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方法

高效学习方法(转载)

1

在中国学生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只知道自己学的不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好。 一些学生把学不好的原因判定为不爱学习。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开始方法。毕 竟在过去他的成绩真的太差了,很难会愿意开始学习,并且感兴趣。 对于用功学习的人。我们很擅长把她们学习不好归到没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法不正确上。 但是这种归因方法,其实并没有找出真正的问题。

一、学习不好的原因

1. 典型的时间投入不够

想要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即便再好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学习时间越长越熟练,有时候即便它不够高效,投入时间长到一定程度了,效果也不会差。

2. 精力

精力不充沛的学习时间是低质量的,所以相比较于时间来说,用精力去衡量我们对一个事情的投入多少其实更科学。

3.注意力

很多人的问题都出在学习时间很长,但是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在我们这个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不管是抖音还是微博。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以前都说天才是 1% 的灵感+99%的汗水,实际上天才是 3%的努力+97%不被互联网分心的能力。

4.目标

目标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没有目标的人不见得学不好,但是可能会不够好。 一个能够完成但是比较困难的目标,可以挖掘出你最大的潜力来。

5.策略

很多人说自己的方法不对,其实是在说自己的策略不对。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不熟练的区域去练习,逐步的缩小自己不擅长的范围。

高效学习的方程式,最终的学习效果 时间 精力 注意力 目标 策略

这里面并没有列入智商和天分这些因素,因为现阶段中国的考试,智商正常就可以考好, 即便是清华北大,也是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可以上的。

这个方程式有两个作用。

第一,为你提供在学习上改进的方向。当你把每个因素都提高了,从目标到策略,从注意力到精力,全部调整一遍,最终复合的效果可能是爆炸式的成绩提高。

第二,帮助你对照检测自己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不要一概而论,要去确认自己到底是哪个因素上出了问题。

二、其他几个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1. 学习动机

回报是学习本身:证明自己的能力、对知识本身有好奇心;

功利性容易放弃:取得学历;将来找到好工作去赚钱;

厌学者:父母要求或者满足他人的期待。

2. 保持充足的动力的方法

第一,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并且清楚自己所处的阶段,确定每阶段都有具体的成效。

第二,想想成功后的场景,越具体也好,保持对于成功的热情。

第三,找到眼前的可比较目标。

三、怎样化被动为主动

1.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什么?

十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想拥有什么?

最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有没有重合的地方? 如果有的话,就把这个东西写下来,这个就是你学习的最好动机。

2.行动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尝试改变学习的对象和材料。

自主性是我们幸福的要素。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主动去做的,这个人才能幸福。我们中国学生在学习上太痛苦了,除了被动学习很伤害人的兴趣之外,很多东西都在伤害我们的学习兴趣。

难度上,很多基础不够好的学习者,刚进入新领域感觉难度太大,很难积累成就感, 就导致失去兴趣。成就感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之一。 所以一定要去控制难度,不管是设置目标,还是做计划。兴趣比成功重要。 其次就是重复性太强了,在考试之前的复习阶段,那些不新鲜的知识被反复重复。在每一遍重复的时候,要注意错开重复的形式。

总之造成我们在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包括拖延,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律能力有问题,而是学习对象和学习方法本身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方程式。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效果=时间*精力*注意力*目标* 策略。如果每一个因素都增加,我们的学习效果就可以呈现爆发式地增长。还给大家介绍了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几个伤害学习兴趣的因素和应对的方法。 在中国谁会记东西,谁考试就能赢。

2

第一节课跟大家分享记忆方面的原理和具体提高记忆效率的技巧,第二节课我们介绍 复述记忆法的前两个步骤,第三节课介绍最后一个步骤。

大家知道记忆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只要会记东西,考试的百分之八十就可以搞定了,谁在记忆上面更有优势,谁在考试上就更有优势。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记性差,这节课我们就从记忆能力开始讲一些记忆的基础原理,后面的具体提高效率的技巧希望大家做好笔记。

在记忆能力方面,我们大部分人的记忆能力开发未尽,实际使用到的记忆能力只有原始能力的百分之十,基本上不存在记不住的问题,排除少部分在大脑方面有天分的记忆能力者, 大部分人,是掌握了一些方法和规律,并不是天生的记忆能力好。

一、记忆能力

▲ 1.每个人都有开发未尽的记忆能力。

那么为什么总有人感觉自己记东西很慢,或者记起来很困难呢?因为有些人之所以记不住, 不是记忆能力出了问题,而是其他方面出了问题。

▲ 2.记忆是以阅读理解能力为基础的。

阅读、理解、记忆、表达是互相作用的,很多人说自己的记忆能力不好,实际上是阅读理解能力出了问题。例如看一段文字的时候条理分明,等于记住了一个很整齐的房间里,柜子在哪儿,桌子在哪儿,而且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摆放,所以记忆的负担特别小,但是有 些人因为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看到需要记忆的材料的时候,就好像是看到了一个乱七八糟的屋子,这样记忆的难度非常大。阅读理解有问题,就会导致记忆的慢,脑子里存储的信息越少,表达时材料就越少。

▲ 3.出问题不是记忆能力,而是注意力。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小孩子记东西更快呢?因为小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如果成年人的注意力足够集中的话,成年人肯定记得更快,或者更牢固。例如一群 5 岁到 14 的小孩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他们根本不理解意思,他们的记忆其实是音和形的记忆,可以很专注的硬背下来,成年人记起来就容易得多,记的不是音和形,而是意思,但是成年人背《少年中国说》很难,因为他们不集中注意力。

二、记忆的过程

我们记东西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存储,一个是提取,就是希望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把它记住,然后需要的时候能想起来,也就是提取出来。我们平时说自己的记性差,一般是提取失败。信息进入大脑的时候,首先是作为短期记忆被存储,然后大脑会挑选,把哪些信息作为长期记忆去储存。

我们为了考试记东西,一般需要存储为长期记忆,因为短期记忆的容量很小,只能记住有限条的信息,而且短期记忆很容易被干扰,记忆的时间也短,很快就会忘记,所以我们必须把重要的东西转化为长期记忆。

▲ 4.短期记忆必须转化为长期记忆,而不能被当做无用信息被忘记。

怎么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而不是把他们直接忘记呢?关键就在于重复,多提取几次,这样大脑就不敢轻易忘记了

▲ 5.牢固记忆的三要素:存放整齐 + 增加线索 + 多次提取 = 记得牢固

除了多次提取,还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努力:存放的时候整齐一点,多增加一些线索。以上三方面构成牢固记忆三要素。

▲ 6.记了就是会忘。

无论是使用什么方法来记忆,总是会有一些遗忘的情况发生。大脑的遗忘实际上是好事, 如果所有的记忆都是长期记忆,大脑会被各种琐碎的信息塞满,就没办法选出哪些对你是 有用的,哪些是有意义的。所以遗忘是非常正常的,只有这样大脑才会工作下去,一定要有这个心态。问题出在有一些东西没那么重要,但是大脑记住了,我们要去挑选出来哪些 是重要的,然后去重复。

▲ 7.遗忘可以促进记忆。

当第一遍记忆之后发现自己忘记了很多,完全不用气馁,就当第一遍跟材料熟悉了一下, 然后耐心地去做第二遍的复习,会发现在回忆的时候很多都忘了,然后努力想想,想不起来,赶紧去翻书,这时候的记忆比第一遍要深刻得多,原理就在于当我们在提取某项记忆 的时候越是大费力气,那么在得到之后,该项记忆的提取能力以及储存能力就飙升得越高, 也就是学得越扎实。

三、提高记忆效率的技巧

▲ 8.睡前记忆和醒来回忆是很好的记忆方式。

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例如什么时间去记东西最好,最好的记忆时间是在睡前,因为睡前不 接受新的信息了,环境安静容易集中注意力,神经元的新突触就会生长加固记忆。

醒来之后记得重复之前记忆的东西,因为醒来之后头脑清醒、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可以 加深记忆。

▲ 9.在原来的环境中回忆,可以想到更多内容。

环境对于记忆肯定是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们的假设认为,上次学习时的周遭环境,包括光线、墙纸、背景音乐等,能给大脑发出提示信号,从而能提取出更多的信息。

有两位心理学家实验证明这件事情,招募了 18 名潜水员,在水下 6 米的地方学习一份有 36 个词汇的单词表,随机把这些潜水员分作两组,一个小时以后,一组在干燥的地面上接受考试,另一组则带上他们的潜水用具回到水下考核。结果证明,考试地点对考试成绩的影响的确相当明显:在水下接受考试的人与在地面接受考试的人相比,前者能回忆起的单 词数量比后者多出大约 30%。由此,两名心理学家针对这次实验得出结论:“如果能还原到最初学习时的场景中,记忆效果的确会更好”。

▲ 10.同样时间内,多次重复的记忆效果比较好。

如果有 4 个小时记忆一篇课文,只是读 4 个小时,大约会记住 16%内容;如果将五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复习,会记住 19%;如果将五分之二的时间用来复习,则会记住 25%。我们用于记忆而不是单纯地反复阅读所花费的复习时间越多,就越合算。

▲ 11.分散记忆比集中记忆效果好。

每次记一点,连续记若干天(每次记 10 至 15 分钟)比大量地记,记一两天(每次记半小时至 1 小时)效果好。在学习间隙中,如果常变换休息的方式,就可以使我们的记忆得到 更好的调整。

▲ 12.位置对于记忆的影响。

记的东西尽量位置不要变,例如我买了一本 2017 年教材某个知识点在其中一页的位置,如果换了 2018 年版,这个知识点页码位置变化了,这个知识点的记忆会被打乱。其中两个原 理即相对位置可以促进记忆,图片记忆好于对文字的记忆。

▲ 13.对记忆的材料要有看法。

在背东西的时候不要死记硬背被动状态,而是需要一种主动的状态,对所看内容要有自己 的态度、看法、情绪在其中,有了想法记得更牢固,文科的东西和理科的一样需要动脑。

▲ 14.用耳朵去学习。

记忆时不时地改变方法可以加深记忆印象。具体做法是:

以浏览方式看过 1 遍的课文,

第 2 次可仔细地阅读,

第 3 次参考有关书籍,

第 4 次从后往前读,

第 5 次则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文后面的习题上……使同样的内容每次都有不同的温习方式。

由于每次赋予的思考模式 都不一样,头脑就会因为不断地产生新鲜感而变得特别敏锐,记忆的吸收力也会超乎寻常 数倍。

听、看、读、写有意识地糅合在一起,给头脑内容相同、方式不同的记忆,留下的印象会更清晰、更深刻。

▲ 15. 表格记忆法。

以记忆历史知识为例,在一个表格中,横轴是年代,纵轴是每一个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通过对比、串联等。

今天给大家重点介绍了 15 句话,包括记忆能力、记忆过程的原理、提高记忆效率的技巧。

3

这节课给大家介绍一个记忆的方法——复述记忆法。 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对付考试、演讲、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需要记忆的场合。 我没有学习所谓的记忆术,也不建议在日常中使用这些方法去记忆,因为实际上我们一般要记忆的材料本身都有完整的逻辑,不管是历史、法律、还是经济,都是有自己的有逻辑的材料,它们是从现实出发的知识,完全是正常人类可以理解的,而且它的表达也是顺畅的。

我为大家提供的这个方法叫做复述记忆法。

复述记忆法分为三个步骤——梳理、复述、回忆。就是先把要背的内容整理一下,让它更好背;然后把它复述出来,确保背会;再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回忆,以防止遗忘。

一、梳理

梳理这一步又分为三个步骤:分块、串线和定点。

(一)分块

▲ 案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著作权法》一共规定了 12 种具体的合理使用的方式(稍微解释著作权和合理解释):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 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 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 放的除外;

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 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 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 藏的作品;

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 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看到这些就傻了,怎么办呢?先不要上来就背,先梳理一下,梳理比背还要重要。怎么分 块呢?例如:

1-5 分为一块,这一块就是学习,评论和报道;

6-7 统一为学校和国家块;

11-12 公益块等。

分块的三个方法:按照对比关系;按照同一属性;按照逻辑。

【备注:分块的方法可以参考《金字塔原理》,找到结构化的分块方法】

(二)串线

分块后怎么记这个框内的内容呢?在整个记忆的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打通需要背的那些点之间的联系,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很高效的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那我们应该怎么把需要背的内容组织起来、串起来、联系起来呢?

1.首先,要从底层逻辑出发去理解。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背的东西都是有逻辑的,不违反常理的,所以一定要结合常理去理解 这个事情,这样会降低记忆量,只要找到这个线,就不用记了,因为你也是这么想的。

2.找出表达逻辑,去认可表达逻辑。

人和人之间的表达是不一样的,如你喜欢先说原因,但是我喜欢先说结果,所以我们要去认可背诵材料的表达逻辑,得知道它是怎么说的。例如,政治书里有这样一道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是我们本身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 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是咱们还不发达、不平衡,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最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当我看到这段材料要去想,我会怎么表达这个材料,对比书中是怎么表达的,然后去认可它的表达逻辑,认可到如果让你自己去说,你也会按照这个顺序去说,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如果你把材料已经分析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就是最容易背的时候

3.创造逻辑。

如果真的没有逻辑的时候,自己要去创造一个逻辑。结合你自己的实际经验,依附到熟悉 的人或事物上进行记忆。

4.没有逻辑的单独记忆。

当然也会有一些内容,真的串不起来,那你就不要将它分块,不用去和别的逻辑比较,直 接记忆反而不会忘记。

【备注:串线】

(三)定点

定点的作用就是说把它浓缩为关键词,这样我们的记忆量会变的更小。如著作权合理使用, 每一块在我心里都是一个关键词,然后每一点也是一个关键词。在记的时候,可以用荧光 笔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最后这本书在你心里就成了一张网,这张网有块、有线、有点,是非常难忘记的。

二、复述

梳理完了就要开始记忆。其实梳理完了应该已经记住一大半了,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 讲出来。

在这儿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我们永远不背书。真正学会和理解一个东西之后,是可以讲下来,不会那么强硬的去背的。所以复述记忆法,也叫做说书法。

理解了自己要背的内容,能够每天按照表达逻辑给他做顺序,而且把它连成线所成的词充 分的组织起来,说给别人听。

(一)复述的时候有三个要求:

▲ 一定要放下书。

▲ 要有仪式感。

▲ 如果忘记了就从头再来。 按照这个方法,讲完之后那些东西就是自己的了,它不是书上的,我什么时候想讲都可以。

(二)复述的好处:

1.增强表达能力。

2.加深理解。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告诉别人。

3.耳朵,嘴巴和身体一起学习,印象也更深刻。

4.会让你很专注。背东西跟做题不一样,是随时可以停止的,特别容易走神、不专心,但是这个方法会让你特别专心,而且会有兴趣。

5.能够准确找出记忆的难点和断点,提高记忆的效率。 今天我们学习了复述记忆法三个步骤——梳理、复述和提取的前两个步骤。

4

上节课我们讲了复述记忆法的前两个步骤,也就是梳理和复述,大家都知道只记一遍不行,必须找时间复习和回忆才可以,保证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 重复。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忘记了,那个东西实际上是在脑子里的,但是我们提取不出来。本节课我们介绍的提取练习就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这种明明记过了却忘了,或者因为太紧张 到了考试的时候想不起来了的问题,都可以在这节课里面解决。就像是——当我们把衣服

放在了某一个衣橱里,只要多从里面拿出来几次,就不会忘记了。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提取 练习呢?

当你通过梳理和复述记忆了一本书之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提取练习。

一、顺序提取

顺序就是按照顺序提取,分为两种方式。

(一)对着目录复述

讲出来每一节的内容是什么,看看能不能说清楚。目录本身就是框架,对着目录的时候, 千万不要翻书,如果哪里想不出来了,就翻到对应的章节上做个标记。最后要达到一种对 着目录可以复述出这个书的全部内容的程度,如果你对着目录都说不清楚的,那根本是没 办法参加考试的,因为考试的时候连个目录都没有。

(二)对着小标题复述

按照顺序去做提取练习有个好处,就是你复述完了之后框架感特别好,你是可以讲出来这 本书的,难道你还会害怕考吗?但是它也有坏处,因为最终考试的时候,并不是按照顺序 是提取的,一道题可能要提取的是不同位置的知识点,另外就是提示太多,这就跟你背书 的时候从前往后背有时候很顺,从中间背就卡壳了,因为从头往后说,前面的就等于是后 面的提示。

二、乱序提取

如果我们把需要记忆的东西比作一个地图,地图上的每个位置都有知识点,而且他们交叉 纵横,融会贯通,顺序提取就是一个省份一个省份的按照顺序去记忆,乱序提取达到的效 果就是随便抽出一个点,让你能说出来,或者随便抽出来一片知识点,也让你能说出来。

乱序提取是一个加固记忆的特别好的方法,当你能够实现多次乱序提取之后,就不会忘了, 基本上三次左右,记忆就会很牢固了。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记住了,但是别人一提就忘了, 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练习过乱序提取。

(一)乱序提取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题

1.把选择题做成简答题的方法:

案例: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 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 首先你要把题干扩展开。如这道题问美国国会的法案,你要找出同时期或者其他国家, 还有没有发布过什么法案,然后对着法案这个点,把书上所有提到法案的部分都回忆一遍, 对比一起记忆。

▲ 然后,看完题干之后再看选项。你要找到每个选项在书上的位置,看其他三个选项是在 书上什么地方出现过,对应回忆。

注意一点,我们再提取的时候并不是只是提取这个知识点本身,而是提取这个知识点所在 的小标题下的内容,把这个选项发展成一个简答题。

2.这种方法的好处:

▲ 你知道这样提取意味着什么。可以把你需要记忆的内容想象成一个纸上,有很多的格子, 每一个格子里都放着知识点,可以从第一个格子按照顺序说下去到最后一个格子,然后随 便指一个格子,也知道是什么,随便拎出来,都可以搞不混,这个记忆的牢固程度根本就 不是死背书可以比较的。

▲ 非常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很多时候一道题目下来,比你听老师讲十遍都有用。因为这 些知识点是你自己找的,一直在就着题目不停的翻书,光这个翻书的过程就已经让你对知 识很有框架感了。而且结合题目中对这个知识点的考察来理解,不只是听别人讲的。另外 很多题目会帮你把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很多题目涉及到知识点是跨越了章节的,达到综合 理解的程度。

▲ 记忆效率比平时要高。人在什么时候记东西最快,第一个就是老师提问之前,第二就是 考试之前。做题就是一种测试,带着目的去复习知识点,比无目的的去记忆效率会高很多。

▲ 题目本身考察的都是重点和难点,这种提取练习比自己背效率要高。 基本上用这种方法做几套题,你会发现两个事情。

第一,有一些重点是恒定的,虽然被考察的形式不一样,或者考察的部分不一样,但是一直在反复出现,出现到后面几乎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了。

第二,到后来你会发现你的复习没有死角,几套选择题下来,可能会有几百道简答题,而且你因为对整本书越来越熟悉,所以你拓展的范围会越来越大,会把重点旁边的知识点都复习到。

(二)乱序提取的另一方法叫做速记卡

就是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的定点词写到卡片上,然后随意洗牌、抽取,首先,对着这个词去复述背后的内容;其次,回想它的上一个和下一个关键词;最后,把那条线穿起来。

当你发现你对着这个词什么都说不出来的时候,就要给这个卡片做标记,这就是你非常不 熟悉的卡片,然后回书上去翻。这样你也能找出你记忆中的死角,以及达到随意提取绝不 忘记的效果。

三、重复的节奏问题

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 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基本上 20 分钟之后我们能记得的就不到 60%了。于是就有人做了艾宾浩斯的回忆节奏表,要求 20 分钟之后,1 小时之后、8—9 小时、1 天、2 天, 6 天重复回忆一遍等。

表 4—1 艾宾浩斯的回忆节奏表

这个回忆节奏行得通,但问题是:

第一,这个重复的节奏很难坚持,严格执行下来特别痛苦。

第二,效率非常低,因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针对无逻辑无意义的音节,其实根本没 必要去按照这么频繁的节奏重复,而且有时候重复太过于频繁效果并不好。

例如一个实验,在 5 年内学习一份词汇表,一种学习方法是每 2 个月一次、总共 26 次,得 分 76;另一种方法是每两个星期一次、总共也是学习 26 次,得分 56。

▲ 为何拉开每次学习的时间间隔能对学习效果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至今人们仍在争论。下 面几个要素有可能分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是对于极其短暂的时间间隔,也许会使大脑对快速重复的信息变得越来越不感兴趣,刚 刚听见了、也储存的数据,如果相同的内容重复第二次、第三次,大脑对其的关注就会次 第减弱;

二是时间跨度越大,忘掉的词也就越多,但是也能因此发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从而加以 纠正,也就是你学习时用的提示、联想、线索等,究竟是有效还是无效。

▲ 那当我们记忆了一个内容之后,到底多久之后去重复会比较合适呢?

如一实验,2008 年一组科研人员在梅洛迪·怀斯哈特以及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家哈 罗德·帕什勒(Harold Pashler)的带领下,组织了一项大型研究,针对上述疑问首次给出 了中肯的答案。该科研小组招募了 1354 名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互联网“远距离”进行了

该科研项目。怀斯哈特和帕什勒的科研小组整理了 32 条相当生僻的资料,交给这些参与者学习:

每个参与者都有两次学习机会。有些人两次学习之间相隔 10 分钟,有些人相隔 1 天,还有

些人相隔 1 个月,最长的间隔时间是 6 个月。研究人员还设置了不同的待考时间。最终,总共有 26 组学习与考核的不同时间排程,以便研究人员相互比较。

实验过后,研究学者们比较了所有 26 组不同的时间排程,并根据不同的待考时间计算出了 最佳复习时间间隔。简单地说,如果你想要知道什么时候复习效果最佳,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你希望那份记忆能维持多久。

表 4—2 最佳复习间隔

研究发现,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学习之间的最佳间隔,与距离考试的时间间隔按比例递减。 也就是说,你应该多久复习一次,取决于你什么时候考试。

如果距离考试还有一星期,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过后的一两天之内(20%~40%)。如果距离考试还有 6 个月,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之后的 3~5 星期左右(10%~20%)。不过,如果间隔时间比这再长的话,则拖得越长,考试成绩反而下降得越厉害。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复述记忆法的第三个步骤——提取,通过顺序提取,会建立框架感;通过乱序提取,会达到随便提哪儿都会的效果。最后给大家介绍了提取的节奏和复习的时间, 结论是我们复习的节奏取决于考试的时间。

下节课,为大家揭晓考上清华北大的六步法则。

5

一、为什么阅读很重要

因为阅读提供了背景知识。背景知识越多,学习的越快。

1.  增加词汇

阅读面太窄,提到一些词就没有背景知识储备,无法和阅读面广的人对话。

2.背景知识能帮你补充一些省略的逻辑

例如小孩问妈妈在做什么,妈妈可能回答是在打字,但如果孩子的爸爸问妈妈在做什么, 妈妈就会告诉丈夫她在制造财务表格,你会发现,由于对象不同,给出的答案不同。阅读提供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提供省略逻辑。能帮你听懂、看懂别人说的话、写的东西。

3.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你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合并它们

4.可以帮助你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东西

理解新的概念其实是让正确的已有概念进入工作记忆,并重新加以组合的过程,没有人可以把新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任何新的概念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类比是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有效途径,当你在想向别人解释一个新的概念时,可以多尝试用 比喻的方法,因为类比的过程就是在调用你的背景知识帮助你思考和理解。

5.对思考和记忆有帮助 批判性思考并且逻辑缜密,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是不可能实现的。

首先,一个人看起来进行逻辑思考,实际上知识进行记忆检索,例如象棋选手,围墙九段选手和业余选手同样完成一个围墙残局,但只有 20 秒时间,显然,没有时间思考,但九段胜率更高。即使一个典型的思考游戏,比如国际象棋,背景知识也是决定性的,心理学家估计,那些顶尖象棋选手在长期记忆中存有 5 万个定式。

二、我们的阅读出了什么问题

1.读完后记不得书里的内容,也不太理解书里的内容。 读完忘完,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书的精髓”呢?

2.碎片化的阅读。 一段一段、一章一章读书的方式,会少了对整本书内容的把握。

3.看不出背后意思。有些人存在理解能力的问题,只能看懂文字内容表面的意思,看不懂背后的意思,会把书读得非常浅、或根本读不懂。

4.找不懂重点。

三、好的阅读方法

(一)三遍阅读法——翻一翻、做记号、做笔记

1.翻一翻

拿到书本先查看书名、目录、大纲、序言,知道是什么文体,例如小说、说明类的书、历 史类的书等。接下来,确定作者的目的和你阅读的目的,把自己的目的同作者的目的协调 起来,和作者一同去思考,追求同一个目标,心里会更清楚。

2.做记号

在做记号这边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乱画,画线的过程会带来误解,以为自己画出来就等 于记住了。指的是顺序编号、重点符号、问题记录,不要总去查资料,耐心的继续看下去, 也许答案就在后面。

做记号三个步骤:

1.段落的结构和布局;

2.找出段落的核心句;

3.找出描述和论证核心的结构。

结构很多,例如比较对照、举例论证、因果关系;或者是从一个事情的各个方面论证的, 那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有顺序的等。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集中精力:每一个读者首先面临的就是眼睛和大脑协调问题。大脑接收信息的速度比眼睛接收、传送信息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大脑就容易因为无事可做而 精力不集中。如果不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它就会偷偷溜掉。

3.做笔记

不推荐边看边记,因为这样会带来逗留与倒退,影响阅读速度,浪费脑力。

推荐结束之后记笔记,写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形成一张图。

不推荐在书上做笔记,因为这是在原作者写的基础上附和,太被动,如果自己拿一张纸把整个文章逻辑重点记一遍,可以更好理解作者思想,形成自己的思考。

原则:记在同一个地方;读传统纸质书籍笔记不需要逐字摘抄,可以标注出来重点。

(二)三问阅读法

1.中心观是什么? 每个章节和每本书结束之后,作者会有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你需要整理出书中的重点。

2.逻辑结构是什么?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3.我的看法是什么?

该问题集中在阅读材料与我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总结作者写了什么,一是问问自己的看 法是什么,二是与自己的关系是什么、有没有纠正自己的某些想法、对自己未来的帮助是 什么,三是这些内容与自己之前知道的有什么关系等。

6

一、关于偏科,有两种不可取的心态

1.只看总分

偏科的同学最忌讳的是只看总分,如这次总分排名第 100 名,下次排到了 80 名,就感觉自己进步了,但是可能总分当中包括了一科比上次考试退步的,由于总分进不,对自己考不 好的哪一科目关注度就会降低,而且有时候会用擅长的科目掩盖不擅长的科目,例如英语 考得特别差,数学考得特别好,然后感觉自己并不是不努力,因为数学考得好,只是不擅 长学英语,父母也觉得孩子其实挺努力的,只是有一科目不擅长。

2.刻意回避

偏科是大部分同学都面临的“苦”问题,也是导致学习不“甜"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自己 不擅长的科目,同学们是不是经常有“我很无能”、“我绝对不是学这个的料”等这些想法 呢?久而久之,大家甚至会对偏科科目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形成逃避心理,结果越不爱学, 成就就越差,学习走入了恶性循环。

二、你不擅长的科目,就是你成绩发生质变的机会,你要做着三件事件:

第一,找出你的理想名次;

第二,对比你和理想名次考生成绩的总分差距;

第三,对比你最差的科目与他的差距。

专心去突破偏科科目对于提高成绩、进步的速度比因为喜欢一个科目、喜欢一个老师要快。 如果你偏科的话,只要提高这一科目,克服这一个弱点,成绩就会进步一大截,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这也是你的机会。

三、对照自己是不是有以下问题

但是克服偏科没有那么容易,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偏科了。我们不会喜欢做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我们不会喜欢去做一件明知道很难的事情,就好像我们家的卧室和客厅总是被打扫的程光瓦亮的,但是那个经年不收拾的地下室,每次说要去收拾,都觉得工程太大了, 太脏了,就会一直往后拖延。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偏科的同学,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去面对那些看了就很烦的题目,去 动动你那个一想难题就很痛的脑筋。告诉自己那些不会做的题目都是你的机会,只要攻克 和突破,你就能够增加信心,你就能够飞升一个层次;如果你不去攻克,反而畏畏缩缩, 绕道而行,一直这么下去,这不近懦弱,而是愚蠢。

1.你是不是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了

这种喜欢可能是你喜欢这个科目内容或喜欢某个科目的老师,导致你在分配时间的时候不 自觉的分配给这个科目的时间过多。

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表,看看自己是不是那种花了过多的时间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 然后上了一个晚上的自习学了一晚上自己喜欢的科目,在回家的路上还觉得自己特别充实, 学了一个晚上,但是其实你最讨厌的科目压根都没有碰,这样下去成就也不会取得特别大 的突破。

2.你是不是一直在学习自己会的东西

忙碌并不代表勤奋,有时候就是瞎忙,什么都没干;勤奋也不代表进步,有时候就是反复 重复已经掌握的也没什么效果。你可能也分配了时间给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比如说还是数 学,然后做了一套老师发的卷子,会的部分都写了,不会的部分打算等着老师讲,难算的 部分都不想算。你明知道自己解析函数的部分比较不会做,但是迟迟不敢去攻克这个部分。 反而在自己会的哪些东西上一直寻求成就感。把自己不擅长的那个科目,自己不擅长的部 分标准出来,集中花一段时间去正面痛击自己的这个弱点,解析函数题这个解法我不会, 找出十道这样的题,算会了为止,算的熟练的为止。就这么一个点一个点的攻克,偏科的 你那个弱项,一定会提上来的。

3.你是不是一直在做哪些不用动脑的事情

什么叫不动脑子的事情呢,比如他不擅长历史,他把历史书抄了一遍,也学了一晚上历史, 但是有效果吗?没有,他学习不好,他把不会做的题,看着答案抄了一遍在错题本上,抄了就会了吗?还是不会。然后他从时间的分配上一看,我已经给了数学特别多的时间了, 但是他还是被畏难情绪控制了,做一些根部不需要动脑子的事情麻痹自己,偏科的同学千万不要麻痹自己,而是需要操起手术刀,直面自己的问题,剖析自己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畏难的情绪,趋利避害,就易避难。越是不擅长的东西,反而我们越不愿 意触碰。要记住,我们想要做的就是比别人优秀,才能从考试中厮杀出来,每个人都有为 难情绪,如果你没有,就可以先走一步。

四、检查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某个科目

1.长期承诺

1997 年,  盖瑞.麦克赫森开始着手一项调查,有关一个长期以来困惑着家长和音乐教师的谜团。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音乐课上进步神速,而有写却有相对缓慢呢?他采取了长期跟踪式研究,随机挑选 157 名儿童,分析他们的音乐成长历程。

这神秘因素是智商吗?不是。

是听觉敏感度?不是。

是数学能力?

节奏感?

运动感知能力?

收入水平?

不,都不是。

接着麦克赫森测试了一个新因素。在孩子上第一堂课之前,他提出过一个简单的问题,这 个新因素就是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是:这个新乐器,你觉得自己会弹(吹)多久?(选项有:今年、小学期间、直到高中、终身。)

麦克赫森说,“起先,大部分人回答'啊,我不知道呀',但是在你再三追问之下,最终他们 会告诉你一个肯定的答复。早在那时,他们已经有了想法。已经给自己的生活选择了某样 东西,让他们觉得:对,这就是我想要的。“

统计孩子每周训练时间:

少量(每周 20 分钟)、中等(每周 45 分钟)、大量(每周 90 分钟)。

绘制图表,他看到的时候震惊了。进步不取决任何可衡量的天赋或者性格,二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念头。一个小小的念头却产生了无穷的力量,孩子甚至在学习开始之前就打定了主意,这决定了进步的快慢。不同孩子之间的表现有着惊人的差异。同样的练习时间,给出长期承诺的那组孩子表现得比给出短期承诺的孩子好 4 倍。他们仅用了每周 20 分钟的练习 时间,就比哪些练习一个半小时但只有短期承诺的孩子进步更迅速。长期承诺的孩子加上充分的练习,他们的技能早就出神入化了。

“我们本能地认为每位新生就像一张白纸,但是他们对第一堂课所抱的念头,却可能比任何一位老师可能发挥的作用都大,也比任何强度的练习都要重要。这就是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在初期的某个时刻,他们就经历了一个清晰的阶段,‘我是一位音乐家’这样的念头浮 现眼前。那个念头就像一个雪球滚滚下山去“

细细想来激情四射不是一种理智状态。一个人为了日后能够取得令人期待的巨大收益,于是放弃眼前的舒适。这不是简单的一句“我想要 X”。这关系到许多复杂的东西:因为我以后想要 X,所以现在我最好像疯子那样做 Y。

2.学习速度的差别

我们学习速度有差别,不同学生在不同科目上表现出的学习速度不一样。例如,同样学数学,一部分同学学得非常慢,但是突然有一天,理解了一个概念做了题之后,会发生一个神速的进步,这种学生就是刚开始很慢很平缓,有一天突然进步,当然,还有另一类刚开 始学得很快,后面就表现不太行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根据一开始的学习速度给学生贴标签,分快慢班,老师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学生节奏不一样落后以后就自我放弃了这个科目。

五、克服偏科的方法——加大练习

人天生的天赋相差我们出生时,大脑还有很大的可成长性。随着我们对一个行为或者技能 的不断重复,我们的大脑形成特定的回路和模块,而这个回路模块越稳固发达,我们在这 个技能上进步越快。如果你在某个方面不擅长,不一定是你天赋缺陷,可能是你练习太少 了,就容易导致学起来越困难。

对待偏科科目就需要加大刻意练习,找到自己不舒适区、不会的东西,反复练习,达到进步。

刻意练习是如何起作用的:“收益递减原则”——几乎所有的进步都在开始的小部分训练过程中发生,之后的训练获得的进步就很少。

不必焦虑开始进步快、后面进步慢平台期情况,找出自己不会的,攻克下来投资回报比是非常大的。坚持下去,成绩就会进步。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经导师精心指导并认可、获 98 分的毕业设计项目!【项目资源】:微信小程序。【项目说明】:聚焦计算机相关专业毕设及实战操练,可作课程设计与期末大作业,含全部源码,能直用于毕设,经严格调试,运行有保障!【项目服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博主会及时解答。 经导师精心指导并认可、获 98 分的毕业设计项目!【项目资源】:微信小程序。【项目说明】:聚焦计算机相关专业毕设及实战操练,可作课程设计与期末大作业,含全部源码,能直用于毕设,经严格调试,运行有保障!【项目服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博主会及时解答。 经导师精心指导并认可、获 98 分的毕业设计项目!【项目资源】:微信小程序。【项目说明】:聚焦计算机相关专业毕设及实战操练,可作课程设计与期末大作业,含全部源码,能直用于毕设,经严格调试,运行有保障!【项目服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博主会及时解答。 经导师精心指导并认可、获 98 分的毕业设计项目!【项目资源】:微信小程序。【项目说明】:聚焦计算机相关专业毕设及实战操练,可作课程设计与期末大作业,含全部源码,能直用于毕设,经严格调试,运行有保障!【项目服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博主会及时解答。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