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为什么可以决定数字电路的生与死?

在电路板上,晶振看似毫不起眼,实则犹如数字电路的心脏般重要。

数字电路的运行全赖时钟,而晶振及其电路设计的优劣,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深入了解晶振并为系统选好合适的晶振,是数字电路成功运行的首要步骤。

我们常说的晶振,是石英晶体振荡器或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简称,它们借助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电极施加电场,晶体会产生机械变形;反之,施加机械压力则会产生电场,且这两种现象可逆。当在晶体两侧施加交变电压时,晶片会产生机械振动并伴随交变电场。通常,这种振动和电场很微弱,但在特定频率下,振幅会显著增大,此即压电谐振,与常见的 LC 回路谐振类似。

晶振的关键参数是负载电容,选择与之相等的电容并联,可保障晶振在额定频率下工作。若晶振负载电容为 15pf,C1、C2 可先选 30pf,考虑到芯片管脚电容和 PCB 走线电容影响,取值可适当减为 27pf、22pf 等也能正常工作。在满足起振要求的前提下,C1、C2 取值尽量小,可加快晶振起振时间。需注意,有些晶振厂商会直接给出 C1、C2 推荐值,实际使用时应依具体型号与厂家确认。

除压电效应外,晶振的温漂特性也不容忽视。晶振振荡频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有微小偏移,这使得普通晶振精度难以提高,常见精度多为 40ppm、20ppm,很难达到 10ppm 以下。在对晶振精度要求不高的微处理器时钟输入等场合,普通晶振可满足需求,但在无线通信、蜂窝应用、广播电视等需时钟精确同步的领域,就难以满足系统要求了。

为此,可选用精度更高的温补晶振或恒温晶振。温补晶振通过感应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转化为控制量来调控晶振输出频率,如今多采用数字化技术,控制更精准。恒温晶振则更进一步,将晶体置于恒温槽内,设定恒温工作点,使晶体不受外界温度影响,大幅提高晶振输出频率的稳定度。这两种晶振的输出精度可达 1ppm 甚至更高,能满足严苛系统需求。

鉴于晶振在数字电路中的重要性,在使用和设计时需谨慎处理:

a. 晶振含石英晶体,受外部撞击或跌落易导致晶体断裂破损,致使晶振失效。设计时应确保其可靠安装,且位置尽量远离板边、设备外壳等。

b. 手工或机器焊接时,要留意焊接温度,晶振对温度敏感,焊接温度不宜过高,加热时间尽量短。

c. 设计时尽量缩短晶振部分的走线,使其与其他信号线保持较远距离,并推荐将晶振外壳接地,以有效避免干扰。

d. 谨慎选择 C1、C2 的容值,尽量依厂家推荐值设计。在满足起振要求条件下,取值尽量小,可缩短起振时间。

e. 注意晶振是否过驱动,过驱动会影响晶振使用寿命。若用示波器测试发现晶振输出被削波,就要考虑是否过驱动,可适当调整 R1 限流电阻阻值,直至输出完整正弦波。内容源自面包板社区文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