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预警系统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干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自然灾害,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治理难度大是其主要的特点。干旱作为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灾害的威胁。我国是饱受干旱灾害之苦的国家,根据南京大学符淙斌院士提供的数据,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因干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云南省从2009年秋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已经造成超过100亿元的经济损失。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美国麦肯锡公司于2009年11月发布的《从粮仓到旱地?》的报告指出,除非中国加大抗击干旱的投入,否则这个世界最大的谷物生产国的长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可能会受到威胁。报告预测,到2030年,在中国的主要谷物产区北方和东北地区,经济损失可能高达370亿元,多达3500万农民可能损失一半以上的农业收入。可以预见,如果我们不对干旱灾害予以应有的重视并予以积极有效的应对,干旱带给我们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必然会越来越显著。

作为大自然的一个“顽疾”,人类一直在为抵御干旱灾害的侵袭而进行着长期而又艰辛的探索,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从全球的发展经验来看,加快干旱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学习和借鉴国际干旱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对促进我国干旱预警系统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一、对干旱和干旱预警系统的认识

(一)干旱的概念

有关干旱(Drought)的概念,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认为:干旱是在受影响区域一定时期内因非正常干燥产生长时间缺水,进而导致严重气候不平衡的现象。国际减灾战略机构认为:干旱通常是指在一个季度或者更长时期内,由于降水严重缺少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同时也可能伴随高温、强风和低湿度等其他天气因素的发生,从而加重危害性。尽管有不同的定义,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干旱都是一种长期缺水的自然现象。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原因,而大气环流异常、海气和陆气相互作用导致降雨偏少、蒸发加剧,这是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上升以及土地使用情况的改变等,也是干旱发生的重要诱因。国际上,一般将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毫米至500毫米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

干旱是一种水量相对亏缺的自然现象,它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就称为干旱灾害。干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般到人们已意识到干旱出现时往往已经为时已晚,很难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了。

(二)干旱的分类

干旱通常按照发生的先后可以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早以及社会经济干旱等四种类型。气象干旱(Meteorological Drought)是由降水和蒸发不平衡所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农业干旱(Agricultural Drought)是以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长形态为特征,反映土壤含水量低于植物需水量的程度。水文干旱(Hydrological Drought)是河川径流低于其正常值或含水层水位降落的现象。社会经济干旱(Socioeconomic Drought)是在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由于水分短缺影响生产、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现象。这四种类型的干旱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干旱预警的概念与流程

由于干旱发生的隐蔽性和发展的长期性,因而对干旱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控显得十分重要。“预警”作为干旱监控的一种有效手段,已在世界一些国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所谓“干旱预警”(Drought Early Warning),是指通过选择一组相应的干旱预警指标,对目标区域内的水文和气象因子变化以及来水和用水状况进行监视,对干旱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早期识别,及时将干旱预警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发布给政府相关部门、各类社会机构和公众,以提早做好应对准备,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干旱损失的目的。

干旱预警的一般流程如下:

●根据本地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干旱预警指标和具体指标数值的等级划分;

●通过干旱监测设各对各指标进行近似实时的观测,每隔一段时间将数据采集传回处理中心:

●利用干旱监测预警模式计算干旱指数,从而利用计算机绘制指数等值线并生成图像;

●对可能出现干旱的区域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四)干旱预警的指标体系

干旱预警是通过对一系列相关的监控指标实现的,因而干旱预警指标体系是干旱强度和灾情程度的综合反映,是进行干旱监测、预测预警、灾害评估和预警应急响应的重要依据。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干旱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监控指标。

●降水量百分率或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标:即以实际降水量或其距平值与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的比值来衡量干湿程度。

●降水量分位数指标:将长时间的降水量序列按大小顺序排列分组,以实际降水量在长序列中所占的分位数来判定干旱的发生和程度。

●标准化降雨指数指标:标准化降雨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是假定降水量符合某种概率分布函数,然后做标准化变换得到的指数。

●湿润度和干燥度指标:以降水量与蒸发能力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的指数来反映水分收支的状况。

●以土壤水分平衡为基础导出的干旱指标:以土壤中的水分平衡状况作为依据来衡量干旱的严重程度。

●综合指数:以标准化降雨指数、湿润度指标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降雨量的情况,设定综合指数(Comrehensive Index,CI)进行衡量。

从世界各国干旱预警的实际发展来看,预警指标的选择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体系,主要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指标进行监控。

二、美国干旱预警系统的建设

美国地域广阔,由于受人口快速增长、不合理的农作物分布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干旱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广度不断上升,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损失一直居高不下。2007年美国因严重干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长期来,美国对干旱了采取大量的防护措施,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的国家干旱预警监测,取得了理想的成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一)美国干旱预警系统的开发

美国干旱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开始于20世纪末,至今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1998年夏天,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与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开始合作,共同开发一个干旱分类系统,使其能够像龙卷强度等级(F0—F5)和飓风强度等级一样被公众认可。在干旱分类系统开发早期,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也参与了进来。随后,三家发起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合作研发干旱预警系统。1999年夏季发生在东北部的干旱产生的影响推动了这一项目的实施进展,几个月后这一系统得以问世。2001年春天,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下辖的国家气候数据中心也参与了合作,使得这一项目的实施力量得到进一步壮大。2003年,这一项目正式定名为“国家集成干旱信息系统”(National Integrated Drought Information System,NTDIS),并在全国范围内运行。最新的NIDIS版本于2009年1月发布,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二)美国干旱预謦系统的等级划分

在美国干旱监测业务中,将干旱程度分为D0、D1、D2、n3、D4个级别,不同等级干旱的严重程度和出现概率参见表1。

美国干旱监测等级划分采用了百分位数方法,用于确定干旱级别的所有数据都考虑了它们在该地点、该时间出现的历史频次等。当然,由于干旱呈现的复杂性以及它所影响行业的多样性和广泛性,用一种指标来满足所有需要的情形是很难行得通的。

(三)干旱预警信息的汇集与发布

在美国,干旱预警所需的数据在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每周二上午7点进行提交,每周四上午8点半对周二提交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布地图产品,每周由美国农业部、国家气候数据中心、国家气象服务中心以及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联合更新一次。伴随着干旱监测图形产品的发布,文字产品也一同发布,主要是总结过去一周的干旱状况和当前全国不同地区的干旱影响,还包括下一周的干旱发展趋势的预测。

目前,互联网是发布干旱监测信息的主要方式,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也通过其天气电信通道发布,而对于缺乏互联网访问资源的,特别是受干旱影响的地方,干旱监测图也经常在报纸以及其他媒体上发布以供大家使用。该图主要提供全美各地总体干旱的程度及具体分布,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的影响区域分别用A(代表Agriculture)、H(代表Hydrological)或者AH进行了标注。

通过干旱监测器可以看到全美最新的干旱概况,而如果想具体查看某一个区域的干旱情况,只要点击上图页面地图中的相应位置,即可查看该区域详细的干旱信息。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获得其他干旱信息,例如历史干旱监测分布图、以前的干旱等级分布、干旱改变对比图、干旱影响评估图、干旱短期混合指标图和干旱长期混合指标图等,几乎可以满足任何干早信息的需求。

美国干旱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美国提高干旱预警的水平、进而全面提升防范和应对干旱灾害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关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欧洲干旱预警系统建设

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同样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干旱灾害威胁,为了积极有效地防范干旱灾害的侵袭,欧盟于近年启动了规模宏大的“欧洲干旱观察”(European Drought Observatory,EDO)项目的建设,这一项目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建设背景

一项由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共同进行的研究发现,欧洲从1976年至2006年的30年间受干旱影响的区域和人口增加了20%,因干旱造成的损失估计在1000亿欧元,单是2003年在欧洲中部和西部的干旱就造成了超过12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从2004年11月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持续的干旱对农业、工业和家庭供水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之后,欧洲一些其他国家受到了缺水的影响,例如法国和英国东南部在2006年春第一次实行了限量供水措施。2007年4月,德国、荷兰和奥地利经历了自有气象数据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虽然欧洲各国对干旱监测与预报都有自己的方法和体系,但是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使得干旱灾害影响范围不断的区域化和严重化。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在整个欧洲层面提供一致、及时的干旱信息,用于欧洲的干旱预测、评估和监测,欧盟决定在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 of the European Comission,EU/JRC)实施的“DESERT”行动的基础上,进行“欧洲干旱观察”系统的开发。

(二)“欧洲干旱观察”的发展目标

“欧洲干旱观察”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为欧洲提供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干旱监测与预测的平台,为欧洲干旱的发生和演进提供及时权威的信息。具体目标包括:

●通过多渠道整合欧洲大陆(欧盟层面)、国家(各成员国层面)、地区和河流流域相关信息;

●为干旱准备和预警提供实时的监测和预测在线信息;

●对日常使用的干旱监测指标,如标准化降雨指数、土壤湿度等达成一致;

●分散数据的共享和管理,通过通用标准格式实现不同级别数据与信息的直接联系和交换;

●通过不同层面持续的反馈,不断比较改进,为召开年度用户机构研讨会提供一个交流的知识平台。

此外,欧盟还期望这一系统能与欧盟环境部的“缺水与干旱信息系统”(Water scarcity and droughts Information System,WS&D IS)进行互联互通,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从而增强各自系统的功能。

(三)“欧洲干旱观察”的管理过程

“欧洲干旱观察”把干旱管理分成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管理活动如下:(1)干旱发生前的正常时期,重点进行干旱监测与预警准备工作;(2)干旱预警发布后,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如资金支持)会被商讨和采纳;(3)干旱期间,各种应急处置方法会用于减灾;(4)干旱后期,在监测到干旱减缓的数据后停止行动。

(四)“欧洲干旱观察”的监测指标

“欧洲干旱观察”系统通过使用气象信息、水文参数和遥感数据对各类干旱指标的效果进行检验,使用的干旱指标包括标准化降雨指数、土壤湿度、降雨量指数和遥感指标等四大类。每类指标下都有更细的指标,例如土壤湿度指标下有每日土壤湿度、每目湿度异常、土壤湿度异常预测、土壤湿度趋势预测、每日区域土壤湿度和区域土壤湿度异常等。

目前,系统可以提供两大类的在线干旱监测信息服务:一大类是实时干旱地图信息,子类有降雨量、土壤湿度、湿度异常、干旱预测、干旱异常预测、叶面缺水指数(NDWI)和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fAPAR)等,加载这一类信息的地图是面向整个欧洲层面的;另一大类是用户自定义信息服务,用户可以自行定制所需要的数据,包括选择国家具体的区域、时间跨度和干旱指标等,这一类信息的地图是具体到某个成员国家的,具体的信息可以不同格式的地图输出。

四、印度干旱预警系统建设

印度为印度次大陆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总人口已超过10亿。作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输出国,包括稻米、麦、糖等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可是,近些年不断出现的干旱给印度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面对干旱灾害的威胁,印度较早地启动了干旱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取得了电好的应用成效。

(一)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为了有效地对干旱进行监测和预警,印度空间部和农业部早在1989年就联合开发完成了“国家农业旱情评估和管理系统”(National Agricultural Drought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ystem,NADAMS),这一系统可以为全国的邦及县的农业干旱提供近似实时的危害程度、持续时间和地域分布的干旱监测与预警信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改进,目前这一系统已成为印度干旱预警的基本支撑。

这一系统的农业状况监测是通过日常使用粗糙分辨率的数据对邦和县进行监测的,而通过56米空间分辨率的卫星先进广域传感器和188米的卫星广域传感器得到的中等分辨率数据则用于县和区的农业干旱的具体评估。旱情评估是基于卫星观测的某地区在特定时期的绿色覆盖面积和以前相应的时期比较得出的。相关预警信息主要面向可能发生干旱的当地政府和农村居民发布,以期能更好地进行应对。

(二)干旱预警系统的流程

印度国家干旱预警系统由于早预测和干旱监测两部分组成,干旱预测功能由跨部门国家农业气象监测小组(Inter- Ministerial National Crop Weather Watch Group,CWWG)负责,时间是从每年的6月到9月(印度雨季),CWWG监测雨季期间的降雨以及农作物所受的影响,一旦CWWG发现降水不足并达到一定的界限并可能产生大范围的干旱危害时,就会立即发布干旱监测预警公告,从而触发干旱应急计划用以应对干旱。

(三)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

印度“国家农业旱情评估和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邦及县的农作物状况的影像和地图、与干旱相关的参数(如降水量与受影响区域)、农业干旱评估地图等,干旱报告每两个星期或者一个月通过普通平信邮件、电子邮件以及DMS—VP网络进行发布,用户包括农业部、邦农业部门、邦减灾委员会、印度气象局和遥感应用中心等。

五、国际干旱预警系统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干旱作为一种天然的自然现象,是与人类社会永远相伴而生的,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进一步发展,干旱所带来的危害也将会日趋严重。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各种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而干旱又是我国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旱灾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最严重,据统计我国常年农作物受旱面积约0.20—O.27亿公顷,每年损失粮食250—300亿kg,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毫无疑问,干旱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是我国抗御自然灾害的一项重大任务,积极推进干旱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国际干旱预警系统的发展实践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把干旱预警作为降低干旱损失的有效措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科学有效地应对干旱的挑战是共同面临的任务。重视干旱预警的作用,切实提升干旱预警的能力和水平,是降服“旱魔”的重要法宝。我国在干旱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国际发展的先进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积极改进和提升。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不少涉旱地区的地方政府以及广大农牧民对干旱预警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如何调动他们参与预警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升干旱预警的实际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正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第二,扩大预警的传播面和辐射面,使其成为全社会抵御旱灾的“触发器”。干旱预警是对可能发生的旱灾进行预先的判断,如何将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以期能作出及时的响应,这是影响预警成效的重要因素。美国、欧盟和印度等的经验表明,只有综合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杂志等信息传播媒介发布预警信息,才能扩大预警信息的传播面和辐射面,使其能真正发挥全社会防灾抗灾“触发器”的作用。

第三,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干旱预警中的作用。干旱预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充分重视各种信息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美国、欧盟等发展经验表明,卫星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是支撑干旱预警运行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干旱预警信息的作用和成效有着极大的影响,需在这方面取得较大的技术突破。

第四,切实提升干旱预警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干旱预警作为干旱灾害防御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从国际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健全的组织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可靠的服务保障,是发挥干旱预警系统作用的重要条件。我国在干旱预警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服务措施的落实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加以推进,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

本文转载自《中国应急管理》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