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和集成思想


中国有很多技术不错的开发人员,但是却很少有优秀的作品。原因何在?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缺少标准化,统一的基础平台;很少人愿意去做无法直接产生效益,而又要耗费庞大的基础建设,因此,上层建筑一个是采取简化掉的,拙劣的基础代码;或者干脆降低上层建筑的设计规模。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举个例子,就好象dos平台下开发程序,同样的付出,出来的产品却粗糙得多。当我们还是兢兢业业的在dos基础(打个比喻)下建设我们的产品时,别人却已经搭上了windows的高速列车,即使再有才能,再勤奋,加班再多也无法缩短这个差距。科技是残酷的,就好象人工计算圆周率,花其一生也不如计算机几秒钟,这个领域要的不是蛮干,要的是精明,善于处于有利位置。

第二个缺少标准化的主观原因,也就是缺少集成化的思想。什么东西都从新开始,不借助一点外力,哪怕已经有一个相当完善的基础在哪里,也不愿意花时间去集成,而相信“自己做得更好”。首先,这个自信是好的,但是自信却并不是为了“改善基础措施”而是建立自己产品的“附加物”,因此这个改进只是相对你这个产品而言的,狭隘的,短命的实现;假设有100个这种的做法,就有100遍“自己做的更好”的实现。我们应该察觉到这种隐秘的导致生产力下降的原因。

客观来说,这种内部消耗的蛮荒现象是发展初期的必然。网络化的发展,我们可以获知国外同行的生产模式,也同时产生了标准化平台的愿望。因此现在也有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标准出台,比如办公软件的UOF(不是UFO)。事实上,有很多免费的基础平台值得我们基于上面来开发的,比如w3c,和手机行业的openKODE等。我们首先应该从现有的优秀作品中找到共同点,尽量用标准的,可替换的集成思想来整合现有的产品,即使没有成品,也应该遵循某个标准下开发自己的组件,这让才能在将来,出现更优秀,或者自己精力转移的时候,能够替换掉这个过时的部件。标准在发展中,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新的标准会不断出现,给我们以新的指导。不存在非谁不可的残缺机制能够良性发展的可能;整个行业只有在规范化,可以整合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昌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