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3Com总裁郑树生:我们最终要自立门户

11月8日,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据说是华为3Com向华为租来的公司总部大楼里,华为3Com首席运营官兼总裁郑树生接受了本报专访,他颇花了些时间向记者解释——合资公司“华为3Com”不是一场形式上的跨国婚姻,而是婚姻双方生下的一个儿子,婚姻有破碎的可能,但是“儿子”则要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并最终自立门户。

  在华为3Com的控股权迷局中,目前这还是一个让人迷惑不已的比方——10天前,3Com公司宣布,按照两年前合资协议,履行以2800万美金购得华为3Com2%股权的权利,从而拥有了合资公司51%的控股权。但据透露,两年前的约定还包括,在合资企业成立3年后,双方仍可以以竞价的方式收购对方持有的合资公司的全部股份。也就是说,这场婚姻是否稳固,最早到明年才能有初步答案。

  郑树生说,“华为撤出合资公司是不可能的”。而3Com的CEO布鲁斯也曾表示,3Com需要华为。这种“需要”的表现是,在过去两年中,3Com已经逐步撤出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的研发,并将其转移到位于中国的华为3Com。

  未了控股权

  《21世纪》:据说3Com最近宣布控股华为3Com是履行事先的一个协议?

  郑树生:是两个股东的事情,两年前大家签协议的时候就已经说好,如果公司运转得好,3Com可以提升两个百分点的股权。

  《21世纪》:为什么华为乐意在两年后退居49%的股权比例,而3Com收购2%股权为何在合资两年后才来执行,当初这么设定的用意是什么?

  郑树生:这是出于让合资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走得更快一些的考虑。在究竟是持有49%还是51%上,华为关心得会少一些,华为最关心的是这个企业能够快速、持久地发展。对方公司则更看重这一点,如果占有51%股权,大股东的地位会让他们感觉更亲近,这样更利于合资企业发展。

  至于2%股权执行,是因为两年前合资公司团队和管理团队都是华为过来的,这个时候需要文化磨合和组织的稳定,需要时间去看未来发展,经过这两年,对方看到企业发展比较好了,也就比较放心了。双方当时做出这个协议是希望合资企业快速发展、有比较强的执行力。

  《21世纪》:华为3Com的名字会不会变为3Com华为?华为3Com董事会结构会发生哪些变化?

  郑树生:企业名称不会变,这是大家早就约定的。董事会有9个成员,目前华为5个,3Com4个,接下来3Com会是5个,华为4个。

  《21世纪》:前些年,由于不少“市场换技术”之举失败,中国的合资企业大多数都最终分道扬镳,公众也很担心华为3Com的结局。

  郑树生:IT圈很多人跟我说,合资公司肯定要失败。我不知道人家为什么不成功,从我个人来讲,合资企业就是一个企业,企业按照自己的战略,按照一套运营模式运作,股东关心的焦点就是企业的发展,这一点很关键。

  华为3Com的合作方式跟国内好多合资企业不太一样,我们谈不上用别人的技术换我们的市场,相反我们整个产品技术平台全部在中国,这是一个国际化公司,但人都是中国人,研发体系的2000人在中国,服务在中国,生产制造也在中国。

  华为3Com为何另立门户?

  《21世纪》:华为的数据通信产品线发展了11年,走了很多艰难的路,从现在看,为什么在两年前要走成立合资公司独立发展的路?

  郑树生:华为从2002开始建立分销渠道,经过2003年的发展,中国分销渠道体系已相当完备了。但毕竟华为针对的是大型电信网络运营商,采用直销的模式和服务体系,不可能让这么大的整个公司的模式去适应其它业务模式。华为内部当时已经看到,数据通信这一块业务跟公司内部的运作模式是不一样的,独立出来,这种模式会有更大发挥空间。平台是独立的,财务、人力资源,包括营销体系都是独立的,完全按照分销模式做,发展会更好一些。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合资企业模式,这是因为华为主要经营经验是在运营商市场上,分销队伍和体系建设相对会弱一点。当时跟3Com碰到一起合资是因为互补,不论是产品、市场、渠道,各方面都互补,毕竟在这块业务上,3Com对国际市场产品需求、客户需求的理解比我们深,另外还可以发挥他们的渠道优势。

  《21世纪》:华为3Com是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跟过去的“市场换技术”似乎不一样,你们是“技术换市场”?具体到管理、技术和生产,双方是怎么分工的?

  郑树生:华为3Com作为独立运行的企业,不存在分工问题。公司全部路由器和以太网的研发和制造都在中国。3Com担当了两个角色,一个是我的股东,第二是我的大客户,我要通过它的渠道跟合作伙伴把产品往欧美市场销售。当初3Com进入我们渠道的时候,就被当作一个客户来看,华为也一样。谈不上“技术换市场”,我们也不是用技术换别人的市场。

  《21世纪》:双方的知识产权如何使用和管理?合资公司可以使用哪些知识产权是否也有界定?

  郑树生:本着支持企业发展,双方合资时已经谈好这个条件,华为把网络产品技术平台的使用权注入进来,3Com也一样,它以前有一些专利都允许合资企业使用它。这样我们就有充分的专利技术可以享用,起点比较高。另外,华为3Com本身也会累计开发一些新的东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21世纪》:3Com原有的部分研发体系在合资公司成立后,是否正在往合资公司迁移?

  郑树生:现在3Com把中国作为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的重心,3Com在这块上的研发会慢慢减弱,团队只保留一些做支持的人,他的精力会更集中在安全产品上,集中在北美市场的语音的解决方案上。与我们重复的研发不做了,那样意义不大。

  《21世纪》:路由器高端产品的研发依旧保留在华为母公司,为什么?是一种防备吗?

  郑树生:华为没有防备,这是无形资产评估的问题。是不是双方可能觉得拿出这么多东西来合资已经够了?或者说是双方没有沟通起来,暂时不投这么多钱?我就不猜他们的想法了。

  《21世纪》:合资公司的员工来源是怎么样的?管理层中来自华为的比例是多少?

  郑树生:全部都是中国员工,合资后招聘进来的员工占80%,原华为的人占20%。管理层一部分是新招的,一部分是原华为的人,3Com派过来只有CFO和法律顾问。

  “华为3Com是盈利的”

  《21世纪》:3Com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是2004年收入2.16亿美元,净亏损1450万美元?

  郑树生:这是投资方财务的处理方式,跟华为3Com本身的经营没有关系,作为华为3Com来说,是盈利的。企业投资现金是1.6亿美金,第一年就把本赚回来的话,企业也太神奇了,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21世纪》:我看到一份公司资料说,华为3Com及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实现销售额53亿人民币?华为3Com的收益是多少?利润呢?

  郑树生:去年华为3Com自己的销售额是4亿美金左右,增长80%,我们每个季度的财务数据都是经过董事会委托KPMG审计的。

  《21世纪》:目前公司在海外市场怎么样?

  郑树生:从去年发展海外市场后,进步不小,但总体基数还较小。今年海外收入能占总体的1/3左右。去年我们做了一年产品在各个国家的需求分析,有一个准入过程,各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解决方案是不一样的,解决产品的适配度问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日本市场估计比去年增了一倍,泰国、韩国等亚太出货比较好,欧美产品准入已基本突破,可以规模出货了。

  《21世纪》:原来的市场划分是华为负责全球的运营商市场,华为3Com负责企业网的中国和亚太市场,3Com负责企业网的欧美市场,现在这种分工有变化吗?产品打几个牌子?

  郑树生:有一些变化,双方协商考虑将一些欧美国家的市场开放给华为3Com拓展。对我们来说,谁去拓展只要把市场做大就行。在海外的销售主要打华为、3Com、华为3Com三个品牌。

  《21世纪》:华为与3Com谁卖的产品多一些?除此以外,还有哪些OEM厂商?

  郑树生:目前华为卖得多一些。因为国内运营商市场华为有良好的基础,3Com相对小一些,这是融合与适应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华为3Com的产品与3Com原来的网管系统要花时间统一。现在磨合期已过了,产品测试完成了,解决方案也完善了。OEM还有西门子、NEC两个战略合作伙伴,将来如果有其它战略合作伙伴,也会全面合作。

  《21世纪》:欧美市场是不是竞争最激烈,也是最后要争夺的核心市场?谈谈这个市场的成绩?

  郑树生:欧美市场已经起来了,我们北美市场的产品销售每个季度都在增加。欧美市场未来会成为我们的重点市场,这两个市场在全球的意义很重大,一般认为市场空间最大一块就是集中在欧美和日本了。现在我们各方面都在准备,在积极拓展阶段。海外市场收益里面,我估计欧美市场占了一半,另外一半是亚太,包括日本。海外增长真的比较快,但目前份额还谈不上。

posted on 2005-11-14 20:09  灰狐动力 阅读( ...) 评论( ...) 编辑 收藏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nrylxp/archive/2005/11/14/276278.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