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止云长

 By :Vandelay

2005-3-26 <基于三国演义所写,是几年来写的最认真的一篇>.
(一)孤独关羽

从去年夏天开始在车里放评书三国演义的mp3。每天零零散散地听一些。有时出远门,就能连听几个小时。这是我最喜欢的评书,不仅因为三国故事引人入胜,更因为袁阔成先生书说的好,听起来如身临其境,真的是一种听觉享受,尤其是开长途时,一点儿也不觉得困。

这几日书说到关羽出荆州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刮骨疗毒;吕蒙陆逊谋划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三国这部书和其他古典作品一样,喜欢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尤其在这种知道结局的情况下,感觉伏笔特别明显。

人们常说大意失荆州,可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为关羽鸣不平。关羽固然有疏忽之处,比如他没料到东吴会撕破面皮奇袭荆州,没防备手下可能变节的小人,但最根本的败因在于诸葛亮和刘备令其倾荆州之兵北伐而半年多来没有给予任何支援,由此导致关羽缺兵少将 ? 这也许是无数人千载难解的一个谜,于是许多人说诸葛亮是借孙权和曹操之手除掉对自己不服的关羽,就象他借西川伏兵之手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庞统一样。

其时刘备手下有关张赵马黄五虎将,根据地有两大块:荆州和益州(以及汉中附近)。两川战线颇长,但定军山一战曹兵新败,西凉残匪尚不足为患,蛮夷部落那时似乎也没什么威胁。然而荆州则处在东吴上游,时刻为东吴心头之患,因为荆州和江东之间没有屏障,一旦刘备羽翼丰满,出得荆州沿江而下,东吴必将不保。也许是新近广收领土有些飘飘然,刘备和诸葛亮此时居然出昏招让关羽北伐襄樊攻打曹仁。或许他们认为此时当年的隆中对战略方针可以试一试了。但如果真的这样,应该至少从西川掉一两个上将(比如赵云)和两三万兵马去帮关羽守住荆州。

然而刘备和诸葛亮没这么做,于是了关羽率荆州主力北攻曹仁(后来兵力不足又从荆州调出绝大多数守军),留下两个刚被他责打过的糜芳傅士仁和爱财的潘?留守。与此同时,东边的孙权看到了机会,已经和曹操达成默契听任孙刘联盟破裂,吕蒙和陆逊已经磨刀霍霍,寻找机会奇袭荆州…

我们无法知道关羽北伐的那半年多里刘备和诸葛亮在想什么,关山千里,他们是否知道襄樊战役中曹操共投入曹仁、于禁、庞德、徐晃、赵俨、徐商、吕建、殷署、朱盖等数员大将和十几万人马,后来远在合肥的张辽、裴潜、吕贡也千里迢迢准备赶来增援。东吴这边为了夺回荆州则投入了倾国兵力,仅仅第一批白衣渡江的商船中主帅吕蒙就藏了三万精兵,第二批人马不知有多少,但仅战将就有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基本上是当时东吴所有的一流武将。他们在荆州周围布下天罗地网,只等关羽回兵救荆州时陷入埋伏。

而关羽兵马不过四万,战将仅有关平和廖化(就是那个多年以后蜀中无大将时当先锋的廖化),这两人最多不过二流武将。每遇强敌,关羽不得不亲自提到上马充当战将,乃至两次中箭,贻误战机陷入被动。主帅亲临前线历来是军事上的大忌,如果非要求身先士卒,那么林总在东北就不能看着地图吃豆子了。

所以常常想象自己如果是那时的关羽,心里该是怎样的波澜壮阔,前面曹操不断增兵添将,后面的荆州已经失守,其它两城(公安,南郡)守将也投降,西面的刘封孟达不发救兵,诸葛亮那边半年多没联系了,手下军兵挂念荆州家眷无心恋战许多人开了小差,自己两次中箭刚刚刮骨疗毒,战徐晃都觉得吃力了…难哉云长,虎落平阳被犬欺。荆襄多岐路,独骑向麦城。


(二)孔明之误

诸葛亮不是神,既然不是神就应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行动。比如他当年提出的隆中对战略,其实早就该加以调整。按套话说,隆中对也有“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孙刘联盟共抗曹魏,“两个基本点”其一是占益州经营两川,二是占荆州虎视北方。但这第二个基本点和“一个中心” 是有些矛盾的,因为荆州处在东吴上游,钳制江东六郡。历代兵家欲取江东者必以荆襄为跳板,比如太平天国平定南京,比如蒙古灭南宋,都是先拿下长江中游,再顺水而下直捣扬州南京和杭州。荆州这个地理位置使得孙权必得之方能安寝。事实上孙刘数年来不断被破坏被削弱,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刘备一方占着荆州让东吴难受。如果坚持隆中对方略,一方面应该交好东吴不要撕破面皮,另一方面应该时刻保证荆州有足够的防守力量以备不测。荆州兵马只能进不能出,否则必将让东吴看到机会进行突袭。

所以诸葛亮命关羽出荆州攻樊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后来又不给关羽任何援助,也没帮关羽协调好和其他方面军(比如关羽被困麦城是见死不救的刘封和孟达)的关系。樊城攻坚一打就是半年,关羽没有足够的兵力,只靠一支孤军同时执行攻取樊城和守卫几百里外的荆州的任务 - 此乃兵家大忌也。相信每个打过游戏(比如红色警报)的人都能想象这种尴尬局面。

后面的故事就更凄凉了,刘备为帮关羽被害之仇,亲率倾国之兵征讨江东,结果出师不久张飞遇害,黄忠因伤病和老迈去世,十万人马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代枭雄刘备憾死白帝城……此等重要战役诸葛亮又没有参加,而是在成都留守,尽管他曾劝说刘备不要出兵。

于是有人又揣度起诸葛亮来。竞争对手庞统死了,不服管理的关羽死了,顶头上司刘备死了,政治对手法正死了,诸葛亮就大权在握,再也没有任何羁绊,可以充分施展军事和政治才能了……然而诸葛亮的道路也颇具悲剧色彩,他六出祁山数次北伐,耗尽自己的心血和蜀国的人力物力,和老对头司马懿周旋数年,最后殒落五丈原,连“无功而返”都没得到。如果我们小人之心一把,说关羽的悲剧是诸葛亮造成的话,那么诸葛亮在给别人制造悲剧的同时,自己的悲剧也随之慢慢上演了…

关羽之死是整个三国历史的转折点。这一年多内桃园结义的刘关张死了,个性鲜明武艺高超的黄忠和马超死了,曹操杀了神医华佗后自己也死了......后三国时代由此开始。人们读三国到此,一般也都没了热情和兴趣再继续,就像看水浒看到英雄排座次,读红楼到了第八十回。

三国历史不过几十年,其中大多数时间孙刘都在联合。赤壁之战,孙刘联合破曹,但曹操并未大伤元气,只不过未达到军事目的而已;而曹操和孙权只在荆州樊城这一战役中联合了这么一次,刘备集团便失去一半领土,之后的伐吴导致蜀国实力迅速衰退,之后数年一直没能恢复。


(三)北伐宿命

似乎中国历史上有这种北伐失败的宿命。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从秦汉三国至今一共有多少次北伐。比如这里的关羽北伐,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九次北伐,东晋时先后有祖逖,桓温,刘裕,北伐;南北朝时北伐更多,南朝的皇帝们稍有些志向的都想着往北打,挺进中原,饮马黄河,比如刘裕北伐南燕,后秦。南宋时岳飞抗金实际上也是一场北伐战争,后来的辛弃疾则一生都有北伐情结,梦里都想着率“汉家组练十万”去气吞万里如虎。近代的有太平天国李开芳林凤翔北伐,再往后大概就是孙中山两次北伐了。以上北伐或者失败或者无功退兵。北伐成功的例子应该也有,但实在想不起来几个,唯一有印象的好像还是1928年蒋委员长那次。而由北往南打,似乎总要顺利很多,比如辽国打北宋,蒙古打南宋,比如林总将四野从东北打到海南,感觉都是放马过去,敌人就败了。

南方人打不过北方人,北方人又打不过更北的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被打败后的北方人只能跑到长江以南去欺负当地的南方人…

后来商场代替了战场,南方的商品,管理,人才,智力大量涌入北方,其实也是一种北伐,而这场北伐应该是成功的。上海,广州,深圳和香港比起西安,洛阳,开封来应该算不上历史悠久,谈不上辉煌当年,可如今在洛阳小巷里,肯定每天都有人在向往深圳,而在深圳街头,有几人在议论洛阳呢?当然现在这些相对失败的北方古城比起更北的当年匈奴,蒙古,契丹,女真故地来还要好一点。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许这里该说三百年塞北,三百年江南。

(四)云长之风

写到这里已经离题太远。本来只想发几句感概,表达一下对武圣关云长的敬仰。

上小学的时候刚知道三国故事,觉得里面人物的名字都很不俗。那时每个人都是一个“名”一个“字”很工整,比如莽撞人张飞张翼德,第一武将吕布吕奉先,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孙权孙仲谋,张辽张文远,庞统庞士元…看来那时父母给孩子起名字都颇费了一番思量。唐宋以后,人的名字就散漫世俗了许多。

一直觉得关羽关云长这个名字特别好,几个字都很简单,却很大气,很上口,有那种义薄云天浩气长虹之感。也许人的名字和性格还是有些关联吧。

遥想当年汜水关上,“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真是酷到极点;白马坡前,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何等的潇洒和神勇。美髯凤目、红面凛凛、雕鞍赤兔马,飒沓如流星......有时看巴塞罗那队的比赛,发现小罗主罚任意球前,都要充满杀机的在对方球门前扫视那么几眼,这时候我常常想,关羽当年横刀立马傲视敌将时,是否也是这样一种目光和神情。

关云长是三国演义中少有的有勇有谋既是大将又是帅才的人。也许只有曹操麾下的张辽能与之相比,但张辽显然没有汉寿亭侯这样鲜明的个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关羽作为一方主帅镇守荆州十余年,可惜最后为了一个mission impossible的使命而遭人背后暗算。

有意思的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显然也和许多人一样,把关羽奉为偶像。他在关羽这个人物塑造上花的笔墨似乎比花在诸葛亮身上还要多一些。比如关于每遇强敌(华雄颜良文丑等等),罗先生必先安排几个武将去和此敌过招,而这类武将往往两三合不到便被丢了性命,此后关羽才出场,“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然后关羽三下五除二斩强敌于马下。罗贯中花费大量笔墨用尽各种笔法描述关羽的英雄事迹,比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细究历史的人说有些事迹是罗先生硬加上去的,比如那个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所走的路线在地图上看来南辕北辙,匪夷所思。

罗贯中对关羽的偏爱还体现在他不惜修改历史,让那些直接或间接谋害关羽的人在书中个个死于非命,比如奇袭荆州的吕蒙被关羽附身导致精神错乱而死;伏击关羽的吴将潘璋先是被显灵的关羽吓个半死,然后被关兴斩首报了父仇;背叛关羽的糜芳和傅士仁后来反悔,将捉住关羽的马忠斩首献给刘备,但还是被刘备活剐;关于受困麦城时见死不救的两个人中,刘封被刘备斩首、孟达降曹后有意归蜀也被杀;关羽死前最后一次大战的对手曹将徐晃被前面这个孟达准备归蜀前一箭射死;对关羽既爱又恨的曹操后来“每夜合眼便见关公”,不出半年便惊风病故。小说中关羽遇害后,多年追随其左右的周仓自尽,赤兔马也不食草料而亡。

一部三国演义,将关羽这个人物艺术化.千百年来,民间百姓把他神圣化, 历代帝王倡导他的忠义规范化。关羽、关公、关王、关帝乃至关圣、关神。古往今来多少武将,但由人至王至尊至神者,唯关羽一人。关云长千里寻兄,毕生酬汉,他的气节和个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年来形成的人格审美情趣和标准。那遍布全国的关帝庙,也许就代表了老百姓对他的肯定和赞美。

当然关羽的弱点也很明显。《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不像兄弟张飞那样遇到有学问的人就恭恭敬敬。关羽的确有些刚愎自用,狂妄自傲,政治上也缺乏远见。许多现在看来明摆着的道理,关二哥却想不明白。关众出荆州前事必独断专行,得知荆州失守开始撤兵后却大事小事都没了主意......

但也许还是对他有些偏好,总觉得所谓瑕不掩瑜,艺高者自然胆大,也容易更加自信一些吧。尤其看看如今平庸无聊浅薄浮躁的芸芸众生,想想那有勇有谋,有义有节、舍弃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千里走单骑只为了和结义兄长重聚、劳其一生都在为兄长霸业拼命的山西汉子关羽,难免不心潮澎湃。

也许这就是关羽死后,刘备宁可不要江山也要倾全部兵马为之报仇的原因吧。

也许这也是香港电影中江湖人士举事之初,往往要集体祭拜关二哥表示义气的由来吧。

人生苦短,可如果有这样一个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朋友,是不是这短暂的几十年也多了许多意义?

以三国演义中的诗句作结,再次向观止古今的第一武将关云长致敬. 不过此诗显然为模仿之作,一下子让我想起了杜甫赞美李白的那一首,连韵脚都相似。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