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想之学校

Link: https://informationalmind.appspot.com/2011/11/15/MiscThinkingOfUniversity.html


一点关于学校和学校生活的吐槽。

关于论文

研究生是要搞科研同时也是帮实验室搞科研的,至少是要自己发论文、同时也是帮实验室发的,因此也开始接触了一点论文。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论文的目的不是教会其他人各种知识与想法,而是公式化的表明作者的研究内容。好论文还是不错的,但是如同书籍一样,好的永远是少数。那种非常形式化数学化的论文,对于在科研领域的老手来说,可能还好吧,但对我等菜鸟,这种方式,既不直觉化,又不系统化。而且,论文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国人的论文,感觉明显就是装逼啊,核心思想其实不复杂,但写出来的论文看起来就是吓人。当然这和论文的评价体系有关系,各种复杂的定义,各种复杂的公式,各种复杂的推理,各种复杂的方法与结构,这样才容易发好刊物,好会议,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科研成果。所以嘛,可想而知,写论文不装逼是不太可能的。但通过看装逼的论文,学东西真的太累了,用来开眼界也感觉性价比不足。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有达到扫一遍就能从那堆东西里面看出来核心思路的程度吧。看来以后要发论文的话,这一关还得过。刚接触论文,这些胡扯还请各位忽略吧……

关于上课

再说说上课吧。我们现在用的教科书,以数学为例,那不是给我这种菜鸟看的:引出一个概念,给出定理,然后证明,跟着例题,然后再一个概念,定理证明例题,如此循环。最后把所有的知识就这么给系统化的堆积出来了。很完善吧,嗯。但我看不懂。我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呢?论文,几个牛叉的教授在写貌似为了科普的论文。极其的简洁,形式化,各种知识点用如同一个最小生成树一般的关联方式联系起来,基本没有冗余。除了系统化,就如上面说的那样,看论文适合学习基础内容吗?

直觉化和多方位的冗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对于学习来说,其重要程度,我想体验过的都知道。

课本像论文,先不说了,上课老师有些讲的还是可以的,所以就想,为什么不录制成课程视频呢?最近看了几个公开课,那听起来叫一个爽啊,非常的直觉化,一切来的都是那么自然,基本没有显式的定理-证明。这种课程你想学不会都难,只要你认真看。

我就在想,学校如果把所有的课程,如果可能,录制成视频,放在网站上,学生选的时候可以自己先预览下,选过课之后想去听课的去课堂听课,不想去听课的还可以自学。学校方面,节省下来的课时,用一部分来搞一个答疑/练习课,有问题的去问。这样什么上课跑神啊,上课瞌睡啊,有事情翘课啊,都是浮云了。反正最后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行了嘛。这样多好。但学校为什么不这么搞呢?有什么利弊在里面呢?不至于仅仅是没有想到吧……看MIT的公开课的关于页面上说到:

"Each course we publish requires an investment of $10,000 to $15,000 to compile course materials from faculty, ensure proper licensing for open sharing, and format materials for global distribution. Courses with video content cost about twice as much, but your feedback about the significant value of these video materials helps to justify the cost. Learn more."

简单的说,在美国那种人力成本下,每课需要大概一万到一万五美刀,有视频的大约是两倍。但各位如果看过的话,想必也知道,这些公开的质量有多么的高。这种质量,这种价格,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贵吗?吐槽一下,在我朝买一套房子就够制作至少几十套课程了吧……一次性投资,之后可以节省多少教师的精力,节省多少教室运行的费用呢?

或者搞个课程的wiki,教师可以把所有的授课内容结构化的整理在wiki上,作为参考也不错吧。各个知识点可以用链接链起来,比翻书找东西要方便点。这样甚至连教科书都可以省了,直接把出书的精力用来做wiki,也便于内容的获取以及内容的检索。需要的人可以打印wiki当教材用。有电子设备的人上课直接带个能联网的家伙就行了。

唉,估计不可能,这改动没准有点太过于颠覆性了,对于目前的体制来说,很多利益关系都要洗牌。很难有人为了N年以后整体的利益、甚至是其他人的利益来放弃自己眼前的利益。最简单的,做wiki的话,作者的职称评级什么的东西,这一项就难以被计算了。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关于开课

上学期的下半学期开课不少,什么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级软件工程,高级人工智能,反正都有高级两个字。不过我除了“计算机体系结构”学过不带“高级”两字的课程外,其他两个课程的不带“高级”的版本都没有学过。希望不会出现脱节吧。

就说人工智能,我实在是不觉得这个是只用半学期就能学出来点名堂的课程。可我们竟然只有5周10次课,据说属于专题讲座。这么点课时,能学点啥……自学吧。自学?一星期那么多课哪里来的时间去系统化的自学?

下学期暂时还不知道如何。

关于上学

为什么要再次重返校园呢?无非是之前自己太弱,想再学学呗,而且上学有更多潜在的机遇,能认识一些牛人。但我怎么感觉在学校学习的效率不如自己在家宅着啊。

上学前在家四个月,玩了一些游戏,海量的各种网上乱逛,也依旧看了好几本书:半本设计模式C++ Primer (4th)OpenGL SuperBible(5th)OpenGL ES 2.0 Programming Guide。虽然OpenGL SuperBible看得半懂不懂的,但也还是收获不少。

可在学校这三个月呢……就看了一本书,计算机图形学,还是在开学前看的,也是不少内容没看太明白,以后肯定还得用某种方式再过一遍。还看了两个公开课,CGLinear Algebra(本科不好好学数学,现在傻B了吧)。其他时间,要么上课,要么帮忙做些项目里的活,要么不知道干嘛去了,也几乎没看论文,上完课还得应付考试,时间刷刷的就过去了,感觉没干什么事情啊!!而且还不得不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有时候我就在想,为了更多的机遇,上学这个投入产出比,到底值得不值得……

学图形学的过程中还顺便意识到了,数学,都是数学……我本科时候过于胡来,数学跟没学差不多,现在得好好补了,早解决早受益。而且看过国外的公开课,发现数学哪有那么难懂啊……所以,对于这种需要系统化的占用大块时间学习比较合适的东西,现在就努力搞搞好了,以后搞可能更难。

结束的分割线

以上胡扯一通,还请各位忽略。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lqcnblogsylq/archive/2011/11/18/MiscThinkingOfUniversity.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