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GI读书笔记

WSGI的目标

WSGI 的全称是 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

WSGI是web server和Python web应用(web applications)或者框架之间的接口。其目的是促进web应用的可移植性。因为web server有很多种,web应用也有很多种,如果没有一个规范,那么我们在写web应用的时候只能针对某一种server来写,程序没有可移植性。如果采用了WSGI规范,那么我们的web应用可以使用任何满足WSGI的server。

现在有一个问题:在WSGI提出以前,很多的server和应用都已经在生产中狂奔了,这些server和application肯定没法遵守WSGI。所以WSGI对这些已经在使用的server和application没有太多好处。为此,WSGI必须特别简单而且容易实现,让已经存在的server和应用只需要很少的更改即可满足这些规范。这样别人才有动力遵守WSGI。

规范概述

WSGI接口有两端:1)server端或者说“gateway”端 2)应用端或者“框架”端。server端调用由应用端提供的可调用对象(callable object),至于调用的方式取决于server端。这里的callable指的是 一个函数,方法,类,或者拥有call方法的对象实例。server和应用在调用callable对象的时候,不能依赖于这个callable对象的类型(不管是函数还是类)。callable对象仅仅能够被调用,不能自省(introspect)

除了纯粹的server/gateways和applications/frameworks,还有中间件(middleware)存在于两者之间。对于server而言,中间件表现的像是一个应用,而对于应用而言,中间件表现的像是一个server。中间件很是强大,可以提供可扩展的API,内容转换和导航等等功能。

应用/框架端

应用的对象是一个接受两个参数的可调用对象。这里的可调用对象就是上面提到的“callable object”。一个函数、方法、类,或者带有call 方法的对象都可以用来当做应用程序对象。因为server端都会发重复的请求,所以应用的对象也必须能被多次调用,返回的结果也要是可迭代的。应用程序对象在这里并不是指应用程序开发者调用WSGI的API开发。 现在假定应用程序开发者依然使用现有的、高层次的框架(如flask)来开发应用程序。WSGI其实是框架和server端的开发规范,并不直接支持应用开发。

下面是应用程序对象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函数,一个是类:

def simple_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 也许这个是最简单的application object """
    status = '200 OK'
    response_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return ['Hello world!\n']


class AppClass:
    """输出同样的结果,但是使用类

    注意: 'AppClass'类 在这里是一个 "application" ,所以调用它会返回一个AppClass的实例。 
    这个实例会迭代的返回结果。
    如果我们想要使用AppClass的实例作为"application",那么我们必须要实现__call__方法。
    """

    def __init__(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self.environ = environ
        self.start = start_response

    def __iter__(self):
        status = '200 OK'
        response_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self.start(status, response_headers)
        yield "Hello world!\n"

应用程序对象必须接受两个位置参数(positional arguments),分别为environstart_response,参数的名字不一定要是这两个单词,但是位置和意义不能变。environ参数是一个字典对象,也是一个有着CGI风格的环境变量。应用程序必须允许以任何它需要的方式来修改这个字典, environ还必须包含一些特定的WSGI所需的变量。start_response参数是一个可被调用的函数,它接受两个必要的位置参数和一个可选参数:status,response_headers和 exc_info 。同样的,名字可以随意取,但是位置和代表的含义不能变。status参数是一个形式如“999 Message here”这样的状态字符串。而response_headers参数是一个包含有(header_name,header_value)参数列表的元组,用来描述HTTP的响应头。可选参数exc_info主要是处理错误时使用。

start_response必须返回一个write(body_data)可被调用的对象,个人理解write就是一个类或者函数。write会将数据写入http的响应body里面。但是规范中也提到,新的框架应该避免使用write。


server端/网关端

server端每次接收HTTP客户端的请求就调用application一次。下面是一个简单的CGI网关,以一个函数的形式来实现。这个例子里涉及到的错误处理很少,因为默认没有被捕捉到的异常都会dump到sys.stderr流中,并且web server 打在log中。

import os, sys

def run_with_cgi(application):

    environ = dict(os.environ.items())
    environ['wsgi.input']        = sys.stdin
    environ['wsgi.errors']       = sys.stderr
    environ['wsgi.version']      = (1, 0)
    environ['wsgi.multithread']  = False
    environ['wsgi.multiprocess'] = True
    environ['wsgi.run_once']     = True

    if environ.get('HTTPS', 'off') in ('on', '1'):
        environ['wsgi.url_scheme'] = 'https'
    else:
        environ['wsgi.url_scheme'] = 'http'

    headers_set = []
    headers_sent = []

    def write(data):
        if not headers_set:
             raise AssertionError("write() before start_response()")

        elif not headers_sent:
             # 在发送数据之前,先把存储的头发送出去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 headers_sent[:] = headers_set
             sys.stdout.write('Status: %s\r\n' % status)
             for header in response_headers:
                 sys.stdout.write('%s: %s\r\n' % header)
             sys.stdout.write('\r\n')

        sys.stdout.write(data)
        sys.stdout.flush()

    def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exc_info=None):
        if exc_info:
            try:
                if headers_sent:
                    # 如果报头已经被发送,重新抛出异常
                    raise exc_info[0], exc_info[1], exc_info[2]
            finally:
                exc_info = None     # 避免死循环
        elif headers_set:
            raise AssertionError("Headers already set!")

        headers_set[:] =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return write

    result =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try:
        for data in result:
            if data:    # 如果消息主体还没有,不能发送头
                write(data)
        if not headers_sent:
            write('')   # 主体为空,发送头
    finally:
        if hasattr(result, 'close'):
            result.close()

服务端在在传输给HTTP客户端数据时,是不用缓冲的。在传输完当前的字符串才会请求下一个。这也就意味着应用必须有自己的缓存。如果application返回的可迭代对象有close()方法,就是上面代码中的result.close()。那么无论请求是否正常结束,最后都要调用这个方法,来释放application的资源。


中间件

在服务端,中间件表现的像一个应用。但是在应用端,中间件表现的像一个服务端。中间件有很多作用:

  • 根据不同的URL将请求路由到不同的应用
  • 允许不同的应用或者框架在同一个进程中并行运行
  • 通过在网络中转发请求和应答,实现负载均衡和远程处理
  • 对于内容进行后加工,比如应用xsl样式表等

中间件比较特殊,必须满足server端和应用端的双重的规定。而且中间件可以有很多层,每一层中间件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

下面是一个中间件的例子。这个中间件将英语词尾改成拉丁语式。

from piglatin import piglatin

class LatinIter:

    """如果可以转换,就把可迭代对象转换为拉丁语。

     Note that the "okayness" can change until the application yields its first non-empty string, so 'transform_ok' has to be a mutable truth value.
    """

    def __init__(self, result, transform_ok):
        if hasattr(result, 'close'):
            self.close = result.close
        self._next = iter(result).next
        self.transform_ok = transform_ok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def next(self):
        if self.transform_ok:
            return piglatin(self._next())
        else:
            return self._next()

class Latinator:

    # 默认情况下不传送输出。
    transform = False

    def __init__(self, application):
        self.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def __call__(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transform_ok = []

        def start_latin(status, response_headers, exc_info=None):

            # 重置ok标志位,以防这是一个重复的调用。 
            del transform_ok[:]

            for name, value in response_headers:
                if name.lower() == 'content-type' and value == 'text/plain':
                    transform_ok.append(True)
                    # Strip content-length if present, else it'll be wrong
                    response_headers = [(name, value)
                        for name, value in response_headers
                            if name.lower() != 'content-length'
                    ]
                    break

            write =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exc_info)

            if transform_ok:
                def write_latin(data):
                    write(piglatin(data))
                return write_latin
            else:
                return write

        return LatinIter(self.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latin), transform_ok)
# 在Latinator's控制下运行foo_app, 使用示例的CGI网关例子。
from foo_app import foo_app
run_with_cgi(Latinator(foo_app))

其他学习资料

WSGI还有其他的一个规定,比如代码中一直出现的environ变量,还有输入和错误流,编码,url构建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比较细碎,不再这里总结了。这里有一些比较好的学习资源:

  1. pep-0333官方网站
  2. 中文WSGI翻译版
  3. http://blog.kenshinx.me/blog/wsgi-research/
  4. csdn博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