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相关】博士开始内卷了吗?

听闻博士招生超过13万了,五年之内博士会开始内卷吗?

感觉考研狂潮近五年之内才开始出现… 五年之内博士也会像硕士这样吗?

只想出国安安静静地读个书当个咸鱼 不想被大佬内卷呜呜呜 不然就回国卖煎饼果子了(并无歧视卖煎饼果子的 只是卖早点我感觉我起不来 )

讨论一

作者:Yuhang Li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3213454/answer/1726271394

你不要把博士当成一个学位,你把博士当成你的第一份工作,并且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那么很多事情你就可以理解了。如果一个人本科毕业直接去企业工作了,结果5年后企业倒闭了,然后这个人重新去找工作,他会不会一定比应届本科生更有优势呢?想明白这个问题,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博士的职业发展不一定比本科直接工作的发展更好了。

讨论二

作者:喆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3213454/answer/1852564670

应聘青岛的一个研究所,昨天笔试今天面试,下午四点出结果,被通知说没有录用。

跟我竞争一个岗的是所里自己的博士后。

下午面试的6个人,3个所里博士后,1个浙大博士后。上午的应聘人里我只知道有一个是能源所的。

而我,只是一个普通本科学校毕业的成果有但不突出的博士,只是专业相关而已。

这些做博士后的来竞争,一般博士哪还有位置。

讨论三

作者:Luyao Zo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3213454/answer/1726520844

同意 @Yuhang Liu 的视角

另外:一个流传很广的误解,就是博士的生活就是不断读书,读更难的书,学更难的知识,是个大号的本科。这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误解,就好像高中生幻想本科是大号高中一样。博士是一份探索新知识疆域的工作,你的基础知识积累应该在本科就完成了。除了个别大神,普通的博士在开题之后就很难再系统地学习新的知识了,而是边学边用,学一大坨半吊子但是对自己研究有用的知识。而博士大部分精力,都在和研究课题中各种难以预料的失败作艰苦斗争。

劝题主和所有像题主一样,抱着一个「安静地读书」的想法去念博士的朋友三思。

讨论四

作者:歌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9280292/answer/999520999

其实这就是典型内卷现象。

基础性研究学科我这里不探讨,不是这个行业的,不敢多说。以我所学电气学科,所处电力行业为例。

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博士。

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实验室博士、硕士比例一度超过1:1。

这些读博士的人中,很多人并不是爱这个学科,也不是为了留校搞可研。只不过在各种因素下没想明白就读了,很多人的想法是硕博连读也就比硕士多两三年。

毕业之后,本科、硕士、博士就业趋向基本一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为主要就业去向。

那作为电网企业来说,如果工作内容匹配,大多数一线岗位本科生够用,部分辅助以硕士,最小比例的研究性岗位用博士。这是合理的员工构成。

但是,作为500强央企,自然面子要求员工高学历比例构成,同时要求每年论文专利数量(别管有没有用,数量上去就行)。同时,博、硕、本工资差距又不大,那干嘛不招聘博士硕士。

一旦最大就业解决方如此思考,自然驱动市场供给方,即高校朝这个方向发展。这里面也涉及到两大电网是高校教师课题经费的最大提供者,前者为了自己的科研支出份额(同样别管有没有用,数量要上去)不断给高校教师供血,自然刺激高校教师数量提高。

如此循环,形成内卷。

以上两个问题源头都很明显,一旦源头断水,可怜的都是后面盼望着被滋养的博士。

讨论五

作者:Prof.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438862/answer/1688040677

个人认为:学术圈的内卷化其主要问题是产生很多学术垃圾。

举个例子,某个领域大量的SCI论文出现会导致该领域科研工作者耗费大量时间去筛选文献,而且有可能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而且,随着论文越来越多,就像硬盘里的文件一样,内容越来越多,清理起来会越来越麻烦。即使是Science, Nature, JACS,Angew, Adv. Mater.,这些材料化学类顶级期刊,依然有很多灌水文章。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比目前更有效的手段帮我们清除这些“硬盘里的垃圾”,让学术更加高效。目前的我们查询论文,阅读文献的方式无非是先看论文是不是SCI,是不是SCI里面的top期刊,是不是引用率高的文章,是不是大牛的文章。但是这种筛选方式显然有太多人为因素,不客观。举个例子:可能有些期刊是top期刊,引用率也高,但是确实就很垃圾;有些文章不是SCI,引用率也低,但是可能真的可以给后来人启发。

最后,还是提出一个我觉得可能的解决方案吧:现在不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很火吗?让他们帮科学家筛选文献,针对不同领域建立不同的库,科学家只需要考虑库里面的文章。

讨论六

作者:yu jerry

今天看了国内高校的招聘要求,突然觉得好内卷。

其实内卷哪里都有,不过国外的内卷下,大家还有比较舒服的生活。

突然觉得,学术圈就像是一个大的洗衣机,大家像衣服一样扎推卷啊卷,最后甩干完,都皱皱巴巴的,水都没了。

这大概就是卷吧。

讨论七

作者:中华锦绣皮皮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438862/answer/1248022019

现有的奖评体系用不同级别的帽子和牌子人为地分出来三六九等,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科研积极性,但是在效果上,害得科研的目的本末倒置了。比如国内某些重点基金,本来是提供一笔科研经费做研究,结果现在更看重拿到基金的荣誉,至于经费和课题反而不是那么关心。

本来挺简单的做学术,变成了不停写材料拉项目搞评奖的集体选秀。为了充实申报材料不断灌水文章,为了上位不停地参加各种会议拉关系。害得大家都为此忙的团团转,累得都没时间好好做科研了。真正干活的,大概只能是拿着低微助学金又没得到足够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生们了。

经费资源的蛋糕就这么大,一起挤破头去抢,或者约定换一个轻松的玩法,并不会对结果有太大的改变,甚至可能让更多高水平人才和成果脱颖而出

好比电影院里,前排一个人站起来了,害得全场人跟着站起来,电影没看舒服,先把腿累酸了。

讨论八

作者:黄海广

有这样的趋势。我感觉新来的博士都越来越厉害了,论文越来越多,项目也越来越多……

我2001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本科毕业生少,那时候本科生找工作比现在博士可能还容易些。大学里一些同事是本科毕业进去的。但现在找工作,大部分是硕士起步,本科学校都要博士。

竞争再激烈,总有胜出者,希望大家能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做个强者。

 
 

81f71809a533e6b1bb58ac7bbc1aeb95.jpeg

 
 
 
 
 
 
 
 
往期精彩回顾




适合初学者入门人工智能的路线及资料下载(图文+视频)机器学习入门系列下载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笔记等资料打印《统计学习方法》的代码复现专辑机器学习交流qq群955171419,加入微信群请扫码

68b9199570f405e082e9732c9fe17502.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