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敏捷工具太冷冰冰了?[转载]

请想象这样一幅场景,我们是在一个敏捷的环境中。一位开发者从任务板上摘下一张故事卡,把它拿到自己的桌子上——卡片给她带来触感,那种实实在在的拥有的感觉,她亲手把自己的名字写到卡片上,再走回去轻轻地把卡片放到任务板上“进行中”的格子里。

再对比一下这个场景——一位开发者打开浏览器,登录进项目管理系统,选择任务,阅读故事,然后按一下鼠标左键改变任务状态。叮!任务属于你了。一点实在的感觉都没有。

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社会信息学

社会信息学(Social Informatics,SI)是一个以计算机化的社会方面为研究对象的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在社会组织变化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以及社会力量和实践对信息技术的社会组织的影响。——Rob Kling, 社会信息学中心

虽然有些工具试图用更具触感界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Mingle里的拖放故事卡),但用户与系统之间仍然存在一种知觉上的隔膜,在有些方面(如访问方式)会令用户产生一种疏离感。更基本的问题是,过程(包括敏捷方法如Scrum)的系统化是否真的提高了团队的生产力?还是令他们从(真正放在)手中的任务上分心?

很多人相信技术创新是提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并假定如果累计投入到计算机系统的金融资本足够大,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会反映在国民 统计上,其结果将是生产力统计上的增长。有些经济学家生造了一个词组“生产力悖论”来表达Robert Solow(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所说的,“到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唯独从生产力统计上看不出。” Solow的断言回击了一般认为的计算机化能够直接地戏剧性地提高生产力。

敏捷团队通过社会性反馈的主要机制将焦点维持在人和他们的需要。这样就够了吗?任天堂Wii的流行将一种新的人机互动形式介绍给了广泛多样的饥渴大众。敏捷软件开发者和工具制造者是不是应该倾听一下游戏机业的教训呢?(有些已经这样做了。)在各种跟踪报告和满足人类的基本触觉需要之间,平衡点在哪里呢?


的确是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敏捷工具也能想Wii那样和开发者互动就相当棒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