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自《10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列出了10条经济学的原理,分别是:
-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某样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愿意放弃多少
- 理性的人们会思考边际(效益、成本)
- 人们会响应激励措施
- 贸易可以让每人过得更好
-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 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 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与其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有关
- 当政府印刷太多钞票时,价格会上涨
- 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
人们是如何决策的
人们面临着权衡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想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想要的东西。做这个决定需要在不同的目的之间做权衡
- 案例包括:学生如何分配时间,家庭如何消费收入,政府如何使用财政收入,规定如何以企业为代价保护环境
- 一个特殊的权衡案例是效率和公平的权衡
- 公平的定义: 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经济财富的性质
- 效率的定义: 社会从稀缺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收益的性质
- 举个例子,富人的税收分配给穷人,也许提高了公平性,但是降低了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降低了社会资源的产出水平
- 这意味着公平性的增加的代价是资源使用效率的降低
- 另一个例子是“枪支和黄油”: 越多经费花在国防(枪支)来保护边疆,越少经费可以花在消费商品(黄油)来提高生活水平标准
- 意识到这个权衡的存在并没有反映应该做或即将做什么决策.
机会成本在决策中的意义
- 因为人们面临权衡,指定决策需要在不同的方案中比较成本和收益
- 关于这些成本
- 去大学读一年不仅仅涉及学费、书本费和其他费用,还有没有工资
- 看一场电影不仅仅意味着电影票价格,还有耗在电影院的时间
- 这叫做资源的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的定义: 为获得某样东西、或最佳选择而必须放弃的任何事物
- 当指定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考虑每种情况的机会成本.
理性的人会思考边际
- 经济学家一般假设人是理性的.
- 理性的定义: 系统的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达到目的.
- 在给定收入和价格下,消费者宁愿购买能使他们得到最大满意度的商品和服务
- 公司宁愿达到可使利益最大化的生产力水平.
- 生活很多决策涉及增量决策:我这学期是否应该留在学校? 这学期是否要报另一门课? 为了明天的测验是否应该再学一个小时?
- 理性的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做决定.
- 如果多买一件商品获得的满足感增加等于消费者愿意为此商品出的价格,他就获得了最大满足感,这也是每个理性消费者追求的.
- 案例:假设一架200座位的飞机飞一趟全国,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00000,平均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0。假设飞机已起飞几分钟,一位乘客愿意花3000买个座,航空公司愿意将每个座位标3000元么?这个案例中,多一个乘客的边际成本非常小(这里公司其实是亏钱,但是从最后这个乘客来看,公司是赚了,因为搭载上这名乘客可能只需要给他提供水和零食,但是就多了3000收入)。
- 另一个案例: 为什么水便宜但钻石很贵? 因为水很多,多提供一杯水的边际收益很小(多一倍水的满足感容易低于水的价格),而钻石很稀有,多提供一块钻石的边际收益很高(获得一块钻石的满足感超出价格)
人们会响应激励措施
- 激励可以促使人们行动 [对改变行为的人提供奖励].
- 因为理性的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决策,他们会响应激励
- 激励可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意图,正面或负面的.
例如对工作努力的人加薪可以激发人们努力工作,起到正面效果。然而对商品添加税收例如油,可能导致人们减少消费,起到负面作用.
人们如何互动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过得更好
- 贸易不像体育比赛,一方获胜另一方落败
- 考虑发生在你家的交易,你家可能每天都与其他家庭发生贸易。大部分家庭不会盖他们的房子,编织衣服或播种食物.
- 国家之间通过互相贸易获得利润.
- 贸易使得对国家有利的商品专业化变得可能
- 例如,几个世纪都认为,国际贸易中,一国获利建立在另一国的亏损上 .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许多曾经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一制度,并试图发展市场经济
- 市场经济定义: 许多公司和家庭通过在市场中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对资源分配做出非集中式的决策的经济体
- 市场价格反映了商品对顾客的价值,还有生产它所消耗的成本
- 中央计划经济失败了,因为它不允许市场运作.
- 亚当史密斯和不可见的手
- 亚当史密斯 1776 的研究显示,尽管个人被自我利益驱动,但是一只无形的手却会引导这种自我利益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市场是买家和卖家当面取货和交换物品的场所.
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有两方面原因: 促进效率的提升与公平.
- 政府政策在市场失灵下最有用.
-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市场自身失去了有效分配资源的一种情况.
- 市场失灵的案例
- 外部性(externality):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造成的冲击(污染)
-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 单一的经济参与者或一组参与者对市场价格造成一系列影响的能力
- 市场经济通过他人愿意买单来奖励人们的生产力,因此会存在经济财富的不公平分配。
- 注意这里的原理说道政府可以促进市场结果,并不表示政府总是促进市场结果.
影响经济整体运行的力量和趋势
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依赖于国家的生产力
- 国家与国家的生活水平差异巨大.
- 不同时期的生活水平变化巨大.
- 生活水平差异的解释在于生产力的差异.
- 生产力的定义: 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高生产力意味着高生活水平.
- 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了解任何政策对我们生产商品与服务的能力的影响
- 要提高生活水平,政策制定者要保证工人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工具、能接触到最好的技术,以提高生产力
- 国家人均收入
当政府印刷太多钞票时,价格会上涨
- 通货膨胀定义: 经济中整体价格水平持续上涨
- 当政府创造大量金钱,金钱的价值就会下降.
- 案例:一战后的德国 (1920s 早期), 1970s 美国,2000s 津巴布韦.
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
- 大部分经济学家相信,货币输入的短期效应 (往经济中加入货币) 是更低失业率和更高的物品价格.
- 经济中金钱的增加刺激了消费,且增加了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 高需求可能促使公司提高他们的价格,但同时鼓励了他们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并雇佣更多工人来生产商品和服务。更多的雇佣意味着更低失业率
- 一些经济学家质疑这种关系是否还存在.
- 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的短期平衡在商业周期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
- 商业周期定义: 经济活动中的波动,例如就业和生产.
-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政策来利用这种平衡,但是这些干预措施的范围和可取性仍是不断辩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