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半对半错的大、大、大的道理?
https://hpzwl.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14487442?utm_relevant_index=1
前言
2014,写给人生的九封信。
第一封 关于压力
思考:从外部打破,就一定是压力?而不会是成长吗?不见得吧?以偏概全?
缺少具体应用场景的思想,好无聊。
第二封 关于学习
思考: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具有至少的两面性。
在现实中,由于人类主动、或者被动,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蛋”常常混合着“屎”,无法分开,没得选择,吃?还是不吃?
人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善人,也有恶人:你认为的“蛋”,可能就是别人认为的“屎”;反之亦然。
只吃“蛋”,不吃“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蛋”有饲料鸡蛋,还有化学人造蛋的传说呢?
问“学习”为何物?“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为了“学习”而“学习”?
还是为了“创造”而“学习”?
第三封 关于踏实
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生而为人,踏实过完一生,就算是个“人”了吗?
人生的意义,难道就是所谓的“踏实”吗?踏实只是一种心态,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 高君宇(1896—1925)
单纯从这句话来看,很高、大、上,但却没有能够体现出“为之奋斗”的目标。
人生的价值何在?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何在?
第四封 关于圈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五封 关于孤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六封 关于努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七封 关于现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八封 关于自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九封 关于梦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长沙红胖子Qt」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21497936/article/details/114487442
充斥着各种缺陷的思维逻辑
字面词藻华丽,感觉非常高大上,实际上,思维逻辑存在缺陷,经不起推敲和诘问:不想完整的转载这篇文章了。
在离开了现实的、具体的语文场景之后,将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理解与释义问题。
即使逻辑强悍,也未必就表示正义:
1924年11月05日,军阀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进入紫禁城,将溥仪赶出皇宫,当时哭的最惨的不是溥仪和大臣,而是一众宫女太监,宫女们是因为没了安逸的生活,无所适从。
而太监的逻辑更加强大:皇上没了,谁还要太监呀?