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SQL利器:cacheTable/uncacheTable【转】

转自:http://www.cnblogs.com/yurunmiao/p/4936583.html

 

Spark相对于Hadoop MapReduce有一个很显著的特性就是“迭代计算”(作为一个MapReduce的忠实粉丝,能这样说,大家都懂了吧),这在我们的业务场景里真的是非常有用。
 
假设我们有一个文本文件“datas”,每一行有三列数据,以“\t”分隔,模拟生成文件的代码如下:
 
 
执行该代码之后,文本文件会存储于本地路径:/tmp/datas,它包含1000行测试数据,将其上传至我们的测试Hadoop集群,路径:/user/yurun/datas,命令如下:
 
 
查询一下它的状态:
 
 
我们通过Spark SQL API将其注册为一张表,代码如下:
 
 
表的名称为source,它有三列,列名分别为:col1、col2、col3,类型都为字符串(str),测试打印其前10行数据:
 
 
假设我们的分析需求如下:
 
(1)过滤条件:col1 = ‘col1_50',以col2为分组,求col3的最大值;
(2)过滤条件:col1 = 'col1_50',以col3为分组,求col2的最小值;
 
注意:需求是不是很变态,再次注意我们只是模拟。
 
通过情况下我们可以这么做:
 
 
每一个collect()(Action)都会产生一个Spark Job,
 
 
因为这两个需求的处理逻辑是类似的,它们都有两个Stage:
 
 
可以看出这两个Job的数据输入量是一致的,根据输入量的具体数值,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两个Job都是直接从原始数据(文本文件)计算的。
 
这种情况在Hive(MapReduce)的世界里是很难优化的,处理逻辑虽然简单,却无法使用一条SQL语句表述(有的是因为分析逻辑复杂,有的则因为各个处理逻辑的结果需要独立存储),只能一个需求对应一(多)条SQL语句(如上示例),带来的问题就是全量原始数据多次被分析,在海量数据的场景下必然带来集群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实这两个需求有一个共同点:过滤条件相同(col1 = 'col1_50'),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将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缓存,然后在缓存数据之上执行计算,Spark为我们做到了这一点。
 
 
依然是两个Job,每个Job仍然是两个Stage,但这两个Stage的输入数据量(Input)已发生变化:
 
 
 
Job1的Input(数据输入量)仍然是63.5KB,是因为“cacheTable”仅仅在RDD(cacheRDD)第一次被触发计算并执行完成之后才会生效,因此Job1的Input是63.5KB;而Job2执行时“cacheTable”已生效,直接输入缓存中的数据即可,因此Job2的Input减少为3.4KB,而且因为所需缓存的数据量小,可以完全被缓存于内存中,因此效率极高。
 
我们也可以从Spark相关页面中确认“cache”确实生效:
 
 
我们也需要注意cacheTable与uncacheTable的使用时机,cacheTable主要用于缓存中间表结果,它的特点是少量数据且被后续计算(SQL)频繁使用;如果中间表结果使用完毕,我们应该立即使用uncacheTable释放缓存空间,用于缓存其它数据(示例中注释uncacheTable操作,是为了页面中可以清楚看到表被缓存的效果)。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easpring/p/6852558.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