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听了不少公司的宣讲会,很多公司的宣讲像是打了鸡血,嗓门足够大,分贝足够高,但是总感觉大部分的都有放水忽悠的嫌疑,真正实诚说话的不多。HR们总是拿着所谓的成功与发展平台来诱惑,但大都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很少有公司会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招聘用人的原则。让我觉得有些郁闷的是,不少公司的招聘都硬性规定本科与硕士要211或985,两者缺一不可。对此,他们自己的解释是,一是211(985)院校招到好学生的概率更高;二是考虑到公司人才招聘的成本,不能覆盖到符合公司用人需求的所有潜在的学生。他们的理由似乎难以辩驳,但我的理解是:持有这样理念的公司很难做大做强。纵然他们可能取得成功--高额的利润,巨大的财富,上市IPO,但是他们离一个真正伟大的公司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个真正伟大的公司(Google是一个有追求而伟大的公司)的追求不仅仅是获得财富、创造财富,更是一个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帮助公司员工去发展进步,同时也努力做到开放、公平、平等。而眼下的中国正缺乏这种公平公正的制度与环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财富与权力的集中,巨高的房价,这些因素已经足够让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年轻学生更加焦虑失衡;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中国大学的教育并没有给那些充满期待进入校园的学生以希望与力量--大学教育大多数培养的是只关心吃喝玩乐,却没有给人以心灵的滋养与生存的技能。这些企业对中国教育的质量自然心中有数,或许他们在选择人才时关注学校与学历也是不得已之举。但即便如此,一个公司即使不能做有利于开放与公平的事情,但至少不要去扩大业已存在的不公与歧视。而从正面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若能坚持任人唯贤,让那些教育资源匮乏的高校学生也有机会参加笔试与面试,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至少也会给他们一个心理的慰藉,纵然遭遇挫折困难,他们也会渐渐明白:自己需要更加的踏实努力。这样的开放策略短期看来可能没有什么作用,但是长久下来便可能不仅让公司本身受益,也会促进一个社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怎么去定义一个成功的公司?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一个公司除了挣钱上市之外,它还有更多伟大的事情可以做:让社会更加有活力,让社会公平开放。这样的公司才真正值得尊敬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