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缓存IO和不带缓存IO

首先,先稍微了解系统调用的概念:
       系统调用,英文名system call,每个操作系统都在内核里有一些内建的函数库,这些函数可以用来完成一些系统系统调用把应用程序的请求传给内核,调用相应的的内核函数完成所需的处理,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如果没有系统调用和内核函数,用户将不能编写大型应用程序,及别的功能,这些函数集合起来就叫做程序接口或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我们要在这个系统上编写各种应用程序,就是通过这个API接口来调用系统内核里面的函数。如果没有系统调用,那么应用程序就失去内核的支持。
     现在,再聊不带缓存的I/O操作:
     linix对IO文件的操作分为不带缓存的IO操作和标准IO操作(即带缓存),刚开始,要明确以下几点:
     1:不带缓存,不是直接对磁盘文件进行读取操作,像read()和write()函数,它们都属于系统调用,只不过在用户层没有缓存,所以叫做无缓存IO,但对于内核来说,还是进行了缓存,只是用户层看不到罢了。如果这一点看不懂,请看第二点;
    2:带不带缓存是相对来说的,如果你要写入数据到文件上时(就是写入磁盘上),内核先将数据写入到内核中所设的缓冲储存器,假如这个缓冲储存器的长度是100个字节,你调用系统函:

ssize_t write (int fd,const void * buf,size_t count);

写操作时,设每次写入长度count=10个字节,那么你几要调用10次这个函数才能把这个缓冲区写满,此时数据还是在缓冲区,并没有写入到磁盘,缓冲区满时才进行实际上的IO操作,把数据写入到磁盘上,所以上面说的“不带缓存不是就没有缓存直写进磁盘”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既然不带缓存的操作实际在内核是有缓存器的,那带缓存的IO操作又是怎么回事呢?

      带缓存IO也叫标准IO,符合ANSI C 的标准IO处理,不依赖系统内核,所以移植性强,我们使用标准IO操作很多时候是为了减少对read()和write()的系统调用次数,带缓存IO其实就是在用户层再建立一个缓存区,这个缓存区的分配和优化长度等细节都是标准IO库代你处理好了,不用去操心,还是用上面那个例子说明这个操作过程:

     上面说要写数据到文件上,内核缓存(注意这个不是用户层缓存区)区长度是100字节,我们调用不带缓存的IO函数write()就要调用10次,这样系统效率低,现在我们在用户层建立另一个缓存区(用户层缓存区或者叫流缓存),假设流缓存的长度是50字节,我们用标准C库函数的fwrite()将数据写入到这个流缓存区里面,流缓存区满50字节后在进入内核缓存区,此时再调用系统函数write()将数据写入到文件(实质是磁盘)上,看到这里,你用该明白一点,标准IO操作fwrite()最后还是要掉用无缓存IO操作write,这里进行了两次调用fwrite()写100字节也就是进行两次系统调用write()。

    如果看到这里还没有一点眉目的话,那就比较麻烦了,希望下面两条总结能够帮上忙:

    无缓存IO操作数据流向路径:数据——内核缓存区——磁盘

    标准IO操作数据流向路径:数据——流缓存区——内核缓存区——磁盘

这里为了说明标准I/O的工作原理,借用了glibc中标准I/O实现的细节,所以代码多是不可移植的.

1. buffered I/O, 即标准I/O

首先,要明确,unbuffered I/O只是相对于buffered I/O,即标准I/O来说的.
而不是说unbuffered I/O读写磁盘时不用缓冲.实际上,内核是存在高速缓冲区来进行
真正的磁盘读写的,不过这里要讨论的buffer跟内核中的缓冲区无关.

buffered I/O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简单,buffered I/O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请明确一个关系,那就是,
                  
buffered I/O库函数(fread, fwrite等,用户空间) <----call--->  unbuffered I/O系统调用(read,write等,内核空间)<-------> 读写磁盘

buffered I/O库函数都是调用相关的unbuffered I/O系统调用来实现的,他们并不直接读写磁盘.
那么,效率的提高从何而来呢?
注意到,buffered I/O中都是库函数,而unbuffered I/O中为系统调用,使用库函数的效率是高于使用系统调用的.
buffered I/O就是通过尽可能的少使用系统调用来提高效率的.
它的基本方法是,在用户进程空间维护一块缓冲区,第一次读(库函数)的时候用read(系统调用)多从内核读出一些数据,
下次在要读(库函数)数据的时候,先从该缓冲区读,而不用进行再次read(系统调用)了.
同样,写的时候,先将数据写入(库函数)一个缓冲区,多次以后,在集中进行一次write(系统调用),写入内核空间.

buffered I/O中的fgets, puts, fread, fwrite等和unbufferedI/O中的read,write等就是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





一、recv端

在监听套接字上准备accept,在accept结束以后不做什么操作,直接sleep很久,也就是在recv端并不做接受数据的操作,在sleep结束之后再recv数据。

二、send端

通过查看本系统内核默认的支持的最大发送缓冲区大小,cat/proc/sys/net/ipv4/tcp_wmem,最后一个参数为发送缓冲区的最大大小。接受缓冲区最大的配置文件在tcp_rmen中。

将套接字设置为阻塞,一次发送的buffer大于最大发送缓冲区所能容纳的数据量,一次send结束,在发送返回后接着答应发送的数据长度

也就是说对于套接字来说,套接字的接收缓存和发送缓存都是在内核空间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