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传世墨宝《鸭头丸帖》

看到ouspecMM说想见到《雪景寒林图》真迹。那只有来天津了,不过想到一件上海博物馆的宝贝。ouspecMM可以先看看这个。《鸭头丸帖》

说明
王献之(344年至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7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书,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长。幼时从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称为“破体”,历史上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 上海博物馆珍藏有王献之传世墨宝《鸭头丸帖》,是他的行草书代表作。此帖为绢本墨迹,纵26.1厘米 横26.9厘米。《鸭头丸帖》幅上有宋徽宗时“宣和”、“政和”印,帖本幅有虞集题记三行,帖前有王肯堂题“晋尚书令王献之鸭头丸帖”签。帖后有宋高宗、王肯堂、董其昌、周寿昌、江标等跋语,是一件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

《鸭头丸帖》仅二行十五字,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是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这短短的十五个字,带给我们的确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书法艺术感染力。

全帖笔法灵动劲利,潇洒飘逸,有若水银泻地般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其中每一字都以侧取势,又无一不正,结体洒脱秀美,偃仰生姿,可谓匠心独运。用墨也是枯润有致,浓淡分明。展视此卷,但觉笔致纵逸不羁,气势贯通如虹,节奏起伏变化,神韵流美自然,令人欣赏。 吴其贞在《书画记》里称其为“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唐代张怀 在《书议》中说:“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为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间……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纵观此卷,当能体会个中妙处。[img]http://www.cnarts.cn/zl/UploadFiles_8608/200512/20051227161752783.jpg[/im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