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实时生成式的产品”成为可能,会发生什么

近期AI的各种发展,让如题的可能越来越近。

先来5个例子,都是免费可用、无网络环境限制的国内产品,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去尝试。

1,DeepSeek,自然语言编写一些小程序。

前几天,娃的数学课作业,有扫雷相关的趣味题目,我可以直接生成一个经典扫雷游戏帮助他理解。

2c0745472dfaf711d213df505f2673fc.png

你说,不是随手都能搜到这个游戏么?但,这个实时编写的,可以“二次开发”,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修改。比如,让AI自己想想怎么优化,我们再提点要求,这也是一种产品思维训练。

8d65e30f64a799922a9e40e1adf5df19.png

2,扣子coze上线了“应用”功能。

现在可以完全无代码自定义交互界面了,比chatbot模式的agent更加灵活。延展开,零门槛App也不远了,最近有个有趣的应用叫“小猫补光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下。

7744cc9881923b31f92f7533a8fba010.png

3,通义的代码模式,可算是个低配版的Claude Artifact。

这个根据纯文本和要求,做实体可打印菜单的例子中,背景显示还有点问题,但我相信AI的进化速度。

8a0724c9936007f6b53a39b8d9eb4fe1.png

4,纳米搜索(n.cn),直接生成短视频。

提问以后,可以一路点击下一步,直接生成数字人的视频。举个例子,我问“怎么劝说家里老人,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问题到答案,口播稿+标题,选选风格,再到配上数字人读出来,就几分钟的事儿。

58225bef8c2c2e747aca2d1e7995f73d.png

还是那句话,现在看着有点假,但相信AI的进化速度。

5,秘塔搜索的工作流,如果把研究报告看做一种产品,这也是实时生成的。

b10ccd2224722b2d8fd7b908c7370846.jpeg

例子看完,我想讨论一下,如果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可以“实时生成”,那会带来什么变化?

显而易见的,每一次生产力的大爆发,都会带来产品的生产成本急剧降低

在无处不卷的市场环境中,相应产品的终端价格也会大大下降。当然,这里依然会有个时间差,如果你能快速抓住时间窗口,可以吃一段价格差的红利。

生产端费用足够低,会使得很多原来在需求列表里因为性价比不足,不值得被满足的需求、以及不被关注到的小众群体的需求,也会成为新机会。当然,这种机会都比较碎片化,更匹配类似工作室的小团队、甚至(运营成本更低的)一人企业来满足。

这个角度上看,消费者是幸福的,但,有了更多选择,必然导向“自由即责任”,AI会被不靠谱的产品经理用成“造粪机”,对用户而言,“过滤器”变得更加重要。

消费端价格变得足够低,用完即弃,次抛型的产品成为可能,就像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次性筷子、餐盒。对于有一定产品意识的消费者而言,自产自销也将成为常态

做产品更简单了,必然导致大量垃圾、同质化产品出现,特定产品被用户“选中”的概率反而会降低,这对于生产者而言,似乎又不是什么好事。

“做出来又没啥用”这句话的含金量会不断提升,要让用户“想到(需求意识)、看到(渠道曝光)、用到(决策漏斗)”,能影响用户的生产者会获得优势。

靠某些用户更近的平台,也许会增值,然后导致流量/营销侧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上升,比如小红书们?类似的基础设施,依然是大厂的机会。

这时候会胜出的,是“用户中心主义”者,而不是“产品中心主义”者,即,认可“产品是什么不重要,用户认为产品是什么才重要”的人越来越多。毕竟,相比古法手作,哪个生产者会爱上自己借助AI生成的产品呢。

扩展阅读:产品的认识论转向:实证主义与阐释主义

因为做出个方案越来越简单,我们反而要更加关注问题本身,也就是关注用户需求场景,然后,利用极简的生成式方案和用户互动,来不断修正对需求的理解。

设想一种场景,迭代的过程,可以当着用户的面,实时修改。这里的产品,哪怕很简单,哪怕只是个Demo,也足以改变产品创新的过程。

如下,设计冲刺的示意图,以后不是几天一个闭环,而是几分钟一个闭环

2e13ba7622f082233b548aacdf489055.png

别人问乔布斯做不做市场调研,他回答——不,因为用户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把产品拿到他的面前,他才会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但其实,这就是乔布斯做调研的方式。

如今,我们也可以这么做了,不再是尬聊式的需求调研,而是当着用户的面,不断生成产品,用户说哪里不对,我们就改哪里

cb6b28c9011bef4d96b93e0768f64cdd.png

再看一眼这张图,当滑板、自行车、摩托车、甚至跑车的成本都足够低以后,我们就更没有“这样太浪费了吧”的负担了。

对于生成式的产品,所有的Delivery过程都可以用Discovery的方法

0a830592d86118adce9906d0d047b79d.png

也许以后,无AI、纯手工、有Delivery打造过程的产品可能成为一种特供?

拿内容产品举例,没条件的人,看AI生成的视频,有条件的人,看真人参与拍摄的视频,更有条件的人,由活人当面提供表演服务。

一如没有“科技与狠活”的食品,是特供,一样。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丛书作者,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1375821241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