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类加载

 类加载器基本概念:

        类加载器(class loader)用来加载 Java 类到 Java 虚拟机中。一般来说,Java 虚拟机使用 Java 类的方式如下:Java 源程序(.java 文件)在经过 Java 编译器编译之后就被转换成 Java 字节代码(.class 文件)。类加载器负责读取 Java 字节代码,并转换成 java.lang.Class类的一个实例。每个这样的实例用来表示一个 Java 类。通过此实例的 newInstance()方法就可以创建出该类的一个对象。

基本上所有的类加载器都是 java.lang.ClassLoader类的一个实例。

类加载原理:

       当JVM启动时,会形成由三个类加载器形成的初始类加载器层次结构

                    bootstrap classloader
                    extension classloader
                    system classloader

Java 中的类加载器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系统提供的,另外一类则是由 Java 应用开发人员编写的。系统提供的类加载器主要有下面三个:

引导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 loader):它用来加载 Java 的核心库,是用原生代码来实现的,并不继承自 java.lang.ClassLoader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s class loader):它用来加载 Java 的扩展库。Java 虚拟机的实现会提供一个扩展库目录。该类加载器在此目录里面查找并加载 Java 类。

系统类加载器(system class loader):它根据 Java 应用的类路径(CLASSPATH)来加载 Java 类。一般来说,Java 应用的类都是由它来完成加载的。可以通过 ClassLoader.getSystemClassLoader()来获取它。

除了系统提供的类加载器以外,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继承 java.lang.ClassLoader类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类加载器,以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

如果应用程序类加载器需要加载一个类,它首先委托扩展类加载器,扩展类加载器再委托引导类加载器。如果父类加载器不能加载类,子类加载器就回在自己的库中查找这个类。基于这个特性,类加载器只负责它的祖先无法加载的类。

每个ClassLoader加载Class的过程是:
1.
检测此Class是否载入过(即在cache中是否有此Class),如果有到8,如果没有到2
2.
如果parent classloader不存在(没有parent,那parent一定是bootstrap classloader了),到
4
3.
请求parent classloader载入,如果成功到8,不成功到
5
4.
请求jvmbootstrap classloader中载入,如果成功到
8
5.
寻找Class文件(从与此classloader相关的类路径中寻找)。如果找不到则到
7.
6.
从文件中载入Class,到
8.
7.
抛出
ClassNotFoundException.
8.
返回
Class.

其中5.6步我们可以通过覆盖ClassLoaderfindClass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载入策略。甚至覆盖loadClass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载入过程。

类加载器的代理模式
    类加载器在尝试自己去查找某个类的字节代码并定义它时,会先代理给其父类加载器,由父类加载器先去尝试加载这个类,依次类推。在介绍代理模式背后的动机之前,首先需要说明一下 Java 虚拟机是如何判定两个 Java 类是相同的。Java 虚拟机不仅要看类的全名是否相同,还要看加载此类的类加载器是否一样。只有两者都相同的情况,才认为两个类是相同的。即便是同样的字节代码,被不同的类加载器加载之后所得到的类,也是不同的。比如一个 Java 类 com.example.Sample,编译之后生成了字节代码文件 Sample.class。两个不同的类加载器 ClassLoaderAClassLoaderB分别读取了这个 Sample.class文件,并定义出两个 java.lang.Class类的实例来表示这个类。这两个实例是不相同的。对于 Java 虚拟机来说,它们是不同的类。试图对这两个类的对象进行相互赋值,会抛出运行时异常 ClassCastException

 类加载过程:

     当程序主动使用某个类时,若该类还没加载到内存中,系统会通过加载,链接,初始化3个操作对类进行初始化。
类字面常量”,class”创建Class对象的引用时,不会自动地初始化该Class对象,准备工作包含3个步骤:
1.加载:由类加载器执行,该步骤查找字节码,并从这些字节码中创建一个Class对象
2.链接:在链接阶段将验证类中的字节码,为静态域分配存储空间,并且如果必需的话,将解析这个类创建的对其他类的所有引用。

    验证:这个阶段验证读取到的二进制字节流是否符合虚拟机规范中Class文件的存储格式并 验证其版本是否能被当前的jvm版本所处理。,如果不符合,则抛出 java.lang.VerifyError异常或其子类的异常。

         验证主要经历几个步骤: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符号引用验证

          文件格式验证: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的规范并 验证其版本是否能被当前的jvm版本所处理。ok没问题后,字节流就可以进入内存的方法区进行保存了。后面的3个校验都是在方法区进行的。

         元数据验证: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化分析,保证其描述的内容符合java语言的语法规范。

字节码检验:最复杂,对方法体的内容进行检验,保证其在运行时不会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符号引用验证:来验证一些引用的真实性与可行性,比如代码里面引了其他类,这里就要去检测一下那些来究竟是否存在;或者说代码中访问了其他类的一些属性,这里就对那些属性的可以访问行进行了检验。(这一步将为后面的解析工作打下基础)

     准备:为类的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将其初始化为默认值;

    解析:把类二进制中的符号引用转换为运行时的直接引用;
3.初始化:如果该类有超类,则对其初始化,执行静态初始化器和静态初始化块

       那为什么我要有验证这一步骤呢?首先如果由编译器生成的class文件,它肯定是符合JVM字节码格式的,但是万一有高手自己写一个class文件,让JVM加载并运行,用于恶意用途,就不妙了,因此这个class文件要先过验证这一关,不符合的话不会让它继续执行的,也是为了安全考虑吧。

 

准备阶段和初始化阶段看似有点牟盾,其实是不牟盾的,如果类中有语句:private static int a = 10,它的执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字节码文件被加载到内存后,先进行链接的验证这一步骤,验证通过后准备阶段,给a分配内存,因为变量a是static的,所以此时a等于int类型的默认初始值0,即a=0,然后到解析(后面在说),到初始化这一步骤时,才把a的真正的值10赋给a,此时a=10。

 类的初始化:

 类什么时候才被初始化:

1)创建类的实例,也就是new一个对象

2)访问某个类或接口的静态变量,或者对该静态变量赋值

3)调用类的静态方法

4)反射(Class.forName("com.lyj.load"))

5)初始化一个类的子类(会首先初始化子类的父类)

6)直接使用java.exe命令来运行某个主类,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的那个类),则jvm会先去初始化这个类。

只有这6中情况才会导致类的类的初始化。除此之外:对于一个final型的静态属性,如果该属性编译时刻能得到值,则可认为该属性可当成编译时常量。所以不会导致该类的初始化。反之,如果final类型的静态属性不能在编译时得到属性值,必须等到运行时才可以确定该属性的值,如果通过类来访问该属性,将会导致该类被初始化。

以上是针对类的初始化,接口也要初始化,接口的初始化跟类的初始化有点不同:

在上面准备阶段 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12; 在准备阶段完成后 value的值为0,而在初始化阶调用了类构造器<clinit>()方法,这个阶段完成后value的值为12。

*类构造器<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所决定的,静态语句块中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快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

*类构造器<clinit>()方法与类的构造函数(实例构造函数<init>()方法)不同,它不需要显式调用父类构造,虚拟机会保证在子类<clinit>()方法执行之前,父类的<clinit>()方法已经执行完毕。因此在虚拟机中的第一个执行的<clinit>()方法的类肯定是java.lang.Object。

*由于父类的<clinit>()方法先执行,也就意味着父类中定义的静态语句快要优先于子类的变量赋值操作。

*<clinit>()方法对于类或接口来说并不是必须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静态语句,也没有变量赋值的操作,那么编译器可以不为这个类生成<clinit>()方法。

*接口中不能使用静态语句块,但接口与类不太能够的是,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clinit>()方法。只有当父接口中定义的变量被使用时,父接口才会被初始化。另外,接口的实现类在初始化时也一样不会执行接口的<clinit>()方法。

*虚拟机会保证一个类的<clinit>()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加锁和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一个线程执行这个类的<clinit>()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clinit>()方法完毕。如果一个类的<clinit>()方法中有耗时很长的操作,那就可能造成多个进程阻塞。

类的初始化步骤:

1)如果这个类还没有被加载和链接,那先进行加载和链接

2)假如这个类存在直接父类,并且这个类还没有被初始化(注意:在一个类加载器中,类只能初始化一次),那就初始化直接的父类(不适用于接口)

3)加入类中存在初始化语句(如static变量和static块),那就依次执行这些初始化语句。

   父类静态成员、静态代码块—>子类静态成员、静态代码块—>父类实例成员、代码块——>父类构造函数—>子类实例成员、代码块—>子类构造函数)

A a = (A)Class.forName(“package.A”).newInstance();和 A a = new A;是等价的。

类实例销毁时候,首先销毁子类部分,再销毁父类部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