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需求+约束条件
背景:提供与问题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帮助 DeepSeek 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情境。
需求:清晰明确地阐述你希望 DeepSeek完成的任务或提供的信息。
约束条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回答的范围、格式、字数等进行限制。
如:
我是一名准备学习java的学生,(背景信息),想要掌握java(需求),请以每周为单位,分点列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格式要求)。
二,身份+任务+需求+例子
身份:设定 DeepSeek 需要扮演的角色让它从特定的视角来回答问题。
任务:具体说明需要 Deepseek 完成的工作内容。
要求:提出对回答的具体期望,如风格、格式、字数等。
例子:给出一个具体的示例,让 DeepSeek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
如:
你是一个java教师,请出五道关于java数据类型的题,已让学生更好的掌握java数据类型。
三,我要做什么一要做什么用→希望达到什么效果→但担心什么问题
我要做什么:直接说明自己的行为或计划。
要做什么用:阐述该行为或计划的目的或用途。
希望达到什么效果:表达期望通过该行为或计划所达成的目标。
但担心什么问题: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担忧或顾虑。
如 :
我要做一个线上课程推广方案(我要做什么),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报名课程(要做什么用),希望能在一个月内使报名人数增长
20%(希望达到什么效果),但担心推广渠道选择不当导致效果不佳(但担心什么问题)
四,需求+担忧+反向验证
需求:明确表达自己的核心需求。
担忧:说出对满足需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不足的担心。
反向验证:提出一些需要 AI 进一步思考或验证的内容,以促使它给出更全面的回答。
如:
我需要设计一个租房装修方案(需求),担心风格不统一会影响整体效果(担忧),请列出5个可能导致风格不统一的因素,并针对每个因素给出解决办法(反向验证)
五,问题+追问预期+调整方向
先提出一个基础问题,然后根据可能的回答情况,说明自己希望进一步追问的方向或预期,若回答不符合期望,给出调整的方向。
如:
“请推荐几款适合大学生使用的笔记本电脑(问题)。我希望你能在推荐后,详细说明每款电脑在性能、便携性、价格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追问预期)。如果推荐的电脑不符合大学生的主流使用场景,比如游戏、学习、办公等,请重新推荐并说明理由(调整方向)。
六,目标+条件+验证方式
阐述想要达成的目标,说明实现目标所面临的条件限制,提出对回答进行验证或进一步探讨的方式。
如:
我希望在一个月掌握vue(目标),我平时工作很忙,只有晚上有时间学习(条件)。请给我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说明如何判断这个计划是否有效,比如每周掌握vue的知识范围是多少(验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