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开发与设计(三)

第二章 实时系统的相关研究<?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尽管现在的操作系统变得种类繁多,但是UNIX及其兼容的系统仍然是工业和学术领域标准的操作系统。一些非UNIX系统,比如Windows NT,也是与POSIX.1003标准兼容,这个标准无疑是基于UNIX。这个系统的成功是由于它的开放性、稳定性和事实的标准。随着POSIX1003.1b实时扩展标准的发布,UNIX有机会成为分布最广泛的实时处理平台。Linux作为一个类UNIX的系统,凭借其开放源码的优势,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这一章我将集中讨论与Linux相关的实时系统。我将讨论在Linux上进行实时运算的问题,和在一些系统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1 LINUX的分时特性

UNIX最初是作为一个分时系统设计的[17]LINUX作为UNIX的克隆,很多当前的实现中仍然保留了这些特点。它们力争最优的平均性能。这个目标通常与实时系统的低延迟和高可预言的要求相勃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考虑一个通过扬声器发声的程序(程序2.1)。

#define DELAY 10000

main()

{

int i;

while (1) {

for (i=0;i<?XML:NAMESPACE PREFIX = DELAY;i++)<o /><delay></delay>

speaker_on();

for (i=0;i<delay></delay>

speaker_off();

}

}

程序2.1 简单的发声程序

扬声器的驱动程序假定为只有两种状态onoff。初看起来这个程序可以按给定的周期输出方波,使扬声器正常的发声。然而,当运行一个标准的LINUX程序时,它将不能正确的发声。

我在一个有412MHz Celeron处理器的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这个程序。当在系统没有别的程序在运行时,扬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每一个滴答声都可以听到。当有按键动作或者移动鼠标时,都会引起声音的断续。在执行磁盘操作或高运算量的程序时,声音将变得严重失真。最后,起动一个大的程序,比如X-Windows,扬声器将持续大约半秒的时间不能发声。假如这个程序是控制步进电机的,而不是使扬声器发声,那么程序将不能使电机稳定地运行。

Linux的设计和实现的原理大体上与UNIX是相同的[12]。它们都是采用分时的调度,低的计时分辨率,非占先式内核,关中断和虚拟内存。我们在细节上来考虑这些问题。

调度程序是内建在操作系统内部的一组策略和机制,它决定哪一项工作将由计算机来完成[4]

大部分的UNIX操作系统,尤其是Linux操作系统,它们的调度程序追求的是平均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在进程之间的公平的CPU时间分配[16]。每个进程的优先级是动态的基于进程已经花费的CPU时间,输入/输出强度和别的一些因素来决定。

Linux系统使用固定的时间片(time slices)来调度CPU时间。最开始进程赋予一个高的优先级。如果在某个进程的时间片内,这个进程放弃CPU,它的优先级将不会变,或者变的更高。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进程使用完它的时间片,它的优先级将会变低。这种策略关心的是交互式程序,比如说编辑器,由于这类程序更多的把时间花费在等待I/O输入输出的完成。虽然对在终端前的用户来说是有利的。由于程序的执行完全依赖于复杂的、不可预知的系统负荷与别的进程的活动,这种调度方式对于实时进程而言完全没有用。

Linux中加进了POSIX实时扩展部分,引进了实时进程的概念,允许一个进程定义为一个实时进程。Linux区分实时进程和普通进程,采用不同的调度策略。即先来先服务调度(SCHED_FIFO)和时间片轮转调度(SCHED_RR)。在SCHED_RR调度中,任务一旦时间片用完就被移动到优先级队列的队尾,并允许同一优先级的其它任务运行。如果同一优先级没有其它任务,该任务继续运行下一个时间片。SCHED_FIFO是运行直至阻塞的策略。SCHED_FIFO任务按优先级调度,一旦开始就一直运行到结束或阻塞在某种资源上。不像SCHED_RR任务那样共享处理器。

另外还有计时器的精度问题。以前提供给用户进程警报信号和sleep()系统调用只有1秒的精度,如此粗糙的计时精度是不适合大多数的实时进程。当前的版本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时间间隔,然而,内在的时钟实现限制了计时的正确性。这方面的内容在后面将由更详细的论述。

大部分的Linux的核心进程是不能中断的[10]。换句话说,一旦一个进程进入到核心模式,它将运行到系统调用的完成或者被阻塞为止。假如在这期间有一个更高优先级的实时进程准备好运行了,它将不得不等待。由于不需要考虑内核重入的问题,这种设计的方式使内核的开发更为简单。然而,一个系统调用可能花费很长时间来完成,对于一个实时进程来说长的延迟是不能接受的。

于非占先式内核相关的问题是系统的同步。为了保护数据可能被非同步的操作,比方说中断处理函数,系统设计者通常在临界区代码中选择关中断的方式来处理。比起信号量(semaphores)或者自旋锁(spinlocks)这是更为简单有效的技术。但是,禁止中断是系统能力与系统对外部事件的快速响应的一个折中。这种方法还是不能解决多处理器系统的同步化问题。

Linux系统使用了虚拟内存用于分页[10]。虚拟内存技术只是保护程序在运行部分在RAM中,可以使运行的程序超过系统RAM的容量。这种方式在分时系统中将很好的运行。然而,对于实时系统来说,虚拟内存引起的系统不可确定性达到一个无法忍受的地步。

所有考虑的这些因素来看,显然传统的Linux是不可能用于实时处理。我们需要一些根本的改变。

2.2 Linux性能测试

为了对Linux的性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对Linux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中断延迟时间和上下文切换。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寻找提高Linux延时间性能的途径。

2.2.1 中断延迟测试

中断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同步和非同步中断。对应用程序来说,重要的是非同步中断。非同步中断发生的情况如图2.1所示。中断响应时间是中断发生到中断处理程序开始执行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包括直到在运行任务停止和中断分派时间。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shapetype id="_x0000_t75" stroked="f" filled="f" path="m@4@5l@4@11@9@11@9@5xe" o:preferrelative="t" o:spt="75" coordsize="21600,21600"><stroke joinstyle="miter"></stroke><formulas><f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f><f eqn="sum @0 1 0"></f><f eqn="sum 0 0 @1"></f><f eqn="prod @2 1 2"></f><f eqn="prod @3 21600 pixelWidth"></f><f eqn="prod @3 21600 pixelHeight"></f><f eqn="sum @0 0 1"></f><f eqn="prod @6 1 2"></f><f eqn="prod @7 21600 pixelWidth"></f><f eqn="sum @8 21600 0"></f><f eqn="prod @7 21600 pixelHeight"></f><f eqn="sum @10 21600 0"></f></formulas><path o:connecttype="rect" gradientshapeok="t" o:extrusionok="f"></path><lock aspectratio="t" v:ext="edit"></lock></shapetype>

2.1 异步中断和中断响应时间

中断响应时间并不是一个常量。它与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有关。要测量精确的关闭中断的时间,并不是通过上面的定义来进行。因为从中断到来到当前任务停止属于中断延迟时间。在Linux中,内核或驱动程序显式地关/开中断,一般是通过调用__cli()/__sti()来进行操作。中断延迟程序计算一对__cli()/__sti()调用之间的时间。在调用__cli()时,记录系统时间值,读出__sti()被调用时的系统时间值。他们之间的时间差就是关中断时间。Linux下的关中断时间如图2.2所示:

关中断时间测试程序重新写了__cli()/__sti()宏,以允许记录调用它们的文件以及在何处调用。记录这些信息以分析在Linux中那些关中断时间是比较长。(中断测试程序的代码在附录A

我对Linux进行了大约3个小时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如表。在测试中运行一些程序,其中包括一个磁盘循环拷贝程序,打开一些应用程序。可以发现系统负载比较重时,系统的页面调度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将近500微秒。表2.12.2是统计结果。

2.2 关中断时间

2.1 中断关闭时间直方图

2.2 中断关闭时间概率密度函数直方图

可以看出在我的测试系统中系统中断关闭时间最大达到496微秒,一般中断关闭时间是在250微秒到300微秒左右。这次测试并没有进行所有情况下的测试,从这些结果我们就可以看出: Linux的系统设计人员采用分时的调度、低的计时分辨率、非占先式内核、关中断和虚拟内存是造成系统关中断时间过于长的原因。

2.2.2 上下文切换测试

上下文切换时间是保存一个进程状态,然后恢复另外一个进程状态的时间。我写了一个测试程序来测试这个时间(程序见附录B)。程序运行时,根据输入的参数来决定创建多少个进程。所有的进程用一个环形的UNIX管道连接。程序中实现一个令牌在这些进程之间传递,迫使进行进程间的上下文切换。程序记录在进程间传递令牌2000次所花的时间。每一次令牌的传递有两个开销:上下文切换开销和令牌传递开销。程序首先计算令牌在环形管道中传递的开销,在输出的结果已经除去了这部分开销。

为了计算更真实的切换时间,我加入了人为的数据在里面,进程切换时间包括保存用户级数据状态的时间。测试的结果在表2.3所示,Y轴表示切换时间,X轴表示进程数目,size表示进程的大小。

从结果看,进程的随着进程的大小变化,切换时间在增加,在16k以内增加幅度不大,是因为此时进程的大小还没有超出一级缓存的大小,超过16k时,增加幅度比较大,进程大小达到64k时,切换时间达到300微秒。Linux切换时间过于大的原因是系统保存了过于多的状态。在上下文切换过程中,系统是关中断的,意味着此时的系统关中断时间超过300微秒。对于实时应用来所是不能接受的。

2.3 上下文切换时间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