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约2个半月的时间,一本大约400页的英文书,RSS and Atom in Action(http://www.amazon.com/RSS-Atom-Action-Building-Blocks/dp/1932394494)中文版终于翻译完成了,这两个月来花掉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整个五一原计划陪女儿玩,结果都是在电脑前度过的,现在下决心在这个十一一定离开电脑多陪陪女儿。在电脑前做得腰酸背痛的,好在是一直在坚持着,有好多个夜晚,在翻译得头晕脑胀时,还要排版和整理书稿直到半夜1点多钟,简直是最大化地榨取自己的价值,期间不停地约束着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翻译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以前,在阅读中文版书籍时总是抱怨译者没有把书译好,现在自己有了做译者的这段经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真的要感谢这些译者,一本中文版书籍的问世,确实凝结了他们太多的心血,至少自己现在花了很多心思在这本书上面,如果再有一次翻译的机会,真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挺过来。所以,在这里还是先感谢一下,我读过的很多中文版书的译者,是你们架起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能够使我和作者之间贴心交流。尽管自己已慢慢适应了阅读影印版或者是英文电子版书籍的阅读,不过,好多时候都会有一种冲动,想把作者的意思表述给每一个需要这方面知识的读者。
尽管自己可能算不上是一个很好的译者,现在想来译者确实需要具备很多东西,尤其是技术书籍的翻译,英文基础是必需的,但是却还不只这些,英文中最难翻译的就是技术术语和英文短语,你要有识别技术术语的能力,而这就要求你对所翻译的技术领域有所了解,而且还要参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有足够的判断力去决定用什么样的术语才是最专业的。你还要能够辨别哪些是英文短语,习惯用语,否则特定的短语,如果直译过来,就走了样了,如果你不及时发现这些短语,可能翻译出来的东西就非常晦涩,而且作者要传递的思想就被你给抹杀了。再就是对英文语法的理解,技术图书不同于日常会话或者电影中的对白,语句可能很短,简洁明了,不受太多的语法约束,技术图书则不然,作者会使用一下语法修饰,措辞等等来表述他的每一句话,因此有些段落可能只有一两句话,而这一两句话却很长,为了便于中文的阅读和理解我还是将它们拆成短句,这样对英文的语法功底确实是一个考验,拆的不好,很容易曲解了作者的原意,拆成的这些短句,为了有一点文学色彩,又要适当的组合,没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确实是翻译不好的。
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心思缜密,尊重原著,忠实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不要放过作者要传递的任何信息,即使是一个小的幽默,一个叹词,也要尽量要读者领略到作者此时的心境,这样读者才会走到作者的心中,才能实现贴心的交流。
译者的责任心,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责任心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面对好几百页的电子书籍,你可能烦躁地拖动着鼠标,恨不得鼠标过处立即都魔法般的变成了中文,可惜我们不是巫师,也不是哈利波特,只能是一段一段去拆,一句一句去译,不要漏掉一段,乃至一句,如果翻译过来,连自己都读不懂或者都读不顺,就不要期待读者能够读懂,一定不要敷衍了事,避重就轻,你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停在那里不停地推敲,直到跨越那个障碍。
翻译的过程是痛苦的,没有足够的毅力,可能随时你都会选择放弃。以前,一本英文书读完,真的很想和读者分享,于是试着翻译一些书籍,可是都没有坚持下来,有些是翻译了个别章节,有些就变成了读书笔记,更有甚者干脆只留下来一段读后感了。如果要不是翻译合同的制约,可能这本书在翻译的中途就慢慢的由个别章节翻译变成读书笔记,最后可能又一篇读后感诞生了。尽管在翻译中时刻约束着自己,最终还是延迟了一周才完成了全部翻译,而且真的要感谢编辑晓菲的宽容,为我延长了最终定稿的交稿时间,保证了自己始终如一的坚持翻译过程,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翻译。
翻译的过程也是快乐的,作者幽默的谈吐,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表述时刻感染着我,不停的激发我要将这些感受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感觉到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由衷的敬佩作者的技术功底,多种开源工具都使用得得心应手,两种编程语言(java和C#)都掌握得不相上下,不同的操作系统(windows和unix)都能够娓娓道来。
在翻译的过程中借助了很多网络资源,当然少不了google,还有就是微软的msdn(http://msdn2.microsoft.com/zh-cn/default.aspx),ibmdeveloperworks上的一些文章(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cn/)。利用了word2007中的翻译功能,以及一个非常好的在线词典(http://dict.cn/),它可以查询很多单词和短语,而且还可以模糊查询很多短语,确实帮了大忙,一些例句翻译也非常不错。期间还参照了google的机器翻译(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_t?hl=zh-CN),但是机器翻译确实差距太远了。在翻译计划的制定,翻译问题的记录和整理方面使用了思维管理软件mindmanager,这个软件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思维管理工具,在日程进度控制方面使用了google日历,一个很普通的web程序,但是控制自己的翻译进度确实用处很大。
在此,感谢我的家人容忍我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到翻译上,自己的母亲一直在照顾着我未满半岁的女儿,自己由于忙于翻译,而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女儿。稿费下来的时候一定给女儿买个礼物。最后再次感谢编辑晓菲,给我相对宽松的时间完成翻译,还有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我们的合作也一直很顺畅和愉快。
翻译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估计在编辑的努力下不久就会面世了,在这里,也没有太多的期望,只是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当然,也真诚的希望读者提出评批和指正。
以前,在阅读中文版书籍时总是抱怨译者没有把书译好,现在自己有了做译者的这段经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真的要感谢这些译者,一本中文版书籍的问世,确实凝结了他们太多的心血,至少自己现在花了很多心思在这本书上面,如果再有一次翻译的机会,真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挺过来。所以,在这里还是先感谢一下,我读过的很多中文版书的译者,是你们架起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能够使我和作者之间贴心交流。尽管自己已慢慢适应了阅读影印版或者是英文电子版书籍的阅读,不过,好多时候都会有一种冲动,想把作者的意思表述给每一个需要这方面知识的读者。
尽管自己可能算不上是一个很好的译者,现在想来译者确实需要具备很多东西,尤其是技术书籍的翻译,英文基础是必需的,但是却还不只这些,英文中最难翻译的就是技术术语和英文短语,你要有识别技术术语的能力,而这就要求你对所翻译的技术领域有所了解,而且还要参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有足够的判断力去决定用什么样的术语才是最专业的。你还要能够辨别哪些是英文短语,习惯用语,否则特定的短语,如果直译过来,就走了样了,如果你不及时发现这些短语,可能翻译出来的东西就非常晦涩,而且作者要传递的思想就被你给抹杀了。再就是对英文语法的理解,技术图书不同于日常会话或者电影中的对白,语句可能很短,简洁明了,不受太多的语法约束,技术图书则不然,作者会使用一下语法修饰,措辞等等来表述他的每一句话,因此有些段落可能只有一两句话,而这一两句话却很长,为了便于中文的阅读和理解我还是将它们拆成短句,这样对英文的语法功底确实是一个考验,拆的不好,很容易曲解了作者的原意,拆成的这些短句,为了有一点文学色彩,又要适当的组合,没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确实是翻译不好的。
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心思缜密,尊重原著,忠实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不要放过作者要传递的任何信息,即使是一个小的幽默,一个叹词,也要尽量要读者领略到作者此时的心境,这样读者才会走到作者的心中,才能实现贴心的交流。
译者的责任心,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责任心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面对好几百页的电子书籍,你可能烦躁地拖动着鼠标,恨不得鼠标过处立即都魔法般的变成了中文,可惜我们不是巫师,也不是哈利波特,只能是一段一段去拆,一句一句去译,不要漏掉一段,乃至一句,如果翻译过来,连自己都读不懂或者都读不顺,就不要期待读者能够读懂,一定不要敷衍了事,避重就轻,你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停在那里不停地推敲,直到跨越那个障碍。
翻译的过程是痛苦的,没有足够的毅力,可能随时你都会选择放弃。以前,一本英文书读完,真的很想和读者分享,于是试着翻译一些书籍,可是都没有坚持下来,有些是翻译了个别章节,有些就变成了读书笔记,更有甚者干脆只留下来一段读后感了。如果要不是翻译合同的制约,可能这本书在翻译的中途就慢慢的由个别章节翻译变成读书笔记,最后可能又一篇读后感诞生了。尽管在翻译中时刻约束着自己,最终还是延迟了一周才完成了全部翻译,而且真的要感谢编辑晓菲的宽容,为我延长了最终定稿的交稿时间,保证了自己始终如一的坚持翻译过程,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翻译。
翻译的过程也是快乐的,作者幽默的谈吐,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表述时刻感染着我,不停的激发我要将这些感受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感觉到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由衷的敬佩作者的技术功底,多种开源工具都使用得得心应手,两种编程语言(java和C#)都掌握得不相上下,不同的操作系统(windows和unix)都能够娓娓道来。
在翻译的过程中借助了很多网络资源,当然少不了google,还有就是微软的msdn(http://msdn2.microsoft.com/zh-cn/default.aspx),ibmdeveloperworks上的一些文章(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cn/)。利用了word2007中的翻译功能,以及一个非常好的在线词典(http://dict.cn/),它可以查询很多单词和短语,而且还可以模糊查询很多短语,确实帮了大忙,一些例句翻译也非常不错。期间还参照了google的机器翻译(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_t?hl=zh-CN),但是机器翻译确实差距太远了。在翻译计划的制定,翻译问题的记录和整理方面使用了思维管理软件mindmanager,这个软件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思维管理工具,在日程进度控制方面使用了google日历,一个很普通的web程序,但是控制自己的翻译进度确实用处很大。
在此,感谢我的家人容忍我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到翻译上,自己的母亲一直在照顾着我未满半岁的女儿,自己由于忙于翻译,而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女儿。稿费下来的时候一定给女儿买个礼物。最后再次感谢编辑晓菲,给我相对宽松的时间完成翻译,还有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我们的合作也一直很顺畅和愉快。
翻译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估计在编辑的努力下不久就会面世了,在这里,也没有太多的期望,只是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当然,也真诚的希望读者提出评批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