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大爆炸(the Tunguska event)

  1908年6月30日,在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河畔,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烤人,爆炸中心区草木烧焦,七十公里外的人也被严重灼伤,还有人被巨大的声响震聋了耳朵。不仅附近居民惊恐万状,而且还涉及到其它国家。英国伦敦的许多电灯骤然熄灭,一片黑暗;欧洲许多国家的人们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昼般的闪光;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们也感觉到大地在抖动……

  具体的发生的时间:早上7:17分,位置:北纬60度53分09秒、东经101度53分40秒,靠近通古斯河附近(今属俄罗斯联邦埃文基自治区)。破坏力:据后来估计,相当于1500-2000万吨TNT炸药,并且让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千万棵树倒下。

  大约当地时间早上7:15分左右,在贝加尔湖西北方的当地人观察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其亮度和太阳相若。数分钟后,一道强光照亮了整个天空,并且观察到了蕈状云的现象。这个爆炸被横跨欧亚大陆的地震站所记录,其所造成的气压不稳定甚至被当时英国刚发明的气压自动记录仪所侦测。在美国,史密松天文物理台(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和威尔逊山天文台(Mount Wilson Observatory)观察到大气的透明度有降低的现象至少数个月。

  如果这个物体撞击地球再迟几小时,那么这个爆炸应该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人口稀少的通古斯地区,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当时俄国的沙皇统治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无力对此组织调查。人们笼统地把这次爆炸称为“通古斯大爆炸”。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派物理学家库利克率领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他们宣称,爆炸是一次巨大的陨星造成的。但他们却始终没有找到陨星坠落的深坑,也没有找到陨石。只发现了几十个平底浅坑。因此,“陨星说”只是当时的一种推测,缺乏证据,库利克又两次率队前往通古斯考察,并进行了空中勘测,发现爆炸所造成的破坏面积达20000多平方公里。同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如爆炸中心的树木并未全部倒下,只是树叶被烧焦;爆炸地区的树木生长速度加快;其年轮宽度由0.4—2毫米增加到5毫米以上;爆炸地区的驯鹿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皮肤病枣癞皮病等等。不久二战爆发,库利克投笔从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前苏联对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 二战以后,前苏联物理学家卡萨耶夫访问日本,1945年12月,他到达广岛,四个月前美国在这里投下了原子弹。看着广岛的废墟,卡萨耶夫顿然想起了通古斯,两者显然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爆炸中心受破坏,树木直立而没有倒下。

  爆炸中人畜死亡,是核辐射烧伤造成的。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形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

  特别是在通古斯拍到的那些枯树林立、枝干烧焦的照片,看上去与广岛上的情形十分相似。因此,卡萨耶夫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驾驶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引起的一场核爆炸

  此论一出,立即在前苏联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应。支持者和反对者不乏其人。索罗托夫等人进一步推测该飞船来到这一地区是为了往贝加尔湖取得淡水。还有人指出,通古斯地区驯鹿所得的癞皮病与美国1945年在新墨西哥进行核测验后当地牛群因受到辐射引起的皮肤病十分近似,而通古斯地区树木生长加快,植物和昆虫出现遗传性变异等情况,也与美国在太平洋岛屿进行核试验后的情况相同。

  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科学院多次派出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认为是核爆炸的人和坚持“陨星说”的人都声称考察找到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对于没有找到中心陨星坑的情况,有人认为坠落的是一颗彗星,因此只能产生尘爆,而无法造成中心陨星坑。

  1973年,一些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了新见解,他们认为爆炸是宇宙黑洞造成的。某个小型黑洞运行在冰岛纽芬兰之间的太平洋上空时,引发了这场爆炸。但是关于黑洞的性质、特点,人们所知甚少。“小型黑洞”是否存在尚是疑问。因此,这种见解也还缺少足够的证据。直到今天,通古斯大爆炸之谜仍未解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古斯汉森位移与积分光束(IB)方法没有直接关系,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数值计算方法。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古斯汉森位移和积分光束方法在MATLAB中的实现。 古斯汉森位移的MATLAB实现: 假设我们已经得到了有限元模型的节点位移向量 $u$ 和节点坐标矩阵 $X$,现在需要进行古斯汉森位移修正。可以使用MATLAB的符号计算工具箱来计算节点位移的偏导数,然后根据古斯汉森位移公式进行修正。具体实现如下: ```matlab syms x y z; N = size(X, 1); % 节点数 u_new = u; % 初始化修正后的位移向量 % 计算每个节点的修正系数 for i = 1:N alpha = zeros(1, N); for j = 1:N if i == j continue; end d = norm(X(i, :) - X(j, :)); alpha(j) = 1 / d^2; end alpha = alpha / sum(alpha); % 归一化 alpha = alpha'; % 转为列向量 % 计算节点位移的偏导数 ux = diff(u(i), x); uy = diff(u(i), y); uz = diff(u(i), z); % 古斯汉森位移修正 u_new(i) = u(i) + alpha' * [ux; uy; uz]; end ``` 这里使用了符号变量 `x`, `y` 和 `z` 来表示三维空间中的坐标,`u` 表示初始的节点位移向量,`X` 表示节点坐标矩阵。在计算修正系数时,使用了节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的倒数作为权重,然后进行归一化。在计算节点位移的偏导数时,使用了MATLAB的 `diff` 函数。最后使用古斯汉森位移公式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位移向量 `u_new`。 积分光束方法的MATLAB实现: 积分光束方法是一种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它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积分形式,并通过计算积分来求解方程。在MATLAB中,可以使用 `pdepe` 函数来求解偏微分方程,其中包括了积分光束方法。 假设我们需要求解一个二维的泊松方程,即: $$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 \frac{\partial^{2} u}{\partial y^{2}} = f(x, y) $$ 其中 $f(x, y)$ 是已知的函数。可以使用 `pdepe` 函数来求解该方程,具体实现如下: ```matlab function u = solve_poisson_equation() % 定义求解区域 x = linspace(0, 1, 11); y = linspace(0, 1, 11); [X, Y] = meshgrid(x, y); % 定义方程 m = 0; f = @(x, y, u, ux, uy) ones(size(x)); d = @(x, y, u, ux, uy) [1; 1]; s = @(x, y, u, ux, uy) [0; 0]; p = @(x, y, u, ux, uy) [1 0; 0 1]; % 求解方程 sol = pdepe(m, f, @(x, y) [0 1 0 1]', d, s, p, [0 1 0 1], X, Y); u = sol(:,:,1); % 提取解 end ``` 这里使用了 `linspace` 函数来定义求解区域,在 `pdepe` 函数中定义了方程的各个部分(参见函数的输入参数),然后调用 `pdepe` 函数来求解方程。最后从求解结果中提取出解 `u`。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