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基于公众号搭了个数字分身,你给iamsujie的公众号“发消息”,它就会回复你。
将近2年前就琢磨这事儿——这是当时写的一些思考,但苦于数据导入太麻烦就没动手,最近腾讯元宝终于给做了。
还是要感叹一下,居然来的这么快,再过几年会怎么样,不敢想。
纯文字对话的数字分身,公众号文章绝对是一个宝库,每个有号的朋友都可以试试(yuanqi.tencent.com,很容易上手)。
丝滑导入。
再传几本自己写的、组织翻译的书到知识库,这不巧了么,我都有“官方电子版”。你问我担不担心内容外泄?咱能不提这个话题么……
你想让这个数字分身,也可以叫agent,拥有其他能力,还可以探索一下插件和工作流,当前都处于很简单易懂的状态。
试着问个问题。
我猜,等腾讯优化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给所有的公众号搞个“一键生成数字分身”之类的功能,一路“下一步”就好了。
竞争优势,是说出来别人也没法抄的,虽然腾讯的模型不是最好的,但和公众号的无缝衔接独一无二。
然后,多模态的音视频内容跟上,有视频号抖快红B的朋友,你们的“一键生成数字人”也不远了吧。
—— 延伸开的想法,关于“书” ——
书,算是质量相对高的、成体系的语言/文本数据。
对很多作者来说,书的源头就是公众号文章,书是对公众号文章的重新组织;另一方面,现在有很多人通过上传文字,再和AI对话的方式“看书”……那么,是不是我只要把各种碎片化想法都写在公众号里(包括这篇,明天就会被我的数字分身收录),然后,你再和数字分身问答对话,那是不是说,书作为一个“中间产物”已经不需要存在了?
当然,我心里有一个待验证的回答——部分场景可替代(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部分场景不可替代(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简单的说,它可以作为“体系化的基础知识”,没看过书,连向AI提问题都不知道怎么问。
更进一步,书的形态还可以演化,我们可以把知识和方法论以“知识库 + 工作流”的形式喂给agent,让书活起来,我正在用扣子coze尝试(剧透如下图),这篇不展开。
有趣的是,我写的文字对人类阅读(量)不太友好,不追热点、不引导情绪、大段文字、尽量理性、逻辑输出……这对AI可能反而友好,省得我清洗数据了。
最后,欢迎和 iamsujie的数字分身 互动,给我反馈,我自己试着感觉问题还挺多,有点傻……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丛书作者,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137582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