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钗》:一部看不到价值观的电影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好电影,还是一部烂电影?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我对这个问题还是下不了结论,它肯定不是一个好片,但直接说是一个烂片,也太过简单化,因为它很复杂,一“烂”概之既不准确,也对不住张艺谋的努力。那就试着慢慢说道说道。

不少人说在影院里潸然泪下,被深深地打动了,但我并没有,即使有一个场景快到流泪,我仍然在和导演对抗,告诉自己,我并没有感动,是导演在催泪的,我不能让他得逞。

先说一下大致的观影体验,这真是一个好题材,故事背景好,场地好,人物也好,如果顺顺当当地讲下来,是可以感动观众的。我也抱着这样的期待坐下来,但是一次次被导演从戏里拉出来,每当故事就要展开,我的情绪开始酝酿,突然就跳闸了,导演跳出来开始搅局,搞得我心里很堵。

比如最开始的战争场面,国民党士兵螳臂当车,非常悲壮,但突然出现了这样的镜头:十几个士兵排成整齐的一串,列队冲向装甲车,硝烟中,慢镜头,他们以舞蹈般的姿态向左倒,向右倒,画面竟然唯美。在士兵们悲惨死去的关头,我脑海中却闪现了千手观音,这让我有些羞愧,也有些埋怨导演,这不合常识,你是在讲故事还是排舞台剧?

比如,日本人第一次进教堂,和神父打扮的贝尔对话,教堂里突然出现一架钢琴。我心说坏事,军官会让贝尔弹个宗教曲子,要露馅了,结果不是,日本军官自己坐下来,自顾自弹起了日本童谣。我又不争气地穿越了,想起《辛德勒的名单》《静如深海》等一长溜题材电影。这让我差点笑场,钢琴是德国人家中必备,军官弹琴是一种生活方式,但让日本军官也弹,就让我瞬间走神。我能想象导演琢磨点子时的表情,也许是为了让西方观众容易接受,但说实话太土,也太假,打断了我看故事的情绪。

还有,影片进行到日本军人教堂里捕捉女学生并凌辱,在神圣教堂里,彩色玻璃下,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被凌辱的细节毕现,我的身体里一个声音大喊:“你大爷的!够了!”我知道导演想说日本士兵没人性,但不能这么没人性地拍啊,她们都是未成年人,导演却把残害拍成了一场狂欢。如导演所愿,我果然很愤怒,但那是对画面的愤怒,你完全可以表现孩子们的恐惧,没必要这么笨或变态地去干。我只想说,在导演监视器后面坐着的,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也不知什么叫人道主义。

然后是佟大为和日本人死战,当然把中国士兵拍得太杰出了,估计连外国观众都会疑惑,一个人都这么能打,南京怎么沦陷了?不说这个,同归于尽的时候,导演的摄影癖又犯了,一栋楼灰飞烟灭,无数彩色小旗或纸片飞起,真美啊。

感受就是这样,我的要求不高,就想看导演讲一个故事,顺利讲完我就会感动,但我无时不刻不感觉到导演的存在,一个操弄之手对我进行骚扰,一个声音仿佛在说:“这个地方得让丫们哭,这个镜头主要给老外看,这个片断能带动票房。”还有跟故事很不协调的色彩,导演按捺不住向自己致敬的冲动,却干扰着故事的叙述。

这本应该是一部价值观鲜明的影片,导演用镜头语言叙说,和片中人物一同笑一同悲伤,观众被影片打动的同时,能感受到导演的情感,以及他对片中人物的爱怜。但在这个片子里,我看不到导演的价值观,他只顾去控制看电影的人,却对讲好一个故事力不从心。

而且,从这部影片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不仅仅是能力问题,他对拍电影也失去了真诚,失去了敏感的触角,对自己镜头下的人物的同情,琢磨电影的生意太多了,已经忘记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从李安、姜文、陈可辛、吴宇森等导演的影片中,我都能看到导演的价值观,他们或眷恋传统文化,在忠孝之中挣扎,或生命力喷薄,对虚假体制投射愤怒,或崇拜义薄云天的兄弟情,或对普通人的命运满怀悲悯,你甚至都能感觉到导演在悄悄流泪。但我真的看不出张艺谋的价值观,甚至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