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S文件系统初识

                                                                  NFS文件系统初识

                                                                                  参考      nfs安装与配置


安装所需的包
yum install rpcbind* -y  这个是linux 6的包,其他版本是portmap
yum install nfs* -y 

配置自启动
chkconfig  rpcbind on
chkconfig  nfs on
启动服务
service   rpcbind start
servcie   nfs  start
确认服务启动成功
rpcinfo -p
[root@hvr Packages]# rpcinfo -p
   program vers proto   port  service
    100000    4   tcp    111  portmapper
    100000    3   tcp    111  portmapper
    100000    2   tcp    111  portmapper
    100000    4   udp    111  portmapper
    100000    3   udp    111  portmapper
    100000    2   udp    111  portmapper
    100024    1   udp  57818  status
    100024    1   tcp  17798  status
    100011    1   udp    875  rquotad
    100011    2   udp    875  rquotad
    100011    1   tcp    875  rquotad



  • nfsd:它是基本的NFS守护进程,主要功能是管理客户端是否能够登录服务器;
  • mountd:它是RPC安装守护进程,主要功能是管理NFS的文件系统。当客户端顺利通过nfsd登录NFS服务器后,在使用NFS服务所提供的文件前,还必须通过文件使用权限的验证。它会读取NFS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来对比客户端权限。
  • portmap:主要功能是进行端口映射工作。当客户端尝试连接并使用RPC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如NFS服务)时,portmap会将所管理的与服务对应的端口提供给客户端,从而使客户可以通过该端口向服务器请求服务。


NFS的常用目录
/etc/exports                           NFS服务的主要配置文件
/usr/sbin/exportfs                   NFS服务的管理命令
/usr/sbin/showmount              客户端的查看命令
/var/lib/nfs/etab                      记录NFS分享出来的目录的完整权限设定值
/var/lib/nfs/xtab                      记录曾经登录过的客户端信息

NFS服务的配置文件为 /etc/exports,这个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不过系统并没有默认值,所以这个文件不一定会存在,可能要使用vim手动建立,然后在文件里面写入配置内容。

/etc/exports文件内容格式:

<输出目录> [客户端1 选项(访问权限,用户映射,其他)] [客户端2 选项(访问权限,用户映射,其他)]

a. 输出目录:

输出目录是指NFS系统中需要共享给客户机使用的目录;

b. 客户端:

客户端是指网络中可以访问这个NFS输出目录的计算机

客户端常用的指定方式

  • 指定ip地址的主机:192.168.0.200
  • 指定子网中的所有主机:192.168.0.0/24 192.168.0.0/255.255.255.0
  • 指定域名的主机:david.bsmart.cn
  • 指定域中的所有主机:*.bsmart.cn
  • 所有主机:*

c. 选项:

选项用来设置输出目录的访问权限、用户映射等。

NFS主要有3类选项:

访问权限选项

  • 设置输出目录只读:ro
  • 设置输出目录读写:rw

用户映射选项

  • all_squash:将远程访问的所有普通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nfsnobody);
  • no_all_squash:与all_squash取反(默认设置);
  • root_squash:将root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默认设置);
  • no_root_squash:与rootsquash取反;
  • anonu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都映射为匿名用户,并指定该用户为本地用户(UID=xxx);
  • anong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组账户,并指定该匿名用户组账户为本地用户组账户(GID=xxx);

其它选项

  • secure:限制客户端只能从小于1024的tcp/ip端口连接nfs服务器(默认设置);
  • insecure:允许客户端从大于1024的tcp/ip端口连接服务器;
  • sync:将数据同步写入内存缓冲区与磁盘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async:将数据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中,必要时才写入磁盘;
  • wdelay:检查是否有相关的写操作,如果有则将这些写操作一起执行,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默认设置);
  • no_wdelay:若有写操作则立即执行,应与sync配合使用;
  • subtree:若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则nfs服务器将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默认设置);
  • no_subtree:即使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nfs服务器也不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示例:
将/home/nfs 共享给192.168.56.88
(一)服务端操作
创建目录
mkdir -p /home/nfs -p 
chmod 777 /home/nfs -R
修改配置文件
vi /etc/exports 
添加
/home/nfs 192.168.56.88/24(rw)
重启服务
service nfs restart
service rpcbind restart
exportfs
[root@hvr etc]# exportfs
/home/nfs       192.168.56.88/24
查看共享状态
showmount -e
[root@hvr etc]# showmount -e
Export list for hvr:
/home/nfs 192.168.56.88/24
在服务端创建一个文件
cat 
(二)客户端操作
创建一个挂载目录
[root@test tmp]# mkdir nfst
挂载
[root@test tmp]# mount 192.168.56.199:/home/nfs /tmp/nfst

[root@test tmp]#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olGroup00-LogVol00
                       21G  6.2G   14G  32% /
/dev/sda1              99M   13M   82M  14% /boot
tmpfs                1006M     0 1006M   0% /dev/shm
192.168.56.199:/home/nfs
                       26G   13G   12G  51% /tmp/nfst
在客户端创建一个文件root
vi abcd.txt
检查权限
[root@test nfst]# ls -lrt
total 12
-rwxrwxrwx 1 root      root      41 Feb 22 02:16 abc.txt
-rwxrwxrwx 1 root      root      41 Feb 22 02:18 dsklg.txt
-rw-r--r-- 1 nfsnobody nfsnobody 39 Feb 22 02:21 abcd.txt


默认就有sync,wdelay,hide 等等,no_root_squash 是让root保持权限,root_squash 是把root映射成nobody,no_all_squash 不让所有用户保持在挂载目录中的权限。所以,root建立的文件所有者是nfsnobody。
[oracle@test nfst]$ touch 222
[oracle@test nfst]$ ll
total 12
-rw-r--r-- 1 oracle    oinstall   0 Feb 22 02:22 222
-rw-r--r-- 1 nfsnobody nfsnobody 39 Feb 22 02:21 abcd.txt
-rwxrwxrwx 1 root      root      41 Feb 22 02:16 abc.txt
-rwxrwxrwx 1 root      root      41 Feb 22 02:18 dsklg.txt
普通用户写入文件时就是自己的名字,这也就保证了服务器的安全性。

  关于权限的分析

  1. 客户端连接时候,对普通用户的检查

    a. 如果明确设定了普通用户被压缩的身份,那么此时客户端用户的身份转换为指定用户;

    b. 如果NFS server上面有同名用户,那么此时客户端登录账户的身份转换为NFS server上面的同名用户;

    c. 如果没有明确指定,也没有同名用户,那么此时 用户身份被压缩成nfsnobody;

  2. 客户端连接的时候,对root的检查

    a. 如果设置no_root_squash,那么此时root用户的身份被压缩为NFS server上面的root;

    b. 如果设置了all_squash、anonuid、anongid,此时root 身份被压缩为指定用户;

    c. 如果没有明确指定,此时root用户被压缩为nfsnobody;

    d. 如果同时指定no_root_squash与all_squash 用户将被压缩为 nfsnobody,如果设置了anonuid、anongid将被压缩到所指定的用户与组;


(三)卸载目录
umount /tmp/nfst
如果出现device is busy 执行
[root@test ~]# fuser -m -v -i /tmp/nfst
(四)编辑自动挂载

相关命令

1、exportfs

如果我们在启动了NFS之后又修改了/etc/exports,是不是还要重新启动nfs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exportfs 命令来使改动立刻生效,该命令格式如下:

  # exportfs [-aruv]

  -a 全部挂载或卸载 /etc/exports中的内容 
  -r 重新读取/etc/exports 中的信息 ,并同步更新/etc/exports、/var/lib/nfs/xtab
  -u 卸载单一目录(和-a一起使用为卸载所有/etc/exports文件中的目录)
  -v 在export的时候,将详细的信息输出到屏幕上。

具体例子: 
  # exportfs -au 卸载所有共享目录
  # exportfs -rv 重新共享所有目录并输出详细信息

2、nfsstat

查看NFS的运行状态,对于调整NFS的运行有很大帮助。

3、rpcinfo

查看rpc执行信息,可以用于检测rpc运行情况的工具,利用rpcinfo -p 可以查看出RPC开启的端口所提供的程序有哪些。

4、showmount

  -a 显示已经于客户端连接上的目录信息
  -e IP或者hostname 显示此IP地址分享出来的目录

5、netstat

可以查看出nfs服务开启的端口,其中nfs 开启的是2049,portmap 开启的是111,其余则是rpc开启的。

最后注意两点,虽然通过权限设置可以让普通用户访问,但是挂载的时候默认情况下只有root可以去挂载,普通用户可以执行sudo。

NFS server 关机的时候一点要确保NFS服务关闭,没有客户端处于连接状态!通过showmount -a 可以查看,如果有的话用kill killall pkill 来结束,(-9 强制结束)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