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道|元宇宙将至,Code 2.0 可期

58587a4f955763b10ac894bbc1efa80b.gif

8dbb3c78d380dd1a64154fb5c0d3dd00.png

|作者:庄表伟

| 编辑:金心悦

| 设计:杨敏

| 责编:王玥敏

宇宙尽头,

总会有 Code 在控场,

而 Code 又将由谁来把关?

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书《第五次开始》,是一本考古学的入门著作。其中提到了人类历史上的5次开始:

■ 开始使用工具:人类诞生

■ 开始使用文字:创造文化,创造文明

■ 开始农耕:定居,告别狩猎、采集的生活

■ 开始组成国家:城郭、帝国、战争…

■ 开始全球化:世界各地的考古遗迹,大量出现其他地区、国家,甚至大洲的物品

我们现在也许可以发现,第六次开始的迹象。越来越多的时候,重大事件并无“考古证据”,而是发生在虚拟空间(数字空间)。或者,我们甚至不能简单地说是一个真实世界与一个虚拟世界,而该称之为一个真实与虚拟共同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世界。

01 对复杂世界的法学理解

所谓虚实结合的复杂世界,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理解为:实数+虚数构成的复数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的点(一个人)在一个复平面上运动(人类行为)。比如在微信群里发红包,这个行为就是一个虚实结合的复杂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手机,或者实现中的财富转移,或者单纯的群内聊天。

在复杂世界中,行为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组织、关系、事件与结果,都是复杂的。要思考这样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种角度,拓展自己的思考模式。其中,《Code 2.0》代表的,就是一种法学思考模式。复杂世界的法律,不再仅仅是过去的条款,而是法律条款与Code的混合体

在过去的慢节奏社会,用礼代替法律就能管好;现代社会节奏与变化加快,法律就成为必须;在未来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法律的能力都会不足,所以必须靠Code。从礼到法,再从法到Code。我的理解是几个进化:‍

越来越客观、精确

比如:非礼勿视,是一种礼,但是如何执行,没说。在XXX情况下,不能看,这个是法律,就精确很多,但是依然需要解释与执行。到了Code,大家都能懂了。

越来越细致、繁密

比如礼,可能就几十条;法律就是成千上万条;但是Code的规定,可以更加细致入微。

越来越快捷、可执行

比如礼,总要事后“村里的老人来评理”;法律,就有了专门的执行机关;Code,直接就运行了。

02 如果 Code is law*,将会如何?

我们不仅仅需要思考将法律应用于虚拟世界,用法律对虚拟世界进行规制,更加需要思考法律的现代形式。或者说,面对复杂世界,我们的规制手段,应该如何进化?在《Code 2.0》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四种规制类型:法律、社群规范、市场与架构

我们可以思考得更加深入一些:

■ 规制的意愿,从何而来?规则如何确定?——比如,一个门,定了一个规则,谁能进,谁不能进。这个规矩,是怎么定的?

■ 规制的执行,如何进行?——是找了一个门卫,还是搞了一个高科技的智能门禁系统?

■ 规则的变化,如何进行?——原来进门不用量体温,现在需要量体温。是给门卫发一个体温枪,还是在门禁系统上,加装一个温度探测仪?

■ 如何判断规则是否得到执行?——监督门卫的人在哪里?门禁系统的日志是否完整,可追溯?

■ 违反规则的人会受到哪些处罚?——通报批评?还是直接从下个月的工资里扣钱?

当我们开始思考上述这些问题时(仅仅举了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用真正的法律来讲,效果也类似),我们会意识到,何谓法律的现代形式?

一方面,在制定法律,尤其是法律的实施细则时,我们原来的法律条文的严谨程度,已经不够用了。所以,法律制定者,需要具备 Code 思维。另一方面,这样严密程度的Law&Code的形式,需要更加仔细的思考:法律施行之后的社会效应

有一个简单的思考角度:过去的严刑峻法,主要是由于执法的成功率太低,需要通过杀一儆百,来起到震慑作用。那么,随着执法成功率的上升,是否应该进一步下降法律处罚的严厉程度呢?

另一个思考角度:过去的法律,主要是在惩罚犯罪行为的结果方面。那么,有了智能设备,全面联网,是否能够(需要/应该)通过 Code,实现预防犯罪呢?这样做,又会衍生哪些问题呢?

03 法学家的视角

《Code 2.0》的作者 Lawrence Lessig 是一位法学家,而且是一位密切关注技术发展的法学家。因此,这本书的出发点,依然是法学的立场。如上所述,他在书中总结了四种规制的类型:法律、社群规范、市场与架构;而我的梳理,则是从时间维度来梳理的:情、礼、法、Code。随着时代的进步,规制的手段会越来越依赖于架构/ Code

虽然,早期的理想主义者们,希望互联网永远是一片“法外之地”。法学家的看法是更加深刻的,政府、法律、规制的力量,一定会进来。不但会进来,而且会来到互联网世界,借助 Code 进行规制,成为“控场”的力量。我们不仅要认清这一趋势,而且需要基于这一趋势来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04 虚拟空间的地理学

早期的理解,我们会觉得“互联网就是一个平坦的,毫无阻碍,没有边界的虚拟空间”;我们现在会发现:平台与平台之间,可能联通不畅。国家与国家之间,并不是没有边界,也不是与物理国界一致的一条边界。从 A 到 B ,再从 B 到 C ,的确存在“某种距离”。

适兕老师主持的读书会上,我假设了一致场景:我们坐飞机出国,要办理签证、经过海关、还有购买机票。于是,我身处国外这件事情,就是能够被确认,也确实被允许的。然后我在国外的网络环境,访问一个网站。这当然完全合法。

那么:购买一个梯子,借助它来访问国外的网络,与签证、海关、机票之间,是否有某种对应关系?或者说:是否应该有某种对应关系?

现在的虚拟空间里面的道路与桥梁,大道与小路,还在飞快的变化之中。所以,我们需要关注这个领域的地貌变化。

05 一场思想实验

其实,我们在讨论技术的伦理时,往往存在两种心态:一种认为技术是无所谓善恶的,关键在于谁在使用他们;另一种却认为技术非常危险,所有发明与创造技术的人,都有某种层度的伦理责任。

前者我们往往会以菜刀来举例子。后者我们却会提到原子弹的例子。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当一个技术,没有那么危险的时候,就是无所谓善恶的;而当一个技术达到某种非常危险的程度,技术人员就会被卷入伦理责任之中?

在讨论《Code 2.0》的时候,我们也会判断:Code 代表的某种规制的力量,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是否需要警惕的?于是,我就在会上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假设有某种输入法,是随时可以连接到网络服务器的。而这个输入法的运营平台,非常智能,能够实时的知道打字的人,目前正在输入什么样的内容?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邪恶?那么,假设一个即将自杀的人,正在用这个输入法,输入自己的遗书。这个时候,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智能分析,预测他即将自杀,然后及时展开援救呢?

当一个技术,强大到什么程度,我们才需要开始担心?而所谓的“正确使用某种技术”,又由谁来判定其是否正确呢?

最终,Code 会由谁操控?

在我看来,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物理+数字,或者说虚实混为一体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Code 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由千千万万开发者,基于各自不同的理由写出来的。

那我们不仅要讨论这些 Code 实现了哪些功能,更需要思考:这些 Code 贯彻了谁的意志?

60e5d4023629c61f4e5b74ed3ce15a7c.gif

注:封面图来源于网络,侵删。本文是基于庄老师 2.17日和 11.20日两篇博文的混编,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也欢迎大家关注庄老师博客https://zhuangbiaowei.github.io/。

*Editorial Review: In computer science, "code" typically refers to the text of a computer program (i.e., source code). In law, "code" can refer to the texts that constitute statutory law. In his book Code, Lessig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code in both senses can be instruments for social control, leading to his dictum that "Code is law".

/// 关于作者 ///

庄表伟

b4eb014ae21dc343ab5674b530ab3a42.png

开源社 2020-2021 理事长

长期活跃于开源社区,开发者社区的开源布道师,曾著有《开源思索集》一书。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bdf38d705a17a28def32a450ffe1ba3b.png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王建民谈工业大数据软件与开源创新在高校的落地 | ApacheCON Asia 2021

95c1eb390a572060ee3e4ff9d802c260.png

您有一份来自您有一份来自COSCon'21的志愿者感谢信,请查收!

6324b1dbac0fd4d7f76c629a7e456d73.png

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开源社区,从没有学习机会的青少年,成为编程学习者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开源项目”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 为愿景,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体系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

2017 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 ASF 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近七年来,链接了数万名开源人,集聚了上千名社区成员及志愿者、海内外数百位讲师,合作了近百家赞助、媒体、社区伙伴。

b84c2041b99579179b66cc7f3a7216a9.gif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