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地址
IP地址是因特网上的每个网络节点在全球范围内的唯一标识符,对每个节点来说,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代码,如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为了提高可读性,我们常常把32位IP地址中的每8位转换为对应的十进制,并在两个十进制数之间插入一个点,即255.255.255.255,这种记法就是常用的点分十进制记法。
IP地址的编址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分类的IP地址、子网的划分以及构成超网。
1.1分类的IP地址
分类的IP地址中是将IP划分为几种固定的类,每一类地址都有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网络号和主机号。网络号是标志网络节点所连接到的网络,主机号标志该节点。IP地址主要分为5大类,A类、B类和C类都是单播地址,即一对一通信,最常用。D类地址用于多播,即一对多通信。E类地址保留为以后用。如图可见这几类IP:
A类地址规定网络号字段为1字节,第一位固定为0来标识该类别,只有7位可供使用,有=126个可指派的网络号。其中有2个特殊的网络号,一个是网络号字段为全0,它是保留地址,意思是“本网络”,如0.0.0.35代表“在这个网络上主机号为35的主机”;另一个是127字段,保留用于环回测试,例,常见的127.0.0.1代表本地主机。所以A类地址的网络号范围为1~126。主机号3字节,最大主机数为,这里也要减去2。一个是主机号全0,表示网络的地址,如,一主机IP为5.6.7.8,则该主机所在的网络地址就是5.0.0.0。另一个是全1,表示该网络内的所有主机,如,125.255.255.255代表了125.0.0.0这个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B类地址网络号字段为2字节,前两位固定为10,有14位可用来分配,有个可指派的网络号。这里减1的原因是一般128.0.0.0是不指派的,B类可指派的网络地址是128.1.0.0。
C类地址网络号字段为3字节,前3位固定为110,有21为可用来分配。
由上我们可以简单看出,整个IP地址空间共有个地址,A类地址有个,占有整个IP地址空间的50%,B类占有25%,C类占有12.5%。
1.2划分子网
上一节中介绍的分类的IP地址是二级IP地址,是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的,而现在常用的是三级IP地址,添加了一个子网号。二级的IP不够灵活且造成了浪费。如,我们办公室假如有300台电脑,使用C类地址,最多可接入=256台主机,显然不够,若使用B类地址,则可接入=65536台主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此时,我们可以申请一个B类的网络,如网络地址为172.16.0.0,同时可以把这65536个地址划分成一个个局域网,相互之间互不干扰,划分过的局域网可以称为这个B类网络的一个个子网,而相对于本单位外的网络仍然表现为一个网络。网络号是需要申请和指派的,它一般是固定的,所以想要进行子网的划分,划分的方法是将二级IP的主机号字段借用若干位来表示子网号,这样就变成了三级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记为:
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但一个数据报到达公司的路由器后,路由器并不知道该发给哪个子网,因为子网号并不一定存在,就算存在位数也并不是固定的,所以此时就需要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这个概念主要为了确定IP地址的网络号,这里所说的网络号不再是二级IP中的网络号,而是指的是三级IP地址中网络号和子网号两者的总和。这样,总的来说子网掩码将三级IP地址分成了两部分,即网络号和主机号(注意这里的网络号和主机号与二级IP的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异同)。
我们知道二进制中任何数逐位与1进行“与”操作后还是本身,和0进行“与”操作后都是0。其实一个子网掩码的实质是指定了一个IP地址中网络号的长度,如一IP地址为01110110.10110110.11010101.00101011,子网掩码是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它的前11位就设置为1,后21位设置为0,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后,该IP地址的前11位就保留了下来,后21位就变为了全0,即0111011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
如果一个网络不划分子网,那么该网络的子网掩码使用默认子网掩码,这种默认子网掩码其实就三个。即A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255.0.0.0,B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顺便说一下,有一种IP表示方法,如192.168.1.0/24,它指的是IP地址是192.168.1.0,子网掩码中1的个数是24个,即255.255.255.0,很容易看出这个就是一个C类的网络。再如,我们办公室网络中有172.16.0.X和172.16.1.X这两种IP,简单分析,172即B类地址,默认网络号是16位,即172.16,但只出现过0.X和1.X的IP说明第三个八位中前七位应该是固定的,只有最后一位在0和1之间变化,所以我们办公室网络的网络号应该是23位,子网掩码是255.255.254.0。
二.网关
网关是一个网段的出入口。一个网络想要和这个网络外的网络进行通信,必须通过网关。如我们要登录百度页面,主机发现数据包的目的主机不在本地网络中,就把数据包转发给自己的网关,再由网关转发给百度的网关,百度的网关再转发给百度中的某个服务器上,这样,百度就收到了我们的登录请求,它就把数据包传给我们,百度的网关要先找到我们本地的网关,网关收到数据包后再转发给我们。
一个网段是可以没有网关,也可以没有DHCP服务器,即设置为静态IP,由交换机、集线器等连接设备就可相互访问。但没有网关就意味着只能在这个局域网内互相访问,不能访问局域网外的任何网络。很多局域网中都采用了路由来接入网络,路由器的WAN口连接到外部网络上,LAN口IP设置为网关。网关的地址可以是局域网段内主机地址的任意一个,不一定是设置为192.168.1.0,它只是用来标识网关。
三.几种常用网络设备
3.1中继器
信号在双绞线中传输的过程中信号的功率会逐渐衰减,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所以为了方便较远距离的两计算机进行通信,就在这两个计算机之间安装一个中继器,让信号能传的更远。中继器的作用就是整理已经衰减的信号,重新产生完整的信号再继续传送。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只是起到了扩展传输距离的作用,对高层是透明的。
3.2集线器
集线器实际上就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数量的接口。如一台集线器有8个接口,连接了8台计算机,那集线器就位于这8台计算机的“中心”,每台计算机想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时,计算机首先要将数据包通过双绞线送到集线器上,而集线器是用广播的方式将包同时发给8个端口,8个端口的计算机收到广播信息后对信息进行检查,是发给自己的就接收,不是的话就不理睬。正是因为广播的这种机制,我们将我们自己的电脑连在集线器上,才能抓到ucm和话机等进行通信的数据包。同样,集线器也是工作在物理层。
3.3网桥
网桥是早期的两端口的二层网络设备,网桥像是一个聪明的中继器,如前所说,中继器只是简单的连接了两个网络,任何数据都可以通过中继器发出,但网桥有所不同。网桥除了扩展网络的距离或范围,还能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网桥可以连接两个网络,网桥A端口连接A子网,B端口连接B子网。网桥中有一个信息表,我们可以把这个信息表看作两部分,一部分记录了A子网中设备的MAC地址,另一部分记录了B子网中的MAC地址,当A发出一个包,网桥可以查看目的地址到底是A中的还是B中的,若是A中的就不进行转发,是B中的才进行转发。所以网桥与中继器不同的是隔离了两个子网,而不是任意的转发,拥有了学习功能。
3.4交换机
网桥只有两个端口,有着局限,所以为了实现多对多通信,产生了交换机。集线器同样也是多对多通信,但集线器是广播的方式将数据包发到目的主机上,交换机却不一样,交换机与网桥一样具有学习功能。
交换机也有一个表,它记录着每个端口对应的主机的MAC地址。当交换机收到数据包后,可以解析出该数据包目的地址的MAC地址。然后根据该MAC地址将包转发到对应的端口去。
交换机有很多的类型,我们常说的交换机一般指的是传统的交换机,它工作在二层。但随着交换机的发展,出现了三层交换机,它除了拥有二层交换机的交换技术外,还在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及路由功能。
3.5路由器
子网划分中我们介绍到经常将一个网络划分成一个个的子网,每个子网拥有不同的网段。二层交换机只能实现连在它上面的同一个网段的主机之间的通信,如果是不同的网段就算连在同一个交换机上仍相互不能进行通信。而路由器就可以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它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设备,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进行“翻译”,并可以识别出一个数据包应该转发到哪个网络中。
路由器中一般有个路由表来实现学习和翻译的功能。如图,我们UCM在作为路由器时的路由表,记录了目的地、网关、子网掩码和接口等。如路由表中的第二条代表的意思是:如果目的地是172.16.0.0网段,那就把数据包转发到eth1端口上去。第一条是默认路由,就是如果目的地不在这个路由表中,那就走这条默认路由。
3.6调制解调器
还有一种家中常用的设备,那就是调制解调器,也就是俗称的“猫”。我们都知道,网线中一般传输的数字信号,0和1,而电话线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这两种信号并不能直接进行通信,就需要调制解调器进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