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可证伪性〞

科学与〝可证伪性〞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

 

吴大琪教授

 

 

 

 

前言

 

刚学会利用时钟量度时间的杰,做了一个学以致用的研究。他连续七天记录了日出的时间﹐并把天气和看时钟等不确定的因素也考虑在内后, 推出了以下的理论:

 

香港的日出于每天早上六时三十分开始, 误差不多于三分钟。

 

我们来问一个问题:杰所做的可算是一项科学研究吗? 推论又是否为一个科学理论呢?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怎样才算是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大家或许可以先问一问身边的朋友对此有什么意见!

 

 

 

 

 

你的老师﹐同学﹐朋友对科学有什么看法呢? 他们认为杰做的是科学研究吗?

 

 

(这里有一些可作参考的录音)

 

 

 

 

 

收集了众人对甚么是科学的见解了吧! 但是科学家又怎样看呢? 科学有确定的定义吗? 它只是一种属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知识吗? 还是指某种特别的研究方法呢? 抑或两者皆是? 你可能确认以下为科学研究的定规:

 

 

 

 

 

1.          研究现象应被确认及清楚说明。

 

 

2.          现象应能被观察到,及谨慎地测量以避免明显错误。

 

 

3.          一清晰确定的理论,应能清楚说明所有观察结果。

 

 

 

 

 

若细心想一想,其实杰所做的事情,已满足了上述三项定规!但这就足以成为〝科学理论〞吗?

 

 

 

 

 

可证伪性

 

科学家们认为﹐科学与其它学科不同﹐是因为其独有的要求— “可证伪性”。要说明“可证伪性”是什么﹐让我们回到杰的故事上。

 

 

 

 

 

作为科学研究, 杰的工作简单得也许令人有点惊奇吧! 除满足了以上三项定规外,其实杰的推测是“可被证伪”的 – 即是说﹐我们是有可能证明他的理论是错的。要是我们细心等待一两个星期﹐就会发现日出的时间在渐渐地改变﹐过多一个月左右﹐杰的预测就不再准确﹐他的理论就 “被证伪”了﹐“可证伪性”是科学理论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在科研领域中﹐“可证伪性”是个很重要而独特的概念。一个无论对错与否,都不能被证明是错的理论﹐是不能承认为科学的。让我来举一个例子:“牛顿定律肯定有错的地方﹐虽然我不知道它错在哪里。” 这个理论固然是可对可错,不过若要证明它是错的话﹐我们需要证明牛顿定律在宇宙的每一个时间和空间都正确﹐实验上这不可能做到﹐我们也就没有能力证明这个理论是错的。“可证伪性”对科学理论的要求,超出了简单的对与错,一个科学理论必需要对不确定现象作出肯定的预测,在确定范围之下它必须是可被试验的。如果理论通不过试验﹐它就是错的。

 

 

 

 

 

怎样判定科学理论的对错?

 

第一次接触到“可证伪性”的人﹐难免会对它的概念感到陌生﹐原因是我们一般期望能够以一系列适当的实验来决定一个科学理论的对错。说得明确一点﹐我们希望应用到日常科技的科学理论都是对的,这一概念在电视上屡见不鲜。

 

 

 

 

 

问题是,这是不可能的!

 

 

 

 

让我们用以下的例子作为解说:

 

 

 

 

 

理论:太阳每天早上都从东方升起。

 

 

 

 

 

让我们试一试把这个日常生活可见的理论证明吧! 要证明这个理论﹐我们就要保证不单止今天﹑明天或是一百年后﹐而是宇宙存在的每一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这是一件人类能力不可能做到的事。不过若有一天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的话﹐我们就不用等到宇宙的终结也可以知道上面的理论是错了。简单来说:

 

 

 

 

 

在科学里面要证明一种东西是错的往往较容易﹐但要证明是对的却很多时候都不可能。

 

 

“可证伪性”概念因此被推出了! 很多时我们不可能证明一个理论是对的﹐唯一可以做的是通过大量实验去看理论是否会被证伪。

 

 

 

 

 

牛顿定律的正确性都有限制?

 

好的科学理论不单要作出困难而准确的预测﹐其有效性还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即使只是其中一次和理论预测的不相符﹐理论有效性还是会受到质疑。好的科学理论因此是很难出现的啊! 譬如说牛顿定律 - 关于宏观物体的力和运动的理论。自从它的基本公式被确立后﹐很多重要的东西被发明出来:大厦建筑﹐汽车﹐飞机以及大气模型。试想一种东西﹐双翼还不算是很大﹐却能使以吨计的金属在天空飞舞。常理可以忍受这样的狂想吗? 实情是现在飞机流行得像汽车一样了。不过﹐现代的科学家也知道牛顿定律只能正确描述我们的宏观世界﹐在原子或分子世界里﹐牛顿定律会被另一套物理定律-量子物理学-取代。因此在取得空前的成功的同时﹐牛顿定律的正确性是有限制的。

 

 

知识与科学

 

哲学家们花费不少光阴讨论知识(或真理)是什么。现代一个流行的想法是知识没有客观意义﹐简单来说是所有人类知识都是人为的﹐它的有效性都会受到历史和文化因素所限制。若以数学角度来说明﹐就是说知识都是建构于一系列自洽的假设之上。科学知识也不例外﹐科学的“客观性”不可能被验证﹐它只是科学家的幻想。

 

 

 

 

 

事实上﹐科学家们都同意科学知识的建立需要一组自洽的假设﹐正如所有其它科目一样。不过﹐有一点令到科学知识比起其它科目更为”客观”的是科学知识是需要“可被证伪”的。换言之﹐我们会承认科学的理论只能有限度的正确﹐并且会用一系列的特定实验去测试知识的正确性。因此﹐科学和其它科目最重要的分别在于科学需要“可证伪性”。“可证伪性”没有出现在其它的知识系统上。

 

 

 

 

 

常见的非科学理论

 

看以下的例子! 我们时常在电视上看到财经评论员预测或解释股市走势,他们会说股市上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下降就是因为那个原因﹐如此类推。你大概会被这些看似无所不能分析的专家所吸引,或许会认为他们的结论一定是经过强力的科学分析才能得出来﹐因此深信他们的分析是“科学结论”。

 

 

 

 

 

不过从“可证伪性”的角度来看﹐多数的财经评论员结论是不会被承认为科学理论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提出可被证伪的预测,不能被“证伪”。只能够解释而不能预测的理论是不会被认为是科学理论的。

 

 

 

 

 

宗教与科学

 

另一个好的反例就是宗教(以基督教作例子)! 科学的知识是从怀疑中建立﹐而且是时刻受到测试的(“可证伪性”)。和科学不同﹐宗教的建立是先要我们相信﹐之后才可以看见和明白宗教的真善美。因此宗教和科学的哲学取向是相反的﹐它们是互补的知识体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