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

问题

在面向对象系统设计中经常可以遇到以下的两类问题:
1)为了提高内聚(Cohesion)和松耦合(Coupling),我们经常会抽象出一些类的公共接口以形成抽象基类或者接口。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声明一个指向基类的指针来指向实际的子类实现, 达到了多态的目的。 这里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n 多的子类继承自抽象基类, 我们不得不在每次要用到子类的地方就编写诸如 new ×××;的代码。这里带来两个问题: 1)客户程序员必须知道实际子类的名称(当系统复杂后, 命名将是一个很不好处理的问题, 为了处理可能的名字冲突, 有的命名可能并不是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可记忆性, 就姑且不论不同程序员千奇百怪的个人偏见了,程序的扩展性和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2)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父类中并不知道具体要实例化哪一个具体的子类。这里的意思为:假设我们在类 A 中要使用到类B, B 是一个抽象父类,在 A 中并不知道具体要实例化那一个 B 的子类, 但是在类 A 的子类 D 中是可以知道的。 在 A 中我们没有办法直接使用类似于 new ×××的语句,因为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
以上两个问题也就引出了 Factory 模式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
​ 1)定义创建对象的接口,封装了对象的创建;
​ 2)使得具体化类的工作延迟到了子类中。

模式选择
我们通常使用 Factory 模式来解决上面给出的两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中,我们经常就是声明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并封装了对象的创建过程。 Factory 这里类似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厂(生产对象)。 在第二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对象创建对象的接口,并在子类中提供其具体实现(因为只有在子类中可以决定到底实例化哪一个类)。
第一中情况的 Factory 的结构示意图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1 所以的 Factory 模式经常在系统开发中用到,但是这并不是 Factory 模式的最大威力所在(因为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Factory 模式不单是提供了创建对象的接口,其最重要的是延迟了子类的实例化(第二个问题),以下是这种情况的一个 Factory 的结构示意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 2 中关键中 Factory 模式的应用并不是只是为了封装对象的创建,而是要把对象的创建放到子类中实现: Factory 中只是提供了对象创建的接口,其实现将放在Factory 的子类ConcreteFactory 中进行。这是图 2 和图 1 的区别所在。

实现
完整代码示例(code)
Factory 模式的实现比较简单,这里为了方便初学者的学习和参考,将给出完整的实现代码。

代码片断 1: Product.h

//Product.h
ifndef PRODUCT_H
define PRODUCT_H
class Product
{
public:
    virtual ~Product() =0; 
protected:
    Product();
private:
};

class ConcreteProduct:publicProduct
{
public:
    ~ConcreteProduct();
    ConcreteProduct();
protected:
private:
};
endif //~PRODUCT_H

代码片断 2: Product.cpp

//Product.cpp
#include "Product.h"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Product::Product()
{
}
Product::~Product()
{
}
ConcreteProduct::ConcreteProduct()
{
    cout<<"ConcreteProduct...."<<endl;
}
ConcreteProduct::~ConcreteProduct()
{
}

代码片断 3: Factory.h

//Factory.h
#ifndef _FACTORY_H_
#define _FACTORY_H_
class Product;
class Factory
{
public:
    virtual ~Factory() = 0;
    virtual Product* CreateProduct() = 0;
protected:
    Factory();
private:
};
class ConcreteFactory:public Factory
{
public:
    ~ConcreteFactory();
    ConcreteFactory();
    Product* CreateProduct();
protected:
private:
};
#endif //~_FACTORY_H_

代码片断 4: Factory.cpp

//Factory.cpp
include "Factory.h"
#include "Product.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Factory::Factory()
{
}
Factory::~Factory()
{
}
ConcreteFactory::ConcreteFactory()
{
    cout<<"ConcreteFactory....."<<endl;
}
ConcreteFactory::~ConcreteFactory()
{
}
Product* ConcreteFactory::CreateProduct()
{
    return new ConcreteProduct();
}

代码片断 5: main.cpp

//main.cpp
#include "Factory.h"
#include "Product.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Factory* fac = new ConcreteFactory();
    Product* p = fac->CreateProduct();
    return 0;
}

代码说明
示例代码中给出的是 Factory 模式解决父类中并不知道具体要实例化哪一个具体的子类的问题,至于为创建对象提供接口问题,可以由 Factory 中附加相应的创建操作例如Create***Product()即可。具体请参加讨论内容。

讨论
Factory 模式在实际开发中应用非常广泛,面向对象的系统经常面临着对象创建问题:
要创建的类实在是太多了。而 Factory 提供的创建对象的接口封装(第一个功能), 以及其将类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第二个功能) 都部分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笔者开开发 VisualCMCS 系统的语义分析过程中, 由于要为文法中的每个非终结符构造一个类处理,因此这个过程中对象的创建非常多,采用Factory 模式后系统可读性性和维护都变得elegant 许多。Factory 模式也带来至少以下两个问题:
1) 如果为每一个具体的 ConcreteProduct 类的实例化提供一个函数体, 那么我们可能不得不在系统中添加了一个方法来处理这个新建的 ConcreteProduct,这样 Factory 的接口永远就不肯能封闭(Close)。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 Factory 的子类来通过多态实现这一点,但是这也是以新建一个类作为代价的。
2)在实现中我们可以通过参数化工厂方法,即给 FactoryMethod()传递一个参数用以决定是创建具体哪一个具体的 Product(实际上笔者在 VisualCMCS 中也正是这样做的)。当然也可以通过模板化避免 1)中的子类创建子类,其方法就是将具体 Product 类作为模板参数,实现起来也很简单。
可以看出, Factory 模式对于对象的创建给予开发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实现策略,但是Factory 模式仅仅局限于一类类(就是说 Product 是一类,有一个共同的基类),如果我们要为不同类的类提供一个对象创建的接口,那就要用 AbstractFactory 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信号处理领域,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是一项关键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多个信号源到达接收阵列的方向。本文将详细探讨三种ESPRI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算法在DOA估计中的实现,以及它们在MATLAB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ESPRIT算法是由Paul Kailath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阵列数据的旋转不变性来估计信号源的角度。这种算法相比传统的 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且无需进行特征值分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颇具优势。 1. 普通ESPRIT算法 普通ESPRIT算法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构造等效旋转不变系统和估计角度。通过空间平移(如延时)构建两个子阵列,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旋转不变性。然后,通过对子阵列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可以得到信号源的角频率估计,进一步转换为DOA估计。 2. 常规ESPRIT算法实现 在描述中提到的`common_esprit_method1.m`和`common_esprit_method2.m`是两种不同的普通ESPRIT算法实现。它们可能在实现细节上略有差异,比如选择子阵列的方式、参数估计的策略等。MATLAB代码通常会包含预处理步骤(如数据归一化)、子阵列构造、旋转不变性矩阵的建立、最小二乘估计等部分。通过运行这两个文件,可以比较它们在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上的异同。 3. TLS_ESPRIT算法 TLS(Total Least Squares)ESPRIT是对普通ESPRIT的优化,它考虑了数据噪声的影响,提高了估计的稳健性。在TLS_ESPRIT算法中,不假设数据噪声是高斯白噪声,而是采用总最小二乘准则来拟合数据。这使得算法在噪声环境下表现更优。`TLS_esprit.m`文件应该包含了TLS_ESPRIT算法的完整实现,包括TLS估计的步骤和旋转不变性矩阵的改进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ESPRIT变体取决于系统条件,例如噪声水平、信号质量以及计算资源。通过MATLAB实现,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算法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这些代码也为教学和学习DOA估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平台,有助于深入理解ESPRIT算法的工作原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