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异常捕捉的陷阱
异常处理机制是java语言的特色之一,尤其是java语言的Checked异常,更是体现了java语言的严谨性:没有完善错误处理的代码根本不会被执行。对于Checked异常,java程序要么声明抛出,要么使用try……catch进行捕获。
1.1 正确关闭资源的方式
在实际开发中,经常需要在程序中打开一些物理资源,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磁盘文件等,打开这些物理资源之后必须显示关闭,否则将会导致资源泄漏。因为垃圾回收机制属于java内存管理的一部分,它只是负责会受堆内存中分配出来的内存,至于程序中打开的物理资源,垃圾回收机制是无能为力的。
为了正常关闭程序中打开的物理资源,应该使用finally块来保证回收。比如下面三种关闭资源的方式,哪种更好些?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Student student_new = new Student("liyafang");
- Student student_recover = null;
-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ull;
-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ull;
- try {
-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liyafang.txt"));
-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liyafang.txt"));
- oos.writeObject(student_new);
- oos.flush();
- student_recover = (Student) ois.readObject();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_recover.equals(student_new));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_recover == student_new);
- } finally {
- //1.第一种关闭资源的方式(不够安全):程序刚开始指定oos = null;ois = null;完全有可能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初始化oos之前就引发了异常,那么oos,ois还没有来得及初始化,因此oos,ois根本无需关闭。
- oos.close();
- ois.close();
- //2.第二种关闭资源的方式(还是不够安全):假如程序开始已经正常初始化了oos,ois两个IO流,在关闭oos是出现了异常,那么程序将在关闭oos时非正常退出,这样就导致ois得不到关闭,从而导致资源泄漏。为了保证关闭各资源时出现的异常不会相互影响,应该在关闭每个资源时分开使用try catch块来保证关闭操作不会导致程序非正常退出。
- if(oos != null){
- oos.close();
- }
- if(ois != null){
- ois.close();
- }
- //3.第三种关闭资源的方式(比较安全):主要保证一下几点:
- //(1)使用finally块来关闭物理资源,保证关闭操作始终会被执行;
- //(2)关闭每个资源之前首先保证引用该资源的引用变量不为null;
- //(3)为每个物理资源使用单独的trycatch块关闭资源,保证关闭资源时引发的异常不会影响其他资源的关闭。
- if(oos != null){
- try{
- oos.close();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
- }
- if(ois != null){
- try{
- ois.close();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
- } }
- }
1.2 finally块的陷阱
当程序在finally之前使用System.exit(0),finally将不执行。调用System.exit(0)将使JVM退出,只要JVM不退出,finally就一定会得到执行。
在java程序执行try块、catch块时遇到了return语句,return语句会导致该方法立即结束。系统执行完return语句之后,并不会立即结束该方法,而是去寻找该异常处理流程中是否包含Finally块,如果没有Finally块,方法终止,返回相应的返回值。如果有Finally块,系统立即开始执行Finally块,只有当Finally执行完成后,系统才会再次跳回来根据return语句结束方法。如果Finally块使用了return语句来导致方法的结束,则finally块已经结束了方法,系统不会跳回去执行trycatch里的任何代码。
- public int test(){
- int count = 1;
- try{
- return ++count;
- }finally{
- return ++count;
- }
- }
- //以上代码最终返回值是:3
- public int test(){
- int count = 1;
- try{
- return ++count;
- }finally{
- return count++;
- }
- }
- //以上代码最终返回值是:2
throw语句的执行和return语句比较类似。当程序执行trycatch块遇到throw语句时,throw语句会导致该方法立即结束,系统执行throw语句时并不会立即抛出异常,而是去寻找该异常处理流程中是否包含finally块。如果没有finally块,程序立即抛出异常。如果有finally块,系统立即执行finally块,只有当finally块执行完成之后,系统才会再次跳出来抛出异常。如果finally块里使用return语句来结束方法,系统将不会跳回去执行try块,catch块去抛出异常。
例如1:
- int count = 1;
- try{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异常1");
- }finally{
- return count++;
- }
- //执行结果:返回值是1,同时不会抛出任何异常。
例如2:
- int count = 1;
- try{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异常1");
- }finally{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异常2");
- }
- //执行结果: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异常2
1.3 catch块的用法
1.3.1 catch的顺序
对于java的异常捕获来说,每个try块至少需要一个catch块或一个finally块,绝不能只有单独一个孤零零try块。通常情况下,如果try块被执行一次,则try块后只有一个catch块会被执行,绝不可能有多个catch块被执行。除非在循环中使用了continue开始下一次循环,下一次循环又重新运行了try块,才可能导致多个catch块被执行。由于异常处理机制中排在前面的catch(XxxException ex)块总是会优先获得执行的机会,因此java对try块后的多个catch块的排列顺序是有要求的。
因为java的异常有非常严格的继承体系,许多异常类之间有严格的父子关系,比如程序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就是IOException的子类。捕获父类异常的catch块都应该排在捕捉子类异常的catch块之后【先处理小异常(子类异常),在处理大异常(父类异常)】,否则将出现编译错误。
例如以下两个catch语句不能颠倒顺序:
- 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
- try{
-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a.bin");
- fis.read();
- }catch(FileNotFound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catch(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1.3.2不要用catch代替流程控制
如下边这个例子:
- String[] students = {"liyafang","zhoushilong","luorongbo"};
- int i = 0;
- while(true){
- try{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s[i++]);
- }catch(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x){
- break;
- }
- }
这种遍历数组的方式不仅难以阅读,而且运行速度还非常慢。
千万不要使用异常来进行流程控制。异常机制不是为流程控制而准备的,异常机制知识为程序的意外情况准备的,因此程序只应该为异常情况使用异常机制。所以,不要使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来遍历数组。
1.3.3只能catch可能抛出的异常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1(){
- try{
- System.out.println("something");
- }catch(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2(){
- try{
- System.out.println("something");
- }catch(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以上代码java编译器是不允许的。
根据java语言规范,如果一个catch子句试图捕获一个类型为XxxException的Checked异常时,那么它对应的try子句必须可能抛出XxxException或其子类的异常,否则编译器将提示该程序具有编译错误—但在所有的Checked异常中,Exception是一个异类,无论try块是怎样的代码,catch(Exception e)总是正确的。
RuntimeException 类及其子类的实例被称为Runtime异常,不是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的异常实例则被称为Checked异常,只要愿意,程序员总可以使用catch(XxxException ex)来捕获运行时异常。
总之,程序使用catch捕捉异常时,其实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捕捉所有异常。程序可以在任意想捕捉的地方捕捉RuntimeException异常,Exception,但对于其他的Checked异常,只有当try块可能抛出该异常时(try块中调用的某个方法声明抛出了该Checked异常),catch块才捕捉该Checked异常。
1.3.4实际的修复
如果程序知道如何修复指定异常,应该在catch块内尽量修复该异常,当该异常情况被修复后可以再次调用该方法;如果程序不知道如何修复该异常,也没有进行任何修复,千万不要再次调用可能导致该异常的方法。
无论如何不要在finally块中递归调用可能引起异常的方法,因为这将导致该方法的异常不能被正常抛出,甚至StackOverflowError错误也不能中止程序,只能采用强行结束java.exe进程的方法来中止程序的运行。
1.4 继承得到的异常
Java语言规定: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时,不能声明抛出比父类方法类型更多,范围更大的异常。也就是说,子类重写父类方法时,子类方法只能声明抛出父类方法所声明抛出的异常的子类。
例如:
- public interface Type1 {
- void test()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 public interface Type2 {
- void test() throws NoSuchMethodException;
- }
- class Test implements Type1, Type2 {
- @Override
- public void test() {
- }
- }
上面代码的异常处理是正确的。
Test实现了Type1接口,实现Type1接口里的test()方法时可以声明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或该异常的子类,或者不声明抛出;Test类实现了Type2接口,实现了Type2接口里的test()方法时可以声明抛出NoSuchMethodException异常或该异常的子类,或者不声明抛出。由于Test类同时实现了Type1,Type2两个接口,因此需要同时实现两个接口中的test()方法。只能是上面两种声明抛出的交集,不能声明抛出任何异常。
1. 表达式中的陷阱
1.1 关于字符串的陷阱
1. 在创建一个String s = new String("java");的时候,JVM会到常量池中去检查看是否有一个"java"对象了,如果没有则在常量池中创建一个。之后会在堆内存中分配了一个空间,放置这个new出来的String对象,形式如下:java.lang.String@123b, 常量池是在编译期生成的,而new一个对象是在运行时进行的,有一个先后顺序。
2. Java程序中创建对象的常规方式有如下四种:
ü 通过new调用构造器创建java对象。
ü 通过Class对象的newInstance()方法调用构造器创建java对象。
ü 通过java的反序列化机制从IO流中恢复java对象。
ü 通过java对象提供的clone()方法复制一个新的java对象。
3. 对于java程序中的字符直接量,JVM会使用一个字符串池来保存它们:当第一次使用某个字符串直接量时,JVM会将它放入字符串池进行缓存。在一般情况下,字符串池中字符串对象不会被垃圾回收,当程序再次需要使用字符串时,无需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而是直接让引用变量指向字符串池中已有的字符串。
4. 关于以直接量的方式来创建java对象的一些问题:
- <pre class="java" name="code">String str1 = "liyafang";
- String str2 = "liyafang";
-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true
- //虽然str4的值不是直接量,但因为它的值可以在编译时确定,
- //所以str4也会直接引用字符串池中对应的字符串。
- String str3 = "liyafang2";
- String str4 = "li"+"yafang"+2;//只创建了一个字符串对象
- System.out.println(str3==str4);//true
- //str6的值包含了方法调用,不能再编译时确定,所以无法利用JVM的字符串池
- String str5 = "liyafang8";
- String str6 = "liyafang"+"liyafang".length();
- System.out.println(str5==str6);//false
- //str8的值使用了变量,不能再编译时确定,所以无法利用JVM的字符串池
- int len = 1;
- String str7 = "liyafang1";
- String str8 = "liyafang"+len;
- System.out.println(str7==str8);//false
- //字符串连接运算中的所有变量都可执行"宏替换",
- //那么JVM一样可以在编译时就确定字符串连接表达式的值
- final String temp = "li";
- String str9 = "liyafang";
- String str10 = temp+"yafang";
- System.out.println(str9==str10);//true
- final int leng = 8;
- String str11 = "liyafang8";
- String str12 = "liyafang"+leng;
- System.out.println(str11==str12);//true</pre><br>
5. 不可变的字符串:
- String str = "I";
- System.out.println(System.identityHashCode(str));
- //该静态方法用于获取某个对象唯一的hashCode值,这个方法的返回值与该类是否重写
- //hashCode方法无关。只有当两个对象相同时,它们的identityHashCode值才会相等。
- str = str+" love ";
- System.out.println(System.identityHashCode(str));
- str = str+"java!";
- System.out.println(System.identityHashCode(str));
运行结果:
31843011
25860399
5184781
看起来str对应的字符串序列可以发生改变。但是要记住,str只是一个引用类型变量,它并不是真正的String对象,只是指向String对象而已,真正发生改变的是str变量本身,它改变了指向,指向了一个新的String对象。以上程序总共会创建3个字符串对象,“I”,“I love ”,“I love java!”,其中前两个将一直存在于字符串常量池中-这就是java内存泄漏的原因之一。
6.优先考虑使用StringBuilder:
其与StringBuffer唯一的区别在于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也就说StringBuffer类里绝大部分方法都增加了synchronized修饰符。在单线程环境下,优先考虑StringBuilder,因其效率高。
7.String类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
可以通过compareTo()方法比较两个字符串之间的大小,当两个字符串所包含的字符序列相等时,返回值为0。比较规则:先将两个字符串左对齐,然后从左向右依次比较两个字符串所包含的每个字符,包含较大字符的字符串的值比较大。
1.2 表达式类型的陷阱
1.表达式类型的自动提升:
byte->short;
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
eg: short a = 5; a = a -2;此时将会发生错误,因为int赋给short类型的变量将发生错误。
2.复合赋值运算符的陷阱:
short a = 5; a -=2; 没有错误,根据java语言规范,复合赋值运算符包含了一个隐式的类型转换,所以a-=2等价于a = (a的类型)(a-2);与此类似的有+=,*=,/=,%=,<<=,>>=,>>>=,&=,^=和|=等。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short st = 15;
st += 90000;
System.out.println(st);//输出结果不是900015,而是24479
因为short类型的变量只能接受-32768~32767之间的整数,因此上面程序会将高位“截断”。
复合赋值运算符简单,方便,而且具有性能上的优势,但复合赋值运算符可能有一定的风险:它潜在的隐式类型转换可能不知不觉中导致计算结果的高位被截断,为了避免潜在的危险,如下情况需要额外注意:
将复合赋值运算符应用于byte,short,char等类型的变量;应用于int类型的变量,而表达式右边是long,float,double类的值;应用于float类型的变量,而表达式右侧是double类型的值。
当+用于字符串连接符时,则+=的变量只能是String类型的,而不可是String的父类型(如Object或CharSequence)。
1.3 输入法导致的陷阱
基本上如果在编译java程序时提示形如:“非法字符:\xxxxx”的错误提示,那么就可断定该java程序中包含“全角字符”,逐个删除他们即可。
1.4 注释的字符必须合法
Java要求注释中所有的字符必须是合法的字符。Java程序允许直接使用\uXXXX的形式代表字符,它要求\u后面的4个字符必须是0~F字符,如果注释中出现“\unit5”,这不符合java对Unicode转义字符的要求。
1.5 转义字符的陷阱
Java程序提供三种方式表示字符:
直接使用单引号括起来的字符值,如’a’;
使用转义字符,如’\n’;
使用Unicode转义字符,如’\u0062’。
不过转移字符得慎用,如下:
System.out.println(“abc\u000a”.length());这句话无法通过编译,提示:未结束的字符串字面值。引起这个原因是java对Unicode转移字符不会进行任何特殊的处理,只是简单的将其替换成相应的字符。对于\u000a而言,相当于一个换行符(\n),因此上边的程序相当于:
System.out.println(“abc
”.length());
这样就不难理解出现的编译错误了。
类似的情况如下边的注释将通不过编译:
//\u000a代表一个换行符。
因为对于java编译器来说相当于
//
代表一个换行符。
1.5 正则表达式的陷阱
以下程序不会输出任何东西,想想为什么?
String str = "www.baidu.com";
String[] str1 = str.split(".");
for(String s:str1){
System.out.println(s);
}
从JDK1.4开始,java的String类提供了split()方法进行字符串的分割。JDK1.0原来提供的StringTokenizer基本上已经成为“历史遗物”了。
对于上面的程序,需要注意两点:
1.String提供的split(String regex)方法需要的参数是正则表达式;
2.正则表达式中的点号(“.”)可以匹配任意字符。
所以上面程序实际上不是以“.”作为分隔符,而是以任意字符作为分隔符。为了实现以“.”作为分隔符的目的,必须对“.”号进行转义,将上面的程序改为
String[] str1 = str.split("\\.");即可得到想要的结果。
从JDK1.4开始,Java加入了对正则表达式的支持,String类也增加了一些方法用于支持正则表达式,具体方法如下:
matches(String regex):判断该字符串是否匹配指定正则表达式。
String replaceAll(String regex,Stringreplacement):将字符串中所有匹配指定正则表达式的子串替换成replacement后返回。
String replaceFirst(String regex,Stringreplacement):将字符串中第一个匹配正则表达式的子串替换成replacement后返回。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以regex正则表达式匹配的子串作为分割符来分割该字符串。
replace(CharSequence target,CharSequencereplacement):将字符串中所有target子串替换成replacement后返回。这个普通的replace()方法不支持正则表达式,开发中必须区别对待replaceAll和replace两个方法。
例如:
String str = "www.baidu.com";
String str1 = str.replace(".", "\\");
String str2 = str.replaceAll("\\.", "\\\\");
System.out.println(str1);//输出结果:www\baidu\com
System.out.println(str2);//输出结果:www\baidu\com
1. 流程控制的陷阱
1.1 Switch语句陷阱
Switch语句后可以指定一个表达式,系统根据表达式的值来决定执行哪个case分支的执行体。对于switch语句的表达式而言,只能是如下5种数据类型。
byte(字节整型),short(短整型),int(整型),char(字符型),enum(JDK1.5之后可以使用枚举型)。
绝不能是String类型,也不能是long,float,double等其它类型。
Eg:int a=5;switch(a+1.0) 是错误的,因为a+1.0表达式的类型自动提升为double类型。
枚举类型举例
- enum Season {
-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 }
- public class EnumSwitch_lyf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eason s = Season.FALL;
- switch (s) {
- case FALL:
- System.out.println("秋天");
- break;
- case SUMMER:
- System.out.println("夏天");
- break;
- case WINTER:
- System.out.println("冬天");
- break;
- case SPRING:
- System.out.println("春天");
- break;
- default:
- System.out.println("其他");
- }
- }
- }
枚举类型使用时需要注意:
程序在case分支中访问枚举值时不能使用枚举类名作为限定,在其他地方使用enum值时,通常应该使用枚举类名作为限定。
1.2 标签引起的陷阱
Java语句的标签是一个怪胎:它主要是为C语言中的goto语句而创建,但java程序中根本没有goto语句。虽然java一直将goto作为保留字,但估计java也没有引入goto语句的打算。因为java的标签一般都没有太大的作用。
1.3 If语句的陷阱
使用if……else语句有一条基本规则:先处理范围小的,在处理范围大的。如果先处理范围大的条件,接下来的情况是拿“后处理的小范围”与“else隐含条件:刨除大范围的小范围”计算交集,两个小范围求交集就很难有交集了,这将导致后处理的分支永远不会获得执行的机会。
1.4 for循环的陷阱
根据java语言规范:for循环里有且只有2个分号作为分隔符,第一个分号之前是初始化条件,两个分号之间是一个返回boolean的逻辑表达式,当它返回true是for循环才会执行下一次循环;第二个分号之后的循环迭代部分,每次循环结束之后会执行的循环迭代部分。
for (int j = 1, i = 0; i < 5 && j < 20; i++, j *= 2) {
System.out.println("someting");}
1.5 foreach循环的循环计数器
foreach(type tempVariable : array|collection){}
tempVariable:是一个形参名,foreach循环自动将那个数组元素、集合元素依次赋给该变量。
当使用foreach循环来迭代输出数组元素或集合元素时,系统将数组元素、集合元素的副本传给循环计数器,即foreach循环中的循环计数器并不是数组元素、集合元素本身,因此通常不要对tempVariable赋值,虽然赋值语法上被允许,但是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极容易出现错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names = { "liyafang", "zhoushilong", "luorongbo" };
for (String temp : names) {
temp = "shining";//并不会修改names中的内容
System.out.println(temp);
}
for (String temp : names) {
System.out.println(temp);
}
}
输出结果:
shining
shining
shining
liyafang
zhoushilong
luorongbo
1.1 构造器的陷阱
1.构造器不能声明返回值类型,也不能使用void声明构造器没有返回值。当为构造器声明添加任何返回值类型声明,或者添加void声明该构造器没有返回值时,编译器并不会提示这个构造器有错误,只是系统会把这个所谓的“构造器”当成普通方法处理。这个时候初始化类实例时系统会调用默认的无参数的构造器。
2.构造器创建对象吗?大部分java书籍都笼统的说:通过构造器来创建一个java对象。这样容易给人一个感觉,构造器负责创建java对象。但是实际上构造器并不会创建java对对象,构造器只是负责执行初始化,在构造器执行之前,java对象所需要的内存空间,应该说是有new关键字申请出来的。
3.绝大部分,程序使用new关键字为一个java对象申请空间之后,都需要使用构造器为这个对象执行初始化。但在某些时候,程序创建java对象无需调用构造器,以下两种方式创建java对象无需使用构造器:
(1)使用反序列化的方式恢复java对象
(2)使用clone方法复制java对象
1.1.1使用序列化恢复java对象无需构造器:
-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 import java.io.ObjectInputStream;
- 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注意必须实现序列化接口
- private String name;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
- System.out.println("调用构造器");
- this.name = name;
- }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ect) {
- if (this == object) {
- return true;
- }
- if (object.getClass() == Student.class) {
- Student s = (Student) object;
- return s.name.equals(this.name);
- }
- return false;
- }
- public int hashCode() {
- return name.hashCod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Student student_new = new Student("liyafang");
- Student student_recover = null;
-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ull;
-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ull;
- try {
- //创建对象输出流
-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liyafang.txt"));
- //创建对象输入流
-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liyafang.txt"));
- //序列化输出由构造器初始化的java对象
- oos.writeObject(student_new);
- oos.flush();
- //反序列化恢复java对象
- student_recover = (Student) ois.readObject();
- //两个对象的实例变量值完全相等,下面输出为true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_recover.equals(student_new));
- //两个对象不同,下面输出false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_recover == student_new);
- } finally {
- if (oos != null) {
- oos.close();
- }
- if (ois != null) {
- ois.close();
- }
- }
- }
- }
由此可见,程序完全通过这种反序列化机制确实会破坏单例类的规则,当然,大部分时候不会主动使用反序列化技术去破坏单例规则的。如果想保证反序列化时也不会产生多个java实例,则应该为单例类提供readResolve()方法,该方法保证反序列化时得到已有的java对象。
以下是完美的单例模式:
- <pre class="java" name="code">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 import java.io.ObjectInputStream;
- 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 import java.io.ObjectStreamException;
-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 public class Preside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注意必须实现序列化接口
- private static President instance;
- private String name;
- private President(String name) {
- System.out.println("调用构造器");
- this.name = name;
- }
- //注意这是lazy的单例模式,要使用同步方法,否则多线程情况下会出现多个实例。
-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President getInstance() {
- if (instance == null) {
- instance = new President("hejicheng");
- }
- return instance;
- }
- //该方法保证反序列化时得到已有的java对象。当JVM反序列化地恢复一个新对象时,
- //系统对自动调用这个readResolve()方法返回指定的对象,从而保证系统通过反序
- //列化机制不会产生多个java对象。
- private Object readResolve() throws ObjectStreamException {
- return this.instanc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President president_new = President.getInstance();
- President president_recover = null;
-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ull;
-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ull;
- try {
-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liyafang.txt"));
-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liyafang.txt"));
- oos.writeObject(president_new);
- oos.flush();
- president_recover = (President) ois.readObject();
- System.out.println(president_recover.equals(president_new));//为true
- System.out.println(president_recover == president_new);//为true
- } finally {
- if (oos != null) {
- oos.close();
- }
- if (ois != null) {
- ois.close();
- }
- }
- }
- }
- </pre><br>
1.1.2使用clone()方法复制java对象也无需构造器:
-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loneable {//注意必须Cloneable接口
- private String name;
- private int age;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int age) {
- System.out.println("调用构造器");
- this.name = name;
- }
- public Object clone(){
- Student s = null;
- try {
- s = (Student)super.clone();
-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 e.printStackTrace();
- }
- return s;
- }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ect) {
- if (this == object) {
- return true;
- }
- if (object.getClass() == Student.class) {
- Student s = (Student) object;
- return s.name.equals(this.name)&&s.age==(this.age);
- }
- return false;
- }
- public int hashCode() {
- return name.hashCode()*17+ag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Student student_new = new Student("liyafang",22);
- Student student_clone = (Student)student_new.clone();//没有调用构造器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_new.equals(student_clone));//true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_new==(student_clone));//false
- }
- }
补充:
当对象作为集合里的key时,需要复写equals()和hashCode()方法。
Set的存储机制是equals与hashcode相结合的。一般ADD一个对象会先根据equals方法判断与其他对象是否相等,因为Set是不允许重复add的。如你不覆盖equals方法,JAVA默认所有的对象都是不同的,也就是它们的内存地址。假如你NEW一个对象,人,你认为只要它们名字相同就是同一个对象,此时你就需要覆盖equals方法了,否则同名也是两个对象。java先通过equals方法判断存储位置,如果不同直接存入;如果通过equals方法比较现在要存入的对象与集合中的某个对象相等,那么它就会再根据hashcode来判断它们是否hashcode也相等,如果相等那就存不进去了,说明它们确实是同一个对象,不等就可存入。所以一般在写程序的时候,两个对象你认为它们不同就去覆盖equals方法。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不要让JAVA再去判断hashcode
1.2 无限递归的构造器
- public class ConstrucorRecursion {
- ConstrucorRecursion cr;
- {
- cr = new ConstrucorRecursion();
- }
- public ConstrucorRecursion() {
- System.out.println("程序执行无参数的构造函数");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ConstrucorRecursion rc = new ConstrucorRecursion();
- }
- }
运行结果: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
at ConstrucorRecursion.<init>(ConstrucorRecursion.java:4)
at ConstrucorRecursion.<init>(ConstrucorRecursion.java:4)
原因:
表面上看,程序没有什么问题,ConstrucorRecursion类的构造器中没有任何代码,它的构造器中只有一行简单的输出语句。但是不要忘记了,不管是定义实例变量时指定的初始值,还是在非静态初始化块中执行的初始化操作,最终都将提取到构造器中执行。
教训:
尽量不要在定义实例变量时指定实例变量的值为当前类的实例。
尽量不要初始化块中创建当前类的实例。
尽量不要在构造器内调用本构造器创建java对象。
1.3 持有当前类的实例
但在某些情况下,程序必须让某个类的一个实例持有当前类的另一个实例,例如链表,每个节点都持有一个引用,该引用指向下一个链表节点。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链表结构:
- public class LinkNode {
- String name;
- LinkNode node;
- public LinkNod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 return name;
- }
- public LinkNode getNode() {
- return node;
- }
- public LinkNode(String name) {
- this.name = name;
- this.node = new LinkNod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LinkNode n1 = new LinkNode("软件0801班");
- LinkNode n2 = new LinkNode("软件0802班");
- LinkNode n3 = new LinkNode("软件0803班");
- n1.node = n2;
- n2.node = n3;
- System.out.println(n1.getNode().getNode().getName());
- }
- }
1. 从JDK1.5开始,Java提供了3种方式来创建,启动多线程:
Ø 继承Thread类来创建线程类,重写run()方法作为线程执行体。
Ø 实现Runnable接口来创建线程类,重写run()方法作为线程执行体。
Ø 实现Callable接口来创建线程类,重写run()方法作为线程执行体。
其中第一种方式效果最差,它有2点坏处:
l 线程类继承了Thread类,无法在继承其他父类。
l 因为每条线程都是一个Thread子类的实例,因此多个线程之间共享数据比较麻烦。
对于第二三种方式,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Callable接口里包含的call()方法既可以声明抛出异常,也可以拥有返回值。
2.此外启动线程应该使用start()方法,而不是run()方法。如果程序从未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它,那么这个线程对象将一直处于”新建”状态(1.新建 2.就绪 3.运行 4.阻塞 5.死亡总共5个状态),它永远也不会作为线程获得执行的机会,它只是一个普通的Java对象。当程序调用线程对象的run()方法时,与调用普通Java对象的普通方法并无任何区别,因此绝对不会启动一条新线程的。
3. 静态的同步方法:
Java语言规定:任何线程进入同步方法,同步代码块之前,必须先获取同步方法,同步代码块对应的同步监视器。对于同步代码块而言,程序必须显示为它指定同步监视器;对于同步非静态方法而言,该方法的同步监视器是this-即调用该方法的Java对象;对于静态的同步方法而言,该方法的同步监视器不是this,而是该类本身。
如以下代码:
- class SynchronizedStatic implements Runnable {
- static boolean flag = true;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test0() {//同步监视器是该类本身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 System.out.println("test0: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 i);
- }
- }
- public void test1() {
- synchronized (this) {//同步监视器是this,即调用该方法的Java对象。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 System.out.println("test1: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 i);
- }
- }
- }
- public void run() {
- if (flag) {
- flag = false;
- test0();
- } else {
- flag = true;
- test1();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SynchronizedStatic ss = new SynchronizedStatic();
- new Thread(ss).start();
- Thread.sleep(1);
- new Thread(ss).start();
- }
- }
运行结果:
test0: Thread-0 244
test1: Thread-1 7
test0: Thread-0 245
test1: Thread-1 8
test0: Thread-0 246
test1: Thread-1 9
test0: Thread-0 247
test1: Thread-1 10
test1: Thread-1 11
test1: Thread-1 12
test0: Thread-0 248
test1: Thread-1 13
test0: Thread-0 249
test0: Thread-0 250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静态同步方法可以和以this为同步监视器的同步代码块同时执行。因为两者的同步监视器不一样,前者是对SynchronizedStatic类的锁定,后者是对ss变量所引用的对象的锁定,因此程序可以在两个线程间相互切换。
若将test1()方法做以下更改:
- public void test1() {
- synchronized (<span style="color:#FF0000;">SynchronizedStatic.class</span>) {//和静态方法具有了相同的同步监视器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 System.out.println("test1: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 i);
- }
- }
- }
运行结果:
test0: Thread-0 995
test0: Thread-0 996
test0: Thread-0 997
test0: Thread-0 998
test0: Thread-0 999
test1: Thread-1 0
test1: Thread-1 1
test1: Thread-1 2
test1: Thread-1 3
test1: Thread-1 4
结果说明:静态同步方法和以当前类为同步监视器的同步代码块不能同时执行。
通过面向对象的思路,我们可以把任何事物都看成一个对象然后单独处理,从理想的角度,任何一个微小的单元都可以以一个对象的形式表示。比如我们可以用如下代码表示一个人以及它的姓名:
1.不分离姓名
class 人 { public string 姓名; }但是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姓名本身是由姓和名组成的。如果我们需要需要单独处理姓和名时,要怎么办?于是我们可以这么拆分:
2.直接分离姓名
class 人 { public string 姓; public string 名; }但我们会碰到这个问题:姓和名本身是一个整体,处理姓名的逻辑不应该放在人这个类里面,而应该单独提取出来。于是代码改为:
3. 提取姓名为单独一个类,然后单独处理
class 人 { public 姓名 姓名; } class 姓名 { public string 姓; public string 名; }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任何事物都被表示成了一个独立的对象。但其实作者都是懒的,没人会愿意为姓名单独写一个类然后单独处理它。除非逻辑非常复杂需要单独处理时,才会选择把它提取出来。
同样一个人,把它写成面向对象的代码之后,却有3种不同的写法(1. 不分离姓名。 2. 直接分离姓名。 3.提取姓名为单独一个类,然后单独处理)。而决定我们用哪个写法的是最需求。需求是软件开发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面向对象的代码经常需要重构和重写。这就是面向对象中的一个设计陷阱。
再来看一个例子:
abstract class 鱼 {private int 价格; private int 口感;public int get价格(){ return 价格; } public int get口感(){ return 口感; } public abstract string get名字(); } class 鲤鱼: 鱼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名字() { return "鲤鱼"; } } class 桂鱼: 鱼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名字() { return "桂鱼"; } }这是一个最普通的面向对象的代码了。从上面看似乎完美到没有任何问题:通过鱼这个类以及它的多态特性,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处理所有鱼。
但是这时加了一个需求,我们需要处理金鱼,于是写了这么一行代码:
class 金鱼: 鱼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名字() { return "金鱼"; } }看上去依然完美,但问题是:金鱼是不能吃的,获取它的口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通过继承,我们的金鱼也是可以有口感的。同时,还浪费了一个内存用来存储这个没有意义的口感字段。
现实中,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反正没意义,这个函数不要调用就行了。对的,但如果一个继承了一个父类之后,5个函数是有意义的,20个函数是没有意义的,这时我想作者该犯洁癖了吧。问题主要是在于继承一个类之后,有一些成员是不必要或者无意的,有2个改法:
1. 让金鱼不继承于鱼:这不科学,金鱼本来就是鱼,除了口感,其它的继承都是有意义并且需要使用的。
2. 提取一个公共父类:
abstract class 鱼 { private int 价格; public int get价格(){ return 价格; } public virtual int get口感() { throw new Exception("无意义") } public abstract string get名字(); } abstract class 可以吃的鱼 : 鱼 { private int 口感; public override int get口感() { return 口感; } } class 鲤鱼: 可以吃的鱼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名字() { return "鲤鱼"; } } class 桂鱼: 可以吃的鱼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名字() { return "桂鱼"; } } class 金鱼: 鱼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get名字() { return "金鱼"; }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网上很多代码,它定义了一个抽象类,并且名字是 XXXBase, XXXCore 或者一个类XXX还定义了一个类叫 XXXImpl 。这些抽象类就像上例中可以吃的鱼这个类一样,都是为了继承而存在的。这里,我们同样有这个问题:
父类的设计会因为需求和子类的增加和不得不作一些修改(如提取另外一个公共父类)。因此面向对象的代码经常需要重构和重写。这就是面向对象中的又一个设计陷阱。
总结一下上面的2个例子,就是:需求增加,代码就要重构。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只能靠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写的代码够多了,就能预感到未来的需求并减少重构量。就像上例中,我们有经验就会先写好一个可以吃的鱼这个类。但这终究是一个幻想,没有谁能真正预知到未来的需求。很多作者都喜欢预留一个XXX接口,然后写了一个XXXImpl的实现类,认为以后只写另外一个XXXImpl2类,就可以重用处理XXX接口时的所有代码。其实以后需要写另外一个XXXImpl2类的概率几乎为0 。这样反而让修改XXX接口的成本上升不少。
1. 无限递归的构造器
在一些情况下,程序可能导致构造器无限递归,比如:
从表面上看,该程序似乎没有问题,构造器中只有一行输出代码,但是我们应该要知道,不管是定义实例变量时指定初始值,还是在非静态代码块中执行初始化操作,最终都将被提取到构造器中执行,最终导致了在构造器中再次执行了new ConstrucorRecursion()代码,导致递归,从而运行时报了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异常
- public class ConstrucorRecursion {
- ConstrucorRecursion rc;
- {
- rc = new ConstrucorRecursion();
- }
- public ConstrucorRecursion() {
- System.out.println("程序执行无参构造函数");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ConstrucorRecursion rc = new ConstrucorRecursion();
- }
- }
2. 方法重写的陷阱
(1). 重写private方法
对于使用private修饰符的方法,只能在当前类中使用该方法,子类无法访问父类用private修饰符修饰的方法。既然不能访问父类的private方法,当然也无法重写该方法了。对于在子类中定义了一个和父类private方法具有相同的方法名,相同参数列表,相同返回值类型的方法,依然不是重写,而是在子类中定义了一个新的方法而已
(2). 重写其他访问权限的方法
对于不使用访问控制符修饰的方法,表明它是包访问控制权限,它只能被与当前类处于同一个包内的其他类访问,其他包中的子类依然不能访问该方法,比如:上面的run方法可能被重写:若子类与该类处于同一个package内,子类就可以重写run方法,否则不能被重写。下面的程序就不与Animal类处于同一包内,所以就不能重写Animal类中的run方法,只是重新定义了一个run方法而已
- package com.zhi.test1;
- public class Animal {
- void run() {
- System.out.println("Animal中的run方法");
- }
- }
- package com.tempfile_1;
- public class Wolf extends com.zhi.test1.Animal {
- private void run() {
- System.out.println("Wolf中的run方法");
- }
- }
3. static关键字对于static我们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被static关键字修饰的成员(Field,方法,内部类,初始化块,内部枚举类)属于类本身,而不是单个的java对象。具体到静态方法也是这样,静态方法属于类,而不是java对象
从下面一个程序中我们可以理解这句话:
结果输出3个同样的值:Animal类中info方法
- class Animal {
- public static void info() {
- System.out.println("Animal类中的info方法");
- }
- }
- @SuppressWarnings("static-access")
- public class Wolf extends Animal {
- public static void info() {
- System.out.println("Wolf类中的info方法");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Animal a1 = new Animal();
- a1.info();
- Animal a2 = new Wolf();
- a2.info();
- Animal a3 = null;
- a3.info();
- }
- }
从上面的程序中,我们一开始可能认为应该输出:Animal类中info方法 Wolf类中info方法,因为应该表现出new的对象中的info方法,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上面的info是静态方法,而静态方法是属于类的,而不是属于对象的,上面的程序中a1,a2,a3调用info时,实际上都会委托声明a1,a2,a3的类来执行,也就是Animal来执行info方法
java陷进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7-09 10:10:3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