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科技自媒体优质创作者
🌐个人主页:莱歌数字-CSDN博客
💌公众号:莱歌数字
📱个人微信:yanshanYH
211、985硕士,职场15年+
从事结构设计、热设计、售前、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涉足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设备、制药信息化、核工业等领域
涵盖新能源车载与非车载系统、医疗设备软硬件、智能工厂等业务,带领团队进行多个0-1的产品开发,并推广到多个企业客户现场落地实施。
专题课程
每日篇行业发展资讯,让大家更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
更多资讯,请关注B站/公众号【莱歌数字】,有视频教程~~
前段时间发布过关于车载模型随机振动仿真分析的案例,详情可点击下方链接进行参考。
新能源汽车3KW车载AC-DC充电机模块可靠性评估:随机振动仿真分析
了解我们的都清楚,我们不仅仅做热设计方案、仿真培训、项目咨询 还有结构设计、力学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分享。
所以对于最近一些工程师咨询的结构力学相关的需求,结合前段时间的吊装力学仿真分析,下面整理分享相关技术点供大家参考。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某储能机柜吊装过程力学分析技术的研究内容,基于ANSYS的简易模型吊装仿真分析过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需求分析
验证设备在吊装过程中,需要多大的起吊力,以及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时长00:07
结构模型简化
网上下载了某个储能集装箱的3D模型,相对比较复杂,如下图所示,
如果不进行删减,到时会造成网格比较难控制,需要更多的仿真资源,消耗更多的时间。
所以,保留顶部面板及槽钢结构,内部的电池、配电柜等物体全部拿掉,以压力的方式等效处理。
这里假设按1吨的重量来进行仿真。
简化后的模型
底部四周纵横梁与角件焊接处理
建模仿真分析
项目构建
首先在ANSYS中构建静态结构分析项目, 如下图所示,主要设置分为工程数据、几何结构模型、参数设置等。
工程数据设置
这里直接选取材料库里面的结构钢材料,大家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库里面没有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新建材料。
导入3D模型
模型处理主要用MD、SpaceClaim工具居多,之前用其做液冷散热仿真的液冷流道设计教程,可去B站:莱歌数字 观看。
本次使用MD导入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如果觉得零部件比较分散,也可以通过“形成新部件”打组,
并可修改其名称,为了后续操作识别方便。
模型设置主要分为材料设置、接触绑定、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等设置。
赋予材料
如上图所示,选中几何模型,直接定义之前在工程设置中定义的材料。
接触绑定
系统自动会设置接触关系,一般需要删掉,然后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实际情况是横梁与角件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所以需要在各个焊接部位设置接触绑定。
网格划分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这里我只划分了21万+的网格数做演示用。
扫掠方法,网格大小30mm
如何确定那些零部件可以采用扫掠方法,可以按下方操作流程进行确认,
即,右击网格>显示>可扫掠的几何体,显示绿色的几何体可以使用扫掠方法进行网格划分。
对于一些特殊几何体,可以采用自动,或者六面体主导、四面体等方法进行尝试,直到满意为止。
如上图所示,当前使用的是自动,并设置网格大小30mm的方式进行,划分出来的效果。
仿真条件
远程点设置,即吊装点位
添加载荷1吨,方向向下,如下图所示。
并配置重力后添加所想了解的应力、变形等结果,并开始求解。
静态结构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起吊力总计16681N,这个是算上当前模型与施加受力1吨的结果。
另外,让我们来看看其安全性设计。
结果显示,最大等效应力为119.48MPa,如下图所示,
最大等效应力在横梁中间部位,如上图红色区域,可见中间部分有潜在风险,在结构设计时,可在中间部位多作加强设计。
知道了最大应力值,与当前所选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大小,就知道该项目的设计安全系数,然后再和设计要求或者行业规范比较,就知道设计满足。
最大形变量为17.586mm,如下图所示,与应力的部分相符合,底板中间部分变形量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我们默认的是受力均匀,将1吨的力加载底板上,才有的当前结果。
此处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为了提高演示效率,实际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得按照实际的受力分布来施加压力。
有条件的可以按照实际几何模型分布直接建模,设置材料参数,让系统自动计算受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