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原文: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周朝曾參,名子輿,奉養母親,極為孝順,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時,家裏忽然有客來到,母親不知所措,盼望曾參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參,陡覺心痛,卜有預兆,急忙挑柴趕回家中,硊在母親膝前,問其緣故,母親說: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參事母至孝,母親手指竟與其性靈相通。
有詩頌曰 :
母指方纔嚙 兒心痛不禁
負薪歸來晚 骨肉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