i=0; i<n-1; i++)

              {

                     scanf("%d%d", &a, &b);

                     v[a].push_back(b);

                     v[b].push_back(a);

              }

              memset(visit, 0, sizeof(visit));

              memset(rem, 0, sizeof(rem));

              memset(dp, 0, sizeof(dp));

              dfs(1);

              int big=INF, root;

              for(i=1; i<=n; i++)

                     if(big>rem[i])

                     {

                            big=rem[i];

                            root=i;

                     }

              printf("%d %d\n", root, big);

       }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ilda/archive/2012/07/31/2617248.html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优质项目推荐】 1、项目代码均经过严格本地测试,运行OK,确保功能稳定后才上传平台。可放心下载并立即投入使用,若遇到任何使用问题,随时欢迎私信反馈与沟通,博主会第一时间回复。 2、项目适用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通信、物联网、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专业教师,或企业员工,小白入门等都适用。 3、该项目不仅具有很高的学习借鉴价值,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进阶的绝佳选择;当然也可以直接用于 毕设、课设、期末大作业或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开放创新:如果您有一定基础,且热爱探索钻研,可以在此代码基础上二次开发,进行修改、扩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应用。 欢迎下载使用优质资源!欢迎借鉴使用,并欢迎学习交流,共同探索编程的无穷魅力! 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 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 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特征变量python实现源码+数据集+超详细注释.zip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n\times m$的矩阵,每个位置上有一个非负整数,代表这个位置的海拔高度。一开始时,有一个人站在其中一个位置上。这个人可以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但是只能移动到海拔高度比当前位置低或者相等的位置上。一次移动只能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定义一个位置为“山顶”,当且仅当从这个位置开始移动,可以一直走到海拔高度比它低的位置上。请问,这个矩阵中最多有多少个“山顶”?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两个整数,分别表示$n$和$m$。 接下来$n$行,每行$m$个整数,表示整个矩阵。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多有多少个“山顶”。 样例输入 4 4 3 2 1 4 2 3 4 3 5 6 7 8 4 5 6 7 样例输出 5 算法1 (递归dp) $O(nm)$ 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使用递归DP来解决,用$f(i,j)$表示以$(i,j)$为起点的路径最大长度,那么最后的答案就是所有$f(i,j)$中的最大值。 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 f(i,j)=\max f(x,y)+1(x,y)是(i,j)的下一个满足条件的位置 $$ 注意:这里的状态转移方程中的$x,y$是在枚举四个方向时得到的下一个位置,即: - 向上:$(i-1,j)$ - 向下:$(i+1,j)$ - 向左:$(i,j-1)$ - 向右:$(i,j+1)$ 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每个点都需要搜一遍,因此需要用双重for循环来枚举每个起点; - 对于已经搜索过的点,需要用一个数组$vis$来记录,防止重复搜索; - 在进行状态转移时,需要判断移动后的点是否满足条件。 时间复杂度 状态数为$O(nm)$,每个状态转移的时间复杂度为$O(1)$,因此总时间复杂度为$O(nm)$。 参考文献 C++ 代码 算法2 (动态规划) $O(nm)$ 动态规划的思路与递归DP类似,只不过转移方程和实现方式有所不同。 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 f(i,j)=\max f(x,y)+1(x,y)是(i,j)的下一个满足条件的位置 $$ 注意:这里的状态转移方程中的$x,y$是在枚举四个方向时得到的下一个位置,即: - 向上:$(i-1,j)$ - 向下:$(i+1,j)$ - 向左:$(i,j-1)$ - 向右:$(i,j+1)$ 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每个点都需要搜一遍,因此需要用双重for循环来枚举每个起点; - 对于已经搜索过的点,需要用一个数组$vis$来记录,防止重复搜索; - 在进行状态转移时,需要判断移动后的点是否满足条件。 时间复杂度 状态数为$O(nm)$,每个状态转移的时间复杂度为$O(1)$,因此总时间复杂度为$O(nm)$。 参考文献 C++ 代码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